漢建興元年三月初。
在孫權立誓要死守建鄴的詔書正向天下傳達時,一道由柴桑送往長安的奏報,亦在董章的護送下來到了長安城外。
這道奏報是由糜暘親自書寫的。
之前在寫好這道奏報後,糜暘將它交到了董允的手中。
糜暘的用意董允深知,而在糜暘的激勵下,董允更是下定決心要讓糜暘如願。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董允讓他的堂叔董章為信使。
之所以要請這位長輩出馬,董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董章的才能算不上高,但董章早年一直跟隨在董允的父親董和身邊。
論及對董和生前的人脈瞭解,就連董允亦比不上董章。
而可能董和去世的有些早,導致他的名聲在世間並不大。
但若瞭解過董和的生平,就可以知道董和在生前的地位,竟幾乎能與諸葛亮相比擬。
董和在世時先為劉璋所提拔,在任時董和提倡節儉,以法治人,一度扭轉了益州那本來奢靡不堪的風氣。
這讓董和在蜀中的百姓、豪族,甚至少數民族中都有著極高的威望。
後來劉備入蜀中,聽聞董和事蹟的他更是大力重用。
“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這句記載足以體現,董和生前的權位與諸葛亮在伯仲之間。
當然劉備時期得到劉備重用的大臣並不少,可董和卻有著旁人無法比擬的替代性。
董和祖上為蜀中巴郡人士,在董和的祖父時期,他的家族就舉家搬遷到南郡定居。
後來中原大亂,有先見之明的董和,便又將家族遷回蜀中。
這種特殊的鄉土關係,讓董和在益州及荊州士人中都有著相當好的風評。
劉備除去看重董和的才能外,另外看重的正是董和這一點。
劉備想讓董和成為益州士人與荊州士人之間的紐帶,讓董和能夠穩定住他麾下這兩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董和將劉備交給他的任務完成的很好。
若無董和的努力,劉備當年不會那麼輕鬆坐穩益州之主的寶座。
而儘管董和去世的過早,可當世人講究存亡斷續。
董和去世不過數年,他在益州系及荊州系大臣中政治影響力並不會衰退多少,而這股政治影響力,理所當然的會由董允繼承。
糜暘要不是看重這一點,他亦不會對董允三番四次的畫餅。
由於柴桑大勝的訊息尚未傳開,董章的歸來並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董章先是一路低調的進入長安城內,當他來到尚書檯外將手中奏報交給門吏後,牢記自身任務的董章還來不及回府,便動身前往了一座府邸。
這座府邸外表樸素,內中卻頗有風采。
假山花草,庭園閣樓,這些代表文人雅緻的建築應有盡有。
由此可看出,這位府邸的主人身份應當不一般。
擁有這座府邸的,正是當年名望在蜀中年輕人中為執牛耳者的譙周。
當年糜暘伯父糜竺,在臨死前以幾箱鐵證讓一眾心懷不軌的益州士族遭受了重創。
在那場大變後,有不少益州士族直接消散在了世間。
而在那場大變中,譙氏一族族長下獄處死,譙氏一族的財產充公,那時作為譙氏繼承人的譙周,他的下場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發往邊關衛戍。
這是諸葛亮親自為譙周定出的處罰。
譙周雖曾是諸葛亮的屬臣,但諸葛亮秉公辦事,並不因與譙周的關係而有所徇私。
當然那時諸葛亮還能對譙周做出其他處罰,但思來想去,諸葛亮還是決定讓譙周成為一位最危險的邊關罪卒。
諸葛亮想的是,若譙周因此而喪生那是罪有應得。
若譙周能因這大起大落,能因這親身體會,真正明白到“士”這一字的含義,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不得不說,譙周的運氣還算不錯。
譙周前往邊關的時機,正是糜暘在邊關蹂躪魏軍的時候。
甚至後來糜暘更是一舉將大漢的邊境擴充至千里之外。
在糜暘無心的幫助下,幾年的衛戍邊關生活,譙周一直過得很安穩。
最後劉備更是因糜暘收復長安的舉動而大赦天下,譙周藉此終於擺脫了軍旅生活。
在被赦免後譙周本想回到蜀中,可譙氏一族的家產早就被抄沒。
無奈之下,譙周只能向董允尋求幫助。
面對譙周的請求董允沒有過多猶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董允看在父輩的交情上幫助譙周在長安安頓了下來。
從這一方面來說,董允對譙周是有恩的。
因此當譙周聽說董章到來的訊息後,他連忙出門恭敬相迎。
之後譙周便熱情的將董章迎入府內。
待二人皆互相行禮入座後,譙周看著董章的神色,便知他今日來訪定然有事,於是譙周便開口詢問道:
“董公有何吩咐儘管吩咐。
周若能辦得到,一定會竭盡全力。”
自在長安安居後,譙周便一心想著恢復譙氏往日的門楣。
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個願景,譙周心中早就做好了要為董氏門生的打算。
數年的軍旅生活,讓譙周磨平了許多稜角傲氣,他變得更加圓滑實際起來。
聽到譙周的詢問後,董章亦不賣關子,他開口對譙周說道:
“不久前,大司馬在柴桑城外覆滅數萬吳軍。
當下大司馬正打算進軍建鄴,一舉滅吳!”
饒是早就知道這件事,董章的語氣中依然帶著激動,更何況尚不知道這驚人訊息的譙周呢?
董章的話讓譙周震驚莫名,他手中剛剛舉起的酒杯,更是在手指脫力下直接掉落在地。
“這...這怎麼可能?”
這幾年來,譙周對糜暘的軍略才能早就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再如何佩服,當下董章為譙周帶來的,是糜暘要滅國的訊息。
東吳的國力,算不上貧弱。
孫權更非一般的庸主。
世人之前皆以為,大漢與東吳的爭鬥,會是一件耗日許久的事,這樣的判斷才符合常理。
但誰能想到,就在剎那之間,糜暘竟想著要一口吞掉東吳?
不是說現在荊州的戰事,吳軍才是進攻的一方嗎?
怎麼攻著攻著,吳軍竟連自己的都城都要丟了。
真是天大的笑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