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

作者:醬油拌歷史
朱桓與徐盛,很快就被糜暘派人送走。
在送走朱桓與徐盛之前,糜暘曾三番兩次嚴令,不許有人在路上傷害他們。
糜暘之所以要如此,乃是他擔心,他的部下中有人會抱著“君辱臣死”的觀念,不顧一切於路上襲殺朱桓與徐盛二人。
要是真有人這麼做了,按照當世的觀念,糜暘事後還不能責罰於他們呢。
而糜暘不似作偽的保護態度,一點一滴看在朱桓與徐盛的眼中。
糜暘真大度呀!
他們或許表面上沒表現出什麼,但心裡對糜暘還是感激的。
等到朱桓與徐盛離開後,糜暘看著一眾氣鼓鼓的下屬,他不免覺得心暖暖的。
雖說為了大局考慮,他不能傷害朱桓與徐盛,可下屬對他的感情,卻也讓他受用至極。
“你們是在怪孤嗎?”
下屬有心結,糜暘自然就要去解開。
聽到糜暘這麼說,丁奉等人連呼不敢。
他們說的也是實話。
丁奉等人不是不知道糜暘的良苦用心,可越是知道,他們心中才會越難受。
正如石苞回應糜暘的那般:
“苞等不能奮身出命,為主上並中原,吞江南,而令主上受陸賊之罵,大丈夫,豈能忍乎!”
聽到石苞的發言後,糜暘起身來到石苞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世人罵我者,豈陸遜一人乎?”
“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這是古今至理。”
糜暘本意是想安撫一下石苞,沒想到石苞聽完糜暘的話後,他感覺心中更難受了。
不過嘛,身為有能力的人,難受的第一個表現可以是憤怒,但不能一直都是憤怒。
石苞很快拱手對糜暘進言道:
“臣有一計,可為大司馬蕩平江東。”
石苞的話,成功地引起了糜暘的注意。
他笑道:
“卿可言之。”
得到糜暘的允許後,石苞精神一振繼續說道:
“大司馬可讓人謄抄陸賊的戰書,散佈於全軍。
如此一來,一可將陸賊險惡嘴臉公之於眾,二可令我軍上下同仇敵愾。
兵法有言,一鼓作氣,無往不勝,於大軍同仇敵愾之時,大司馬帥旗一揮,我大軍定能直接橫渡長江,威逼建鄴!”
自從來到荊州後,石苞可算是親身經歷了,糜暘在荊州的聲望有多重。
原本糜暘定下休養生息的戰略,是考慮到軍中漸漸流傳的厭戰情緒。
可石苞認為,只要讓全軍知道陸遜辱罵糜暘的事,那麼憑藉糜暘在荊州的聲望,荊州百姓及軍士,勢必會鼓足士氣打這一戰。
況且石苞也知道,就算己方不宣傳,今日陸遜戰書的內容,也掩蓋不住。
既然如此,何不順水推舟,化悲憤為力量呢?
石苞的建議,的確是個很好的取巧辦法。
而在石苞建言後,陳到也忍不住起身說道:
“臣以為,既陸賊敢挑戰我朝威嚴,我朝也勢必要以雷霆之怒應之。
東吳防線,重要之處在於江夏、柴桑二郡。
大司馬不若命鄧刺史率一軍進逼江夏,再令臣率一別軍東至柴桑,以為牽制之勢。
而大司馬則預留一支精銳親自統率,趁敵軍南北不能相顧之時,擇虛攻之。
只要我軍能拿下江夏或柴桑任何一郡,則逆吳防線大開,滅亡之日不遠矣。”
陳到性格沉穩,所以他提出的策略,是看起來更加穩妥的三路並舉之策。
在陳到話音落下後,鄧芝也忍不住站起來說道:
“石校尉及陳鎮東所言,皆有道理。
然臣以為,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今荊州糧草尚未充足,大司馬不若下令大軍屯兵邊境,與百姓共同耕作。
這樣一來,既能快速令我軍糧草豐足,又能讓我軍在逆吳發生內亂時及時出兵,可謂一舉兩得之策。”
鄧芝是知道糜暘有意以張昭為突破口,來使江東內亂的。
再加上身為荊州刺史的他,深知荊州農業的情況,於是提出了這一策略。
在聽完三人的建言後,糜暘臉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可以說,三人的建言都有著可取之處。
只是糜暘認為,他們三人的建言,卻也都有著不足的地方。
糜暘開口說出了他的看法:
“仲容主張一鼓作氣,乘船直接渡江,橫行於江南;鎮東認為應該牽制敵軍,趁虛攻之;伯苗則以為,應當屯兵邊境,相機而動。
以上三策,的確都是攻取敵國的常用之計。
但是自從我們北伐以來,大小苦戰多場,我軍的戰力受到了不小損耗。
加荊州遭受戰亂數十年,十戶不存一。
我縱有分兵之心,可若陸遜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戰船,加固城池佔據險要,那麼我們分兵牽制的計策,反而會拖垮我們自己。
另外我軍的到來不是秘密,陸遜定然早有防備,若採取仲容的計策,未免太過冒險。
要知一鼓作氣,勢不能久,若一擊不勝,之後奈何?
吳國與我為敵,自公安以來,已經數年。
這期間他們君臣懼我威名,遂上下團結,同心同德,我雖有使彼內亂之策,這孫權非庸主,江東又多俊傑,這策非一時可以奏效。
故伯苗之策,並非上佳。
如今我軍剛至荊州,對敵軍的情況並不熟悉。
敵軍設定的哨所,又數量眾多戒守嚴密,我們的間諜不能進入,得不到任何訊息。
如果軍隊沒有耳目訊息,偵察不夠詳密,卻冒然發重兵以面臨巨大的危險。
這就是懷著僥倖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圖先戰而後求取勝利,這不是保全軍隊的良策。
陸遜雖對我下達戰書,可今是兩國春耕之際,陸遜知兵之人,短期內不會貿然發兵。
敵軍無速戰之力,我軍又有久戰之需,那麼我們為何不採取以靜制動的計策呢?
我軍當下要做的,有六件要緊的事。
第一,宣傳優惠的政策,吸引敵國的百姓來到荊州,讓他們耕作我們肥沃的土地。
第二,兵士要與百姓共同耕作,不許欺壓劫掠,讓敵國百姓知道,我軍不會侵犯他們的財產。
第三,在邊境區域實行招撫懷柔政策,使敵國大將中的投降歸附之人每天來到。
第四,要恢復襄陽王當年設立的哨所,令敵國間諜不能過來。
第五,邊境各地區開展屯田,這樣來日開戰時,我軍可就地取糧。
第六,要發揮好孫登的作用,讓他成為孫權的腹中之刺,從而漸漸擾亂逆吳的朝局。
以上六個方面,是滅亡吳國的必行之策。
不做好這些,敵軍就會佔據便捷的地利;掌握這些,人和就會來到我們這邊。
今天下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欲滅一國,非一時之事。
在此期間,必須要不間斷施展謀略瞭解彼此得失,也要不斷相互較量知道彼此優劣。
想著冒險行事,就會勞役頻繁國力衰竭;
不顧敵我實情,就會加重稅斂財力匱乏。
不可不慎!”
當糜暘說完這些後,廳內的眾臣臉上都流露出思索之色。
隨後他們便齊齊拜服於糜暘的計策之下。
而就在眾臣以為,糜暘要大度的忘記陸遜的挑釁之後,殊不知糜暘的下一道命令卻讓他們愣住了。
“傳令回長安,讓魏延、張合、張嶷、柳隱等將,在收到召令之日起,即刻來荊州。”
糜暘唸到的每位將領的名字,對廳內眾臣來說,都算不上陌生。
因為他們每一位,在軍中都有著勇猛的威名流傳。
而一下子將這些猛將都召來荊州,糜暘的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兩軍正面交戰,陷陣之將越多,優勢就越大!
眾臣頓時期待,當這些世之猛將衝入敵陣時,配合己方精銳計程車卒,會給敵軍造成多大的殺傷。
看著眾臣詫異的目光,糜暘下意識地摸了摸嘴下的長鬚。
這麼看著自己作甚。
自己是法正的高徒,有怨必報,不正常嗎?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