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1/2)

作者:醬油拌歷史
因為內心的惶恐,孫權連忙召來一眾大臣商議此事。
在孫權的急召下,目前在永安城中的一應大臣都來到了孫權的身前。
永安城的守將本來是陸遜,後來隨著劉備從荊州撤軍,孫權亦將他目前最信任的這員大將調去廬江郡鎮守。
畢竟有著盟約在,以劉備在天下間的信義,他不會貿然撕毀盟約攻打永安。
但是北方的曹魏會不會趁虛而入攻打廬江,那可就不一定了。
孫權在將陸遜調往廬江郡之後,當今負責鎮守永安的江東大將,正是江東的三朝老臣韓當。
而前段時間孫權在建業得知漢軍大勝的訊息後,他在從建業出發前往永安的時候,亦將建業城中的許多大臣帶在身邊。
所以目前永安城中,除去一部分鎮守地方要地的大臣之外,大多數江東名臣都在永安城中。
看著因為他的召見,而從永安城中各處緊急趕來的各位大臣,孫權心中的惶恐情緒稍稍安定。
他眼前的這些大臣都是在當世儼有聲名的俊才,亦是守護他孫氏統治的股肱之臣。
在諸位大臣都到齊後,孫權拿出他手中的情報交給眾大臣一一閱覽。
眾大臣都知道孫權急召他們肯定是有要事,而那件事想來與孫權手中的那封情報脫不了干係。
所以他們在拿到情報的時候,閱覽其中內容的速度可謂十分之快。
情報在一位位大臣的手中快速的流轉傳遞。
只是諸位江東大臣閱覽情報的速度雖然很快,但他們在看完情報中內容之後,臉上都浮現著晦暗不明的神色。
隨著大多數江東大臣都看完情報中的內容,他們才紛紛意識到孫權是為何召他們而來。
他們也都體會到了一些孫權此刻的心情。
畢竟他們也都擔憂糜暘會領兵攻打江東呀!
“張與糜,共止啼。漢白鹿,逐吳眾。”
這句諺語在當年的公安之戰後,在時間的發酵下,早已經傳遍整個江東。
這句諺語充分體現了江東大臣對糜暘的忌憚,但是相比於江東大臣,孫權便是如江東百姓一般對糜暘畏懼了。
而因為公安之戰的慘烈戰果,孫權對糜暘的畏懼,只會隱隱在張遼之上。
或許這句諺語不足以形象表現孫權對糜暘的畏懼有多深,但從歷史上的某個事例可以生動形象的體現。
歷史上曹丕南征江東之時,那時張遼已經病重,並且張遼還受到曹休的節制。
但是當孫權得知張遼在軍中後,他竟然對諸將囑咐道:“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由此可見張遼給孫權造成的心理陰影有多深,而對比一下,亦可知道孫權有多畏懼糜暘。
在孫權等著殿中的江東大臣閱覽情報中的內容中時,他臉上的惶恐之色絲毫不加掩蓋。
而孫權的惶恐神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座江東大臣的心理。
江東多俊才,這句話並不是誇大。
當年孫權能倚靠江東一地,與曹操、劉備分庭抗禮,靠的就是江東一地的眾多俊才輔佐。
既是俊才,若說江東大臣會全如孫權一般畏懼糜暘,那倒也是小瞧他們了。
只是目前他們在孫權的影響下,哪怕一部分江東大臣心中原本對糜暘只有忌憚,現在也都在慢慢轉變為畏懼。
於是很邪乎的是,哪怕明知糜暘不是荊州都督,哪怕糜暘在悼文中僅僅只是以文字震懾。
但整個大殿中的江東君臣,亦漸漸全體陷入一種對糜暘的畏懼情緒中。
因為目前糜暘的大軍,就在江東的上游!
孫策要是活過來看到這副場景,估計得活生生再氣死一次。
只是畏懼歸畏懼,正如歷史上一般,孫權雖然畏懼張遼,但是經歷過許多風雨的他,也不可能因為畏懼而完全亂了手腳。
迎著江東眾臣臉上與他一般的惶恐神色,孫權緩緩開口問道:“之前天子曾下詔讓孤攻打合肥,孤因江東國力疲弱,故而有所拖延。
今襄樊會戰,漢軍大勝,正是士氣如虹之時。
諸卿認為當此時,孤當如何自處?”
孫權的問話頗為委婉,似乎還想在明面上維護一下他身為江東之主的體面。
但是如今在座的江東大臣哪個不是人精,他們都從孫權委婉的話語中聽出了他的真正意思。
孫權擔憂的是,劉備會不會因為他之前的“慢詔”行為,而出兵討伐江東。
當江東諸臣都明白孫權的擔憂之後,他們一時間都陷入沉默之中。
見被他所依仗為股肱的大臣面對他的詢問陷入沉默,沒有一人主動出來向他建言,孫權臉上浮現嘆息之色。
他有些懊悔的言道:“若張公在此,又豈會沒有教我的對策呢?”
在偌大的江東之中,能被孫權尊稱為“張公”的唯有張昭。
張昭雖然因為對孫策懷抱著懷念,所以不能完全得到孫權的信任。
可是張昭能被孫權稱呼為“張公”,這除去他本人在天下間巨大的聲望之外,還因為他在江東的定位是不可替代的。
張昭就是江東的諸葛亮,他永遠是穩定江東的第一能臣。
孫權現在在眾臣面前懷念張昭,倒不是說他真的有多想張昭,他只是想透過此舉來刺激一下在座的諸臣。
數十大臣在座,而孫權卻想念遠在建業的張昭,這是孫權對他身前諸位大臣無能的一種無聲控訴。
正所謂主憂臣辱,在孫權的這聲嘆息之下,在座的許多江東大臣臉上紛紛浮現愧疚之色。
然後就有一名大臣出來對孫權進言道:“曹丕篡漢自立,是漢賊。
而至尊受漢帝封拜為太尉,自關羽死後,乃是當今天下中地位最高的漢臣。
天子既以重續漢統為國本,他當務之急勢必要北伐曹魏,以正其正統之分。
國賊未清而轉而攻伐漢臣,天子及丞相皆乃人傑,此事必不為也。”
“況且襄樊會戰漢軍雖勝,然觀漢軍終無繼續北伐之意向,以此可見,漢軍亦損傷不輕。”
“有這兩點緣由在,至尊無須太過憂慮。”
聽到這位大臣這麼說之後,孫權臉上的惶恐之色減輕不少,他的臉上也浮現一些喜色。
他用讚賞的眼神,看向他身前出來進言的這位大臣。
這位大臣正是當初曾在費禕出使江東時,奉命刁難費禕的張溫張慧恕。
張溫從小就修養節操,長大後容貌奇異偉岸。
且他談吐文雅對答如流,旁觀者傾慕,就連孫權亦為之改容加禮。
江東名臣顧雍甚至誇讚張溫道:“溫當今無輩。”
如果說顧雍的誇讚有一部分是出於私心的話,那麼就連一向對江東士子不感冒的張昭,也對張溫十分看重。
“老夫託意,君宜明之。”
從張昭的這句話,足可以看出張昭對張溫的器重。
當初張溫之所以無法辨倒費禕,並非是他自身的才華比費禕低,張溫當時輸就輸在江東缺少一個糜暘。
張溫的見識孫權是認可的,張溫的進言亦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孫權的惶恐。
只是孫權以己度人,他覺得劉備或許正如張溫所說,不會立馬出兵攻打江東,但是他心中肯定亦會對他之前的行為存在芥蒂。
在這層憂慮之下,孫權對著張溫言道:“君有高名顯於當世,還望君為孤出使荊州,為孤在天子面前闡述孤的心志。”
說完這句話後,孫權擔心一向好靜惡動的張溫會推辭,因此他又趕緊對著張溫言道:
“卿是江東之寶,本不宜遠出。孤只是擔心天子不瞭解孤之前的苦處,故委屈卿出行。
還望卿在天子面前明言:
如果山越禍患全部消除,我軍便會對曹丕大舉進攻。
使者的天職在於,接受任命而不是出言推辭,希望卿不要讓孤失望。”
不出孫權所料,張溫本來是想出言推辭的。
但是別看孫權的話語中帶著些請求的意味,現在他都將話講到這地步了,若是自己還出言推辭的話,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所以張溫只是施施然對著孫權一拜後答道:
“天子見識深徹,深明大義,必定了解至尊的思慮和屈伸權宜之計。
加上天子身邊良臣環繞,臣推測天子一定不會有什麼猜疑。還望至尊放心。”
張溫的這番話代表著他應下了這個使命,但是孫權聽著張溫稱讚劉備的話語,心中卻出現了不舒服。
只是現在他還有用得到張溫的地方,所以他便將心中的不舒服暫且壓下。
孫權覺得派張溫這樣的名臣前往,或許還不夠,所以他便當眾下令給他的近臣是儀道:
“令各地迅速收集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等貢物,加緊送來永安。”
當孫權的這個命令出來後,不僅是是儀,就連其他的江東大臣都感到十分詫異。
孫權此舉很明顯是要將如此多的奇珍異獸,作為貢品上貢給劉備。
孫權名義上是大漢的外藩,他上貢給劉備乃是合乎禮儀之事,只是禮儀對著上貢的物品有著明確的規定。
而如今孫權上貢的這些奇珍異獸,無疑是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規格。
孫權的這一舉動讓江東眾臣覺得,孫權有些太卑微了。
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有些舔了。
於是在座的諸臣紛紛對孫權進諫道:
“江東之前都按照常規在向朝廷納貢,現至尊一下子進獻這麼多珍玩寶物,既不合乎禮制,又恐被朝廷以後當為慣例,白白損耗我國國力,至尊還請三思。”
面對群臣的進諫,孫權卻不以為然。
孫權解釋道:“我國正在和北方的曹魏相對峙,江南的民眾百姓,都依賴大漢的庇護保全自己。
這些奇珍異寶,對我來說如同石塊瓦片,沒有什麼可吝惜的。
況且我國有錯在先,若不超額上貢珍品,天子怎明我忠義之心?”
孫權理所當然的話語,讓一眾江東大臣盡皆啞然。
得幸虧孫權懷念的張昭不在,不然依他那個暴脾氣,他肯定直接就開罵了。
在解釋完這些後,孫權不顧群臣進諫,執意讓是儀將他的命令發往各地。
而後孫權便讓諸臣先行告退,他只留下了張溫一人。
在諸臣都告退後,孫權讓張溫近前。
張溫在孫權的吩咐下,不斷朝著孫權靠近,在離孫權很近後,孫權方才說出了他留下張溫的目的。
“卿此番出使荊州,在覲見完天子後,可轉道北上新野為孤拜會冠軍侯。”
聽到孫權的這個要求,張溫驚訝的抬起頭看向了孫權。
他想著說些什麼勸諫孫權,但想到如今孫權與糜暘名義上都是大漢的臣子,與之前的雙方是盟友的關係有所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遣使拜會糜暘,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是讓張溫感到更為詫異的還在後面。
孫權讓他的侍衛從內殿中取出了一把劍,在看到那一把寶劍的時候,張溫眼神緊緊的眯了起來。
青冥劍。
孫權在執掌江東後,因為江東的鍛劍工藝獨步天下,所以他曾命江東的能工巧匠尋訪江東的精鐵,鍛造出六把削鐵如泥的寶劍。
可是與劉備鑄劍賞賜給臣下的行為不同,孫權鍛造出這六把寶劍,完全是給自己當做收藏之用。
當年周瑜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想向孫權求取其中一把寶劍都不可得,何況是其他臣子。
在江東,有時“吳六劍”就代表著孫權。
正因為有著這層特殊含義,所以在看到孫權命人取來這柄寶劍後,張溫的臉上的才浮現驚詫之色。
現如今孫權卻主動拿出其中的一柄青冥劍,內中意味不言而喻。
不出張溫所料,孫權在接過侍衛手中遞過來的青冥劍後,他的眼神中閃過濃濃的不捨之意。
“東吳六劍,青冥為先。”
這把青冥劍往日中是他在那六柄寶劍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