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糜暘回成都的第二日,約莫亥時時分,一輛樸素的車駕行駛在寂靜的示恩裡中。
車輪滾動的聲音響在寂靜的深夜裡巷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時與後世不同,後世的這個時間點可能正是夜生活的開始,但在漢代,亥時時分已經算是深夜。
示恩裡的大部分人都已經安睡,唯有少部分未睡的人聽到了這車輪滾動的聲音。
他們在聽到這聲音後,臉上瞬間浮現明悟之色:這是葛公下值了。
在漢代,官員的休沐及上下值時間有著清晰的規定。
一般來說,漢代官員的休沐時間是上四天休一天,而上值時間大約是早上的卯時,下值時間是申時。
卯時大約是早上5點至7點之間,這是一天中日出的時間段,亦是公雞報曉的時候。
而申時則大約是日落前的一個時間段,大約是後世下午的15時至17時之間。
雖然各地因為地域不同,對官員的上下值有著不同的規定,但大多數的上下值時間不會與上面的相差太多。
成都城中的官員,大多也都是按照這兩個時間段上下值。
但惟有一人例外,那人便是諸葛亮。
諸葛亮自從署理大司馬幕府之事後,因為身兼軍政要務,加上劉備對其信任有加,所以諸葛亮的公務一直很多。
特別是最近兩年以來的漢中之戰與荊州之戰,不僅嚴重損耗了益州與荊州的民力,更讓本就事務繁多的諸葛亮,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許多。
足兵足食,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猶如泰山壓頂一般,讓整個大司馬幕府中的官員透不過氣來。
單單拿漢中之戰來說,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
劉備為了爭奪漢中,動用的所有兵力加起來近有七萬之眾!
這還不算其餘數量巨大的民夫。
漢中之戰中,定軍山一戰讓法正與黃忠名聲大噪,天下聞名。
但當時劉備與法正乃是繞過重重山嶺,才到達定軍山的。
而負責將糧草,兵力繞過重重山嶺,從成都源源不斷送往定軍山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以一州之力,完全憑藉著個人的出眾才能,冒著種種艱難,冒著種種不可能,始終保證著劉備大軍的後勤無憂。
可以說,若無諸葛亮,絕對沒有最後漢中一戰的勝利。
相比於曹操,曹操擁有著天下間最富庶、最廣大的地域,他手下亦有著聞名天下的理政大才。
但曹操親率大軍於三月到達漢中,五月就開始撤軍,僅僅堅持了兩個月就開始放棄漢中。
不是他意識不到漢中的重要性,亦不是他害怕劉備了,只是那綿長的後勤線及內亂四起的中原,令他不得不選擇暫時放棄漢中。
以一州之國力,力抗中原河北之國力,諸葛亮早就在漢中之戰時,就解鎖了他的這個技能。
而諸葛亮能夠完美完成,劉備給他的足兵足食的任務。
一方面除了他有著出眾的政治才能之外,另一方面是因為他事必躬親的做事態度。
自諸葛亮署理蜀中軍政以來,他事無鉅細必親自過問。
而且為了保證事情沒有疏漏,他一定會將每件事都安排的清清楚楚的才會下值。
這一點,與當年的輔政名臣霍光有著相似之處。
謹慎,一絲不苟。
因為他的這番處事態度,他所處理的每件事務從無差錯,但也導致了他每日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府。
坐在馬車中的諸葛亮正在閉目沉思,哪怕是下值了,他腦海中依舊在思考著,今日安排的事務是否有疏漏之處。
在諸葛亮的思考之間,他的車駕已經到了軍師將軍府之外。
相比於安漢將軍府的高大輝煌,軍師將軍府就顯得頗為簡陋樸素。
在車駕到達軍師將軍府之後,諸葛亮在車駕外僕人的提醒之下,從思慮中醒轉過來。
而後諸葛亮掀開車簾,從車駕上緩步下地。
在位高權重的軍師將軍的車駕隊伍中,唯有一名老僕及數名甲士而已。
那老僕乃是當初諸葛亮躬耕南陽時就陪伴在他的身旁的童子,十數年過去了,當年的童子亦已經是中年男子。
至於那數名甲士,乃是劉備見諸葛亮總是深夜回府,特地配備給他的護衛。
諸葛亮在落地之後,命他身旁的這位僕人先去休息,而後他自己一人踏入了府門之中。
軍師將軍府邸佔地並不廣大,裡面的建築亦大多都是尋常木料所建造,也無高樓亭閣以及花園等遊玩之所。
很是簡單樸素。
當年劉備入主益州時,曾賞賜給諸葛亮黃金各五百斤,白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有著如此豐厚的賞賜,諸葛亮要想修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府邸,可謂簡單至極。
但諸葛亮生性淡薄,不愛奢華,所以當初劉備賞賜給他那麼多金銀財帛之物後,他雖然沒有拒絕,但並沒有將那些金銀財帛用在自己身上。
受之,再充入國庫,以為百姓之用。
這件事在成都中只有少數幾人才知道,相比於當世的名士動輒推辭賞賜養名的手段,諸葛亮的作為更顯得坦然無私。
諸葛亮在進入府邸後,並沒有行走多久,就到了府中的大堂之外。
飯食他早已在官署中就簡單吃過,他現在來大堂,並非是為了進食,而是為了讀書。
諸葛亮出身名門望族琅琊諸葛氏,雖然他3歲喪母,8歲喪父,但他自小由叔父諸葛玄教養,在叔父諸葛玄的影響下,諸葛亮從小就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
他每日早晨醒來之後或每晚入睡之前,都一定要誦讀典籍。
這個習慣,及至今年,諸葛亮已經持續將近二十年了。
至於諸葛亮不回寢室讀書,乃是在這個時間,他的夫人黃月英早已入睡。
而讀書必須掌燈,諸葛亮不想打擾黃月英休息。
當諸葛亮來到堂外之時,他今日卻意外的發現,他的大堂中竟然亮著燈光。
難道是伯松?
在詫異之下,諸葛亮撩起衣襬,走上臺階邁入了大堂之中。
諸葛亮在邁入大堂之中後,他便見到了他的長子諸葛喬與夫人黃月英這時都在大堂之中。
而在大堂之中還有著一個人。
那人正是糜暘。
糜暘正坐在大堂中的一處,手中拿著一本書籍在聚集會神的看著。
大堂中灰暗的燈光映照在糜暘的身上,將他在地上的影子拉的老長。
只是糜暘的影子因為他身軀的端正,卻並沒有發生一點扭動。
看到這一幕,令諸葛亮想起了當年他在崇文館中教學劉禪的場景。
那時糜暘作為劉禪的伴讀,亦如今夜這般,安安靜靜坐在一處聽著他的教誨。
眼不斜視,身不彎曲。
而諸葛亮的出現,亦被正對大堂門口而坐的黃月英而察覺。
見到諸葛亮歸來,黃月英立即端起一碗一直在溫熱著的茶湯,走向諸葛亮。
黃月英在來到諸葛亮身前後,將手中的熱茶遞給諸葛亮,而後她對著諸葛亮輕聲言道:
“子晟申時末就到了。”
諸葛亮接過黃氏手中的茶湯喝了一口,然後他意識到糜暘在大堂中,竟已經等了快兩個時辰。
在喝完手中的茶湯之後,諸葛亮溫言讓黃月英與諸葛喬早點去歇息。
這時糜暘亦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歸來,他連忙起身來到諸葛亮身前對其一拜言道:“葛師辛苦了,深夜叨擾,還望見諒。”
面對糜暘的下拜,諸葛亮伸手扶起糜暘,而後對其言道:“無妨。”
糜暘申時末就已經到達他府中,其實算不上深夜叨擾,只是他回來晚了而已。
在諸葛亮扶起糜暘之時,諸葛喬與黃月英就已經離開了大堂之中,只留下了諸葛亮與糜暘。
因為諸葛亮的相扶,所以糜暘與諸葛亮現在近在咫尺。
這麼短的距離,哪怕是在堂中不太光亮的燭光之下,糜暘也看到了諸葛亮鬢角處的蒼白。
看到這一現狀,糜暘的目光中有著擔憂,他對諸葛亮言道:“葛師乃國之柱石,還望保重身體,不要操勞過甚。”
諸葛亮今年方才四十,放在後世,四十歲的男子乃是社會中的生力軍。
但在古代,四十不惑,四十歲已經算是慢慢步入老年了。
面對著糜暘的關心,諸葛亮臉上浮現笑容,他讓糜暘坐下,而後他亦來到糜暘對面入座。
在坐下後,諸葛亮對著糜暘言道:“世事艱難,漢室未興,吾怎麼能不竭心盡力,盡忠職守輔助大王呢?”
“吾操勞些無礙,只要能輔佐大王興復漢室,那一切都不算什麼。”
在說完後,諸葛亮面露笑意的問糜暘道:“子晟方才為何阻止伯松前往官署喚吾,讓吾早點歸府呢?”
諸葛亮知道糜暘到府之後,黃月英乃是知禮之人,是不會讓糜暘苦苦等待的。
所以想來黃月英應該是有打算,讓諸葛喬前去喚他的。
但最終諸葛喬並未出現,那就可能是糜暘所阻了。
“今日吾從武庫中點齊甲冑之後,便來到葛師府上拜謁。
那時已經是下值時間而葛師尚未歸來,這足以說明葛師為國事所耽誤。”
“國事為重,私情為輕,這是葛師往日教導過我的。故而我沒有讓伯松前去尋喚葛師歸來。”
糜暘之前有聽聞過諸葛亮,是最晚下值的大臣。
但沒想到的是,為了操勞國事,諸葛亮竟這麼晚歸來。
聽到糜暘這麼說,諸葛亮點了點頭。
諸葛亮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他眼中有著欣慰。
糜暘雖然喚他葛師,但相比於法正,他並未與糜暘有過正式的拜師之禮。
他與糜暘之間的師徒情分,大多是因為他教導劉禪時,順便教導糜暘結下的。
所以糜暘與他之間的師徒情分,並不牢固。
糜暘一直將他當做老師,更多的體現的是糜暘尊師重道的品德而已。
但雖然不是正式的師徒,諸葛亮對於糜暘亦是有著喜愛的。
諸葛亮於建安十三年為劉備效力,至今已經將近十四年。
從當年的困局新野一縣,到如今的臥龍騰飛於大漢西南大地,在這十四年的時光中,糜暘與關興等人一般,是他一路看著長大的。
再加上糜暘性格有仁孝之風,哪位長輩會對這樣的晚輩不喜歡呢?
因為糜暘的仁孝,諸葛亮曾在與諸葛瑾的往來信箋之中,誇讚過糜暘。
而諸葛亮出於對糜暘優秀品德上的喜愛,在糜暘去年取得公安一戰的勝利後,更是逐漸轉變為了看重。
在喜愛與看重之下,現在諸葛亮對糜暘的感官相當不錯。
與對馬謖的情感幾乎相當。
諸葛亮看向糜暘問道:“今日子晟特意前來拜會,應當是不止看望吾這麼簡單吧。”
面對諸葛亮的詢問,糜暘亦不隱瞞,他拱手對諸葛亮言道:“三日後,弟子就要前往漢興郡任職。”
“漢興一郡至關重要,境內豪強林立,弟子心有擔憂。
今日拜謁葛師,一是為看望葛師安好,二是想問詢葛師治政之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糜暘坦誠的說出了自己的兩重來意。
面對諸葛亮這種天下奇才,若在他面前施展小心思,簡直是在獻醜。
既然如此,還不如坦誠相待,待之以誠。但糜暘在說完後,臉上亦有著忐忑之色。
諸葛亮的才能自不必說,自己問他治政之要,他當然會有著獨到的見解。
只是這並不代表,諸葛亮一定會提點他。
說到底,自己與諸葛亮的關係,並不像法正那般牢固。
成都中雋才無數,往日中就算是深受諸葛亮喜愛的馬謖,得到諸葛亮提點的機會也不多。
說白了,在當世,學生擇師,師亦擇學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