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六十三章強行上任的石原莞爾

作者:我是三水啊
石原莞爾接到日本大本營令其擔任華北派遣軍司令官的命令之時,尚在賦閒在家。
他在作為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在日軍佔領關外之後,與主張繼續擴大戰爭的東條英機等人產生分歧,最後被棄用,從關東軍副參謀長的職位上調任回國。
石原莞爾是日軍中有名的智將,與板垣徵四郎號稱:石原之智,板垣之膽。
兩人很早之前就認識,在中國時,板垣就是石原的頂頭上司。
板垣是個優秀的官僚,情商高,熟悉官場的套路,但他智商一般,奇謀不多;石原恰恰跟他相反情商低,人際關係永遠處不好,但是智商高,好謀略。
從各方面看,兩個小鬼子倒是互補,石原負責出主意,尋找立功機會,板垣負責升官,提高影響力,於是這倆人成為日本軍中最著名的哼哈二將。
板垣徵四郎對石原的理論十分佩服,一字不漏全記在筆記本上。
1928年,石原回國,到關東軍任作戰參謀,一年後,板垣升任關東軍高階參謀,這倆終於搭在一起。
九一八事變實際是軍隊不聽國家、下屬不聽命令的以下亂上之為,這在日語中專門有下克上。
按理這些發動事變的軍人都應受到軍法處置,因為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刑法》中有明確規定,比如第37條:“司令官無故擅權命令軍隊進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38條:“不等待命令而無故戰鬥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九一八事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不聽話的小鬼子不光沒有受到懲戒,反都加官進爵。
本莊繁1933年升為大將,成為昭和天皇的侍從武官長,板垣徵四郎晉少將,後於1941年升為大將。
石原更是成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英雄,大日本帝國的英雄。
1932年8月,石原莞爾晉升大左,1935年8月升任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36年6月任戰爭指導課課長,37年3月晉升為少將,並升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
這速度,簡直是坐上了火箭。
進入決策機構和軍隊高層的石原莞爾繼續提出各種戰略構想:
“日本的國策是成為東亞的指導者,為此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的實力。在充實能夠對抗蘇美英的軍備特別是航空兵力的同時,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華北),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
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儘快迫使蘇俄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在此期間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蘇俄屈服後與其建立親善關係,將英國實力驅逐出東亞,解放東亞各民族。
蘇俄和英國屈服後,領導東亞各國合作使其實力得到飛躍發展,準備和美國的大決戰。”
首先對蘇放棄進攻戰略,而代以在武力後備上的談判,不與其交惡。
對美國則“努力保持親善關係”,因為石原知道雖然日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但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橡膠,需要美國支援。
對華則是“穩固日滿和北支(華北),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反對擴大戰爭。
總結一下,就是:挑動國共內戰,加緊建設滿洲,鞏固華北,堵住俄國人南下;滲透南洋,得到馬來亞的橡膠和文來的石油;充分發展經濟,等到日本領導的亞洲力量強大後,再和美國進行“最終戰爭。
石原莞爾可能是陸大三十年來,培養出來的唯一一個戰略家。
如果他的方略成行,二戰時日本肯定不與美國開戰,因為時機尚未成熟,如此一來,中國一定無法復興,至少,東北別想還回來。
而擁有朝鮮、東北和琉球的日本,總人口2億多,面積500多萬平方公里,足以成為世界性強國。
石原對國際政治和軍事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石原第一個認識會形成“持久戰”,甚至比一號都要早。
日本山形縣鶴岡市,石原莞爾家中,院外則是跪著好多日本軍官。
“兄長,門外聚集了好多軍官,請求見你一面!”石原莞爾的弟弟石原三郎說道。
石原莞爾又怎麼會不知道外邊的情況,自從退出現役之後,難得清閒了一段時間,但是自打41年之後,日軍在中國情況急轉直下,日軍內部的少壯派軍官對請石原莞爾出山的呼聲越來越高。
但是日本大本營並沒有理會,反而繼續使戰爭擴大化,這令石原莞爾極其不滿,索性耍起了脾氣,閉門會客。
現年五十三歲的石原莞爾身體並不好,原因石原莞爾在關東軍任職書時曾被自己所配軍刀捅中襠部,導致尿道口撕裂,飽受折磨。
“縱使我重新被起用又如何,大日本帝國已經沒有勝利的希望了,況且軍部內排擠我的人太多了!”
“如果大本營不能答應我的請求,我是不會出山的!”石原莞爾似乎還在賭氣。
1937年是石原人生的頂峰,二二六兵變中,他因為反應迅速,表現出色,於1937年3月晉升少將,並被任命為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統領整個軍部。
但是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近代史最成功的“下克上”行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石原莞爾成功後,加官進爵好不快活,於是後輩日本軍人無不以他為榜樣,不聽國內和高層指揮,頻頻在各處發動“下克上”事件。
這是石原始料未及的,石原本來想的是滿洲對日本很重要,拿下滿洲後,就應該停止戰爭,因為消化滿洲至少得二十年,否則以日本孱弱的國力,根本無力爭奪其他領土。
但不聽話的下屬太多,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把觸角伸到中國華北,頻頻有所動作。
石原根本無法說服這些少壯派軍官,理由很簡單,石原就是“下克上”起家的,當年石原的上官也沒能約束他。
最終七七事變爆發,將日本拖入了全面戰爭的萬劫深淵,石原的官路也走到末途。
七七事變後,榮升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的石原莞爾,在軍部會議上康慨陳詞,反對擴大戰爭。
他的下屬們卻是說道:“我們就是學石原先輩的做法,有什麼不對嗎”
石原啞口無言。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主張不戰的石原莞爾被排擠出中央。
1937年9月,他調任關東軍參謀次長,當時的關東軍參謀長是東條英機,兩人不和。
後來東條升任陸軍次長,沒有推薦石原當關東軍參謀總長,而是推薦他的親信磯谷廉介接任。
後來石原還是整天提出各種奇思妙想,磯谷都不同意,終於暴脾氣上來,不辭而別,直接回日本。
軍隊不是說辭職就辭職,況且還是少將,不辭而別跟臨陣脫逃一樣嚴重。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東條英機與幾個心腹商量後,想以“違反軍紀,臨陣逃脫”的罪名處分石原莞爾。
但石原的老搭檔板垣徵四郎已經擔任陸軍大臣,為了保護石原,藉口他身體不好,安排進了醫院。
1939年8月,石原莞爾晉升為中將,重新啟用為駐守京都的第十六師團長。
十六師團常駐京都,沒有駐外打仗,石原也就無所事事,再加上日本已經脫離了他的戰略方向,他對政治和軍事心灰意冷。
1941年,石原莞爾轉為預備役,正式結束軍人生涯。
諷刺的是,石原莞爾退役前,他的大名只在陸軍內部有人知道,退役後,聲名反而在全國範圍鵲起。
為因為日本目前在太平洋的戰爭並不順利,於是戰前一直標榜不與美國開戰的石原,逐步成為日本的神話。
此後幾日,日本的少壯派軍官再次來到石原家中,均沒有得到石原的召見。
這也是為什麼岡村寧次收到解職的命令之後,派遣軍總部領參謀長田邊盛武暫時主持工作的原因。
“石原前輩為什麼不見咱們?難道石原前輩認為大日本帝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嗎?”
“諸位,軍部已經等不及了,石原前輩無視軍部的命令,既然如此,我等也不必再遵守晚輩的禮儀!”
此話一出,當即引起了在場的少壯派軍官的附和。
石原賦閒在家之後,家中並無警衛,隨著這些少壯派軍官的破門而入。
“什麼人?八嘎呀路,放開我!”
將近六十歲的石原莞爾被一群侄子輩的年輕人堂而皇之的抬出來住處,家中之人沒有一個敢出來阻止的,只能眼睜睜看著石原莞爾被塞到一輛小汽車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時,石原莞爾才真正體驗到被以下克上的感覺。
但凡日軍高官去赴任都是風風光光的,只有是石原莞爾是被一群少壯派軍官押著到了北平。
北平,華北派遣軍司令部。
田邊盛武還沒有一臉愕然的看著眼前的石原莞爾:“石原君,我應該去機場接你的,歡迎儀式都準備好了!”
石原莞爾一瞪眼,身邊的幾個少壯派軍官倒是順從的出了屋子。
“田邊君,岡村君真的已經......”
“雖然尚未有確鑿的證據,但是這些過去,一點沒有手刀崗村將軍的訊息,基本可以確認岡村將軍遭遇不測!”
“嗯,可以啊,岡村君是皇軍中難得與我理念相合的同仁,這是大日本帝國的損失,軍部那些目光短淺的傢伙,竟然將岡村軍解職,否則也不會發生此事!”石原莞爾顯然非常不滿,冷哼一聲說道。
“華北戰局糜爛,我等的確有不可推卸之責,愧對天皇陛下,只求石原君您能帶領皇軍走出困境!”
石原莞爾聞言嗤之以鼻:“我本是不想上任的,因為這場戰爭持續不了多久,在完全消化支那之前,惹上美國人,敗局已定,我又能做些什麼呢?”
“不過大本營在我來之前,已經確定了增兵計劃,六個警備師團正在組建之中,其中有兩個師團會調配到華北!”
聽聞此言,田邊盛武不由得大喜:“如此一來,或許能恢復到大掃蕩之前的局面!”
“你可不要高興的太早,新編的警備師團無論是武器裝備亦或是兵源素質,都無法與之前的師團相提並論!”石原莞爾當即澆了一盆冷水下來。
在陸軍中央關於1942年1月末兵備的設想中,指出要根據“1942年度時局兵備綱要方案”,隨著南方作戰的進展,有計劃地在南方,中國,朝鮮以及滿洲新設定警備師團,逐步整頓野戰師團。
按此計劃,中國派遣軍要以六個獨立混成旅團為基礎改編成六個師團。
抗戰時期日軍師團編制,普遍是四單位制和三單位制。
而此次日軍改編出六個警備師團,為是兩旅團制,每個旅團下轄四個獨立步兵大隊。
每個大隊兵員定額均為1233名(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關槍中隊,一個步兵炮中隊),另外配置工兵隊,通訊隊,輜重隊,野戰醫院及病馬廠。
第59師團(代號“衣”)是以獨立混成第五旅團為基幹,補充三個後備大隊以及第59師團的工兵隊,通訊隊,輜重隊,野戰醫院和病馬廠等。
第69師團(代號“勝”)是以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為基幹,補充三個後備大隊,以及第69師團直屬的工兵隊,通訊隊,輜重隊,野戰醫院,病馬廠等。
兩個師團的編制定額,兵員各為名,其中各旅團兵員定額為5096名,獨立步兵大隊為1274名。
另有十個補充大隊,分別補充到華北派遣軍各部。
八路軍在華北一系列大動作之後,對於日軍的反應早有猜測。
一者從調遣關東軍入關,但是事實上,關東軍的任務主要是防備遠東地區的老大哥,並且已經陸續有精銳師團補充到南方軍的作戰序列,無法在南下支援華北。
另一者,則是從國內繼續補充新兵,但是隨著戰爭的擴大化,日本國內兵源枯竭,兵員素質普遍下降,根本無法回到40年之前的局面。
下一章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