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毫不猶豫地道:“確認!”
“叮,保密成功,時限一個月!”
當得到系統確認的訊息後,彼得不由鬆了口氣,看向尹萬諾維奇的神色也和善起來。
尹萬諾維奇一臉懵逼,不知道為什麼來自陛下的壓力好像消散許多。
儘管保密成功,但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做的,彼得吩咐尹萬諾維奇道:
“單獨開闢一個保密部門,就負責水泥,人數定在十到三十人之間,不要用太多精力了。”
尹萬諾維奇愣了一下,吃驚地道:
“陛下,恕我直言,這麼點人應該是做不到保密的。”
彼得微笑道:
“不用太保密了,剛才聖母向我發了聖啟,說水泥配方是俄國專用,其他人想盜也盜不了。”
聽到彼得這話,三人都傻了。
沃倫左夫和別斯杜捷夫面面相覷,聖母咋老是給陛下發聖啟?
他們咋沒有?
尹萬諾維奇更是懵逼了。
但陛下如此說,他也鬆了口氣。
這麼一來,就按陛下說的進行保密工作,將來萬一有事,他的罪責也小的多。
會議很快結束了,別斯杜捷夫負責對外的事情,沃倫左夫負責制定水泥普及的計劃,從哪裡開始,覆蓋面積多少,花費如何,制定完後腰向彼得報告。
散會後彼得心情愉快,先去向姨媽請了安,然後回到了居住的宮殿。
“陛下,您累嗎?”
剛一回來就迎上葉卡捷琳娜溫柔的笑容,彼得想到前一段時間的荒唐,不由感到有些慚愧。
暗地裡決定有葉卡捷琳娜、卡爾和沃倫左娃三個就好了,其他的風流債能少則少。
正像貝拉送給他的彼·愛一樣,顯然貝拉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她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彼·愛中的彼得,彼得相信,俄國人民大概也是這麼個想法。
畢竟誰想要一個到處風流卻拋下正在懷孕的皇后不管的皇帝呢?
想著,彼得環著葉卡的腰道:
“我不累,倒是你,辛苦了。”
葉卡捷琳娜搖頭微笑:
“陛下,能為陛下生孩子是我的幸福所在,這是您對我的恩寵,感受到孩子一天天在我肚裡長大,我每天都很開心。”
彼得更是感慨,葉卡捷琳娜不愧是葉卡捷琳娜,現在自己沒有壓著她,她展現出了皇后的風範。
論賢惠和對他的心意,葉卡捷琳娜當屬第一。
入夜,星星點點,彼得和葉卡捷琳娜躺在床上。
這處宮殿是已經不是原先那個了,是特意選的,因為從這個床的位置,透過窗戶就可以看到滿天繁星。
當看到一顆流星滑落時,葉卡捷琳娜不由驚呼一聲,喃喃道:
“陛下,好漂亮啊!”
彼得看向葉卡捷琳娜在月色下嬌美的容顏,微笑道:
“寶貝,你比星辰還漂亮,你的心足以讓我驅散任何疲憊和陰霾。”
葉卡捷琳娜痴痴地望著彼得,然後兩人抱在了一起,此時無聲勝有聲,溫馨一片。
第二天一早,彼得就開始了辦公。
他辦公的主要內容是水泥的應用。
雖然吩咐沃倫左夫提出方桉,但對這種國之利器,彼得更希望藉助自己前世的瞭解和俄國當今的現狀相結合,確定更合適的使用方法。
在接見一個個官員前,彼得默默地思考著。
現在無論是俄國還是其他的國家,可以說在十九世紀中期前,在不是特別重要的地方,都是土路。
在18世紀,河運是俄國的主要運輸方式,河道總長度10萬俄裡,1/3能行船。
商品和物資的流通之所以主要靠河運,一是實在沒有太好的造路技術,或者太過高昂。
像奧古斯都把磚砌的羅馬改造成大理石的羅馬,這根本無法普及。
還有一個原因是,陸路不被國家重視,國家不為修建土路撥款,責成地方政權和私人修路、修橋、修渡口和臨時路,對施工質量不過問,這就導致土路質量非常差,而且無人維修。
就算強迫當地居民修路也收效甚微,往往就是做個樣子。
在這種情況下,每到春天或秋天時,道路泥濘就無法通行,所以目前的陸路主要是依附於水路,連通交通的必要環節。
但這樣也有個問題,就是在冬季,水路一旦結冰,河運就要陷入停滯。
但俄國總河道的三分之一都能行船,北德維納、西德維納、涅瓦、沃爾霍夫、第聶伯、德涅斯特、頓河、伏爾加和支流,西伯利亞的大河由北向南,而歐俄同西伯利亞相通的路線則是自西向東,彼得無法放棄水運的優勢。
那麼就可以改進通往這些水運節點的陸路,把這些土路全部換成水泥路。
但這只是保證了在河運期貨物的順暢。
在結冰的時候就要用到陸路了,比如伏爾加河解凍是在3月末到4月初,結冰是在10月末到11月初,有時伏爾加河的通航期從4月中旬開始。
伏爾加河結冰期平均每年竟然達到160天。
伏爾加河可是歐俄部分最大的河流,通航的支流就近40條,上游從源頭到雷賓斯克,下游從雷賓斯克到裡海。
這影響就太大了,嚴重地影響了物資的運輸貿易。
所以在結冰期時,就必須建造一條寬大的,足以保證運輸糧食、鹽、鐵、生鐵、鐵製品、麻布、帆船布和皮革企業產品,農產品、工業原料和建材的超大型陸路。
這種陸路可以不多,但一定要大,並且耐用。
而且他準備收過路費了。
不過想到裡海,彼得的眉頭皺了皺。
現在從伏爾加河到裡海還沒打通,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比世界第二大湖,北美的蘇必利爾湖還大上近五倍。
而且裡海蘊含著超級豐富的油氣資源,在20世紀初不僅是俄國,也是全世界的石油開採中心,考慮到蒸汽機車的戰略部署,他是一定要拿下的。
然後彼得又想到了縴夫,不由嘆了口氣。
問題不理不知道,一理嚇一跳。
現在船隻行進基本靠手工勞動,縴夫是船運的主要勞動力,現在可以利用風力和水流,即便18世紀末馬拉平底大貨船的出現也沒能排擠河運中的縴夫。
縴夫龐大的數量在現在這個時期就達到了10萬人,到19世紀初時,國內所有河流的縴夫60萬人。
後來隨著使用馬拉貨船、絞盤、蒸汽牽引的拖輪,才導致縴夫人數減少。
但令彼得感覺幸運的是,現在縴夫的生活條件非常差,報酬低,勞動異常繁重,而且人數只有10萬人,他還是可以控制消化的。
哪怕水泥路出現,或者蒸汽輪船出現,只要控制縴夫的增長,這一職業終將自然淘汰,也不會釀成禍亂。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