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跑得總比風快一些。
這封信所代表的真實意義大概過了一個月以後,加爾文才有機會透過星語庭的內參資料瞭解。
流浪樂團號,這艘某些意義上加爾文人生開始的地方。
在新一次什一稅徵收的路途開始不久,他們就在暴風星域邊緣遭遇了一次來自亞空間的風暴。
而緊跟著風暴一起襲來的,還有整整一支艦隊的星際海盜。
在激烈的跳幫戰鬥中,流浪樂團號全艦成員戰損超過85%。
以女士為首的寂靜修女基隊在向對方巫師發起的斬首作戰中被側翼破牆而出的混沌星際戰士打斷。
女士與她麾下的修女們盡皆魂歸王座,僅餘卡辛因傷重昏迷未能參加此次行動而得以存活。
海軍陸戰隊全員陣亡。
船內指揮人員自船長起,全員陣亡。
武器組包括槍炮軍士在內,全員陣亡。
星語者與領航員小組全員陣亡,她是死的最早的一個。
星語者在危急時刻到來前就預見了這場戰鬥的殘酷。
她犧牲了自己,強行在亞空間風暴中把求援的訊息發向最近的星域節區防衛要塞,以及星際通訊公共頻道上。
以期任何一支可能存在的部隊前往救援。
而代價,則是她的靈魂。這位長年沉默的瘦小女士,在拼盡全力向外發出求助資訊後。
失去最後一點靈能庇護的靈魂,完全暴露在貪婪的亞空間裡,旋即被群起而上的邪魔們撕碎。
但她的付出沒有被辜負。
在戰鬥到最危急的時刻,整個艦體上只有艦橋上還有零星反抗,引擎動力已經完全喪失,整個艦體已經被海盜的引力爪捕獲,準備拖往小行星帶內的海盜基地時。
一支在該星區巡遊並接到求援資訊的阿斯塔特連隊終於趕到。
在這新生力量的強力支援以及節區艦隊隨時可能到來的威脅下。
海盜們放棄了原本俘獲整艘流浪樂團號的目標,從船上逐漸退去。
此役過後,整支流浪樂團號的船員,包括底層甲板的機械奴工在內,只有不到一萬存活。
這般戰鬥也許在我們眼中過於慘烈,但在帝國烽火遍地的疆域內並不起眼。
他對帝國的統治機構高領主議會的某些成員來說,甚至只能代表某個熟悉的名字的離去。
而在不相關的內政部眼裡,這就只能是一串冰冷的數字。
但它對加爾文不同,某種意義上,這艘只生活了一個月的飛船,就是他今生的家鄉。
而那些代表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初認識的人的故去,對加爾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他終於不再是命運長河中漂流的紙船那樣,只會隨著水流而飄動。
加爾文對這個世界開始有參與進去的慾望,他希望能理解那些犧牲的故人們,在戰鬥到最後一刻時,是抱著怎樣的覺悟。
於是在訓練之餘,加爾文有了一個新的活動場所——圖書館。
與大多數人不同,他的目的並不是那些寫有靈能知識的書籍。
他想知道的是這個帝國的歷史與文化。他想了解這個他生活的國家的前世今生。
加爾文不想再隨波逐流,他希望主動去了解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可以,他想作為一個軍人繼續榮譽地活下去,所以他需要一個理由。
理由,這是他前世作為軍人被教育的第一課,也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動力所在:
“吾輩,為何而戰。”
圖書館的文史區人跡稀少。大概是這裡的年輕人總是太過功利地追求力量的緣故。
這裡的書籍沒有太多的借閱痕跡,很多書籍自被擺在這裡,就再無人問津。
安靜的書架和借閱區裡,只有兩個人的存在。
除了加爾文,另一位借閱者就坐在借閱區的正中央。
而加爾文所不知道的是:他能來這裡肆無忌憚的翻閱這些本不是他的保密級別所能接觸的書籍,全賴眼前這位安靜閱讀的陌生人。
昏黃的燭光下,他比加爾文還要高大的身軀如雕塑般一動不動。
只有旁邊漂浮的伺服顱骨,偶爾在翻頁時發出一點聲音。
這是一位身披簡樸灰袍的銀髮高大的老者,稜角崢嶸的樣貌隱藏在連衣的兜帽中。
他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在燭光下靜靜地閱讀,但那種閱讀的感覺與他人對知識的渴求不同。
當這位老者坐在那些寫有帝國曆史的書籍堆裡,靜靜地閱讀時,一種奇怪的感覺讓他與周圍融為一體。
彷彿他自己就是那沉重的歷史中一部分。
這大概是一個充滿故事的人吧。加爾文偶爾分神時想到。
長久地閱讀與存取書籍的加爾文的足跡遍佈整個書架與閱讀區。
也許太多擦肩而過的機會,讓老人偶爾抬起頭與加爾文的視線互相觸碰時,偶爾也會禮貌地頷首。
但大多數的時候,老人就那樣的坐在那裡,靜靜的如同亙古便存在於此。
而加爾文自己也在閱讀中慢慢撇去內心的浮躁,開始被這個成長中充滿災厄與苦難的古老帝國的魅力所臣服。
當一個以單一種族為構成的帝國萬年的發展史,也是戰爭史,更是生存史。
以編年史這樣的文字載體,畫卷一樣展開在加爾文的面前時,毫無疑問,他被征服了。
他第一次知道,原來在這片宇宙中,有如此多的異類與災厄,在僅僅是銀河系的範圍內,就曾存在如此多的文明與戰爭,而人類僅僅是希望生存,就是如此的艱難。
長達萬年的歷史中,有太多太多的英雄為這個種族這個帝國的生存與延續,燃燒自己,奉獻自己。
同樣也有太多太多的慘劇以同樣冷漠的文字記載在無人問津的文書中。
在閱讀的過程中瞭解到帝國陳舊而封建的管理方式讓加爾文唾棄。
但又是同樣甚至更加惡劣的環境,讓加爾文知道,並非他的前行者們沒有智慧,這也只是以生存延續為第一目的的不得已的妥協罷了。
億兆黎民,生死由他。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帝國的歷史是何等的波瀾壯闊,又是何等的冷酷無情。
其中,尤以帝皇本人的傳記,最為讓加爾文痴迷。
加爾文是一名軍人,他能理解帝皇為帝國做出的貢獻;加爾文也僅僅只是一個軍人,他不能理解帝皇怎麼能如此無私。
獻上自己生命為自己所熱愛的國家與民族,這是加爾文能做到的極限。
但完全拋棄自我,沒有任何私人感情。甚至很多據記載,那些出自帝皇本人的政令,在經受9年義務教育的加爾文眼中,也是可以看透,有規律可循的。
任何一個帝國在擴張時期必定以武力機構為權力中心,這是鐵律。
而當這個國家過渡到維持期時,以文官系統為中心的權力轉移,也同樣是大勢所趨。
但假如這個帝國的主宰者,不希望在殘酷的權利轉移中流太多的血。
那就必定需要一個能夠穩定住那些功勳貴族的人:他必須足夠強大、必須足夠有魅力、必須有足夠開闊的視野、甚至必須有註定犧牲自我的覺悟。
而殘酷的是:這個人,又恰恰不能是主宰者本人。
把這樣一個人,而且是最親密的戰友,更是最像自己,自己也最愛的長子。
親手送上那座名為權利的祭臺,看著他痛苦掙扎中註定的死去的行為。
不論結果如何,都遠遠超出了加爾文的理解範疇。
他不禁陷入了思考,帝皇沒有人性嗎?或者說帝皇不懂人性嗎?
不是,他和他心愛的孩子們相處的時候,表現出的喜愛不似作假。
那如果帝皇有人性,這樣的行為又作何解釋呢?他不愛他的孩子嗎?
不,他當然愛他的孩子,但他更愛這個國家,這個種族。
加爾文捫心自問,換位思考,他能做得到嗎?
他也許會毫不猶豫地犧牲自我,但自己的孩子呢?親人呢?
自己能否說服自己親手把他們擺上祭臺嗎?就為了這由無數人類組成的帝國?那他自己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做不到。
這些事,僅僅是看到簡略的文字記載,就已經讓加爾文倍感沉重。
那麼在帝皇的眼中,他究竟是如何看待這些不能逃避的問題的呢?
加爾文眉頭緊鎖,一邊低頭思考一邊急匆匆放下手中的書籍,準備走出圖書館。
畢竟,限時開放的餐廳不會理解加爾文的傷春與悲秋。
“你似乎有些疑惑,我的孩子。”這是加爾文與這位老者共處一室這麼久的時間裡,第一次聽見他的聲音。
循著這道低沉中帶著力量的聲音,加爾文停下腳步,抬起頭來,看向閱讀區的中央,金色的燭光裡,那位銀髮的老人對著他好整以暇地說道。
***作者有話說***
心血來潮,想借著這個機會探討一下這個IP中除了戰爭以外的、人文方面的內容,也不知道大家能否有興趣看下去。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