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無敵大軍
這的確是華夏的聖地,還是聖地中的聖地!
儘管秦朝被後人罵為“暴秦”,儘管秦始皇給後人罵為“暴君”,罵得體無完膚,可是,有哪一樣離得開秦朝呢?誰又能離得開秦始皇的影響呢?
別的不說,我們所用的方塊字,就來自於秦朝,來自於秦始皇。秦國最早用籀文,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根據當時各國各有各的文字,很不方便的現實,決定統一文字。召集天下學者,創制新的文字,才有如今的方塊字。
在當時,各國有各國的文明。文明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是根本,若是不統一文明,中國只能是暫時的統一,很快就會分裂,再次陷入戰亂,和歐洲差不多。秦始皇以秦國的文明為基礎,統一了文明,因而,秦文明也就是華夏文明的主流,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其他的,諸如郡縣制,大一統的格局,至今不是仍在使用嗎?
這一切的一切,源自秦朝,源自秦軍,都是從這山谷中開始的。若無這山谷,就沒有能征善戰的秦國大軍,就沒有秦始皇那支無敵大軍,何來華夏一統之說?
更沒有現在的中國!
漢朝人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重要性的認知,遠遠不如周陽這個現代人,周陽心中的激動遠非筆墨所能形容,那是一種信徒進入聖地才有的情感。
李廣把周陽激動的樣兒看在眼裡,並沒有驚奇,第一次來到這裡的人,都會激動。李廣不也激動嗎?
再瞧公孫賀、公孫建,不也一樣激動難已嗎?
他們這些漢人,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重要性的認知遠遠不如周陽。可是,正是在這山谷裡誕生了一支無敵大軍,這支大軍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傳奇。要是漢朝也能訓練出這樣一支大軍,那麼匈奴豈能橫行?
他們此行的主要任務,就是為訓練新的漢軍做準備,處身於此,怎能不激動?
“大帥,這碑叫蒼龍碑。”李廣指點著石碑,為周陽解釋。
“蒼龍碑?”周陽大是驚訝,一塊石碑竟然有如此響亮的名字。
“是啊,是蒼龍碑!”李廣微一點頭:“我祖上有言,當日練兵之時,孝公駕臨此處,用指血在此碑上書寫此歌,化身為一條蒼龍。大帥,你瞧,此碑不是有一股蒼龍之氣嗎?”
那石碑上的確有一股巨大的威壓,可是,周陽並不贊同孝公化身為蒼龍的事。商鞅變法已經過去兩百多年了,肯定會產生很多傳說故事。
與其信這些,還不如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秦孝公決心變法,指血凝聚了他的精氣,才有此碑,才有此等威壓。
“那一天,風雲失色,雷鳴電閃。”丁雋接過話頭,聲調有些高,雖是在講前朝之事,卻是透著無比的興奮:“在當時,秦國已經處於亡國之境。魏國有魏武卒,吳起五戰河西,奪取了大片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離關中雖然有些距離,卻是秦國的土地,再加上這裡地勢高,是威逼關中的屏障,這對秦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為了收復河西之地,秦國之民前赴後繼,奮戰了數十年,卻因為魏武卒的存在,儘管他們打得很英勇,不計生死,卻是徒勞無功。”
搖搖頭,丁雋一臉的惋惜:“為了收復河西,秦國的代價有多大,只需要聽聽他們的戰歌就知道了。‘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誓不休戰’。復我河山,就是指的河西之地。為了收復河西之地,他們寧願流乾鮮血,那是何等的英風!”
作為軍人,對這種不甘屈服的精神,除了欽佩,還是欽佩。
想想如今的漢朝,與秦朝當時的情況,有些近似。匈奴壓著漢朝打了數十年,為了破匈奴,將士們不計生死,慷慨赴死,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慨!
嘆息了老一陣,這才接著講:“前朝雖然暴戾,他們打仗,卻是讓人佩服!打得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一敗再敗,他們仍然沒有放棄收復河西的念頭。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流血!結果卻是,丟掉了函谷關,丟掉了不少關中土地。在當時,秦國的土地很少,已經成了一個小諸侯。商鞅變法裡有一條,要秦國百姓守邊,十日內趕到。若是誤期,要重處。以當時的情況,十天足以趕到秦國任何地方,一個問鼎中原的大諸侯竟落到如此地步,實足可惜。”
秦穆公稱霸,那是有數的大諸侯國,落到連十日之程都不到的境況,很駭人。
周陽的歷史不夠好,對這等事根本就不瞭解,還以為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地域遼闊。沒想到,秦國已經到了亡國的境地。
正是在這種危急關頭,秦國發生了改變,最後還統一了中國,這是一個奇蹟,讓人讚歎的奇蹟!
丁雋對這段歷史很熟,也許是在這山谷中時間長了的緣故:“龐涓看出秦國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只需要再給秦國一擊,就能把秦國滅掉。滅了秦國,魏國就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爭霸天下,甚至可以統一國家。他糾結了山東六國,打算滅秦,魏惠文王卻是胸無大志,只想稱伯,錯失了一個良機。”
機會再好,若是不去行動,毫無用處。
“魏惠文王雖無大志,秦孝公卻是雄心勃勃,誓要強秦,釋出求賢詔,招攬天下賢才。”丁雋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說出了很多後人不知的秘辛:“在當時,最強的就是魏國,承魏文侯遺惠,魏國天下霸主,人才大多趕去魏國,欲求仕於魏。商鞅當時也在魏國,是中庶子,龐涓有招攬他的意思。商鞅用伯術,霸道狠辣,可是,其眼光很獨到。他得到秦孝公的求賢詔後,贊為五百年未有之雄文,匹馬單身入秦,才有商鞅變法,秦國變強之事。”
李廣接過話頭,接著往下說:“秦國變法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收復失地,奪回函谷關。這些土地在魏國手裡,魏國國力強盛,魏武卒善戰,要想奪回失地,談何容易,必須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商鞅命國尉車英,在此谷中練兵。”
“這個車英必是蓋世之英才,要不然,不可能練出如此善戰的大軍!”程不識於這段秘史所知不多,大聲讚揚。
這話正是周陽要說的,點頭贊同。
“呵呵!”李廣拈著鬍鬚,笑得很歡暢:“程將軍,你錯了,不是車英了得,是商鞅了得。若我祖上不是前朝大將,我也不知這些事。”
“商鞅?你是說,秦軍是出自商鞅之手?”周陽有些驚異。
“正是!”丁雋點頭道:“世人皆知,商鞅是法家,卻不知,商鞅是一個極其了得的兵家。”
“商鞅是兵家?”
這說法,周陽他們第一次聽到,周陽、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齊聲質疑。
“商鞅不僅是兵家,還是兵家中的翹楚!”李廣的大拇指都豎到天上去了:“丁將軍,這事,還是你來說吧。你比我熟。”
丁雋應一聲,在周陽他們的驚疑中,開始大談這段軼事了:“商鞅是鬼谷先生的高足,先學兵家,後習法家。他出世之後,先在魏國求仕,未被重用,適逢孝公招賢,這才入秦。孝公求賢詔中有‘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之語,感人至深。這是秦朝的醜事,歷代秦國之君忌諱,不敢言及,孝公卻寫在求賢詔中,這份胸襟讓人讚歎!”
帝王醜事本來就是不能觸及的禁區,即使不好也要說好。秦國與魏國打了數十年,敗仗之多可想而知,涉及數代國君,誰敢提及?
秦孝公卻寫進求賢詔,這份胸襟著實讓人感動,商鞅入秦,也就是必然之事了,周陽感慨不已。
在周陽他們的讚許中,丁雋接著道:“為了訓練新軍,商鞅嘔心瀝血,這才有掃滅六國的秦軍,最緊要的就是秦軍的方陣。世人皆知前朝方陣威力巨大,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少有人知,這出自商鞅之手!”
秦軍方陣的威力有多大,周陽曆史不夠好,並非不知道。周陽在長城大戰中所用的戟陣,就吸取了秦軍方陣的優點。周陽使用戟陣,事先並不知道秦軍方陣中就有戟陣,出於自己的構想。可是,李廣、馮敬向他介紹秦軍方陣的優勢,這給周陽提供了不少參考。
如此威力巨大的方陣,竟是出自商鞅之手,周陽還真是沒有想到,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秦軍方陣的威力,就是在千年以後的今天,仍是讓人嚮往。
不僅周陽驚訝,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誰個不是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
把眾人的吃驚樣兒看在眼裡,丁雋微微一笑,道:“到了始皇時,前朝方陣與商鞅時期已經有些不太一樣了。那是司馬錯、白起、蒙武、王翦、蒙恬、王賁這些名將在其基礎上進行完善之故。”
軍事科學是發展的,司馬錯、白起、蒙武、王翦、蒙恬、王賁他們完善秦軍方陣,這是必然之事。可是,這基礎是商鞅打下的,商鞅功不可沒。
“秦國新軍練成,商鞅率領新軍,與魏國大戰河西。”丁雋接著往下說:“那一戰,魏國出動了魏武卒,可是,遇到秦國新軍,給殺得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吳起訓練的魏武卒,那是橫掃天下的勁兵銳卒,諸侯束手,正面硬撼,無一支軍隊能敗之,就是孫臏也不能,卻給秦國新軍打敗。”
略一停頓,丁雋有些神往的道:“孫臏是鬼谷先生的高足,精研兵法,孫龐爭鬥,射死龐涓於馬陵道,讓後人讚歎。可是,孫臏不能訓練出一支大軍,與魏武卒正面硬撼,只能用計,用巧,在馬陵道大敗魏軍。而商鞅卻能訓練一支比魏武卒更加善戰,更加可怕的大軍,在下以為,商鞅在兵道上的成就,遠比孫臏高!”
“這……”孫臏的名頭很響亮,為後世兵家敬仰,丁雋這說法很新穎,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周陽微微一愕,大是贊成這一結論:“馬陵之戰,固然讓後人景仰,可是,勝了也就勝了,與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比起來,遠遠不能比。一戰之勝,那只是一戰,若是能打造出一支無敵的大軍,就會有很多勝仗。若是孫臏訓練出一支前朝那樣的大軍,那麼,就不止一個馬陵之戰,會有很多個馬陵之戰。”
經過周陽這一說,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他們轉過彎來了,不住點頭,大加贊同。
“大帥這話言之有理!”李廣快嘴,率先附和:“長城大戰,大漢打敗了匈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可是,若是我們不能訓練出騎兵,就不能收復河套之地,不能直搗龍城,不能攻入漠北,長城大戰不外是另一個馬陵之戰罷了。”
話音一落,方才記起這話有些不妥,忙道:“大帥,末將不是那意思……”
周陽手一揮,阻止他說下去:“飛將軍說得對,長城大捷固然讓人歡喜,可是,歡喜完了也就完了。這一戰,我們的代價很大,人人帶傷,傷亡近半。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傷亡,就在於我們沒有一支能在正面硬撼中打敗匈奴的精銳之師。再來一個長城大戰,我們未必能勝。若是我們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在正面硬撼中打敗匈奴,就可以創造十個、百個,甚至更多的長城大捷!”
這話不是自貶,而是大實話。雁門大戰時,周陽用暴雨限制匈奴的騎射,僅此一次。這種事,可遇不可求,若是漢軍整體實力在匈奴之上,與之正面硬撼,能大勝匈奴,今年戰果會更大。
真要訓練出這麼一支大軍,漢軍就可以奪回河套之地,直搗龍城,進軍漠北,匈奴安能橫行?這是一個美妙的前途!
李廣他們眼裡冒出了一長串美妙的星星,興奮得臉上泛著紅光。
“大帥,我們一定要訓練出前朝那樣的大軍!”李廣的快嘴又最先說話,話一出口,仍覺不足:“不不不,要遠遠超過前朝大軍那樣的善戰之師!”
秦朝雖然亡了,可是,秦朝大軍留能後人的卻是絕世雄風,兩千年後仍是讓人讚不絕口,要訓練出與之媲美的軍隊都很難,更別說超過秦軍了,他還真敢說,周陽嘴巴張得老大,半天說不出話。
程不識卻是喜慰難言:“飛將軍說得有理,說得有理!”
“我相信大帥一定成!”公孫賀、公孫建齊聲附和。
訓練出超越秦軍的大軍,固然讓人嚮往,更多的卻是美好的夢,那不可能實現。
丁雋也是振奮異常,掉起三寸不爛之舌,給周陽猛灌迷魂湯:“大帥,對這練兵,末將倒是有點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