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章 大破匈奴(四)(1/2)

作者:殷揚
第九十章 大破匈奴(四)

他這一讚不打緊,公孫賀他們是驚訝得差點把下巴砸在馬背上。

然而,讓他們更加驚訝的還在後頭,只聽程不識讚道:“大帥真是好算計!在這裡打,我們不需要弩陣,不需要戟陣,就是用劍也能把匈奴幹翻在地上!”

匈奴是騎兵,漢軍是步兵,強弱不成比例。更別說,還是在平原地帶,與匈奴的騎兵打,僅憑漢劍能把匈奴幹翻在地上?

這話要不是從程不識嘴裡說出來,公孫賀他們一定會認為那是瘋話,只有瘋子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周陽把他們的迷糊樣兒看在眼裡,有心解釋,卻已經來不及了,匈奴開始進攻了。匈奴的進攻,很好的詮釋了周陽和程不識的話。

軍臣單于手中的彎刀對著漢軍一揮,大喝一聲道:“烏特拉!”

“烏特拉!”

匈奴爆發出驚天的吼聲,揮著彎刀,好象漲潮的海水一般,對著漢軍衝了過去。

匈奴並沒有用弓箭,而是直接準備砍殺。因為他們的距離不夠,漢軍逼得太緊,兩軍相距不到一里的距離,匈奴引以自豪的箭術沒有發揮的餘地,只能砍殺了。

與匈奴正好相反,漢軍是弩陣、弓箭齊用,不計其數的箭矢弩矢,對著匈奴罩去,好象一張天羅地網,把匈奴給覆蓋了。

匈奴密密麻麻,好象麻稈一般密集,是最好的靶子,弩陣的威力終於發揮到了極致。一枝弩矢往往要穿透好幾個匈奴,比起白天的大戰,殺傷力高得太多了。

匈奴的人海戰術終於發揮了作用,儘管弩矢密集,仍是不能把他們殺光,不少匈奴衝到近前,漢軍的弓箭射殺,步兵揮著長戟一通猛刺,才把他們給解決了。

弩陣一分為三,沒有集中,每部分之間布著戟陣。經過弩陣射殺的匈奴衝到戟陣前,漢軍萬千枝戟前指,把他們捅死在地上。

此時的匈奴,一往無前,沒有人退縮,明知道衝上去是死,仍是衝了上去。他們在臨死之前,仍是在砍殺,這給漢軍制造了不小的麻煩,不少漢軍傷亡。

匈奴的戰意沖天,砍殺很賣命,卻是失去了另一個優勢,那就是騎兵的衝擊力。

騎兵的衝擊力相當驚人,這是騎兵最大的優勢之一。可是,要讓這一優勢發揮出來,就需要足夠遠的距離,要讓騎兵高速衝鋒。兩軍相距不足一里遠,騎兵眨眨眼就到了,哪裡夠騎兵衝鋒的,連加速都不夠,匈奴的衝鋒優勢根本就發揮不出來了。

正是因為時間不夠,匈奴沒辦法放箭,只能準備近戰。

若是匈奴能把衝鋒的優勢發揮出來,再加上他們不要命的強攻,一定會讓漢軍代價高得出奇。可惜的是,他們的優勢發揮不出來,不能衝鋒,箭術派不上用場,他們的威力大減。

公孫賀他們終於明白周陽為何要放匈奴集中,重整陣勢了,原來打的這主意。

不得不說,周陽真的是精於算計,料敵於機先。如此做,把匈奴的優勢完全壓制住了,而且匈奴還不得不拼命衝殺。

不拼命,已經陷入了漢軍的重圍中,他們不拼也得拼了。

要想突出漢軍的包圍,要麼衝破漢軍的陣勢,要麼破壞自己的寨柵。要破壞寨柵,就得把壕溝填平。在漢軍的重圍中,用什麼來填平壕溝?難道用匈奴的身體?

這明顯不可能,只能選擇衝破漢軍的陣勢,打敗漢軍一途了。

周陽算計很精,指揮漢軍壓得很緊,留給匈奴的空間不大。匈奴很密集,一衝鋒起來,是人挨人,馬碰馬,不時會發生碰撞,往往是還沒有衝到漢軍陣前,就有不少人成了匈奴蹄下的亡魂。

匈奴越密集,越利於弩陣的發揮。隨便一枝弩矢,也要射死好幾個匈奴,匈奴的傷亡以驚人的勢頭增加著。

沒多久功夫,地上的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層層相因,不知道有多少。匈奴騎馬衝過來,不時會發生顛躓,摔下馬來。

在血誓的刺激下,儘管傷亡高得嚇人,匈奴仍是在衝鋒,前赴後繼,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衝上去,沒有人猶豫,沒有人退縮,有的只是一往無前!

人海戰術的缺點在於過於密集,容易給弩陣射殺,代價高昂。

可是,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殺不勝殺,殺了一個,衝上來一雙,殺了一雙,衝上來四個。漢軍打起精神殺戮,卻是越殺越多,殺得人手臂發酸,只能機械的做著動作,手中的戟刺出,收回,再刺出,再收回……

衝上來的匈奴不在少數,拼命的砍殺,即使死,也要拉著漢軍墊背,漢軍的傷亡也在驚人的增長著。

兩軍肉搏的地方,屍體快速增加著,越堆越高,最後堆成了山丘。可是,兩軍仍是踩著屍體在戰鬥。

周陽騎在戰馬上,看著兩軍交戰,緊咬著嘴唇,一臉的肅穆。他的算計很準,可是,匈奴的反撲也夠兇狠。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防止匈奴逃走,能在短時間內大量殺傷匈奴。

匈奴四條腿,漢軍兩條腿,即使匈奴潰散了,漢軍也追不上。若是讓匈奴集中,那就是眼下這種大屠殺情形了。

可是,漢軍的傷亡也很大。雖然不如匈奴大,也是驚人了,是周陽統兵以來,漢軍傷亡最高的時刻。有得必有失,誰也沒辦法。

夕陽下,只見一個個妖異的小小湖泊出現,鮮豔奪目,這是來不及浸入土裡的鮮血匯成的血湖。

於這種結果,軍臣單于並不意外。要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只有重整陣勢才有機會。明知道匈奴過於集中,會帶來嚴重後果,可是,處此之情,他別無選擇,不得不為。

此時此刻,匈奴沒有了退路,漢軍也沒有了退路,只有打!只有拼了!

若是匈奴勝,一切危機都將消除,漢軍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以前取得的勝利變成毫無意義。

若是漢軍勝,匈奴將是萬劫不復,說不定會全軍覆沒。

照眼下的情形來看,無論哪一方取勝,代價都將很高,可是,值了!

匈奴不要命的衝鋒,漢軍狠狠的殺戮,漢匈戰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血戰就這樣持續下去了。

“隆隆!”

如雷的蹄聲,一支漢軍正向北馳騁。

這支漢軍雖然騎著戰馬,卻並不是騎兵,而是步兵,因為他們的騎術生硬,不夠熟練。

這是周陽派去佔領長城的漢軍。

匈奴的肉乾被焚,不管焚掉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奪匈奴的軍心,能打擊匈奴計程車氣,這就夠了。只要漢軍適時殺到,一定能擊敗匈奴。匈奴潰退,向北逃躥,長城是必經之路,唯有把長城佔領,才能切斷匈奴的退路。

這事得預先佈置,周陽把這一重任派給了李廣。

參與對匈奴的決戰,固然讓人嚮往。可是,截斷匈奴的退路,同樣重要,李廣沒二話,一口應允,領著漢軍就出發了。

以周陽料想,一旦漢軍壓上去,匈奴難以支撐,敗局一定。為了不給漢軍全殲,軍臣單于勢必會派人佔領長城,保住這條唯一的逃生之路。是以,漢軍要佔領長城,得快,一定得在匈奴趕到之前拿下長城。

要讓漢軍迅速趕到長城,就得讓他們騎上戰馬,不能靠兩條腿。戰馬,漢軍還有不少,主要是弩陣用的,撥給李廣使用,才有了這支騎著戰馬的步兵。

李廣朝北一望,只見夕陽下的長城,好象一條紅色的巨龍,蜿蜒遠去,不知終於何處。

長城在望了,終於趕在匈奴之前佔領了長城。只要長城一佔領了,匈奴就是插翅難逃,李廣暗鬆一口氣。

一拍馬背,李廣飛也似的朝著長城馳去。很快趕到山腳下,順著山坡衝了上去,來到城牆下,一拉馬韁,戰馬放緩腳步,拾級而上。

一登上長城,李廣放眼一望,只見漢軍正朝著長城疾撲而來,濺起的煙塵好象一條條怒龍,朝著長城的不同地段撲去。

“咦!”

李廣驚咦一聲,眼睛猛的瞪大,只見南方出現一條怒龍,正對著長城猛撲而來。

從煙塵判斷,來的人不少,周陽又派軍隊來了?這種可能性不大。一萬人足以佔領長城了,在沒有分出勝負之前,周陽不可能再派軍隊來的。

不是漢軍,那就是匈奴了。果然,李廣已經看見匈奴的狼旗了,匈奴來得也太快了吧。

來的正是伊稚斜率領的匈奴,他的目的與李廣一樣,佔領長城。他深知長城對於匈奴有多重要,一接到命令,率軍就出發了。他下的命令是“朝死裡趕!就算跑斷了腿,也要斷在長城上!”

有了他這道嚴令,匈奴無不是打馬疾趕,不要命的朝長城撲來。

從時間上來說,李廣率領的漢軍先出發,按理應該是他們先到。可是,漢軍步兵的騎術哪能與自小生長在馬背上的匈奴比,在速度上明顯不如匈奴。

周陽若是派出公孫賀率領騎兵前來攻佔長城,匈奴一點機會也沒有。可是,周陽手裡就這麼一支騎兵,有力的拳頭不用在戰場上,用來佔領長城,那是大材小用。

長城上,不便騎兵發揮,用步兵是最合使的。

雖然匈奴來得很快,遠出李廣的意料。可是,漢軍還是先一步上了長城,就是匈奴衝到,也是無能為力。

李廣這想法不錯,可是,這是足智多謀的伊稚斜率軍前來。此人的最大長處,就是機敏達變,行事果決。他遠遠看見漢軍正向長城撲去,若是匈奴從後追上去,根本不可能佔領長城,會給漢軍打退。

為今之計,就是要在漢軍全面佔領長城之前,先衝上去。漢軍已經先一步衝上了長城,匈奴已經沒有機會了。若是換個人,要麼退兵,要麼強攻。

伊稚斜卻不這麼看,他知道,他仍有機會。原因就在於,長城太長,漢軍即使衝了長城,也不可有在短時間全部佔領。

當機立斷,伊稚斜率領匈奴朝西方疾馳而去。

李廣站在城牆上看得不明所以,匈奴怎麼不來攻?即使不來攻,那也該退走,為何朝西邊馳去?

念頭轉動之際,立時明白過來,暗叫一聲不好,大吼道:“快,往西去,往西!”

一邊大叫,一邊飛奔而去。

漢軍遵行無誤,喘著粗氣,從後衝來。只見雄偉的長城上,漢軍好象一條長城,向著西邊衝去。

漢軍按照李廣的佈署,從不同的地方登上長城,已經有好幾裡寬的長城給漢軍佔領了。只需要再一會兒功夫,登上長城的漢軍就可以向兩邊延伸,把長城徹底控制住。

伊稚斜的機會,就是這時間差,他要趕在漢軍把兵力鋪開之前衝上長城。漢軍在長城上衝,方便快捷,佔有優勢。

可是,匈奴是騎馬的,奔跑起來更快,沒多久,就把漢軍甩開一段距離。

在長城上縱馬很不方便,一是長城不夠寬,二是每隔一定距離,就建有城堡,漢軍只能靠兩條腿與四條腿的匈奴賽跑。

伊稚斜這才一拉馬韁,對著長城衝了上去。剛衝到長城下,只見漢軍在李廣的率領下,如飛般趕來。

飛身下馬,伊稚斜從臺階上蹬蹬的衝了上去。摘下背上硬弓,搭上勁矢,還沒有來得及放箭,只聽一陣破空聲響起,正是李廣對他下手了。

李廣的箭術,伊稚斜自知不及,急忙一躥,躲到城堡裡面,手中的箭矢從垛口射出去。後面的匈奴衝上來,不少人給漢軍射殺,只有少數衝進了城堡。

只要一進入城堡,就安全了。長城的城堡,相當於一座小型城池,堅固異常,易守難攻。匈奴一進入,憑藉城堡的掩護抵擋漢軍的進攻。

後世雖有秦始皇修長城的說法,其實長城的修建歷時數百年,並非由秦朝修建。戰國時的秦、趙、燕三國北方經常遭到匈奴、胡人的騷擾,這才修建了長城。到了秦朝,秦始皇對長城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改建,把原本沒有聯在一起的長城聯結在一起,再把不符和戰爭需要的地段進行改建,使之更加符合戰爭的需求。

主持這一浩大工程的就是名將蒙恬。

蒙恬不僅僅是一員才能卓著的軍事家,還是一個很有建樹的科學家。準確的說,應該是軍事科學家。他為秦軍發明、改進了不少武器裝備,改建長城更是他的大手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