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92章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1/2)

作者:漢唐風月1
8月21日,第二戰區於臨汾召開的集團軍司令官、軍長一級的軍事會議結束。
各司令官、軍長開始向各部折返。
時任第22集團軍第47軍軍長的李家於在從臨汾出發之前,就給麾下兩部發出戰鬥動員令。
一部是104師,另一部不是別人,正是四行團!
“戰區軍令已下,各部做好準備,不日即將出兵!”李軍長給104師和四行團的電報內容一模一樣。
雖然唐刀還沒得到具體會議通報,但這封電報已經表明,此次為幫助正在如火如荼中的江夏會戰而實施的戰術型反攻,四行團是決計逃不開的。
收到即將出兵資訊的四行團各部訓練的更加瘋狂,所有人都知道,留給他們繼續熟悉裝備、練習槍法、炮術的時間不多了。
而四行團團部、參謀部、軍需處、輜重連、工兵連、醫護連、通訊連各部也忙都忙得腳不沾地。
參謀部制定各種作戰計劃,軍需處、輜重連則需要備用各種作戰物資,工兵連、醫護連、通訊連這種特種連則更是加班加點備用他們三個連戰時所需物資。
比如白勝,他幾乎天天守在兵工廠,其目的就是希望兵工廠的機床和鍊鋼爐能幫他的工兵連加工厚10毫米和20毫米兩種規格的鋼板,那玩意兒是構築重火力工事的必需品。
根據唐團座對重機槍、機關炮這種大傢伙火力點防護工事的要求,如果能造地堡,那頂部需得有10毫米鋼板和原木以及半米以上土層進行防護,正面則需要以20毫米鋼板配合三層沙袋。
這種防護強度是能抵禦70毫米步兵炮800米外正面轟擊以及75毫米山炮的炮擊。
若沒時間或者沒條件造地堡,那機關炮和重機槍工事也必須由20毫米鋼板和沙袋達到1.2米的高度,既可以正面硬扛下步兵炮轟擊,也能有效減少山炮轟擊給重火力點帶來的傷害,除非是被山炮精準轟中。
現在白勝的工兵連早已膨脹至410人,下轄的5個工兵排各有80人,幾乎相當於原來的半個工兵連人數了。
正好,4個步兵營每個分一個工兵排,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還剩下一個工兵排就跟著團部,隨時支援各部。
原木、沙袋這些隨時可以就地取材,但鋼板這類的特殊材料可就必須得工兵們先準備好並自行攜帶了。
除了這些構築堅固工事所需的特殊材料外,工兵連攜帶最多的一種武器恐怕就是地雷了。
大量的反步兵雷,這玩意兒原理很簡單,但製造卻是不易,尤其是不能被日本人金屬探測器輕易探測出來。
至今,小何老師領銜的科研團隊也沒能把唐團座要求的那種微型反步兵雷進行大量量產。
那是唐刀防未來72式反步兵跳雷的設計,直徑79毫米,高度35毫米,戰鬥全重僅為125克的跳雷採用整體式引信,塑膠雷殼大大降低了探雷器的探測率,包裹殺傷鋼柱的設計則使其殺傷破片達到了驚人的650枚,地雷引爆後將在14米的殺傷半徑內完全沒死角。
這種地雷更恐怖的一點是,其內含的炸藥量不多,使得破片殺傷動能不那麼大,許多士兵誤踩地雷後大多數也是隻傷不死。
而這才是這種反步兵跳雷的真正目的,戰場上,死去計程車兵你可以不管,但活著的呢?就算以殘忍見長的日軍也不會不管不顧,而一名傷員往往需要2到4名士兵協助才能撤出戰場,這就大大限制了敵人兵力投入,一旦傷兵多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將急劇下滑。
可惜,這種反步兵跳雷所需要的塑膠外殼對這個時代來說實在太難了,只能換成鐵皮殼,限於工藝,包裹的鋼珠也沒那麼多,試驗中破片率最高也只有400多,由於炸藥威力不足,殺傷半徑也減小為8米,但那依然很難得了。
自晉東南戰役結束後唐團座離開後被研發出來並定型為民二七式反步兵雷,受到四行團團部幾位主官的喜愛,並要求兵工廠加班趕製這種地雷。
可惜兵工廠要趕工的裝備太多了,這種地雷到現在也只生產了區區1500枚,其中600枚更是早已被偵察連給預定了。
偵察連可是四行團戰時最重要的耳目,所有裝備都是先緊著他們,比如剛生產出來的‘黑星’手槍,連唐刀和雷雄等主官們都還沒裝備,偵察連就已經人手一把,他們說要這麼多,其他營級主官們也只能乾瞪眼。
不過白勝的理由很充足,佈設地雷的活兒向來都是工兵連的,所以,這種新型地雷剩餘的900枚倒是有600枚歸了他們,還另外又加了唐刀從樓德華克虜伯公司倉庫裡搜出來的1000枚SMI-35地雷。
這種地雷目前聲名不顯,但在未來二戰中可是聲名赫赫,綽號‘彈跳貝蒂’。
戰鬥時,這種在1935年裝備日耳曼帝國陸軍的反步兵地雷將會彈射到齊腰高再爆炸,並將鋼柱以致命速度向水平方向射出.....
真的,當唐刀在那間軍火倉庫裡發現這玩意兒的時候,腦海裡閃現的全是臉上看著一片嚴肅的日耳曼人藍眼睛裡閃爍的猥瑣,這個上來就玩兒‘掏襠’戰術的設計,完全不是反步兵,而是真的很反人類啊!
這種地雷佈設的多了,日本人的生育率是不是會比未來還要低幾個百分點?
7千克的壓力閥值以及自帶絆網的設計足以保證地雷不會被野生動物或是自然撞擊給引爆,20米至100米內的可怕殺傷距離簡直就是為殺傷步兵而生的。
‘彈跳貝蒂’經常造成的五條腿殘疾給以米國牛仔們為首的盟軍士兵造成的心理陰影,直至戰後許多年。
因為,‘彈跳貝蒂’的成功引來不知多少的模彷者,其中也包括中國軍工。
陰損幾乎成了未來反步兵雷所必須具備的一項特質!
反正,唐團座一邊當著樓德華的面吐槽日耳曼帝國軍工專家們的陰損,一邊大喊著,這些地雷老子包圓了。
可惜,就這1000枚!
但這,基本已經能讓小2000日本步兵成功的走向太監之路。
在這個還沒有抗生素的時代,西醫所奉行的準則就是哪兒爛了就切哪兒,全身上下除了腦袋,無物不可切。
說起抗生素,日本人沒有,但四行團現在可有了。
四行團另一個極其重要的科研團隊,在唐刀已經足夠清晰的理論指導下,成功的提取了青黴素並試驗成功,也進行了小規模量產。
4個月時間,總共生產出了超過夠8000人使用的青黴素。
這也成為澹臺明月領銜的衛生連最大的底氣,那意味著衛生連再也不用和細菌感染做徒勞的抗爭了,也不用無助而悲傷的看著傷員因為細菌感染在病床上犧牲。
衛生連有過統計,超過百分之四十重傷員的死因都是因為細菌感染,對於連番大戰的四行團來說,那就是數以百計的官兵,他們原本是還有機會重返戰場的,可細菌中斷了他們年輕的夢想。
而且這次唐刀從津城歸來,可不光帶回了各種軍火裝備,還有大量的諸如麻醉、凝血等藥物,各種醫療用品更是裝滿了五架馬車,別說夠四行團一團用了,再搭上一個步兵師估計也夠用。
甚至,唐刀還帶回來五個金髮碧眼的醫生以及二十幾個中國籍女護士,那都是唐刀委託勞拉在平北城那座由洛克菲勒財團控制的最大西醫醫院高薪招募的。
原本唐刀開出的條件是每名醫生年薪5000美刀,護士1000美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聽說自己是要為中國軍隊服務,中國籍護士主動要求將薪水降低至100美刀不說,五名來自米國的醫生竟然也要求大幅降薪。
用他們的話說,他們願意為抗擊侵略者的中國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後來回來的路上,唐刀和他們仔細交流才知道,這些西方醫生原本來中國是為了豐厚的薪水,但抵達中國後,尤其是在七七事變之後,親眼目睹了日軍在城市裡製造的慘桉,對日本人的印象差到極點。
能幫助當前弱小的中國對抗殘暴的侵略者,是崇尚自由的西方文化的體現。
這,也應該算是一種理想和信仰吧!
唐刀沒有完全同意這些米國醫生的請求,不是每個人都是聖人,茫茫大山裡物資條件本就欠缺,光靠信仰是難以維繫長久的。
在唐刀的堅持下,米國醫生的個人薪水依舊高達2000美刀,護士的薪水則降至300美刀,換算下來也分別達到了8000大洋和1200大洋的年薪,比許多四行團高階軍官的軍餉都要高。
此時的醫護連,除了必要的一個警衛排外,醫生達到了16人,會外傷簡單治療的護士則高達150人,另額外新增擔架隊300人,可容納8張床鋪的醫療帳篷50頂。
那意味著可同時開展10臺以上的外科手術,並擁有治療超過400名重傷員,1000名輕傷員的能力。
新增的300擔架隊也全從新兵連中選拔的,4人一副的擔架,可以在戰場上以一輪75人次的速度將傷員運至衛生連。
同時,唐刀為了防止衛生連被日軍小股迂迴部隊偷襲,除去那個加強型警衛排之外,所有醫護全部配備黑星手槍,300人的擔架隊也按照步兵排模式配備步槍、機槍。
或許不能當一線野戰部隊用,但如果遭遇襲擊,哪怕就是一個步兵中隊級,一個全副武裝的精銳警衛排帶領著300人的新兵,少說抵擋個一個小時。
一般來說,緊跟著團部的警衛連和特務營就在附近,無需五分鐘就能趕到,除非是日軍主力,否則前後夾擊之下不立馬乾死他才是見了鬼。
做為衛生連連長,澹臺明月和歸來近十天的未婚夫君總共就是一起吃了兩頓飯,駐地相隔不過500米的兩人就沒怎麼見面。
至於說其他的事,拿腳後跟想都知道,連想都沒怎麼想過,或許某荷爾蒙分泌旺盛的直男在睡著之前還有些想法,然並卵,有個球用?
楊小山率領的通訊連這次可也是鉚足了力氣,別看其編制才98人,但通訊連擔負的是要將團部和團部各直屬部隊通訊暢通保障任務。
尤其是重中之重的炮兵營各連排,無論相隔多遠,電話線和電話機必須得到足夠保證,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炮群能充分集火。
唐團座已經在營、連、排一級軍官動員大會上說過了,這次出擊,能否擊潰日軍,首要在於四個步兵營官兵能否持續發揮‘有我無敵’的英勇無畏決心,次之就是在炮兵營各連能否持續有效的將炮彈精準投到日軍陣地上。
炮兵營3個連,山炮連換裝的12門75毫米博福斯山炮,無論射程還是精準度都遠在先前裝備的四一式山炮上;重迫擊炮連換裝的12門德制150口徑重迫,精準度和威力亦是超越了先前裝備的6門遼造十六年式150重迫;防空連換裝的24門20毫米蘇羅通機關炮和24挺勃朗寧12.7毫米重機槍,對中低空的防禦能力比之前幾乎是倍增。
炮兵裝備得到了質的提高,但如何能將之潛能最大的發揮出來,通訊佔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如今的通訊連,擁有德制西門子100瓦無線電臺四部,根據需要,兩部留於團部備用,一部給了炮兵營,一部給了騎兵營;15瓦無線電臺6部,4部分給了四個步兵營,一部給了特務營,一部給了輜重營;5瓦的無線電臺20部,四個步兵營所屬12個步兵連,4個機炮連都分到一部,另外4部則根據需要給了偵察連。
除去這些德制無線電臺,四行團還有一部分繳獲自日軍的電臺,也都根據需要分配給了其餘直屬營各連,基本能保證每個連級單位一部電臺。
無線通訊的特點是無視地形地貌可以和團部、營部取得聯絡,可也有很大缺點,其一是地形特殊之地無法接受訊號導致通訊難以接通,其二則是電臺是需要電的,野戰電臺用的是電池,大功率電臺可需要發電機了。
所以,電臺無法保證隨時開機暢通,這時候的通訊一來是需要有線通訊,按照唐團座的要求,通訊連必須保證團到營,營到連的有線通訊暢通。
如果戰況激烈,電線被炸斷,那就得用人工的方式通訊,用兩條腿保持團到各營間的資訊暢通。
楊小山率領的通訊連既是技術兵種,需要在戰前佈設數以萬米的電話線並隨時排障,另外也需要充當敢死隊的角色,不光要靠兩條腿一口氣跑上幾千米,將上級的決定通報給營級單位,可能還要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