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議(1/2)

作者:賊眉鼠眼
第三百一十四章 遷都之議

國公府夜宴,滿堂盡歡。

當然,也不一定都愉快,這世上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比如錦衣衛副指揮使紀綱,他就不怎麼愉快。

蕭凡真的沒跟他講客氣,勾著紀綱進門的同時,幾名下人跟著出門,當著滿朝大臣的面,紀綱拉不下面子白吃白喝,再說頂頭上司人逢喜事,不表示一下說不過去,硬著頭皮任由蕭府的下人去他家大掃蕩,值錢的玩意兒能搬的都搬走,蕭府下人如蝗蟲過境,秋風掃落葉一般把紀府上下掃了一遍,下人走後,紀府悽慘落魄跟遭了災似的,紀夫人瞧著滿目蕭然的家,捂面失聲痛哭。

紀綱身在國公府,瞧著蕭府下人們喜氣洋洋把他家的東西搬進了蕭府的庫房,心裡疼得跟針扎似的,香醇的美酒喝在嘴裡,就好似灌了一口黃連湯,苦得整張臉都扭曲起來。

這次第,怎“蛋疼”二字了得!

悶酒喝到七八分時,紀綱對人生也有了一層新的了悟。

做人做官的生存之道,唯“臉厚心黑”四字矣!

原以為自己滿世界敲詐勒索打劫,已經夠心黑了,沒想到這位英國公比他更黑,而且手段方法比他高明瞭不知多少倍,一邊笑語吟吟勾肩搭背,比親兄弟還親,另一邊則馬不停蹄的讓他傾家蕩產,既達到了發家致富的目的,吃相也非常的儒雅溫和,令人如沐春風,挑不出半點錯處。

如果這傢伙不幹國公,改行打劫,他一定是個智慧型劫匪,綁了別人的票還能令人質歡天喜地幫他數錢的那種。

厲害啊!

這才叫道行!

相比之下,紀綱簡直是個臉皮比兔相公還薄的小白臉了。

生性狡詐冷酷的紀綱,此時竟生出江湖險惡的懼怕感。

也許是心裡鬱悶,也許是覺得這頓酒太貴,一定要喝回本,紀綱這晚不知灌了多少壇,最後賓客散盡,紀綱卻醉倒在國公府這片深沉熾熱的土地上,胡言亂語,淚流滿面。

——挺好,一團和氣。

江都有了身孕,風光的夜宴過後,開始享受蕭府上下最細緻最周全的照顧,朱允炆也派了兩名有豐富經驗的大夫住進了蕭府,給江都當起了私人醫生,凡有風吹草動,闔府上下一片緊張,這畢竟是國公爺的第一個孩子,將來要繼承爵位和家業的,誰也不敢輕慢。

蕭凡也疼愛得不行,時時扶著江都進出,但凡進食,散步,蕭凡都親自相陪,照顧得無微不至,時常撫著江都還未隆起的小腹,言必稱寶貝,溫柔之態令其他三位夫人泛起無限羨慕嫉妒,暗暗發誓也要給蕭家懷個一男半女,令蕭家開枝散葉。

於是蕭凡這幾日在床上便受累了,幸福的勞累。

休息了幾天後,照例還得上早朝,自從平定朱棣叛亂後,蕭凡的身份也水漲船高,不但上朝時站在公侯功勳班的第一個,而且舉凡國事政務朱允炆都習慣性徵詢他的意見,大臣們也習以為常,絲毫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

權臣得勢,是靠著日積月累的功勞和聲望漸漸堆砌起來的金塔,現在的蕭凡無疑已經站在金塔的頂端,旁人只能仰望。

這幾天紀綱更老實了,每天待在鎮撫司衙門裡非常低調的辦差,除此之外便是主持選秀入宮一事,儘量不跟蕭凡照面,能躲多遠躲多遠,耗子見貓大抵也就這模樣了,每次看見蕭凡那張債主臉,紀綱就腿發軟,渾身冒冷汗,跟得了痢疾似的,症狀很明顯。

朝堂清平,國無大事,建文朝以平和沉穩的步伐,緩緩向前推進,盛世即臨,兆民思安,蕭凡敏銳的感覺到,遷都的時機到了。

為官一任,總有自己的綱領和主張,蕭凡管這叫“理想”。

理想是美好的,但實現理想的路途是坎坷漫長的,朱允炆已經明確拒絕過一次了,蕭凡不死心,他還要試一次。

皇宮文華殿。

天氣漸漸炎熱,殿內四角擺上了從冰窖裡搬出來的大冰塊,稍稍減消了酷暑的熱浪,多少有了幾分陰涼。

朱允炆眯著眼睛打量著蕭凡,口中嘖嘖有聲:“到底是快當爹的人了,今日朕見你跟往常大不一樣,整個人老練成熟了許多,更有朝中重臣的氣度了……怎麼樣?即將為人父的心情不錯吧?”

蕭凡仍舊沉浸在快當爹的欣喜中,聞言呵呵一笑,一臉不可思議道:“呵呵,是啊,太神奇了,人類的繁衍竟如此奇妙,我不過是打了個哆嗦而已,你姐姐居然就大肚子了……”

朱允炆:“…………”

這話是男人都懂,可說出來味道卻有點怪怪的,朱允炆不知該怎麼回應這句話,只好乾笑著點頭,表示他那初戀時不懂愛情的似水流年也曾經哆嗦過……

…………

…………

“陛下,臣今日進宮,有一件大事想對陛下陳諫……”

“蕭侍讀這麼鄭重幹嘛?朕相信你說的都有道理,想做什麼儘管去做,朕支援你!”朱允炆大方得一塌糊塗。

蕭凡直起身子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臣,臣這就去召集大臣們,叫他們準備搬家……”

“搬家幹嘛?”

“遷都!”

說完蕭凡扭頭便走。

朱允炆大驚失色:“慢……慢著!蕭侍讀別走!這玩笑開大了!”

蕭凡停住腳步不滿的瞧著他:“陛下說過支援我的……”

朱允炆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澀聲道:“……那也不能什麼都支援呀,一張嘴就遷都,你差點兒嚇死我,蕭侍讀,自太祖高皇帝定都南京應天,時有三十餘年,先帝高瞻遠矚,將我大明國都定在應天,六朝形勝,雄視天下,自然有他的用意,好好的為何一定要遷都呢?朕即皇帝位不到兩年,便要更改祖制,遷都它處,滿朝文武大臣豈能依我?”

“陛下是我大明天子,皇帝的意志決定一切,陛下是天地一人,只要陛下願意,這天下誰也攔不住你。”

朱允炆嘆了口氣,非常無奈的瞧著他,道:“問題是,朕並不願意遷都呀……蕭侍讀,遷都可不是兒戲,它關係江山社稷的根本,不但耗盡朝廷無數人力物力,而且也影響我大明天下的局勢,河運,農桑,商賈,直至各州各府各衛以及邊境的兵力佈置,文官武將的調任,周邊各藩屬鄰國的反應等等等等……蕭侍讀,茲事體大,朕不能貿然應允。”

朱允炆態度很堅決,朱元璋留給他的江山,他不能拿來開玩笑,遷都一事很明顯超出了他能接受的範圍。

蕭凡嘆氣道:“陛下,臣一力主張遷都,當然有我的理由,時下太平,民心思定,若非必要,誰願意無端折騰這些事?可我大明江山若欲國祚千秋萬世,卻必須要遷都才行……”

朱允炆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正了正身架,端然坐在龍案後,肅然道:“蕭侍讀如此堅持遷都,你到底有什麼理由?今日這殿內只有你我二人,你若能說服朕,朕便支援你,就像當初我們聯手推行新政一樣,咱們再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給那幫腐朽頑固的老傢伙們瞧瞧……”

蕭凡一喜,他很清楚,現在坐在他面前的,不是大明天子,而是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這個朋友拋去一切世俗偏見,不管他說出來的話多麼荒謬,多麼驚世駭俗,這個朋友都會認真聽完,然後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做出自己的判斷。

這就夠了,朋友之道,不是盲目附和或反對,彼此給對方一個傾聽和傾訴的機會,所謂知己,無非交心而已。

朱允炆瞧著蕭凡,忽然展顏一笑,又很快板起臉,道:“當然,你的理由若連朕都說服不了,就更別提朝中那些頑固古板的大臣們了,今日你若說服不了朕,遷都一事咱們就此打住,以後你都別提了,如何?”

蕭凡灑脫一笑,點頭道:“好!”

二人目光對視,彼此心中流過一道暖意,然後互相默契的一笑,君臣二人一同走過這許多的風雨,多餘的話已不必說,一笑足矣。

蕭凡一邊在腦子裡組織語言,一邊道:“如果換了曹毅,我給他的理由就很簡單,只需說江南的女人看膩了,換個地方咱們瞧瞧北方女子英姿颯爽的一面,再說江南的酒太綿,嘴裡淡出個鳥來,北方的燒刀子就勁道多了,一口下去肚裡跟著了火似的,那叫一個舒坦,你看,北方處處比南方好,遷都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蕭凡抬頭瞧著朱允炆,小心翼翼道:“……我若跟你這麼解釋,估計你不怎麼贊同吧?”

朱允炆臉色漸漸變黑,冷哼一聲,道:“你說呢?”

“那行,咱們說點兒實際的……陛下,臣之所以主張遷都,無非四個字而已,‘居安思危’,耗費國力的遷都無論是出於未來的政治需要,戰略軍事需要還是大明國內的經濟需要,遷都是必須的!”

朱允炆呆住了,咂摸著嘴喃喃道:“……這麼多需要?”

蕭凡接著道:“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尋常耕作的百姓佃戶每年必須辛勤勞作,才能給地主交上租子,不論風調雨順還是天災連連,他們都兢兢業業,終日操勞,哪怕家中有存糧也不敢有絲毫倦怠鬆懈,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有憂患意識。他們很清楚,眼前的順境或逆境代表不了將來,為了不餓肚子,他們在順境時愈發辛勞耕作,多存餘糧,災年時不至於餓死,民間有句俗話,叫風水輪流轉,未雨之時多作綢繆,困境時才能生存下去……”

“憂患意識用在國事政務上,也是同樣的道理。陛下,大明立國三十餘年,當初太祖高皇帝定都南京應天,一則是因為太祖是淮右人,定都南京有歸宿感,二則南京地處江南繁華富庶之地,商業發達,交通便利,國庫不虞錢糧,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穩定人心,三則當年與張士誠,陳友諒一戰定乾坤,舉國思安,統一天下急需大義名分,定都南京是最快最方便的選擇。當年太祖英明,定都南京委實是必須之舉,可如今時勢變化,六朝古都繁華之地,表面的繁華富庶掩蓋不了越來越腐朽墮落的上層階級,我們身處高位,習慣了每日錦衣玉食,習慣了下面官吏的逢迎拍馬,這裡沒有戰爭,沒有貧窮,這裡陽光普照,如臨天堂,我們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鼎盛景象,以為整個大明天下都像南京一樣繁華似錦,我們這一代還能保持冷靜,知道天下有富庶必然也有貧瘠,可我們的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繁華和安定滋生了朝廷的暮氣,它將會從根子上漸漸腐蝕我們子孫的心智,誰能保證大明的每一代君主都是明主?誰能保證每一個大臣都是忠臣?當一個國家從根子上開始腐爛時,也許只要有一個奸臣輕輕一推,整個江山就會轟然倒塌……”

一席長話,朱允炆驚呆了,他沒想到蕭凡居然用這種角度看待大明的國都,可他說的確實有他的道理,朱允炆久久沉默,陷入了深思……

“陛下,居安須要思危,我們這個國家的生命才能一直保持旺盛,自古定都南京者,從東吳到南朝,再到南唐,國祚鮮有百年,這是為什麼?因為皇帝和大臣們只看到了眼前的繁華,而繁華則消磨了人的意志,失去了進取之心,一個沒有了進取心和憂患意識的朝廷,其結果必然是被別人消滅亡國,反觀那些將國都定在離邊境甚近的朝代,如漢之洛陽,唐之長安,宋之汴梁,他們卻能使國祚綿長數百年,這是為什麼?”

蕭凡盯著目瞪口呆的朱允炆,一字一句道:“因為憂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能懈怠,不能享樂,不能掉以輕心,要消除眼皮底下的外族威脅,就必須不斷進取開拓,將眼皮底下的敵人趕走,趕得遠遠的,令自己不再處於危險的境地下,這就是進取心,被危險的國都逼出來的進取心!這樣的進取心直接造就了漢唐盛世,致令國力強盛,萬邦臣服!”

朱允炆仍舊驚呆中……

蕭凡緩緩道:“陛下,簡單的說,所謂遷都的政治需要,主要是防止陛下的子孫當中因為日子過得太安逸,於是出了幾個紈絝敗家子,玩玩鬧鬧的把江山丟了,這樣說你能明白吧?”

朱允炆點頭,釋然笑道:“你這麼一說,我就瞭然了。”

“至於戰略軍事需要,南京地處東南沿海,臣可以這麼說,未來我大明的強敵,並非來自北方,而是來自海上,南京靠海,毫無緩衝和掩護地帶,作為我大明的國都,其弊大於利,而遷都北方的好處很多,不但能帶動北方貧瘠的經濟和商業,而且北方蒙古時常犯邊,朝廷遷都有利於軍事指揮和政治威懾,對蒙古各部的控制也能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