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是空氣的八百倍,所以,在水裡航行和在空氣中飛行,需要的外形是完全不同的。
在水裡最合適的造型是水滴形,而在空氣中最合適的是圓錐形。前者的例子是潛艇,後者的例子是子彈。
兩種型別是不可兼顧的,這對於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潛射彈道導彈的最大優勢就在於隱蔽,所以,它必須要從水下發射,等到導彈離開水面之後,再進入大氣層飛行,這樣,潛射彈道導彈就需要變身了。
巨浪-2採用的是雙整流罩的設計,在水中使用流體效能最佳的水滴形,等到離開水面之後,將水下的整流罩拋掉,露出圓錐形的整流罩!
水滴形的整流罩不僅僅有前面的,尾部也得有才行,這樣在水中的效能最好,但是同時,設計太複雜了!
大毛也設計過,但是最後證明設計過於複雜。
哪怕就算是技術先進的西方,也沒有搞得這麼複雜,比如說美國的“三叉戟2-d5”和法國的“m51”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他們把潛射導彈按照水下造型進行最佳化,這樣出水的過程非常順利。
但是,水滴形整流罩在空氣中飛行阻力很大,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答桉就是減阻杆!
這種導彈的外形就像是一條劍魚,在前面有一個長長的減阻杆,這個減阻杆在水裡不會影響航行,在空氣中飛行的時候,可以在導彈前面產生激波,減少後面彈體的阻力。
但是,減阻杆的效果肯定不如圓錐形的整流罩,減阻效果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就導致了導彈的射程大幅度縮短。
美國人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先進,所以,就算是阻力大一些,依舊能保證導彈的射程,但是國內的就不行了啊!
此時,聽到了克瓦沙的話,楊老點頭:“是啊,克瓦沙先生說得沒錯,這樣設計是會導致系統太過複雜,但是,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畢竟我們的彈道導彈射程八千公里的這個指標是硬性的,我們必須要按照這個指標來。對了,貴方是怎麼解決這個技術難題的?”
既然大毛的設計師過來了,當然也要聽一聽對方的意見了。
“我們採用的是水下點火的方式,靠導彈自身的動力出水。”克瓦沙也不遮掩,直接把這種技術說出來了。
國內和西方主流採用的都是燃氣彈射的方式,在水下將導彈彈出去,一直飛到水面上方,然後導彈才會點火,而老毛子就更直接了,在發射筒內點火,自己飛出去,管他水下的阻力有多大呢,咱們直接衝就行了。
這種不同的設計,也是由於雙方的導彈設計不同造成的。
在冷戰的時期,老毛子的核潛艇一艘接一艘的下水,他們雖然也知道固體導彈很好用,但是一直搞不定相關的技術,所以,大多數都採用了液體導彈的技術,這種導彈的發動機推力強勁,水下直接點火也沒事。一直到了颱風級核潛艇上,老毛子才開始使用固體導彈,專彈專用,所以,當颱風級核潛艇退役之後,老毛子突然發現,自己手頭的潛射導彈又沒的用了!
備份計劃當然是有的,在紅色帝國時期,作為潛射導彈研發龍頭單位的馬克耶夫設計局已經從1986年開始研製名為“巴爾克”的固體燃料潛射導彈。但是,試射了幾次之後,次次失敗,淪為了西方媒體嘴裡的笑柄,以至於大毛最終取消“巴爾克”研製計劃,透過公開競標選擇了莫斯科熱技術研究所的方案。這個機構就是大名鼎鼎的白楊導彈的研製單位,按說搞海基導彈也是很順手的,但是,這款代號為“布拉瓦”的導彈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經常試射失敗,好在最終還是修成正果,算是給大毛挽回了顏面。
所以,在固體潛射彈道導彈的研發上,老毛子的技術也不咋地,根本就沒法提供意見。
“說來也奇怪,在垂髮導彈上,老毛子一直用冷發射,怎麼到了潛射導彈上,就搞了熱發射呢?”秦濤在一旁打趣道,這件事,他也覺得很有意思了。
“還不是因為潛射彈道導彈的出水技術難度太大了。”克瓦沙說道:“當年海軍不是不知道固體導彈的好處,但是搞了幾款都失敗了,也只能是搞液體導彈了。”
眾人點頭,克瓦沙這個老毛子加入會議,也是有好處的,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大毛的核潛艇研製經驗,包括潛射彈道導彈的研發經驗,哪怕只是失敗的經驗,也對己方有啟發作用。
固體潛射彈道導彈的技術太難了!
眾人都是深有體會的,此時聽到克瓦沙這樣說,大傢伙都皺起來了眉頭,會議室短時間裡陷入了安靜的狀態。
秦濤也在思考著,如何才能兼顧水下和空氣中呢?美國人的那種減阻杆的方式不能用,有沒有更好的?
水的密度大,阻力大,空氣中的阻力就要小得多了,如果導彈在水下也和在空氣中一樣就好了!
想到這裡的時候,秦濤突然想到了什麼:“各位,你們聽說過超空泡嗎?”
超空泡技術首先用在了魚雷上,大毛修成正果,搞出來了水下航速兩百節的暴風魚雷,它的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魚雷的前面製造空氣泡,這樣就讓魚雷航行在了空氣裡,比在水裡要快得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聽到秦濤的話,眾人都是眼前一亮,是啊,怎麼沒有想過這種技術?如果給導彈前端增加一個空氣泡發生裝置,讓導彈在出水的過程中,四周都是空氣,那就能大大地降低導彈在水中的空氣阻力了啊!
“秦總,您說的這個方案很有價值,我們會認真參考的。”楊老說道:“只是這樣一來,導彈的長度可能會增加一些,或許就得達到十四米了。”
秦濤點頭:“我們會根據十四米的長度來設計核潛艇,具體指標也得軍方認可,如果願意提升預算,提升排水量的話,我們倒是有可能取消核潛艇的龜背。”
13.5米的耐壓殼直徑是最大的,但是造這麼大的耐壓殼,必然意味著排水量增加,意味著建造成本飆升,所以,整體還是得統籌考慮,看看海軍能不能承受得起。
如果海軍覺得排水量太大,那降低一些也無所謂,只是增加個龜背而已,反正其他國家的導彈核潛艇幾乎都是帶龜背的。
“先請明州集團第三設計處按照不露龜背的方案來設計,然後出預算報告之後,由上級決定。”在場的一名軍官說道。
“好。”秦濤點頭。
“詳細的設計還需要以後具體計算,不過現在,我可以給海軍報一下大致引數。”作為最優秀的潛艇設計師,克瓦沙很快就給大致地計算了出來了。
“長度170米,寬度13.5米,在沒有龜背的情況下,可以攜帶16枚彈道導彈,水上排水量大概一萬七千噸,水下兩萬四千噸。”
這個引數頓時就把所有人都給震懾到了。
大傢伙知道這款潛艇肯定會很大,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大啊!
現在國內唯一的戰略導彈核潛艇092,長度不過120米,寬度十幾米,水下排水量才八千噸而已,和克瓦沙嘴裡的大傢伙相比,絕對是個小兒科啊!
秦濤也驚訝了,他驚訝的是另一件事:這款潛艇的技術引數,和老毛子的955核潛艇幾乎一模一樣啊!克瓦沙這是打算直接把955核潛艇給弄過來了?
955型戰略核潛艇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風之神,後世老毛子最先進的導彈核潛艇!
其實,早在八十年代早期,老毛子就開始進行專案論證了,他們需要發展代替941型戰略核潛艇的下一代潛艇,不過到了紅色帝國崩塌,這個專案也停留在論證階段,到了九十年代,紅色帝國崩塌之後,老毛子看了看手頭現有的存貨,決定來個直接改造。
當時的選擇方案有兩種:一個是利用未建成的971型“阿庫拉”級的半成品來改造,代號955(a)型,另一個則是利用未建成的949型“奧斯卡”級的半成品,專案代號是955(b)型。
老毛子經過一番分析,認為阿庫拉級的潛力更大,所以就用它來改造了,最終造出來的995型潛艇的前幾艘,幾乎都是拼接起來的,比如說,首艇是971u型“阿庫拉ii”級k-337“美洲獅”號;2號艇是971u型“阿庫拉ii”級k-333“山貓”號;3號艇據說是971m型“阿庫拉iii”級和回收退役的k-480型“雪豹”號某些部分。
當然了,這些都是傳說而已,外界根本就不清楚具體是怎麼回事,不過基本引數還是可以肯定的。
老毛子的核潛艇技術發展了幾十年,到了阿庫拉級上的時候,幾乎就已經是徹底成熟了,就連明州集團設計的095型,外觀也非常類似於阿庫拉級,而955級的外形,也借鑑了阿庫拉級,甚至首部和尾部直接用的就是沒完工的阿庫拉級。
現在,克瓦沙的這個方案,秦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中有些還是很好奇:“你說我們的核潛艇最大寬度是13.5米?”
咱們的卷板機造出來之後,能卷繞的最大直徑就是13.5米,高度上好說,肯定要在耐壓殼上開口,把導彈戳進去,但是,在寬度上也得放大啊!
“是的。”克瓦沙點頭:“我們的艇身高度要大一些,在指揮塔的後方兩側就要成平面形狀,這樣才能滿足導彈的攜帶要求,但是在水平方向,就不需要太寬了,這樣會增加我們的航行阻力。”克瓦沙這個潛艇設計師已經進入了工作狀態。
高度增加是為了滿足放導彈的需要,而且潛艇本來就有指揮塔,原本就要高一節,但是寬度上就沒這個必要了。
龜背是沒有的,只是在指揮塔的後面變成了平的艇身上部,正好容納發射筒。
寬度呢?克瓦沙還是沒解決了寬度的問題啊!
克瓦沙順著他的思路繼續說下去:“這樣,如果我們安裝兩臺核反應堆的話,這艘潛艇在水下的最高航速,肯定能超過30節,甚至能達到33節以上。”
大毛的北風之神用的是一臺190兆瓦的核反應堆,就讓這款潛艇的水下航速達到了29節,己方用兩臺核反應堆,300兆瓦的總功率,航速飆升到35節都有可能!
“更重要的是,由於動力儲備充足,所以,我們在不開一回路迴圈水泵的情況下,只靠核反應堆的自然迴圈,應該就能讓潛艇實現15節的靜音航行能力。”克瓦沙繼續說著各種資料,在場的幾名海軍軍官在興奮地記錄著,如果這些資料都能實現的話,那也太厲害了啊,己方的核潛艇一下子就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克瓦沙,為何寬度是13.5米?”秦濤終於忍不住了,直接向克瓦沙問道。
克瓦沙一愣,然後明白了什麼:“這個嘛,當然是因為我們最大的直徑就是13.5米了啊,對了,我忘記說了,我們這款潛艇將採用單雙殼混合結構,在艇首和艇尾,我們使用雙殼結構,在中央使用單殼結構。”
秦濤點頭,這單雙殼混合體是自己提出來的,沒想到在這裡,自己居然給忘記了!
雙殼儲備浮力大,但是比較臃腫,內部空間小,單殼正好相反,所以,把單雙殼結構結合起來,就成了明州集團引領的一個潮流。
在柴電潛艇上,他們就這麼設計了,核潛艇當然也不例外。
這次,前後都採用雙殼,前面當然是因為要應付可能出現的碰撞,雙殼更結實一些,後面則是為了靜音效能更好,中央採用單殼,內部空間就會更富裕,這樣還降低了潛艇的投影面積。
這克瓦沙,果然夠厲害,是核潛艇研製的老設計師啊!
就連黃老和彭老都在那裡頻頻點頭,對克瓦沙的這個設計非常滿意。
“在設計階段,咱們也可以去幫幫忙。”黃老說道:“這種戰略級別的武器,能在咱們手裡出現,真是榮幸啊。”
秦濤點頭:“那當然再好不過了,各位直接和我們走吧。”
上次就說好了,在核潛艇的研發之中,黃老和彭老都是要來當顧問的,這次正好一起走。
這次的會議到現在就算是差不多要結束了,不過,克瓦沙似乎還沒有打算走,他看向了眾人:“各位,不知道我們國內的相關機構研製巡航導彈的進展如何了?我是說,類似於戰斧那樣的巡航導彈?”
在場的有的是航天系統的,有的是海軍主管裝備的,這些事情問他們,應該是最好的。
克瓦沙是搞潛艇的,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