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八十八章 冰海事件,聊天與揭密(7k)(2/2)

作者:觀星若塵夢
報中的那個巨大空中目標。”不過,大副卻似乎有著不同的意見,不忿地開口道:

“泰坦V型搭載的9MT噸當量核彈頭,配合龍勃透鏡相控陣雷達的精準定位,以及等離子炮與核防空導彈系統構建的銅牆鐵壁,我們構建的立體防禦網絡,足以讓任何敵人望而卻步。”

畢竟不是正式的國家,一次空天艦隊的出動,耗資以億萬計,若是無功而返,這絕對會讓艦隊軍官們留下不好的資歷。

“但李維斯,你敢賭嗎?”

艦長海伯利安搖了搖頭:“造價幾百億的東西若是損傷毀壞了,誰承擔得起這麼重的責任?在缺乏可靠情報的狀況下,任何輕率的行動都可能讓我們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艦長,我明白您的擔憂。”李維斯打破了沉默,語氣變得更為沉穩:“歸根結底,還是‘拉斐爾號’不夠強大,無法確保取得戰鬥的勝利,以至於首次公開亮相,卻不得不選擇撤退。”

說到這裡,他的話鋒一轉,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一直有個不解之處——為什麼拉斐爾號沒有采用那些已經證明其強大潛力的技術,比如前蘇聯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我聽說他們的聚變堆功率驚人,達到了3億千瓦,這簡直是我們船上現有核裂變反應堆的百倍有餘,所帶來的能源效率提升,無疑將極大地增強我們的作戰能力和續航能力。”

“這樣的技術革新,難道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嗎?新一代正在建造的‘席茲級’空天母艦,是否能夠運用上呢?”

言語之間,已透露出了共濟會掌握了前蘇聯研發出的、連俄~羅斯都不知道的絕密科技。

“你的問題很有深度。”

艦長海伯利安轉過身,目光深邃地望向大副:“確實,可控核聚變被視為未來能源的終極形態,其清潔、高效、幾乎無限的能量供應潛力令人嚮往,但現實總是比理想更為複雜。”

他緩緩踱步至一旁的戰術沙盤前,手指輕輕劃過代表“拉斐爾號”的模型。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雖然前蘇聯在核聚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真正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實際,尤其是像我們這樣高度整合的軍事裝備上,還面臨著諸多難以逾越的障礙。”

“實際上,目前理論上可以製造出的氘氚聚變託卡馬克裝置,其能量密度與成本效益比,在現階段仍無法與我們使用的最先進核裂變引擎相媲美。”

艦長進一步解釋道:“再者,核聚變技術的小型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的技術水平下,一個能夠產生足夠推力的託卡馬克裝置,其體積和重量都遠超想象。”

“它至少也有40萬噸重,相當於十二艘滿載的‘拉斐爾號’。這對於一艘需要靈活機動、快速響應的空天母艦來說,無疑是不可接受的。”

大副聞言,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40萬噸?我還一直以為透過技術創新,可以將託卡馬克裝置做到幾百噸以內呢?外界關於託卡馬克裝置的研究報道,似乎並沒有提及如此龐大的規模。”

聽得此言,艦長搖了搖頭:“那些報道往往只展示了研究成果的一面,而忽略了背後的複雜性和挑戰。過於追求小型化,正是許多團隊在可控核聚變領域遭遇挫折的根源所在。”

“前蘇聯之所以不惜斥以巨資,選擇建設一整座城市來研究製造託卡馬克裝置,反應堆的總重量以百萬噸計,就是因為他們深刻認識到,託卡馬克建得越大,就越有可能接近成功的邊緣。”

“這是因為大型裝置能夠提供更穩定的磁場環境、更有效的冷卻系統以及更多的空間來進行復雜的實驗調整,同時,功率越大的核反應堆,價效比也越高。”

“實際上,3億千瓦的聚變堆真能小型化,蘇聯就算處於解體的前夜,也可以靠著它啟動超級雷射武器迅速滅了M國,立即重振旗鼓,成為這顆星球上的唯一霸主。”

“在第一步——實現穩定可控的核聚變反應——都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談論小型化與商業化,無異於空中樓閣。如果人類一開始就試圖製造米粒大小的蒸汽機,那麼工業革命或許永遠不會到來。”

“那麼,如果我們真的裝備了那些所謂的小型化託卡馬克聚變堆,情況又會如何?”大副李維斯繼續追問,似乎覺得核聚變的潛力不止於此,想要了解更多。

艦長再次解釋道:“即便那些小型化的聚變堆真的被製造出來,並且實現了Q值大於1,按照它們不過幾百兆瓦的設計功率,甚至還不到我們核裂變反應堆輸出功率的一半,又能頂什麼用呢?”

“就算是巨型化的託卡馬克裝置,在氚自持和快中子遮蔽上仍存在著重大的問題。”

“來源稀缺的氚終究做不到100%的迴圈利用,極大地增加了聚變的成本,快中子則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破壞力,如果不能有效遮蔽,它們將對艦船的結構和人員造成嚴重的損害。”

“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最新一代的核裂變氣冷反應堆,依然是我們目前最可靠的選擇。”

大副聞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提出了新的疑問:“可是,我聽說為了應對2012年的世界末日,組織內部正在秘密建造的諾亞方舟,就採用了核聚變引擎。這個專案真的存在嗎?”

艦長聞言,臉色微變,他壓低聲音,用只有兩人能聽到的音量說道:“小聲點,大副。雖然諾亞方舟的存在是一個高度機密,但既然你已經提到了,我就告訴你一些內幕吧。”

“方舟之所以採用核聚變引擎,自然是因為它的巨大超乎想象,真正達到了一座城市的規模,足以容納得下不止一臺的巨型託卡馬克裝置。”

“而且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它所使用的技術,可能已超過了當初的蘇聯許多,功率密度大幅提升,第二代的氦3反應堆,也未必沒有實現的可能。”

“至於具體的細節,”艦長海伯利安停頓了一下,目光透出幾分凝重:“我不能透露太多。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們這支空天艦隊中,有資格登上諾亞方舟的,恐怕不會超過十人。”

大副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但他的好奇心並未因此減弱:“艦長,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共濟會以及諾亞方舟,將會何去何從?依靠核聚變引擎,我們是要移民到比鄰星這樣的遙遠星系嗎?”

“儘管可以使用冬眠技術‘跳躍’時間,那艘方舟灌注的核燃料,足夠支撐著我們找到新的家園嗎?”

艦長微微一笑,彷彿看穿了大副心中的渴望與擔憂:“比鄰星?那太遠了,即便是以1%的光速航行,也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才能到達。而且,那裡的環境是否適合人類生存還是一個未知數。”

“事實上,若是黑王尼德霍格無可阻攔地成功復甦,末日浩劫降臨之後,諾亞方舟並不會直接前往遙遠的星系。相反,它會撤退到土星軌道,隱藏在土星環內,利用那裡的資源與環境建立臨時避難所和反擊基地。”

“不過,到時候我們這些人,或許另有別的任務……比方說,嘗試聯絡各大行星上可能存在的外星龍類,希望能夠跟他們互相結盟,共同面對接下來的危機,最終重返地球,奪回家園。”

“外星龍類?”大副李維斯驚訝地瞪大了眼睛:“您不是在開玩笑吧?就算外星球上真有智慧生命,它們不應該被稱為‘外星人’嗎?”

“很簡單,這些外星龍類並非來自遙遠的星系,而是地球本土的龍類,在黑白王之戰的時候,為了躲避災難而逃難到了外太空。”

艦長神色嚴肅:“經過一萬多年的繁衍生息,他們應該已經恢復到了一定的實力。”

“你或許聽說過,在冷戰時期,蘇聯對金星的探測一直抱有獨特的熱情。”海伯利安解釋道:“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蘇聯實施了多個金星探測專案,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金星’系列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不僅成功穿越了金星那令人窒息的濃厚大氣層,還傳回了大量關於金星表面環境的資料和影像。然而,在這些看似平凡的科學任務背後,隱藏著一個更為驚人的秘密。”

“蘇聯科學家在金星的雲層之下,發現了疑似古老文明的遺蹟。”

“起初,一些探測器在接近金星表面時,捕捉到了疑似能量場的波動,它們有規律地分佈在某些特定區域,就像是……某種超自然的防禦系統,而當‘金星7號’正式著陸之後,更是接收到了一次不可思議的通訊。”

“雖然蘇聯人沒有搞懂龍類發出的聲音,也沒法隔著4000萬千米嘗試翻譯交流,但雙方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最普適的數學語言,進行了基礎的溝通,議定了下一次探測器抵達的時間……”

“自此之後,金星探測的真實內容,均遭到了嚴格的保密、封鎖與修改,除極少數人外無人知曉……或許,正是這些外星龍類在後續的幾次交流中,為蘇聯人提供了攻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線索。”

“可金星的生存環境不是很惡劣嗎?那些龍類為什麼要逃難到那裡?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大副李維斯質疑道:“跟表面溫度高達四百多攝氏度,硫酸雨不斷肆虐的金星相比,火星顯然是個更好的去處。”

“最重要的,自然是金星離地球最近,重力環境也相差不遠,在尚未探測金星之前,誰也想不到那裡會是人類眼中的地犾。”海伯利安淡淡開口:“其次,這可能與金星上更為充沛的能量資源有關。”

“金星雖然表面環境惡劣,但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大氣層中頻繁發生的閃電、雷暴等現象,以及它作為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所接收到的強烈太陽輻射,都可以為太古龍類提供豐富的能量來源……”

“相反,火星的環境顯然要貧瘠得多,因為引力較小的緣故,元素濃郁度也會低上不少……人類以自身條件評判出的環境宜居度,並不一定適用於別的物種。”

“……總的來說,由於極大可能保留了當年的先進鍊金術,金星龍族的實力在未來舉足輕重……可黑王尼德霍格,作為‘地球之子’,只要在地球大氣層內,絕對無法戰勝,但出了保護圈後,一切就未必了……”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