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二千三百五十章 智慧醫療診治系統

作者:止天戈
“什麼意思?”張俊有些不解問。
吳浩笑了笑道:“其實所有的處方都是固定的,我們只不過讓醫生有更加自由的選擇罷了。說白了,他們還是選藥,只不過比之前更細,能夠選擇到更加適合更加對症的藥物罷了。
而傳統醫藥起來呢,受限於生產方式和成本的原因,只能生產標準規格的藥物,而3D列印藥物系統則完全不需要考慮這方面,實現超高精細度的定製化藥物列印需求。”
可這樣一來無疑增加了醫生的工作任務強度,而且對於醫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以及自身醫術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恐怕這些醫生們,包括醫院並不會那麼樂意接受,這對於這款3D列印藥物系統的推廣可能不利。張俊在聽完他的解釋後,隨即非常有針對性的提出來了自己的疑問,也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聽到張俊的問題,吳浩微笑著點點頭:“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我們也想到了。既然醫生能力有限,為什麼不讓人工智慧來幫忙了。”
讓AI幫忙?張俊愣了一下,隨即滿臉疑惑道。
吳浩點點頭:“對,其實醫生的整個診斷過程也是一套非常標準化的流程,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研製訓練出來一臺人工智慧診療系統,來負責整個診治過程呢。
患者只需要如實的上報病情,以及相關的身體資料情況,包括相關的檢查報告,人工智慧系統則就能夠知道患者的病情,病情有針對性的開除相關的藥物。”
看著張俊還是一臉疑惑的神色,吳浩笑著搖了搖頭,然後詳細介紹道:“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工智慧系統來替代這些醫生的日常門診工作。
我們知道,醫院最忙碌的部門就是門診,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病症都在門診診治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人需要進一步的住院治療。
而我們這套智慧醫療診治系統,就是專門針對這類清理所專門研製出來的。
使用這套智慧醫療診治系統後,患者來醫院就醫的時候,只需要先去掛號,然後透過一系列自主檢查裝置,對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相關的檢測。
比如身高,體重,血壓,血脂,血糖等等。完成這一系列相關基礎檢查後,系統會引導患者到專門的診室,由人工智慧系統的相關埠機器人接待。
或者說,患者可以躺入到專門的治療倉內按照相關的系統指令來進行相關的診治流程。
比如系統中的智慧語音系統會詢問患者的病情,以及既往史等口述情況。相關的裝置,會對患者身體進行查體,聽診等等。
完成這些基礎的診治後,智慧醫療診治系統就會對患者的病情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然後安排下一步的檢查流程。比如血常規,尿常規,胸片,CT,B超等等檢查手段。
甚至也可以,將這些檢查手段也植入到這臺問診機器人或者醫療艙內,而前面的血常規和尿常規完全是可以在掛號後的基礎檢查中直接進行。
我們知道,不管是胸片,CT,B超都是一種快速的檢查手段,它們真正出影響圖片其實很快,而我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對它們形象畫面讀取比較慢,需要醫生一點點的對檢查所產生的影像畫面進行分析解讀,然後給出結論。
而這個過程呢,我們也完全可以交由我們的醫療影像識別系統負責,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快速的獲得這些檢查結果,不需要再次等待的過程。
可能整個流程下來,只需要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對於一名患者的檢查和診治,並給出相關的治療費方案。若是患者的病情尚且穩定,不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那麼系統就會給患者開藥,這樣患者就可以到3智慧D列印藥物系統的視窗取藥了,然後離開醫院。
若是患者的病情比較危急,那麼這套智慧醫療診治系統也會給出患者相關的醫治建議,並移交給二線相關診室,或者上級醫院接收。”
整個過程不需要醫務人員參與嗎?張俊聽完他的這一番講解,不由的詢問起來。
吳浩微笑著點了點頭:“可以完全不需要醫務人員參與其中,智慧醫療診治系統就可以引導患者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不過為了體現人文關懷,以及幫助一些危重患者,以及老弱病殘患者,可以安排一些醫務人員輔助參與進來。
這樣一方面可以引導患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就醫,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維護整個裝置的正常運轉。”
好傢伙,聽完你這麼一番介紹,我怎麼感覺這個什麼智慧醫療診治系統以及你先前所介紹的智慧3D藥物列印系統還有那個醫用影像畫面識別系統完全可以組成一家智慧化醫院來替代現有的這些醫院呢。張俊右拳擊打自己的左手掌心一臉興奮道。
吳浩聞言微笑著點了點頭:“你這麼理解,這本身就是所研製開發的智慧醫院系統中的一部分。
不過有一點說錯了,我們的智慧醫院系統並不是對現有醫院和醫療機構進行替換,而是一種補充和加強。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說現在大家所關心的醫療資源緊張這個問題。
其實並不真的是我們的醫療資源十分緊張,而是我們的優質醫療資源緊張。目前我們國家的公共醫療已經覆蓋到了社會方方面將,從城市到鄉鎮社群,再到村一級的衛生室。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私營醫療機構,這些醫療機構共同構建了一套非常完整,覆蓋範圍非常廣,也非常全的綜合醫療體系。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面來說,我們其實並不缺醫療資源。
可是為什麼大家又覺得醫療資源緊張呢,則主要是因為大家是覺得優質醫療資源級緊張。因為我們國家的民眾習慣,基本上都是一生病就去大醫院,本能的覺得大醫院的治療水平就一定比小醫院要強。
這是目前的客觀事實,但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患者都用盡了縣市一級的大醫院,甚至是更大的醫院,小醫院就越來越沒人去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