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莊,
上下百十戶人家。
莊子比較普通,而他則是這裡的主家,也就是說,這些百姓全都是他家的佃農,他們生活雖然艱苦但還能活。
逛了一圈,楚楓問道:“李伯,這莊上人都去哪了?”
“回公子,大成新立,百廢待興,有一多半男子都被徵徭役去修建宮殿了,剩下的老弱婦人也皆在田中春耕。”
李伯解釋道。
“我尼瑪,這三月天徵徭役?”楚楓人都傻了,賊無語:“不愧是他袁公路,也只有這傻逼能幹這種蠢事了。”
李伯:“……”
其嘴角抽抽,孝子啊!
公子要不咱們回去吃藥吧?
你這三句話離不開自己老爹,孝過頭了,墳頭草遲早三尺高啊!
“走,帶我去田裡看看。”
“公子,您身份尊貴,下田折辱了您身份,家主知道定然會責怪老奴的。”李伯一臉為難道。
“前面帶路!”楚楓瞪了眼。
李伯也不敢有違。
“哦對了,咱們這莊上一共有多少畝田?”楚楓挑眉,好奇問道。
“約兩萬三千畝,其中上田七千畝,中田一萬畝,下田六千畝,年景好的時候,莊上百姓一年能繳糧七千餘斛。”
《小畝》
李伯頗為得意解釋道。
楚楓咧了咧嘴,嘖嘖,這妥妥的小地主啊,豪橫。可一想到這麼好的日子馬上就被袁術狗逼給禍禍就來氣。
楚楓:“袁術就該死!”
李伯:“…………”
————
不一會,農田間。
一眼望去,強壯的男人沒有幾個,幾乎全是老弱婦孺在耕種。
只見老人拿著耒耜(古翻土用具)在那翻土。
婦人則用耨(同鋤)在後面碎土,黃口小兒則開始播種。
這是播種前最重要的一環,可以改善土壤,消滅病蟲,清除雜草,簡單來說,就是儘可能增收。
楚楓挑眉,當即斥聲道:“李伯,莊上沒耕牛麼?如此翻地一戶才能種多少精耕地?這些你難道不知道麼?”
“公子息怒,莊上本有幾頭耕牛,不過皆被徵用了,所以百姓只能用農具翻田,實乃逼不得已。”
李伯心裡苦啊,
關鍵袁術徵用的他能說啥!
“又是袁術這狗逼?”楚楓一臉無語。
不過民不與官鬥,他先苟一波。
上前,看著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佃農,楚楓心中感嘆,亂世百姓苦,而亂世袁術治下的百姓更苦。
就欲開口呢,眼前又出現兩個選擇。
“1.選擇壓榨百姓,提高佃租至七成,獎勵曲轅犁製作圖解一份。”
“2.選擇為民著想,減輕佃租至三成,獎勵精品土豆500斤。”
楚楓眼睛一亮,曲轅犁雖然好,但是這玩意原理簡單,利用斜面減少受力面積,因為這會兒的犁是平推的。
之後自己應該能研究出來,
倒是這土豆,可是高產作物。
後世一畝平均三千斤是有的,換成現在的大畝,理論上兩千市斤不難,不過考慮到一系列因素,一千五市斤還是有的。
也就是三千漢斤,畝產25斛?
按現在一大畝產糧3斛的來算,也就是增產八倍?
而且這玩意耐旱,這會兒種下去,六月份就能收,到時候追追肥,還能再繁衍一茬,關鍵可以抗住快到來的旱災。
這絕逼是他發家的本錢。
想到這,楚楓上前一步:“各位鄉老,吾乃楚家莊莊主楚楓。袁術春耕之際強徵徭役,違背天道。”
“吾深知爾等不易,所以,今年所有佃租降至三成,我將陪你們一塊麵對困難,也希望爾等努力耕種。”
語出,田間百姓愣了下。
面面相覷,渾濁的瞳孔漸漸多了神采,多了一絲盼頭。
三成,這是多麼奢侈。
“公子,佃租不能這麼低啊!”
李伯急了,三成佃租說是白給都差不多,這簡直是當善人啊!
“有何不可?”楚楓斥責。
而此時,這些老弱婦孺才回過神,一個老人惶恐跪地,同時喊道:“快,大傢伙快拜謝主家!”
一時間,所有人叩首跪謝。
“大傢伙不必如此,從今往後,大傢伙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到莊裡尋我,能幫到的我定不留餘力。”
楚楓上前攙起老人,道。
李伯:“…………”
造孽,這特麼造孽啊!
袁家長子,竟然和百姓廝混?這要是讓袁術知道了,不得被氣死了?公子,不行咱們再摔一跤吧?
交代完這些,楚楓快步離開。
種地,千百年的經驗累計,他相信自己肯定比這些百姓懂得多,最起碼見識夠多,改良一些農具還是可以的。
“李伯,莊上有鐵匠麼?沒有的話去給我找幾個鐵匠過來。”
楚楓邊走邊沉聲道。
“老奴這就安排人尋來鐵匠。”
……
府宅,書房內。
楚楓努力回想,至於手中筆桿則在絹布上勾勾畫畫,雖然形狀怪異,但是能簡單看出是啥玩意。
例如山寨版的曲轅犁,改進後的耦犁(兩牛三人的犁)
例如平整土地用的耙等,都是一些簡單的東西,而眼下自己想成事就得積蓄力量,尤其是糧食。
他若是沒記錯,今年江淮大旱,百姓互食之,簡直人間慘烈。
而袁術應該先敗給呂布,又敗給曹操,在經歷這一場大旱,仲氏基業徹底斷絕,最後他也是嘔血而亡。
而自己最佳擴大勢力的時候就是今年大旱之時,有糧便有兵,不由他把土豆給取出,這玩意得先讓他發芽。
接著,他又把一些歷史事件書寫在絹布上,他怕以後記混了。
ps:日常歷史小知識,不喜歡的朋友可以跳過。
《一夫耕百畝(小畝約合後世三分地),百畝產糧一百五十石。》——漢書*食貨志。
《田分上中下三田,上等田年年可種,中等田隔一年,下等田隔兩年。》——漢書*食貨志。
“提:漢一斤約後世半斤,石為重量單位時約合後世六十斤,為容器單位時,約合後世兩萬毫升。”
“提:漢朝並無兩季作物,除非開掛,有些小說中寫兩季的,多是主觀臆斷,而限制兩季的主要因素,
其一,時間上比較趕。古代沒有收割機,全靠揮銍【鐮刀】去割,割完還需要處理,晾曬等等,耗時較長。
其二,土地肥力跟不上,保證不了土地的肥沃度,一年一季都是良田,中田下田甚至需要用綠肥養地。”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