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章 您有多高,恭候多时(2/2)

作者:小白红了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当然能,谁让他是个意外呢。”

“对了,等宁缺到书院考试的时候,你跟着他去。”

卓尔有些疑惑,但也没问为什么。

……

几日后。

书院开学了。

书院开学对整个大唐帝国,甚至是整个天下而言都是件大事,至于长安城的民众,更是早已翘首期盼多日,各式小贩都提前开始营业。

一大早,叶千秋和卓尔在李三儿的面馆吃着酸辣面片汤。

而宁缺和桑桑也起了个大早,到李三儿的面馆吃酸辣面片汤。

宁缺看到了叶千秋和卓尔,打了个招呼之后,不停打着呵欠,揉着眼睛。

看样子,是昨天夜里没有睡好,他的侍女桑桑更是顶着两个比肤色还要深的黑眼圈,看模样比她家少爷还要紧张几分。

吃完了面片汤,宁缺和桑桑便要离去。

卓尔凑过来,和宁缺说要蹭车去书院看看。

宁缺倒也没在意,反正他也要带着桑桑同去,租了一辆马车。

于是,一行三人便出了巷子,坐上了在巷口等待的马车,朝着书院行去。

在三人离去之后不久。

叶千秋也起身离开了李三儿的面馆。

一路朝着长安城的南边行去。

春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

长安城南门以南,一座陡然从河渭平原间拔起的高山依旧挺拔。

山峰之前一片清明,初升的朝阳投射出的光辉,被山崖反射,向世间洒出片片光芒,让人感觉十分温暖。

遥望朝阳下的山峰,让人变得平静。

长安之南,大山之下,便是书院。

一座经历千年风雨,始终没有名字,比大唐帝国历史更为悠久,为大唐和天下诸地培养了无数前贤名臣,并不神秘但近乎神明的书院。

……

大山无名,陡然起于平原河流之间,直冲天穹。

书院无名,默然现于红尘浊世之间,屹立万世。

数十辆马车依次驶抵大山脚下,那些车厢内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前来参考的学子们并未有感受到任何气势压迫,只是因为心中的尊敬而必须沉默。

朝阳清丽光线之下,山脚下是一片面积极大,由青青草甸丘陵组成的缓坡,起伏不定有若凝固的海浪,青草茵茵如画,画间隐现十数道交综复杂的车道。

车道旁每隔一段距离便栽着几株花树,草甸中央更是花树成群,白白粉粉不知是杏花还是桃花的颜色,并不规则却极为美妙地涂抹在山坡间,美丽到了极点。

宁缺、桑桑、卓尔下车,望着这片人间仙境,看着草坡上方那片并不高大却绵延不知多少间的黑白双色书院建筑,不禁都有些出神。

宁缺沉默很长时间后,他回头望着桑桑极为严肃认真说道:“我一定要考进书院!”

桑桑仰着小脸忧虑地看着他,说道:“少爷,入院试的几套真题……你做完了吗?”

宁缺沉默良久,半天后憋出一句话来,恼火道:“吉利话!你个小孩子懂不懂什么叫吉利话!”

一旁的卓尔道:“宁缺,你一定能考上。”

“我师父说的,不会错。”

宁缺朝着桑桑一挑眉,仿佛是在让桑桑听一听,什么叫吉利话。

他脸上泛起得意的笑容,然后朝着卓尔道:“放心,我一定不负叶真人的期望。”

……

叶千秋行走在云层之间,看了一眼在云雾间似隐似现的大山,然后落了下去。

来到长安城也有两年多,却是从来没有到这里来过。

书院的夫子,值得一见。

……

距离大山约有十来里路的某处道畔离亭内,有一僧一道正在相对饮茶手谈,尚是清晨时分,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般好兴致。

那位僧人约摸三十来岁,容颜清俊宁和,自然生出脱尘之意,目落枰上纵横线间,继而抬起望向远处那座高山那座书院,忽然开口问道:“听说……夫子很高。”

那位道人平日里外像庄严,今日却显得极为佻脱随便,伸手轻轻一弹空中,应道:“夫子……当然极高。”

僧人道:“有多高?”

道人道:“我这种小角色怎么知道?”

僧人反问道:“大唐国师都不知道?”

道人回道:“你是大唐御弟,不也一样不知道?”

就在一僧一道说着话时。

道人突然抬头,若有所思的看向大山方向。

僧人见状,问道:“怎么了?”

道人停顿了片刻,摇头道:“没什么,只是突然感觉到了一股“道”的气息。”

僧人蹙眉,缓缓说道:“夫子?”

道人摇头,片刻后,道:“应该不是。”

僧人抬起的手,久久不曾放下,他失神道。

“怎么会?”

……

叶千秋一脚踏进了大山之中。

走了没两步。

就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端坐在一棵大树下,老人的面前摆了一副棋盘。

看到叶千秋来了。

老人微微一笑,抬手道:“恭候多时。”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