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章 三教要义,前来讨教(1/2)

作者:小白红了
对于此情此景的疑惑,显然并不是一个人的疑惑。

在场的很多看客们,心中都有着这样的疑惑。

有些心思敏锐的人便在想着,自古以来儒释道三教,都是以儒为首。

释教和道教谁排老二,就要看当朝皇帝的意思。

离阳崇道,故而道教在离阳境内是越发的鼎盛。

那北莽也是一样,所以,都走到了崇道灭佛的这一步。

今日之佛道之会,从明面上来看,的确是佛道势微。

若非两禅寺名声不小,李当心又曾经做过不少令世人为之惊叹的事情。

今日之佛道之会,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前来一观。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台上叶千秋的身上,都在等待着叶千秋开口。

他们倒是想听一听,身为天下第一人的叶千秋会如何回答李当心的这个疑问。

叶千秋坐在蒲团之上,稍微思索了一番,方才开口。

“佛教之中,尚且有大乘、小乘之分,更何况天下间的衮衮诸公。”

“在贫道看来,大道天机,总是会悬留一线。”

“十死无生的事儿在三教之中不会发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日佛教势微,来日未尝不会鼎盛于天下。”

“无论是儒,是佛,还是道,大难来临时,唯有自守本心者,方才能得己道。”

“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空空如也。”

“《金刚经》中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既然万法皆空,那佛教今日之困境,到头来自然也是空。”

“现在有,过一阵子就消失了,现在没有,过会儿也就出现了。”

“李禅师执着的东西,其实不过空空如也。”

“贫道有一句话赠给李禅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叶千秋念完这句,便闭嘴不言。

四周的看客们,有人面容惊讶,有人若有所思,还有人喃喃自语。

有参习过佛家经典的人,越念叨这最后一句佛偈,便越是心神摇曳。

当然,大多数只懂得习武的武夫江湖客们,自然是听的云里雾里。

而坐在对面的李当心听到叶千秋如此解释。

不免也有些心神震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李当心再复念这一句,霎时间,心中诸结在这一刻便全部解开。

李当心笑了起来,他朝着叶千秋双手合十,略微低头,道:“没想到叶真人对我佛家禅理也如此精通。”

“这一句佛偈,真是令贫僧佩服。”

叶千秋笑了笑,道:“这也不是贫道所言,只不过是贫道从一位大德高僧处听来的罢了。”

李当心道:“哦?敢问这位大德高僧身在何处?如若有幸,贫僧倒是想去拜访一下。”

叶千秋道:“那恐怕是有些难了,这位法号慧能的高僧早已经圆寂多时了。”

李当心一脸可惜,道:“看来世上还真有不世出的佛门高僧。”

“连我也从未听说过这位慧能法师。”

叶千秋淡淡一笑,不作解释。

这时,李当心又道:“方才叶真人说我佛家讲空。”

“那在叶真人看来,道家、儒家又讲什么呢?”

李当心这个问题一出,顿时引得不少在场儒家弟子心中一动。

他们倒是想听听叶千秋对儒家的见解。

叶千秋慢条斯理的说道:“那贫道就先讲一讲儒家。”

“贫道以为,儒家讲究的是一个诚字。”

“诚者,圣人之本,天之道也,不诚无物。”

“诚是一切德性的基础,有诚方有德,无诚则无德。”

“正所谓言必行,行必果,便是要以诚为基础。”

“读书人以诚为本,方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叶千秋又是一番慷慨陈词,让在场之人,特别是一众儒生颇有一种听闻儒家圣人讲儒道的感觉。

待叶千秋将儒家之诚讲的差不多了,还有人意犹未尽,忍不住朝着台上叶千秋高呼道:“叶真人高见,令吾辈读书人汗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世上读书人,又有几人能做到。”

“能做到诚者,已经算是不错的儒家弟子了。”

叶千秋朝着那喊话之人微微一笑,道:“儒者,为历代王朝统治不可不用之人,但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配称为儒家弟子。”

“世上,能恪守德行,做一君子者,少之又少。”

“故而,才有今日天下之乱局。”

那人微微颔首,叹道:“知易行难,听叶真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叶千秋笑了笑,不再看向那人,而是继续说道:“说了佛、儒,也该讲一讲我道家讲究什么。”

“当今天下,无论是离阳、还是北莽,都崇道抑佛。”

“然而,能入道者,其实寥寥无几。”

“我道家讲的是一个虚字。”

“很多人在认识道家思想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道家是强调“无”,强调把世上所有的事物以“没有”的观念对待。”

“无就是空,空就是没有,其实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

“道家的“无”并非是没有,道家的“无为”是“无所不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说,柔弱胜刚强,柔与刚,弱与强,这是对立的关系,以柔胜刚,以弱图强,最终的目的还是达到刚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教中人修炼,最终的归旨也不是“无”,而是有所作为。”

“该出世的时候出世,该入世的时候入世。”

“对于道门的人来说,在道山庙观是出世,下了山就是入世,出世并不是与世隔绝,并不是拒绝人间烟火,而是为了更好的入世。”

“对于深入过研习道家经典并且深得其中三味的人来说,入世就是最好的出世。”

“所以,也并不是说道士就只是修道成仙的,就应该与青灯古卷相伴,这样就理解错了道教。”

“真正意义上的道家思想,不是让人没有,不是让人凡是看空。严格来讲,道家是看虚,就是不要执着于一端。”

“虚不是没有,还是有的。”

“让人看空的是佛家。所以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空空如也。”

“道家讲虚、佛家讲空,这也是佛道两家的区别。”

叶千秋话音落下之后,很多人自发的开始鼓掌。

武当掌教李玉斧面上更是满是思索的神色。

来自龙虎山天师府的齐仙侠,还有那位眼神儿不太好使的白莲先生都是各有感触。

李玉斧身为武当掌教,虽然年轻,但他对于武当这么多年来守持的宗旨还是清楚的很。

从前,道门之中,只有龙虎和武当这两家称雄。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武当讲究的是入世,所以,他李玉斧行走天下,做了许多事。

而龙虎山天师府就不一样,他们讲究的是出世,力求做的是那山上的黄紫贵人。

但今日听闻叶千秋一番道理。

两派中人方才明白,他们两家分别走了两个极端。

而神霄派的主旨却是该出世时出世,该入世时入世。

这样的主旨无疑让神霄派有了更灵活的存世法则。

白煜忍不住叹道:“能以道教圣人的身份走到天下第一的地步,果然有着自己的独特道理。”

“从前,我还不太相信这位叶真人能将道门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但是,今日我却是信了。”

“纵使是当年的吕祖在某些方面,也远远不及这位叶真人。”

“该入世时入世,该出世时出世。”

“说的好啊。”

“我龙虎山天师府就是太高高在上了,所以才沦落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

“仙侠,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在青羊宫多呆一些时日。”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神霄派都将是我道教之首了。”

站在白煜身旁的齐仙侠耸了耸肩,然后说道:“我会争取留下的,我也想亲眼看看这位叶真人是如何将道门推向一个新高度的。”

坐在叶千秋对面的李当心半晌没有说话。

这一趟佛道争辩大会举办到现在,李当心已经明白,道门已经是大获全胜。

这不仅仅是因为佛门势微,更多的是因为叶千秋对于儒释道三教的理解无法不让人感到认同。

就连他这个佛家弟子,也不得不说,叶千秋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绝对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再想一想,当初叶千秋曾经说过的那一句“三教本是道为首,焉能平坐共齐名。”

李当心不由的发自内心的佩服叶千秋。

道教在这样的人手中发扬光大,实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位天下第一人的个人魅力,绝对是他平生仅见。

这时,只见李当心缓缓站起身来,朝着叶千秋双手合十,再行过一礼之后,朗声笑道:“今日之佛道争辩,贫僧认输了。”

“有叶真人珠玉在前,贫僧再多说什么都是黯然失色了。”

“能与叶真人坐而论道,着实是生平一大乐事。”

“希望来日还有机会,能与叶真人再论禅理。”

话音落下,李当心大步流星的走下了高台,穿过了人群,牵起了妻女的手,大笑着朝着青羊宫外行去。

小和尚吴南北屁颠儿屁颠儿的跟在人家一家三口的后边儿。

李当心走的干脆,走的利落。

就在众人以为这一场佛道大会就这样落下帷幕的时候。

突然,一袭紫衣从天而降,落在了高台之上。

让本打算退场的一众江湖人士,各方看客们,纷纷又停下了脚步。

当四周众人看清了那一袭紫衣的面容之时,许多人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好家伙,那不是徽山大雪坪之主轩辕青锋吗?”

“她上去做什么?”

“难道她也想和叶真人来辩一辩?”

“不不不,我看不像。”

“轩辕青锋可是离阳的武林盟主,当今天下女子之中,武功最高的恐怕就属她了。”

“她突然出现,不会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挑战叶真人吧!”

“啊?不会吧?”

“叶真人何等功力,轩辕青锋虽然强悍,但和叶真人的差距应该还是很大吧。”

“谁知道呢,听说这轩辕青锋可是个女疯子,为了练功不择手段,兴许真能做出这事儿来。”

站在人群中的徐凤年听到四面八方的议论之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儿。

徐凤年心道:“你们这帮人,哪里知道这疯婆子的轴劲儿。”

徐凤年看着已经落在台上,一脸冷漠的轩辕青锋,低声嘀咕道:“千万别犯浑,打不过就认输。”

白玉广场上的议论纷纷,似乎并没有打扰到轩辕青锋。

轩辕青锋的紫衣随风飘摇。

叶千秋坐在蒲团上,没有动弹。

他倒是没想到轩辕青锋会在这个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