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时局变动,八百年后(2/2)

作者:小白红了
br/>
当八百年后,当天上仙人和人间超凡者再度发生碰撞的时候。

绝对是有趣的一面。

究竟是武功仙法更甚一筹,还是超凡科学更胜一筹。

想想都是有趣。

……

转眼间,又是数十日过去。

祥符元年在人们的贺岁声中终于远去。

不过,才步入祥符二年,太安城皇城之中就传来一个天大的噩耗。

天子赵惇驾崩了。

离阳王朝的开春,举国上下皆缟素。

偌大一座太安城,更是处处可闻哭声。

然后便是,一名当了二十多年皇子和只穿了才一年太子蟒服的赵姓年轻人,名正言顺地穿上了那件王朝独一份的衣服,君临天下。

年轻的一国之君,穿着无比合身的崭新龙袍,高高坐在那张椅子上。

他在满朝文武行跪拜大礼之时,面无表情地跟历代皇帝一样举目望向远方。

皇帝这时候本该是虚手一抬,不失礼仪地沉声说一句“众卿平身”。

但是他没有急着开口。

他眯着眼,尽情欣赏着殿内殿外黑压压的跪拜身影。

他不说话,就没有人可以起身。

因为从现在起,离阳皇帝就是他赵篆了。

他有意无意瞥了眼西北方向,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翘起。

……

而就在赵家新天子登上皇位的同时。

西楚大军也取得了摇幽关大捷。

而在北凉,随着北莽女帝的一声令下。

北莽和北凉的战争也开始打响。

北莽大军三线齐齐压境。

在大规模的战争打响之前,北莽女帝率先让人进行了刺杀计划。

北莽道德宗、棋剑乐府、公主坟和提兵山四大势力派出精锐刺杀北凉的中坚官员。

而因为北凉偏安一隅,在武道高手的数量之上远远比不上北莽。

刺杀和反刺杀交锋。

北凉完全占据不到任何优势。

清凉山,北凉王府之中。

徐凤年正在为此事发愁。

最后,他想到了办法,派人分别去向武当和神霄派求助。

徐凤年派往前往神霄派求助的人是来自南海观音宗的宗主澹台平静。

……

神霄阁中。

叶千秋接见了这位来自南海观音宗的宗主,澹台平静。

在叶千秋降伏真龙之后,澹台平静和他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澹台平静就是当日那个身材高大的白衣女子。

只是叶千秋当时没想那么多,没有认出这个白衣女子就是观音宗宗主。

当得知澹台平静是来搬救兵的时候。

叶千秋也没多说,让老黄带了八十名神霄弟子跟着澹台平静回了北凉。

陈渔剑法未成。

温华还处在涅槃当中。

小雀儿和小山楂年纪还小,叶千秋不会让他们轻易涉险。

当然,派往北凉的这八十名神霄弟子单个拎出来,也不算是什么顶尖高手。

但他们个个深谙神霄剑阵奥妙。

只需合三人之力,便可组成最为简单的三才剑阵。

用来保护人,防范刺杀最合适不过。

……

祥符二年的初春,元宵节的前一天。

一队北凉游弩手游曳在幽州葫芦口的外口子上,随着旭日东升,抵了许多倒春寒带来的冷意,铁甲上的朝露渐干。

这些精锐斥候俱是一人双马,坐骑都是北凉最大牧场的甲等战马,大战在即,各大牧场的良马优先补给了这个特殊兵种。

相比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凉州战线,具备更多战略纵深优势的幽州,会让人感到更安稳些,因为凉莽双方公认北莽要打幽州,光是拿下葫芦口,就得拿十多万条人命去填平,或者说推平,人屠徐骁用十多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葫芦口戊堡体系,堪称达到了中原战争史上的防御极致。

无穷无尽的黑甲铁骑如洪流涌入葫芦口,这一幕好似那广陵江大潮一般。

……

和北凉北莽大战一触即发的凝重气氛不同。

在青城山的山脚,天还未亮的时候,许多善男信女便开始登山烧香。

不同于离阳许多道观寺庙专门会为达官显贵开后门,老百姓烧了一辈子香火都烧不上头香,在青城山你只要赶早,老百姓也能在青城山烧上头香。

当然,这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

从前青城山是那位青城王说了算,山上到处都是盗贼,附近的百姓根本不会上山进香。

自从青城山由那位神霄真仙叶真人说了算之后,青城山就真成了道家所说的洞天福地。

在青城山的山道之上,香客是络绎不绝,甚至有许多操外地口音的外乡人。

这些外地香客都是慕名而来。

如今天下道教名山之中,最让人向往的便是这青城山。

道教祖庭的称号虽然还在龙虎山的头上。

但龙虎山天师府如今是越发的隐秘,早已经不复当年。

曾经和龙虎山一较高下的武当山都已经比如今的龙虎山强出了不少。

但武当山在北凉境内,如今北莽大军南下,北凉和北莽大战在即,所以,很多外地香客的第一选择就成了青城山。

更有传言新天子登位之后,朝廷很快就要将龙虎山的道教祖庭称号转赠给青城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