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章 咸阳朝会,十年之期(万(2/3)

作者:小白红了
饿了。

正在此时,书房外面也传来了赵高的声音:“禀报王上,饭食已备好,敢问食案安在何处?”

嬴政一挥手笑道:“先吃饱再说,小高子,把饭食送进来便是。”

片刻间,赵高已经将酒食悉数搬了进来,还给众人都斟满了酒。

整个书房之中,立即弥漫出一片浓郁的酒香。

嬴政笑道:“诸位,开吃。”

李斯最不客气,直接夹着自己盘中热腾腾的厚锅盔,开始狼吞虎咽。

叶千秋早已经辟谷,没什么饥饿感,但也在一旁吃了起来。

不时再和嬴政等人对饮。

待吃的差不多了,李斯又说起了几件大事,一是封赏功臣将士,二是抚慰老秦民众,三是安定天下人心。

蒙毅早已经会同国正监考功署,统录并确定文武百官、将士臣民、六国人士于一统天下之功绩,拟定封赏王书,筹划朝会大行封赏。

这事非同小可,既是激励秦国朝野的喜庆盛事,又是抚慰天下人士的安定民心长策。

更要紧的是,这是一桩非常繁冗而缜密的事务,牵涉面之广,几乎涉及所有臣民,尤其也包括了山东六国臣民。

不过这些事,无须叶千秋操心。

叶千秋也只是旁听而已。

蒙毅在一旁向嬴政汇报着他这一个月来的工作成果。

“依据秦国法度,军功又分为将军之功、军尉之功、士兵之功。”

“政功又分为建言之功、统事之功、民治之功。”

“民功又分为耕耘之功、商旅之功、百工之功。”

“列国人士之功,又分为善秦之功、义举之功。”

“……”

“臣准备的功册籍,共计六十余卷,还请王上一一过目。”

话音落下,一卷又一卷的书简被搬到了嬴政的身边。

嬴政点了点头,表示他过后再看,这么多书简,可得看不少时候。

随着蒙毅的汇报结束。

进行了一天的小朝会终于结束了。

傍晚时分,叶千秋和李斯三人与嬴政告辞,离开了章台宫。

……

三日之后,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第一次大朝会隆重举行。

咸阳宫内。

弥漫出一片肃穆庄重的庆典气息,大臣们济济一堂,峨冠博带分外整肃。

初夏的清晨尚算凉爽,冠带整齐的大臣们却显得有些闷热,额头无不渗出涔涔细汗。

叶千秋站在大殿之中的右侧首位,与王绾并列。

嬴政头顶黑玉柱冠,身着轻软绣金丝袍,整个人显得分外的轻松清爽。

这时,只听得司礼大臣高呼一声“朝会开始。”

“宣示封赏王书——”司礼大臣一声长呼。

蒙毅大步走到王台中央的高阶之上,展开竹简,朗朗之声回荡在殿堂之中。

大秦皇帝特书:秦定天下,赖群臣将士之辛劳,赖天下臣民之拥戴,今辑录群臣历年功绩,首封大功绩者如下。

“将军王翦爵封武成侯,食邑频阳十三县,子孙得袭爵位。”

“将军王贲爵封通武侯,食邑九千户。”

“将军蒙恬爵封九原侯,食邑八千户。”

“将军李信爵封陇西侯,食邑五千户。”

“将军蒙武爵封淮南侯,食邑两千户。”

“将军冯劫爵封关内侯,食邑千户。”

“将军冯去疾爵封关内侯,食邑千户。”

“……”

“丞相王绾爵封彻侯,食邑万二千户。”

“廷尉李斯爵封通侯,食邑六千户。”

“大田令郑国爵封关内侯,食邑五千户。”

“国尉尉缭爵封关内侯,食邑五千户。”

“……”

“长史蒙毅爵封大庶长,俸禄万石。”

“中车府令赵高爵封大庶长,俸禄八千石。”

“……”

“国师太玄子封太清无上元君,领侯爵,俸禄万石。”

“……”

大殿之中,肃然无声,大臣们都在屏息倾听着。

良久之后,蒙毅的声音消失。

司礼大臣高声道:“封赏王书宣示完毕,诸臣可有异议?”

“始皇帝万岁!”

“功臣万岁!”

大臣们如梦方醒,纷纷攘攘的高喊了起来。

叶千秋站在殿中,老神在在的听着殿中的呼声。

接下来,便是嬴政宣布定国之方略。

这一趟大朝会可是开了大半天。

到了傍晚时,嬴政在咸阳宫大宴群臣。

待到酒酣正浓之时,只见皇帝嬴政一手提着酒爵,一手提着酒壶离开了帝座,走下了铺着厚厚红毡的白玉阶,过了丹墀,站到了群臣坐席前的中央地段。

他高举着酒爵朗声道:“自朕亲政以来,没有一日,不想着早日结束这天下纷争,将天下归于一统。”

“如今,朕终于做到了!”

“然则,朕一统天下,离不开诸位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大秦子民的鼎力相助!”

“今日,这杯酒!”

“当敬商君、当敬张仪、当敬文信侯、当敬武安君、当敬蒙骜、当敬嬴氏历代先祖!”

“当敬百年来,为秦国东出,为一统天下,定乱安民,将热血洒入地下的将士英灵!”

说罢,嬴政将爵中酒朝着地上洒去。

叶千秋看着这慷慨激昂,略带一丝醉意的嬴政,不得不承认,嬴政的确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

眼下的大殿之中,没有一人不被他的话音带动心绪。

这时,只见嬴政再给自己倒了一爵酒,再高举酒爵,朗声道:“这杯酒,敬诸位!”

“敬与朕同舟共济,一统天下之臣民!”

霎时间,殿中群臣,包括叶千秋,都齐齐举起酒爵,满满的喝了一爵酒。

这时,嬴政再倒满一爵,高声道。

“我等君臣,遥祝边陲将士功业壮盛!”

“我等君臣,遥祝郡县值事吏辛劳奉公!”

“我等君臣,遥祝天下黔首生计康宁!”

“我等君臣,共饮!”

皇帝高高举起了酒爵,高声宣示着贺词,一贺一饮。

三爵酒饮罢,朝臣们已经是心头酸热,双眼朦胧了。

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我等臣民,恭祝大秦万世千秋,恭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突然之间,万岁的声浪淹没了宏大的殿堂,震荡了整个皇城。

声浪久久不能平息。

那一刻,在煌煌烛光之下,始皇帝嬴政伟岸的身躯越发高大了……

……

翌日,叶千秋再度来到了章台宫中。

大朝会上,叶千秋被封了太清无上元君。

叶千秋对这虚名没什么兴趣,那万石俸禄对于他来说也不算什么,都是身外之物罢了。

书房中,嬴政神采奕奕。

他看着叶千秋说道:“先生,平定六国遗族之事,当真不能再快一些?”

叶千秋摇头道:“陛下,欲速则不达,收拢人心,远远要比攻城拔寨难。”

“人心易变呐。”

嬴政微微一叹,道:“那先生觉得何时才是合适的时机?”

叶千秋道:“十年吧,十年后,我下山,替陛下扫清六国遗族的尘埃,将诸子百家彻底收入大秦。”

嬴政闻言,微微颔首,道:“那这十年,朕只能让小高子先清理一些小喽啰了。”

叶千秋道:“隐入地下的六国遗族和反秦势力,远远要比在明面上的反秦势力更为可怕。”

“十年,足够让他们的野心滋生到一定的地步。”

“当他们忍不住露出獠牙,走到地上时,就是将他们连根拔起的时候。”

嬴政闻言,点头道:“朕明白了。”

“先生此归太乙山,十年之内,恐不能再与先生见面了。”

“昨日,扶苏刚刚赶回咸阳,朕知道先生今日要离开咸阳,特意叫了扶苏来,让他与先生见一面。”

叶千秋闻言,笑道:“好几年没见这小子了。”

嬴政听了,亦是微微一笑,朝着殿外道:“小高子,叫扶苏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着白衫的年轻男子大步昂扬的走了进来。

正是扶苏。

只见扶苏进了殿中,朝着叶千秋和嬴政躬身拱手道:“扶苏见过父皇,见过师尊。”

“扶苏,黑了,瘦了。”

嬴政打量着英挺的儿子,从未有过如此温和。

他笑着和叶千秋说道:“先生,一转眼都十几年过去了。”

“人之一生是何其短暂呐,朕也三十九岁了,很快就是四十岁的人了。”

“朕还记得扶苏尚在襁褓之中时,是先生给他起了扶苏这个名字。”

“朕与扶苏、与先生都是聚少离多,往后朕若是得空,一定还会到太乙山去,拜访先生的。”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人之一生,本就短暂的很。”

“陛下乃是大秦之本,有时间还是要多多修炼才是。”

“我观陛下体内真气渐弱,神气不足,应该是荒废修炼许久了。”

嬴政道:“朝堂之上的事情太多了,每日朕都殚精竭虑,要朕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朕倒是想抽空修炼,只是时间总是不够用。”

叶千秋闻言,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嬴政做事,喜欢大包大揽,虽然有群臣群策群力,但他的确是忙的很。

尤其是天下一统之后,要治理的疆域更加广阔,他的时间的确是不够用。

叶千秋没有多劝,这是嬴政自己的选择,虽然他交给嬴政的炼气法是顶级法门,但那也得多加修炼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成不了气候的。

其实天下一统之后,施行吕不韦之国策,更有力于天下安稳。

也可以让嬴政空出更多时间来修炼,但嬴政对吕不韦的国策不是那么认可。

他现在已经打算任命李斯为宰相,大刀阔斧的在大秦施行新法了。

“父皇!师尊!”

扶苏许久未见嬴政和叶千秋,此时不禁有些哽咽,情不自禁扑拜在地。

“哭什么?起来。”

嬴政皇帝微微皱眉,语调却依然罕见的温和。

扶苏站起来时,赵高已经领着一名侍女捧来了羊骨汤。

嬴政道:“先生,你要走了。”

“寡人就用这羊骨汤为先生送行吧。”

说着,嬴政让赵高给三人各自盛了一碗羊骨汤,三人一边喝着,一边说着话。

好像是家人一般,说着过往的趣事。

喝了羊骨汤,嬴政皇帝的额头渗出了一片涔涔汗珠,整个人都变得清爽。

叶千秋也起身和嬴政告辞。

“扶苏,你去送国师吧。”

这时,嬴政皇帝轻轻吩咐了一句。

扶苏闻言,微微颔首,和叶千秋一起出了大殿。

嬴政看着叶千秋离去的背影,微微一叹,只觉过往的一切,终究是要过去了。

……

咸阳城中,叶千秋和扶苏走在街道上,街上的行人匆匆行过。

扶苏道:“师尊,当真不再多留几日了吗?”

叶千秋笑道:“不了,为师还要回山参悟最近刚刚悟得的一门神通。”

“在山下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