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长春岛上,千秋宫中(万(3/4)

作者:小白红了
br/>只见那一张脸庞之上,渐渐泛起惊讶之色,浑浊的双眼之中,渐渐有了光彩。

老人突然蹭的一下窜起身来。

他的动作之快,便是比起一般的年轻人来,亦要快上许多。

只见老人满脸激动,他朝着叶千秋一步一步的缓缓走来。

他的身躯有些伛偻,背也有些驼了,脸上的老年斑有很多。

“师父……真的是您老人家回来了吗?”

“这……这……怎么可能……”

“我还以为是叶青、叶白他们两个被人蒙骗了……”

“真的是您吗?”

老人看着站在门口的叶千秋,一边走,一边有些颤抖的说道。

叶千秋大步朝前走去,双手搀扶住了老人的双臂。

“敬天,是为师回来了。”

老人的背驼了,他抬头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叶千秋,眼中满是泪花。

“师父……真的是您……真的是您啊……”

“师父,徒儿不是在做梦吧!”

“这怎么可能……”

“这都多少年了过去了……”

“您不是破碎虚空而去了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叶敬天十分激动,老泪纵横。

近三百年过去,岁月没有在叶千秋的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但叶敬天却是已经非常老迈了。

叶千秋看着眼前这个身子伛偻的叶敬天,有些疑惑道:“敬天,为师的事情,可以容后再说。”

“先说一说你的问题,你怎么会老成这般模样?”

要知道当年他传给叶敬天的武功可不是等闲武功,只要叶敬天不散功,容颜不老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眼下,叶敬天却是已经老成了这副模样。

这期间一定是经过了许多事情。

叶敬天听到叶千秋的话,却是说道:“师父,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您回来了,真是天大的喜事。”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

“徒儿修行了近三百年,终究还是没有走到师父您当年的高度。”

“师父,来,这边坐,徒儿有很多话要跟您说。”

叶千秋点了点头,和叶敬天坐到了殿中的蒲团上。

师徒二人就这么相对坐着。

一时间,却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

叶千秋见状,便笑道:“那就从头讲起吧。”

叶敬天闻言,微微颔首,道:“好,那徒儿便从您飞升之后讲起吧。”

师徒二人近三百年未见,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叶敬天的话匣子一打开,便说个没完。

二人这一说话,便说了两天两夜,饶是如此,依旧还有很多事情没说。

不过,叶千秋已经了解到了许多他想要了解的事情。

叶敬天说了许多事,有时候,本来说着一件事,但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另一件事上面。

叶千秋问道:“为什么要把千秋宫搬到这海外孤岛之上?”

叶敬天道:“此事说起来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些关系。”

“朱元璋虽然出生普通人家,但他的手段着实是厉害,他出身明教,但最后却是逼得明教教主退位,自己做了皇帝。”

“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压江湖武林,他想要将当时已经名垂天下的武林圣地千秋宫内的武学宝典给收拢至手中。”

“彼时,刚好我练功出了岔子,也无心去和朱元璋对抗,大吴灭国,那是理所应当,徒儿不是一个好皇帝,没有培养好后代子孙,有愧于师父的教导。”

“后来,莲花峰的千秋宫,便被朱元璋一把火给烧掉了。”

“其实,当年大吴走向灭亡之际,明教起事,徒儿便已经料到了千秋宫有些树大招风,严重背离了师父您当年创立千秋宫的初衷。”

“这事和徒儿也脱不了干系。”

“徒儿做皇帝做的久了,虽然退位了,但不免有些志得意满。”

“在徒儿的错误领导之下,才将千秋宫推到了江湖尽人皆知的局面。”

“徒儿料到大吴一灭,千秋宫必然要受到牵连。”

“于是,在朱元璋还未建立大明朝之前,徒儿便已经差人在这长春岛上,又建下了一座千秋宫。”

“在朱元璋火烧华山之时,徒儿便提前吩咐宫中弟子将宫中的一众典籍尽数搬移到了这长春岛上。”

“其实,那时,徒儿便已经不想在中原露面,再加上朱元璋没有找到千秋宫中的武学秘典,还在大肆于中土搜刮关于千秋宫之人的踪迹。”

“于是,从那之后,千秋宫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中原江湖活动。”

“后来,朱元璋死了,他孙子朱允炆继位,千秋宫的势力才又暗中摸回了中土。”

“再后来,朱允炆被他四叔朱棣给掀下了皇位,朱允炆隐姓埋名逃亡,期间还曾经在千秋宫做客过一段时间。”

“从那之后,千秋宫的势力方才又重新回到了中土。”

叶千秋微微听了,微微点头。

叶敬天在一旁继续说着,说了很多事情。

叶千秋又问了一些事,比如千秋宫为什么会三十年一开,邀请江湖中的高手前来赴会。

叶敬天也解释了原因,因为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觉得武林高手太多,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对江湖各门各派进行了打压,这就导致了江湖上的许多高深武学秘典失传。

叶敬天不想武林渐渐没落下去,于是,便想着传武中土,每隔三十年一开千秋宫,挑选有德的高手来千秋宫,也是为了将一些高深武学传承下去。

叶千秋听到叶敬天的这番话,倒是觉得这一点做的挺不错。

如果千秋宫只是单纯的记录江湖秘史,那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学秘典的渐渐消失,江湖终将成为过去。

不会再有顶尖的江湖高手出现。

也不会再有像张三丰这样以武入道的高手现世。

在这一点上,叶千秋是十分赞同叶敬天的做法。

这两天两夜,师徒二人聊了很多。

眼看着就到了三天。

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叶敬天请众人上长春岛,就是想趁着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让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

师徒二人虽然有说不完的话,但眼下岛上一众群豪齐聚。

自然不能怠慢了客人。

于是,到了晚上。

宫中大摆筵席,钟鼓丝竹之声大作,到处挂着灯笼,一派喜气。

只见通明大殿之中灯火通明,大殿之上摆着一百来张桌子。

宾客正络绎不绝的往殿中行去。

来到这通明殿中赴宴的,基本都是千秋宫从江湖上请来的江湖豪客。

除了这一趟请来十四人之外,还有上次千秋宫开启,上上次千秋宫开启请来江湖豪客。

但凡是到了千秋宫的人,基本很少有主动离去的。

千秋宫也不赶客人,任由这些人在千秋宫停留习武。

这也是叶敬天想要将武学推陈出新,推往一个新高度,才想出的笨办法。

能留在千秋宫的,无一不是人中豪杰,江湖名宿。

他们在千秋宫修行多年,个个武功都是十分之高。

年纪超过一百岁的,就有十来个。

至于其他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就更多了,足足有五十来个人。

通明殿非常之大,虽然摆了许多桌子,但一点也不挤。

近百名千秋宫弟子在其中穿梭来去,引导各路宾客入座。

所有宾客都是一人独占一席。

众宾客坐定后,乐声便当即停歇。

岳不群坐在桌前,四下相看,却是没有发现叶千秋的踪迹。

他心中十分奇怪。

自从三日前,叶千秋进了千秋宫,他们便再也没有见过叶千秋。

若不是岳不群知道叶千秋功力高绝,世上几乎没人能伤得了他。

岳不群都有些要怀疑叶千秋被人害了性命。

岳不群左手边的两个桌前,是方证、冲虚。

这两人一向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岳不群朝着殿中看去,但见这殿中许多人皆是眼含精光,气势不凡,一看便是内功高绝之辈。

岳不群是非常之惊讶。

这三日来,他在千秋宫中所见所闻,着实是让他惊讶无比。

不说千秋宫的那些年轻弟子,就是千秋宫中最普通的杂役,也都是内功精深之辈。

放在江湖上,足以成为一派中流砥柱。

但在千秋宫,却只是干粗活的杂役而已。

岳不群不禁心下感慨,不愧是武林圣地千秋宫。

岳不群朝着那大殿之中的宾客看去。

只见那些宾客之中,有白发萧然的老者,但神态间却是根本不像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是精神奕奕之辈。

大殿上人数很多,许多人都是压低嗓子说话。

岳不群对这趟千秋宫之行是十分满意。

能见识到如此之多的高手,真是不枉此行了。

就在这时,只见二十余名千秋宫弟子从殿外并列走了进来。

左边的全是身着白衣的女弟子,右边的皆是身着青衣的男弟子。

男的皆是俊朗不凡,女的皆是姿容上乘。

这时,只见百十余名千秋宫弟子站在大殿两侧。

站在大殿门口的那名千秋宫男弟子朗声道:“千秋宫天地二殿弟子,谒见诸位贵宾。”

岳不群闻言,朝着那一群千秋宫弟子看去。

岳灵珊坐在岳不群的右手桌上,只听她朝着岳不群小声说道:“爹,这些人看起来年纪轻轻,却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呢。”

岳不群亦是微微颔首,只见那两个曾经在嵩山上邀请他上千秋宫的天地二使孪生兄弟也在这天地二殿的一众弟子当中。

二人皆是身着青衫,排在那一众男弟子之中的中间,在他二人后边,最起码还有二十余人。

刚刚登上千秋宫的那一众江湖豪客,包括岳不群在内,皆是暗自倒抽了一口凉气。

叶青、叶白二人的武功,他们都是亲眼见过的。

他二人天地二使的名头是何等响亮,但尚且在这许多同门兄弟之中排在中游之位。

纵使是这千秋宫弟子排列的顺序,不是按照武功高低来排列的,但单单看这百十来号的浑身气息,也知晓,这百十来号人,没一个是简单之辈。

这时,岳不群只听得一旁的方证大师感慨道:“难怪千秋宫号称天下第一武学圣地。”

“单凭这些弟子,便足以横扫江湖了。”

岳不群亦是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从前五岳剑派声势如何,但比起千秋宫来,着实是不值一提。

便是魔教那么多的高手,和千秋宫一比,又算的了什么?

岳不群是越发觉得这一趟千秋宫之行,实在是来的太值当了。

这时,只见那百十来号千秋宫天地二殿的弟子,分成两列,往左右一站,一齐恭恭敬敬的向群雄躬身行礼。

大殿之中的群雄见状,急忙还礼。

就在这时,只听得站在大殿门口的那名男弟子又高声道:“宫主到!”

话音一落,只见两个人并肩而行,走进了大殿之中。

“爹,快看,是师祖啊!”

岳灵珊朝着岳不群小声说道。

岳不群的目光朝着大殿门口看去,只见师祖和一个身着白袍的长发白须老者并肩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