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无名大侠,太岳群雄(万(1/3)

作者:小白红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

秋末时节,枯黄的树叶到处飞舞着,落在大地上。

长长的官道上,一阵温润而又脆气的歌声从陆无双和程英的嘴中唱出。

叶千秋骑着一匹马,而陆无双和程英则是坐在白猿的左右肩膀上。

这样奇怪的组合,让时不时从大道上经过的路人眼中充满了惊讶之色。

着实是那白猿高大,寻常人看到只有躲闪的份儿,但又看到两个少女坐在白猿肩上唱着悠扬的曲调,又觉得好奇。

这一路行来,越往北,天气越寒冷。

秋末将尽,马上就要入冬了。

北方和南方的冷是不一样的。

北方是干冷,而南方是湿冷。

陆无双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兴奋,但时日久了,便不免有些想爹娘,连话都少了许多。

不过,终究还是年纪不大。

忧伤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

叶千秋教两人唱着简简单单的《送别》,曲调悠扬间,充斥淡淡的离愁。

从嘉兴陆家庄离开两个月后,叶千秋方才带着陆无双和程英来到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头。

而此时,已经是冬日。

前几日,黄河两岸连下了几日鹅毛大的雪。

黄河水已经有了结冻凝冰的迹象。

好在,叶千秋白天带着白猿过岸,河水尚且没有冻上,尚且能渡船。

刚到了风陵渡口,只听得吵嚷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

叶千秋带着两个小姑娘和一头高大白猿一出现,顿时引得众人围观。

着实是因为这组合有些奇怪。

不过,因为叶千秋只身着一层单衣,再加上他整个人看起来着实不是等人之辈。

也无人敢挡他的路。

况且,还有白猿在一旁跟着,两旁的路人皆是小声议论着。

有些江湖人朝着叶千秋看去,低声议论猜测着叶千秋的身份。

叶千秋到了镇上最大的一家客店入住,还好他来的早,若是来的晚了,便是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家客店唤作“安渡老店”,取的是平安过渡的彩头。

店老板常年迎来送往,察言观色的本事自然是一流的。

叶千秋一进店,便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叶千秋问掌柜的要了两间上房,他自己一间,两个孩子一间。

白猿只能自店外自己找地方去,叶千秋倒也不担心,凭借白猿的功力,普天之下,除了他自己之外,恐怕还无人能敌得过。

叶千秋之所以走了两个月才堪堪到了这风陵渡,只是因为一路上带着两个孩子,走走停停的,自然不能让两个孩子和他一般快马急奔,两个孩子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叶千秋可不会亏待了两孩子。

还有就是,他还顺便又去了一趟临安城,宰了几个奸臣宵小。

此番北上,叶千秋是奔着李莫愁去的。

但找寻李莫愁的下落的事,自然有各地的丐帮弟子,不用他自己操心。

况且凭借他一人之力寻人,自然比不上遍布各地的丐帮耳目。

所以,他自然也不着急,就这么有条不紊的一路北来。

进了店,叶千秋教店家烧了热水,让两个程英和陆无双洗了热水澡。

又给两个孩子加餐了一顿,鸡肉俱有,还有一壶酒,是店家送的,让叶千秋喝了暖身子。

叶千秋倒是不在意,给两个徒弟一人倒了一小杯。

两丫头喝了一小杯,酒气便上了脸。

两人本就都是白白嫩嫩的,这一下,更显得脸蛋白里透红。

吃了饭,叶千秋让两个丫头自去客房睡去,旅途劳顿,两个丫头刚刚修炼内功两个月,自然是一身疲累。

到了夜里,北风一刮,又下起雪来,河水终于凝冰上冻。

刚刚结冻的河水,自然不能行车。

水面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车,许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给阻在风陵渡口,无法启程。

风陵渡上虽有几家客店,但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源源不绝,不到半天,镇上的客店便早已住得满满当当的,后来的客商也无处可以住宿。

“安渡老店”的客舍宽大,找不到店的商客便一股脑儿的都涌来,让店里显得分外拥挤。

掌柜的费尽唇舌,每一间房中都塞了三四个人,余下的二十来人实在无可安置,只得都在大堂上围坐。

店伙搬开桌椅,在堂中生了一堆大火。

众人围坐在火堆之旁,听着门外风声虎虎,一时都无睡意。

门外北风呼啸,寒风夹雪,从门缝中挤将进来,吹得火堆时旺时暗。

众客人看来明日多半仍不能成行,眉间心头,均含愁意。

陆无双和程英下午美美的睡了一觉,到了夜里,反倒是精气十足。

陆无双也不怕生,和表姐程英围坐在大堂里,听着那周围的行商,江湖人在胡吹大气。

一个山西口音的汉子说道:“这天气真是折磨人,一会儿解冻,一会儿结冰,老天爷可真不给人好日子过。”

一个河南口音的矮个子道:“你别怨天怨地啦,咱们在这儿还有个热火儿烤,有口安稳饭吃,还争甚么?”

“你要是去了开封府,这会儿指不定连命都得丢在那儿。”

那山西口音的汉子问道:“那是为甚了?”

那河南口音的矮个子说道:“蒙古人打下开封府之前,开封府就已经是闹瘟疫闹了好几个月。”

“短短几个月时间,那城里的人是成片成片的死。”

“后来,蒙古人虽然把城给攻下了,但蒙古兵也染上了瘟疫。”

“蒙古兵和拼了老命的金兵激战了十六个昼夜。”

“据说,去年的开封府天气异常奇怪,都过了立夏了,却冷得像大冬天一样。”

“那些得了瘟疫的病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非常怕冷。”

“没染病的人,一万人里面也没有一两个。”

“每天运出城的亡者,大概就有二万人。”

“等到了冬天,蒙古人进了城。”

“那瘟疫依旧是没止住。”

“这今年一整年,光景都不算太好。”

“听说,现在开封府都差不多十室九空了,一家几口人都死光的,绝不在少数。”

众人一听,当即又有人道:“这瘟疫怎么这么厉害,可找到了瘟疫的源头?”

那河南口音的矮个子则道:“坊间都传瘟疫的源头可能在蒙古兵里,蒙古兵最开始先围城了三个月,后来又撤走了。”

“就在他们撤退以后金兵出城采集给养,有可能接触了染病的尸体或者物品,在不知不觉中把传染源带回汴京城里。”

“谁知道呢,反正,眼下的开封府是不能去了,去了就有可能要了命。”

“从去年到现在,城里最起码都死了百万人了。”

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胆寒之色。

一场瘟疫让百万人丧命。

着实是可怕。

此时,又有人说道:“蒙古鞑子残暴,比起金人更胜几分,最好让瘟疫把蒙古鞑子都给弄死了,不然,蒙古人若是侵宋,那大宋可就岌岌可危了。”

大堂之中的人,一听说起了蒙古鞑子的残暴,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更加热烈。

这时,只听得有人说道:“大宋和蒙古不是联手灭金了的友邦吗,怎会南下侵宋?”

只听得一个湖北口音的汉子说道:“那是你不知道蒙古鞑子那一年就已经兵临过襄阳城下。”

“若非郭大侠夫妇出手,再加上当时蒙古大汗铁木真病重,蒙古大军这才撤兵。”

“蒙古鞑子残暴,觊觎大宋国土,大宋虽然土广人多,但大宋军备积弱,却是比不得蒙古鞑子的铁骑。”

“我看,那蒙古鞑子是早晚还要再南下。”

“只可惜,在我们襄阳城守城的守军统制吕大人是个昏庸无能之徒,若是蒙古大军再南下,就凭他,恐怕还真守不住蒙古人的猛攻。”

这时,又有人说道:“蒙古人若是南下襄阳,全城军民奋力合击,未必不能战胜蒙古人的铁骑。”

先前那人说道:“那是自然,我襄阳百姓,又岂能贪生怕死。”

“只是怕那无能庸碌的官儿,害了全城百姓。”

一个四川口音的客人忽然叹道:“其实守城的好官各地都有,只是朝廷忠奸不分,往往奸臣享尽荣华富贵,忠臣却含冤而死。”

“前朝的岳爷爷不必说了,被奸臣秦桧害的没了性命。”

“单单在我们四川,朝廷就屈杀了好几位守土的大忠臣。”

有个广东口音的客人愤愤的道:“国家大事,便全坏在了这些奸臣手里。”

这时,又有人说道:“其实大家伙也不必太过担心了,不知你们听说了没。”

“前些日子,大奸相史弥远和他的那些走狗都死了,听说史弥远是被人活活吓死的,死的时候,两眼大睁,就在史弥远的目光所看之处,挂着七个脑袋。”

“而那七个脑袋正是史弥远的鹰犬耳目“四木三凶”。”

“此事,在临安都传遍了。”

有人问道:“四木三凶又是谁?”

这时,突然有人大声叫道:“史弥远死的好啊!”

“这老贼擅权二十六年之久,一手遮天,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用事专且久,论者纷起。”

“他还专用谄媚卑鄙之人来巩固他的权力,薛极、胡矩、聂子述、赵汝述这“四木”大奸臣皆是史弥远最为得力的亲信。”

“正所谓“草头古,天下苦”,便是说薛极和胡矩这两个了。”

“而李知孝、梁成大、莫泽三人和史弥远狼狈为奸,人称“三凶”。”

“梁成大谄事史弥远家丁万昕,人言籍籍,人称梁成犬。”

“李知孝专欲敛财,不知纪积。莫泽贪渎为害,甘为鹰犬。不少忠义之士受尽他们的残害。”

“四木三凶,奸臣当道,使得大宋国势日微。”

“史弥远等人招权纳贿、货赂公行。”

“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也不知是哪位高人将这些大奸臣通通给杀了的。”

这时,只听得有人说道:“据传言,此事和那无名大侠有关,无名大侠最喜欢割人脑袋。”

有人问道:“无名大侠又是谁?”

那人回道:“无名大侠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是神是鬼无人知晓。”

“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面貌,没人见过他的人,所以,人称无名大侠。”

“大家应该有所耳闻,从去年开始,蒙古人的大官将军最起码死了五六十个。”

“皆是夜半三更,便被人取了首级,挂在了城门楼子上。”

“听说,连蒙古皇帝也吓的夜不能寐,睡觉都是睁着眼睛。”

“这些事,据说都是无名大侠做的。”

这话一出,顿时引得众人心情热烈,你一句我一句的说道。

“这事早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只是任蒙古人找了个底朝天儿,也愣是没找出那位暗地里出手的大侠是谁。”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