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人選

作者:特別白
儘管徐廣國洋洋灑灑的不斷上奏.可局面的發展也和呂萬求等人判斷的差不多,徐廣國這邊說話了,其他人立刻就是跟著鼓譟起來。

關鍵是在這個一家之言上,徐廣國身上的標籤太明顯,所說的話傾向性太強,說服力也不是那麼有效。

從上到下都能看出來徐廣國的用意在何處,無非是想讓王通重新出山領兵,這個萬萬不行的,王通那人在京師做錦衣衛都指揮使的時候,京師上上下下被他壓的喘不過起來,群臣稽有異動,他那邊刀子就舉起來了。

如果這次讓他去朝鮮平僂,立下大功,接下來大家怎麼辦.雖說未必有什麼殺身破家之禍,可這樣的人總歸讓人不自在。

說起來也是奇怪,從得到僂寇入侵朝鮮然後入侵大明的訊息到現在,大明朝野上下居然沒有一個人考慮過失敗,兵事多變,勝敗無規律,誰也不敢有萬全的把握說如何如何,可大明這次就是這樣。

即便是祖承i幾千騎冒進平壤,中伏後損失極為慘重,上上下下也都覺得朝鮮平僂會是一樁大功業。

過程如何現在自然不好說,不過這場國戰的勝利一定會屬於大明的,現在京師沒有人這麼說,也沒有人公開寫在紙上,不過一切一切的詩論都是基於這個,誰作為這個主帥,誰就能獲得這樁大功,誰就會在將來佔據一個主動。

從萬曆五年開始,大明在對外戰爭中也有小小的波折,但主流就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勝利塞外關外那些大明朝的心腹大患可以動員幾萬甚至十萬大軍鞋虜強敵,就這麼一個個的被擊敗滅國。

在這樣的勝利背景下,大家對於即將在朝鮮發牛的大戰都是有個判斷,大明會勝,大明會大勝。

徐廣國這麼說,卻也有去過遼寧的吏部官員,兵部官員,還有去往遼寧辦差的言官們,紛紛上疏辯論都是說李家在那次大敗之後,是勵精圖治,勤勉練兵,戰力更勝往昔不過這些言論和最近的祖承i大敗聯絡起來,總歸沒那麼有說服力。

所以京師的言論中對祖承i頗為貶低,都說此人不善用兵.平日裡也是專心撈錢做生意.他屬下兵馬根本稱不上兵馬。

特別是遼寧巡按對李家的言論很有說服力.按察使本就有刺探蒐集當地情形言論的職責他對李家的評價比較有權威性,說是李家知恥而後勇,上下一心,練兵不墜。

當然,關鍵點不在遼西的李家,只需要說明遼西李家還能用兵卒還善戰就可以,關鍵的問題是吹捧宣府總兵李如松。

身在宣府的李如松的確有許多值得大說特說的閃光點,比如說從萬曆初年就開始的大小勝利,參與的各次戰鬥中都是衝鋒在前,上下一心的用命,這個倒也不差,因為禁軍和商團武裝釋出的大大小小的戰鬥,李如松都是參與了.而且斬獲都是不少,也是實實在在的功績,偏生他運氣也是不錯,李家幾次大的失敗都沒有他的加入。

這樣的將領,資格足夠,功績也足夠,而且李如松和王通一系的禁軍系統關係不差,大家合作的時候非常多,他作為人選被推出來就很是合適了。

宣府總兵李如松作為帶兵的人選被推出來之後,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不多,連朝中幾個立場偏中立的人都說不出什麼來。

李如松還給萬曆皇帝上疏,說眼下時局,務求大明和朝鮮邊境一線的穩定,調兵徐徐圖之,但防禦一定要先做好,而且要主動的向朝鮮安排密探細作.瞭解儘可能多的情況。

這個意見,王通也是表達過了,所以萬曆皇帝也覺得李如松還真是合適,算是個老成持重的大將。

……...

爭論歸爭論,對於朝鮮那邊的局勢,兵部這裡還是給了足夠的重視,一直駐紮在京師一側的虎威軍韓剛部被調往永平府駐紮,而且還配屬了虎威軍禁軍馬隊一半的兵力,薊鎮和京營各自抽調四千精銳隨行。

這就是小心謹慎的應對,如果遼寧局勢有什麼突變,禁軍最精銳的力量就會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巡撫徐廣國被給予更大的**之權,實際上現在的徐廣國說是總督遼寧三鎮更加恰當一些,為了讓他便宜行事,徐廣國對三總兵都有指揮調遣的權力,只是命令需要隨時向京師報備,算是程式。

遼寧巡撫徐廣國調遼東總兵馬林所部四千騎去往遼南,遼西總兵李如拍已經是率領本部精銳前往,遼南總兵孫守廉自然是全部動員。

除卻這些安排之外,巡撫徐

廣國自只也進行了募兵.動牆內外的團練和商團武裝被他徵召二千餘機動,加上他自己的標兵家將,差不多有四千餘人,用作守備定遼右衛的機動力量。

朝中誰為帥的爭論還在繼續.官員們對徐廣國這個舉人出身的巡撫本就印象不好,這次的爭論讓這個印象更壞。

不過在遼寧上上下下的準備之中,有一點大家都不能否認,徐廣國的確是能員,他在遼寧也就是兩年不到的光景,居然積攢了那麼多的糧食和銀錢,這次大軍調動,很多錢糧就地就可以籌集,免除了很多轉運的麻煩。

時間過得很快.九月初,僂寇大軍在朝鮮境內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在朝鮮平安道中部,殘存的朝鮮兵馬甚至還發動了幾次反攻,規模不大,可僂寇大軍的追剿規模也不大,莫名其妙的陷入了相持之中。

派到朝鮮的細作和密探也有了效果,也有鼻鮮本地的人看到局面沒有繼續崩潰下去,也開始主動的來到朝鮮控制的地盤和大明境內告密。

大明總算知道了在平壤城的日軍到底有多少,主將o是誰,儘管這個訊息也說不上準確,可比從前已經是靠譜了很多。

在平壤的是僂寇大軍的第一軍團,軍團長是小西行長,兵力差不多在一萬五千到兩萬人之間,這軍團長是什麼,大家還真是糊塗,不過比較之下,也能知道差不多是大明總兵的官銜,好傢伙,僂寇居然在朝鮮一次派來十幾個總兵啊!

為什麼攻勢停滯也有了答案,朝鮮潰敗的太快,僂寇大軍前進的太快,結果推進到平壤城之後,後勤補給跟不上了。

朝鮮本就是貧暮,糧食主要儲存在幾個大城和南部幾個道,可僂寇大軍在一開始的時候折騰的實在是太過離譜了,燒殺搶掠,肆意妄為,很多糧食就這麼不小心的被燒掉,然後因為屠殺搶掠,屍體太多,居然還有瘟疫的流行。

平壤城繼續向西向北,都沒有足夠大的城市和聚集區提供糧食,所以大軍只能是在平壤城維持,都在搬運屍體,還有四處擄掠軍糧,甚至督促本地朝鮮人進行耕種,希望在本地的耕種中取得一些補給。

而且那次祖承訓冒進,幾千騎兵被僂寇大軍困在劣勢的地形中,被打的損失慘重,也就是主將逃了出去,可僂寇大軍佔了這麼大的上風,人數、地形上都有極為巨大的優勢,可自己死傷也在三千以上。

這個傷亡比讓僂寇的軍將也是凜然,沒想到明軍的戰鬥力居然到了這個程度,明軍騎兵中還有幾百穿著類似於南蠻戰士鎧甲.這個也是僂寇軍將沒有想到的,日本人所說的南蠻,就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他們的板甲在日本的大名中也有流傳。

明軍的戰鬥力和裝備讓僂寇也不敢輕動,小西行長給在漢城的大本營寫信,說是一切都要等大軍上來方能前進,要不然,隨意冒進,恐怕要犯和明軍將領一樣的錯誤。

現在的朝鮮和大明邊境,是在緊張的安靜之中,大軍不斷的集結,卻都僅僅是駐紮佈防,彼此不敢輕動。

……

大明兵馬和僂寇大軍不著急,最著急的就是朝鮮君臣上下了.他們是個坐吃山空的局面,用來走動的錢財金銀也花費舟差不多,而且祖承刮在平壤大敗之後所說的那幾條理由,讓朝鮮君臣灰頭土臉。

他們也是明白,如果不給出個合理的解釋,恐怕真的會有大麻煩,結果在八月末的時候,遼寧巡撫徐廣國親往義州,聽取朝鮮國王李盼的解釋。

對於祖承訓的提出的那幾條敗因,李盼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朝鮮之所以想要從大明軍將手中接過指揮權,是因為朝鮮官員復國心切,忘了上下的體統,關於軍糧準備不足,那是因為朝鮮本就國土貧暮,財力貧乏不堪.實在是供應不起,至於朝鮮兵馬有潰散,有在戰場上和敵軍大聲交談的,甚至有朝鮮弓箭射向大明兵馬的,這個,朝鮮大半國土被僂寇侵佔.不少奸人投敵,或許有細作混入。

這個解釋做成奏摺去往四處之後,萬曆皇帝在奏摺上批覆了一句話“今後凡相關朝鮮兵事,為求便易,無需知會朝鮮上下”。

榭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幸福的牧羊人,鳳舞v九天位老朋友的打賞,謝謝大家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