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人家的暖閣裡用著地火龍和夾火牆,無煙無毒,熱浪滾滾,所以只能開著窗戶。臨近窗根有幾株春草被這熱氣催得早早冒了芽,星星點點的綠意讓人看著心喜。
張慎言躺在軟榻上,閉目養神,任由十三四歲的侍婢柔柔地為他捶著腿。他信陰陽相推之理,所以不讓過了十六的女子碰他,男人那是更不用說了。
一旁的僕從讀著報紙上的文章,是最新一期的《士林報》。裡面提前刊載了錢謙益的上疏節選,以規避洩露疏本的罪過——其實只是截去了開頭罷了。
“停!”張慎言突然拍了拍軟榻。
捶腿和誦讀兩人同時停了下來,等候吩咐。
“繼續。”張慎言微微蹬了蹬腿,示意婢女繼續按摩,望向跟了自己多年的隨從,道:“剛才那句,再讀一遍。”
“何敢戀棧也……”僕從又讀了一遍,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這真是給人對號入座用的。
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卻能讓某些人心有慼慼。
既然你們都說皇太子這樣做不對,天下要被他搞得大亂,這時候你們還不走等什麼?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一邊罵著人家不仁不道,一邊又不走,是久居鮑魚之肆不覺其臭麼?
“這……這些人真是不知道站在哪邊的!”張慎言頗有些慍怒道:“這錢牧齋也是!被溫體仁參劾罷官是一回,被王之心關押又是一回,算上今次已經三回了!絲毫不懂道理!”
僕從不知道老爺說的什麼,但知道自己沒有過錯,心中安定地站在一旁。
張慎言發了一會兒氣。突然抬了抬腿,讓侍婢出去。又對那僕從道:“你在我身邊讀書識字,要考功名固然不足,去考個女丁科的甲首卻如探囊取物,可曾動過心?”
這四十多歲的僕從當即跪倒在地。略帶哭腔道:“小的自從十歲跟了老爺,再沒想過出去!求老爺莫要趕小的走!”
張慎言從軟榻上下來,走到窗前,也不覺得寒冷,緩緩道:“天要下雨,咱們就得打傘;要是烈日高掛。就要遮陽。可現在偏偏有人要在暴雨中頂風而行,烈日下暴曬而走,這是不知‘順其自然’的緣故啊。”
僕從跪在地上顫顫巍巍,將張慎言的每個字都收入耳中。
在江南等地,權貴門下的奴僕帶著名帖進科場已經不是秘密了。雖然的確有奴僕上榜之後翻臉不認人,但絕大部分有腦子的人還是會寄居在故主的大樹之下。聽從主家號令。正是這種風氣,成了後來滿清放包衣奴才出外為官的濫觴。
“與其逆天而為,不如順其自然啊。”張慎言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忠僕:“你且讓人去北方找幾套皇太子殿下寫的書來,咱們自己開個義塾,教授府中有資質的奴婢,讓他們去考女丁科。”
這僕從到底是跟了張慎言多年,當即明白過來。國朝要用進士。各家就要拼命培養子弟制藝。國朝要用女子白丁,自然也要跟上。
這天下真正的衛道士都在山裡講學呢,在朝中為官之人,哪有死扣“聖人之學”的道理?
若是需要,什麼學問扣不上“聖學”的帽子?
張慎言安排好了之後,又道:“老夫今年也該辦場大壽了。”
張慎言今年正好七十,已經到了該致仕的年齡。做場大壽,正好提醒各方,不要再死盯著他不放了。
論說起來,他真的不是東林黨人啊!
他只是提攜了東林黨魁入朝而已……
相比張慎言的老成謀國。呂大器更顯出了“年輕人”的朝氣。他今年才六十,距離法定退休年齡還有十年,而且身為南京兵部侍郎,他並不願意就此歸於江湖。按照大明官場的慣例,像他這樣去過西陲任過巡撫。又在腹心之地擔任過總督,最後到南京兵部任職,總得給一個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的位置,然後才有機會加銜致仕。
“為何要我等清流辭官?正中了小人之計麼!”呂大器看了報紙,冷聲笑道:“你們去找些人,將矛頭轉向馬士英、王之心身上,正是他們蠱惑皇太子!要走也該是他們走。”
王之心是太監,理所當然要為皇家背黑鍋。一旦有事,哪怕再低調也會被文官扯出來批一頓,何況他還算不得低調。尤其是他為皇太子送去的百二十萬軍餉和五十萬石糧餉,是從所有南京官僚體系口中奪食。
試想一下,若是這筆糧餉交給浙江、舟山、福建等軍鎮,得有多少分潤?而這兩年全被皇太子拿了,誰敢問他老人家要分潤?
這損失得多大!
所以——
豎閹不死,國難未已!
至於馬士英更沒什麼好說的,妥妥的閹黨,也不知道是走通了什麼門路,竟然從鳳陽總督任上跳到了南京三大佬之一的兵部尚書職位,也該是他樂極生悲的時候了。
呂大器這邊發話,門下學生、筆吏、水軍紛紛動作,果然一切又朝著清流與閹黨的黨爭套路前行。
馬士英知道自己名聲不好,一早就假裝生病,每天上朝比上墳還痛苦。迫不得已要說話也只能憋著喉嚨故作嘶啞,讓人以為他是病重。
原本想著如此低調,總沒什麼事了吧?可為何突然之間自己就成了蠱惑皇太子的奸佞了呢?
從皇太子到南京,自己單獨覲見只有一次,那是例行的公務敘職啊!
馬士英這邊長吁短嘆,日子難過得要命,恨不得閉門不出,自然也不會見外客。
卻有一人不是外客,乃是可以穿家過府的知己故交。
那人便是阮大鋮。
馬士英與阮大鋮是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同年,但馬是貴州人,阮是南直人,其時並無深厚往來。後來是阮大鋮以震古爍今的政治低能反出東林,掛名閹黨,旋即被東林撲滅,只得寓居南京,這才與馬士英有了深厚往來。
馬士英在當了三任地方知府之後,終於在崇禎三年遷山西陽和道副使,五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到任剛剛一個月,就因為貪汙公帑數千兩,饋贈朝中權貴,被鎮守太監王坤告發,論罪遣戍。
照道理說來,馬士英的仕途原本就不暢,此刻更是全毀,再難有起復的機會。
事情的轉機卻落在了阮大鋮身上。
阮大鋮和布衣宰相張溥為了讓周延儒復起,四方走動。尤其阮大鋮出力甚大,非但聯絡了馮銓出面,還出資兩萬兩,疏通關節。周延儒本來對阮大鋮是有承諾的,但復起之後,又覺得阮大鋮名聲太差,有些反悔的意思。
阮大鋮雖然惱怒,但總算聰明瞭一回,並未翻臉,而是說:既然不用我,那麼用馬士英總可以吧。
馬士英由此才得以起復,又出任鳳陽總督,乃至於如今為南京兵部尚書,其實全拜阮大鋮所賜。尤為難得的是,阮大鋮當時以馬士英代自己,根本沒有與馬士英通氣,事後也並無提出條件,倒頗有君子之風。
這日傍晚,阮大鋮徑直進了馬士英家大門,直入花廳,見了半死不活坐在繡墩上參禪的馬士英,開口便笑道:“瑤草別來無恙啊。”
馬士英無奈,在這位故交面前焉能再裝病,只得道:“莫非石巢兄不見如今局勢麼?”
阮大鋮哈哈大笑,顯然極為開懷。
馬士英小阮大鋮四歲,這些日子消磨下來,看上去卻比阮大鋮老了十歲不止。
“別悶在家裡長吁短嘆了,走,且隨愚兄吃酒去。”
“誰家的酒席?”
“是撫寧侯設宴,聽說請了不少權貴。”阮大鋮官心不死,只要能復出做官,誰都可以交際,多少銀子都願意砸下去。哪怕明知人家背後罵他官迷,也毫不在乎。
馬士英苦於自己在朝中沒有根底,無法助阮大鋮復起。此刻聽了阮大鋮的話,知道自己再難過也得去給他撐撐門面。
“我且去換身衣裳。”馬士英道。
阮大鋮攔住馬士英,道:“今日卻有個花樣。”
“是何花樣?”
“只做富家出遊。”阮大鋮笑道:“撫寧侯扮作員外,其他人等都只穿瀾衫儒巾,一如生員、舉貢一般。”
“這……”
“我看賢弟這身道袍就不錯,正是貼合趣旨啊!”阮大鋮笑道。
馬士英本就心煩意懶,道:“既然主家有命,便失禮了。”他又吩咐家人帶上幾身替換的燕居服色,跟著阮大鋮就走。
阮大鋮雖然穿著尋常儒生服色,外面等候的馬車卻是自家貼了金箔的四輪豪車。兩人登車之後也不去撫寧侯府上,而是直驅秦淮河。原來撫寧侯已經包了一艘大船,在十里秦淮上緩緩行駛。另外還有六艘小畫舫,招待清客、護衛之屬,前三後三,環衛大船。
馬士英見了心中暗道:這般氣派還裝什麼富戶?只差打出撫寧侯府的牌子了。
不想他一念未落,前後小船上果然打出了撫寧侯府的牌子,又掛出了寫有“撫寧”字樣的長串燈籠,頓時河面上其他人家的小船紛紛迴避,不敢近前。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