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元年,朝廷在布政使司下設儒學提舉司,為提學官,也稱學政使,人稱儒憲,學憲、督學等等不一而足。在十三布政司,一般由按察副使或僉事兼任。南直、北直則任用監察御史各一員任提學官。景泰元年廢,天順六年恢復,從此沿用後世。
雖然從職官而論,提學官屬於“道”一級的官員,而且隸屬於布政使司衙門,但在人才選拔方面的權力卻是不小。史可法得以拜入左光斗門下,也是因為左光斗視學京畿時的偶然發現。
朱慈烺對教育的強調和捨得下本錢,幾乎趕上軍隊。自從天津會戰時設立了少年先鋒隊,這些少先隊員們更是享有輔兵待遇,而且因為門檻不高,人心所向,在某些縣甚至做到了學兵一體。
這種情況之下,學政的庶務超過了布政司一半的工作量,很有必要新立一個衙門以提督一省學政。如今吏部給出的“提督學政”,只從命名方式上看就知道是個不常設的兼職,不過部內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爭取在明年年內完成十三省學臺任命,將“提督學政”改為常設的“提學使司”。
所以吏部讓廖興在一省參政與提學之間做選擇,在官品上大致相當,從前景來看,卻是提學使更誘人。如今禮部已經幾乎成了“學部”,可想而知,提學使未來要上京入部,對口的便是禮部這個儲相衙門。
廖興野心勃勃,一直告誡自己不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他對祖父解釋道:“皇太子殿下私下與我等非科舉進身的官員說過多次,官員重要的是實務,而非學問。而且殿下尤其忌諱門生宗師之類的關係,說那是結黨之萌芽。
“再者說,孫兒的生員是買來的。學問不提也罷,跑去浙江這等文章之地收門生,豈非自取其辱?自取其辱也就罷了,還自絕於皇太子殿下,這豈非不忠不智麼?”
“那你選浙江提學……”
“孫兒是衝著市舶司去的。”廖興道:“咱們得到的訊息還是慢了一步,如今朝中真正在暗中籌措的就是市舶司。北面起自天津、旅順。往南是登州、萊州,再往南是青島、海州(今連雲港),然後是松江府的崇明。
“浙江卻是最多,杭州府的海寧,寧波府的定海、象山,台州府的臨海、寧海,溫州府的樂清。一共六個。”廖興已經做足了功課,如數家珍:“再往南福建兩廣加起來也才浙江一省的數目。”
“其中必有緣故,不要冒失。”老爺子到底久經商場。面色已經凝重起來,出言勸道:“此事可靠麼?”
“幾乎都是鐵板釘釘了。”廖興失落道:“此事最早由鄭芝龍提出,也不知是前年還是去年。他要恢復福建的市舶司,皇太子就開口一個市舶司要籌款五百萬兩,用未來兩年的稅款償還。鄭芝龍大概覺得還有賺頭,便答應下來。其他各省也是聞風跟進,請求開司。一家一戶當然吃不下這麼大的炊餅,於是各地勢家就合夥湊錢。日後也按分抽成。”
老爺子沉吟半晌,竟以商量的口吻對孫子道:“興兒。你看,咱們家以前是做南北貨的,走的是陸路,偶爾沾點江漕,與海運是半點不沾邊。有道是隔行如隔山,為啥?因為你看不到其中的門檻。這也是爺爺我不希望你沾市舶司的緣故之一。”
廖興也冷靜下來。聽爺爺繼續說道。
“其二,你是皇太子殿下提起來的老人,咱們家投靠殿下也不算晚,若是真有天上掉炊餅的事,皇太子能不先緊著自己人麼?說來說去。那些沿海勢家都是靠走私起家,挖的是大明的牆角,他能讓這些人好過?”
廖興輕輕摸了摸下巴:“爺爺說得有理,在河南時候就看出殿下對勢家沒半點好感了。”
“還有一點,老頭子想不通。”廖老爺子眉頭緊皺:“那些勢家走海所得不菲,為啥肯開海了呢?別說他們,當年咱們家祖上只憑一條商路就掙下了這份家業,每年為了保住商路也要跟別家鬥得死去活來。這走海的紅利沒道理讓人家一起分啊!”
“唔,爺爺說得是。”廖興一個激靈:“那我還是安心去湖廣做個參政算了。”
“不,這不是你這年紀該想的!”
廖老爺子突然眼放精光:“既然知道浙江是一潭渾水,就要有渾水摸魚的膽量!何況你是去當學臺,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位置。依我看,皇太子必有後手,你就守在那兒,若是能摸到魚,我家固然不虧;若是摸不到,光是把漕運關節打通,從杭州、湖州販些南貨上來,也夠我廖家百十年吃的。”
廖老爺子頓了頓又道:“總之,以官護商,以商興家,這是根本所在,不管怎樣你都得保住這頂烏紗,不行就安安穩穩當個清流,辦好差事。”
“大父說得是!”廖興由衷欽佩道:“孫兒一定銘記在心,不敢有半分差池。”
廖老爺子點了點頭,道:“你三叔家的老四去年在濟南辦了個會計學校,我讓他給你留了二三十個好苗子,都是十四五歲沾親帶故的半大小子,心思少,幹活還算利索,要走時你自己去選。”
“嘿!”廖興一樂道:“他捨得麼?”
“族裡出的錢,他能說個啥?再說了,你現在是這家裡的主樑,不把你撐起來怎麼能行?他要是這點道理都不懂,就抓到祠堂打到腦袋開竅!”
“他那榆木腦袋若是死活不開竅呢?”廖興故意使壞道。
“那就打到他腦袋開竅。”老爺子半耷拉著眼皮,斜眼看著廖興,一語雙關道。
廖興打了個冷顫,只是嘿嘿傻笑糊弄過去。他往年在族中並不受重視,甚至頗受人冷眼。比如他三叔就是最看不上他的,關鍵問題倒不在三叔,而在於他實在不肯學好。平日在鄉梓走馬鬥狗,好吃懶做,不服尊長管教。三叔是正兒八經的生員,戴方巾穿瀾衫的,哪裡肯看自己侄子這般模樣?
如今他秉性不改,但在四品官袍遮掩之下,倒也人模狗樣,就連三叔也親自登門找他說話,言語間頗為責怪自己以俗眼看人,竟沒看出廖興是個能夠鵬程展翅的非凡之人。
廖興聽得高興,也不免宣傳一些東宮的政策,勸三叔不要再入科場蹉跎歲月,年紀一大把連個舉人都考不中。不如跟他一同做官,如今生員雖然不值錢了,只要鐵了心站在皇太子一邊,要補個縣令卻是簡單得很。
“若是剛巧侄兒能說上話,補個御史也未必不可能。”廖興道。
廖三叔支吾兩句,道:“你三叔我自幼鑽研製藝,如今遽然放手卻有些捨不得。再說國家總有承平之日,到時候還得兩榜出身才站得住啊。興兒最好也是多讀些書,以免日後失了眷顧。”
廖興沒想到三叔不領情,還反過來勸他,彷彿又是在暗諷他不讀書,心中不喜。兩人話不投機,自然也就散了。
冬至節當天,廖興身穿官服參加了族中祭祖,見了諸多族人,才發現廖家在河南的本家也多有投靠過來的,登時就成了地方大族,心中頗為高興。
他知開封府時最羨慕的就是侯方域。
侯方域的辦事能力未必有多強,但只要他開了口,仗著自家家族的勢力,其他鄉紳無有不辦。就算要放他們的血,吃他們的肉,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這就是家大族大的好處啊!
就在廖興羨慕侯方域的當口,卻不知道侯方域早他一輪入京敘職。在一番召對之後,侯方域順順當當過關,得到了皇太子的首肯,談得甚是投機。吏部傳出文告,預備授侯方域河南按察副使,分巡豫東諸府。
這文告非但要等在《皇明通報》上,同時也要重點傳到將任地和現任地,以考官聲。大明早就有這樣的考功手段,只是頹廢良久,如今鄭重其事地又被皇太子翻出來,寫入章程,讓地方官也頗為忌憚,喚作“鬼門關”——是一步登天還是萬劫不復,全在此時。
侯方域在歸德府多有善政,足額完成了皇太子殿下定的各項考核指標。
兩千年來,不禍害百姓的地方官就已經足以為人銘記,若是自己品行注意些,足以被人稱為青天大老爺。
歸德百姓哪裡見過官府又是出錢讓孩子讀書、又是修橋鋪路,還主動救濟口糧,把衙門當善堂用的知府?再加上盤根錯節的鄉紳,誰不為他叫好?這鬼門關對他來說卻是康莊通衢,只等著三個月公示期滿到任上班。
只是卻沒人知道,朱慈烺在見過侯方域之後,並不高興。他命人鋪紙研磨,取了小楷筆只寫了一個字:“宗”。
內侍只以為皇太子見了江南才子之後興之所至,開始練字了,卻渾然不見皇太子原本就認真的臉上騰起了濃濃的凝重,彷彿壓了一座大山在頭頂。(未完待續請搜尋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求推薦票和月票啊~~~希望本月能夠保住這個第二名的地位,身後的大神們個個底蘊身後,殊為不易啊,只能全靠親們幫襯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