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祿山斷爪
“來了!來了!”
有人大喊一聲,韋府門前一陣騷亂,一百多名不願離去的年輕男女們一擁而上,只見韋府的側門開了,從裡面駛出一輛馬車,十幾名李慶安的親兵侍衛環護左右,見大群人湧上,十幾名親兵連忙攔住,大聲喊道:“我家將軍醉了,醉得不醒人事,請大家見諒!”
眾人聽說李慶安醉倒,臉上皆露出失望之色,議論紛紛,只得怏怏散去了,這時,親兵隊正江小年又對韋渙拱手道:“韋使君,我家將軍醉倒,不能向使君告辭,萬望諒解。”
韋渙微微一笑,還禮道:“請轉告李將軍,我韋府隨時歡迎他來做客。”
“在下一定轉告,韋使君,我們先去了。”
馬車緩緩駛離了韋府,一旁韋渙之子韋應物見馬車走遠,不由恨恨道:“把我家桌子劈斷了,也不道個歉麼?”
“你懂個屁!”
韋渙回頭狠狠罵了兒子一句,沉著臉道:“你能比得上他一半嗎?人家年紀輕輕就憑本事做到節度使,你有什麼本事,整天只知道給我惹事生非,只知道鬥雞跑馬,我最後再警告你,你喜歡詩,就給我好好地學寫詩,若我下次回來再不見你長進,我就剝你的皮。”
韋應物被嚇得不敢多言,韋渙又重重地哼了一聲,這才回頭問韋滔道:“大哥,你覺得這個李慶安如何?”
“我覺得此人城府很深,寫那些詩是有用意的。”
“我不贊同大哥的話。”
韋見素微微笑道:“此人能和士兵同生同死,寫出那樣的詩我以為是情之所然,絕非刻意,舞劍吟樂府,那是我大唐軍人的豪氣,至於拔劍怒劈桌子,那就是年輕人為情發狂了,我倒是很喜歡他這一點,不過最後我估計他是裝醉,事後頭腦一冷靜,發現無法向韋家交代,索性以醉來掩飾,這個年輕人是性情中人,不是大哥說的那樣深城府。”
韋滄也笑道:“我贊同三哥的見解,此人確實是性情中人,以堂堂節度使的身份居然拔劍奪美,著實有趣,此人韋家可以深交。”
韋滔有口難言,在揚州他撈了三船銅器,他便懷疑是李慶安掉包了,但沒有證據,使他吃了一個啞巴虧,他甚至懷疑慶王的黃金是被李慶安吞了,當然,他也但願是韋見素所說的那樣,否則這個李慶安還是少惹為妙,韋滔便笑了笑,不再堅持己見。
“好了!我們不提此事了。”
韋渙擺了擺手笑道:“既然客人都走了,咱們就繼續商談。”
韋家幾兄弟已經決定,要對付楊釗,僅靠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從前韋家便是太子黨骨幹,韋堅被貶黜後,韋家脫離了太子黨,現在東宮勢力漸起,可以考慮重新歸附東宮。
李慶安的馬車約行了兩里路,馬車裡李慶安沉沉而睡,似乎真的醉了,這時,江小年在車外低聲道:“將軍,沒有人了。”
李慶安的眼睛慢慢睜開了,醉倒沒醉,但他頭痛欲裂,慢慢坐了起身,長長伸了個懶腰,自言自語笑道:“還是醉了好啊!連桌子都可以不用賠了。”
“小江,獨孤姐妹的馬車走了嗎?”
“回稟將軍,他們已經走了。”
李慶安鬆了口氣,慢慢躺了下來,腦海裡卻在想象著獨孤明月那一刻難以抑制的驚喜之色,那嬌顏綻放的剎那,給李慶安留下的卻是一種驚豔之感,李慶安不由笑了起來,這妮子可能是聽說崔凝碧的事情了。
不過他的著實也喝多酒了,一陣睏意襲來,他便迷迷糊糊什麼都不知道了。
獨孤姐妹是第一批離開韋府的客人,馬車在空曠的大街上轔轔而行,獨孤明月從李慶安舞劍起,到現在一直都保持著沉默,她靜靜地坐在車窗旁,凝視著大街上的一樹一景,目光柔情似水,李慶安那一劍敞開了她的心扉,李慶安那種暢快淋漓的男子氣概深深打動了她,也使她明白了李慶安對自己的心。
她心中至今還在回映著李慶安飲酒舞劍時的風采,‘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此刻,獨孤明月的心中再也容不下任何人。
“哎!”旁邊獨孤明珠嘆了口氣。
“你多愁善感什麼?” 獨孤明月笑著問妹妹道。
“沒什麼?”
明珠輕輕搖了搖頭,低聲道:“姐,你現在相信他了吧!”
“你在說什麼?什麼相信他了?”
“姐,你別裝傻了,今天李大哥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向你表露了心曲,若你再輕慢他,你真的就會失去他了。”
停一下,明珠又道:“你可別辜負了我的一片苦心。”
獨孤明月沒有說話,目光又投向夜空,夜空中的月亮漸漸圓了,在薄薄的雲片中穿行,時而露出皎潔的月色,散發著淡淡的光輝,時而又躲進薄雲,天空變得黯淡,明月的心中湧出一絲莫名的憂愁,天上明月尚有陰晴圓缺,而她的這段情又真能得到圓滿嗎?
李慶安的馬車慢慢抵達了高力士府,馬車停下時的晃動驚醒了李慶安,他凝了凝心神,問道:“到哪裡了?”
“將軍,已經到府上了,好像羅管家在等你。”
“問他有什麼事?”
片刻,江小年回來又道:“將軍,羅管家說高翁在等你,請你回來後務必去一趟。”
李慶安捏了捏太陽穴,一翻身坐了起來,彎腰走了馬車,羅管家連忙從臺階上跑下來,躬身道:“李將軍,我家老爺等你多時了。”
“我知道了,我這就去。”
李慶安跟隨羅管家來到高力士的書房前,羅管家稟報一聲,“老爺,李將軍來了。”
“請他進來!”高力士的聲音頗為歡愉,似乎心情很好。
李慶安推門進了書房,書房裡光線柔和,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高力士身穿一襲寬鬆的藍色禪衣,頭戴平頂巾,正坐在燈下看書。
見李慶安進來,高力士微微笑道:“七郎,今天是誰家請你去了?”
“今天韋府聚會,我去湊了湊熱鬧。
”李慶安笑著在高力士對面坐了下來。
“韋府,是韋渙的府吧!他現在日子可不好過,前兩天崔圓還上折彈劾他任人唯親,有徇私舞弊之嫌,是指他侄子韋明出任益州倉曹參軍一事。”
“那結果呢?”
“結果是我把奏摺批轉給了御史臺。”
“那聖上不過問此事嗎?”
高力士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聖上年紀大了,又不知節制,現在精力已經大不比從前,除了軍國大事外,一般的朝務他基本上已經不過問了,都交給我代他批擬,我也有點吃不消了。”
說到這,高力士又笑道:“不過像你出任北庭節度一事,他是絕對要過問的,讓你出任北庭節度,就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你知道嗎?這件事他還徵求過太子的意見。”
這倒是李慶安沒有想到的,李隆基居然會徵求太子的意見,既然他知道自己是太子之人,那他為何還要讓自己獨鎮一方,這倒是令人費解了,高力士彷彿知道他的心思,便笑了笑道:“因為北庭不像隴右、河東等地,幾天便可以到長安,北庭路途遙遠,中間又隔著河西,所以聖上可以放心讓你去,他這也是為太子留一點基礎,不過你這一去,太子手上的其他武官就不要想得提升了。”
李慶安默默地點了點頭,原來如此,他忽然又想起一事,連忙問道:“安西有監軍邊令誠,那我北庭可有?”
“這就是今晚我找你來的原因。”
高力士沉思了片刻道:“邊將派駐監軍是一直以來的慣例,以前是由侍御史擔任,聖上即位後便改由中使擔任,至今沒有特殊,除非是聖上特別信任,否則都要派監軍,監軍一般是由我來派出,直接受我控制,你我私交雖好,但也不能因私廢公,唯一比別人多一點的優待,是你可以選擇,我的初步方案是由中使魚朝恩赴北庭監軍。”
‘魚朝恩!’李慶安忽然想到了後來的神策軍,他連忙搖頭道:“高翁,能不能換一個人?”
高力士笑了,“魚朝恩可是我的心腹,很多事情不會太為難你,不過既然你不喜歡,我可以聽取你的意見,你說,你想讓誰去北庭?”
李慶安想了想便道:“能不能讓邊令誠兼管北庭?”
高力士沉吟一下道:“由邊令誠兼管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他還能起到協調北庭和安西兩軍關係的作用,不過由一人監軍兩鎮尚無先例,必須得到聖上的許可,這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說到這裡,高力士又取出一本奏摺,輕輕往李慶安面前一放,道:“這是東都監察御史關於你家族情況的調查報告,這是每個節度使上任前必須要做的一步,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東都監察御史找不到關於你家族的任何記錄,明天陛下可能會問到你此事,你自己先想好吧!”
就在韋府舉行宴會的同一時刻,慶王府內也發生了一件異常的事情,慶王府的地下室裡光線昏暗,一盞油燈時明時暗,將十幾個人影時而拉長,時而縮短,十幾名貼身侍衛簇擁著慶王李琮,李琮揹著手,目光兇狠地盯著地上一人,他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被巨大的鐵鏈鐐銬栓著手腳,已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
旁邊李俅正在彙報他的調查情況,“父王,此人在青樓炫耀董延光是他親手射殺,正好被我派出的一名手下聽到,向我稟報,我便將他抓了起來,他已經招供了,他確實參與了對董延光的刺殺,所描述的細節完全符合官府的調查。”
“我想知道,他真的是安祿山的親衛嗎?”
“下午孩兒仔細調查了他的身份,他叫何密,確實是安祿山的親衛之一,而且他也承認,是安祿山的親衛刺殺了董延光,此事也有金吾衛參與配合,才使安祿山的親衛順利出城。”
李琮心中一陣惱怒,沒想到居然是安祿山在背後施了陰手,害得他被父皇懷疑,今天下午還被叫去臭罵一頓,直接影響到了他在父皇心中的形象,李琮恨得一咬牙,這個該死的安胡人,行事竟如此卑鄙,不好好收拾他一頓,難出自己心中之氣。
他重重哼了一聲道:“此人不用再留下,直接把他處理掉。”
說完,他轉身便走,李俅卻叫住了他,“父王,請留步!”
“還有什麼事嗎?”
“父王可是想對付安祿山?”
“對付談不上,確實要好好收拾他一頓。”
停一下,李琮又問道:“怎麼?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孩兒在想,其實不用我們出面,有人比我們更急。”
“誰?”李琮奇怪地問道:“誰比我們更急?”
“孩兒這兩天在調查董延光被刺案時,發現楊家也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在調查此案,我問過楊暄,聽他說由於董延光被殺案使楊銛被免職,楊家對幕後兇手非常憤怒,孩兒就在想”
“你的意思是說,把這個人和口供交給楊家,讓楊家去找安祿山算帳?”
“孩兒正是此意,不必我們出頭,這樣在聖上那裡父親也好交代。”
李琮點了點頭,兒子考慮得確實很周到,“好吧!這件事,我就交給你了,要快,以最快的速度辦妥此事,我希望在明天上午,聖上便能知道真相。”
“孩兒明白,現在離關坊門還早,孩兒這就去辦妥此事。”
大半個時辰後,親仁坊的大門前突然出現了一百多名騎馬的男子,中間還夾雜著幾輛馬車,他們個個衣飾鮮亮,騎著高頭駿馬,腰下佩劍,臉上流露著憤怒的表情,他們氣勢洶洶向親仁坊大門衝來,幾名守坊門的差役忽然認出了他們,不禁有點呆住了,竟然是楊家大隊人馬出動了,他們這是要去哪裡?
為首者是楊錡和楊銛,楊釗稱病未來,把兩個兒子派來應卯,其他楊鑄、楊鋤等數十名楊家子弟都到齊了,連楊花花、楊玉珠和楊玉珮三個國夫人也親自出動了,事關楊家的興盛,他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心齊過,一起來找安祿山討要說法。
數十名楊家子弟及近百名彪壯的大漢,從親仁坊大門呼嘯而入,向位於坊南面安祿山新宅疾奔而去。
此時安祿山正站在臺階前未回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