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正兵營、副總兵率奇兵營、遊擊將軍率遊兵營、參將率援兵營。
不過劉承宗的想法,是要讓各營兵力不一,以承擔不同的戰術職責。
以正兵營為五千人的大營,奇兵營為三千人的標準營,遊兵與援兵,俱為兩千人的小營。
當然各營具體兵力,會因為不在編制的雜流人手,在這個標準上下稍有浮動。
總之總兵、副總兵駐紮道內兩府的府城,遊擊參將則駐守要地,以達到每鎮一萬兩千到一萬四千軍隊的編制。
一地遇警,則總兵官能調動鎮兵,對明廷一兩個營快速進行合圍殲滅。
即使遇到大軍來襲,一省兩到三個鎮的兵力,也能在都督的率領下佈置防守。
這樣整編下來,他們一個鎮的兵力比明廷一鎮要少很多,但相應的是鎮的防區小、機動能力更強。
同時也最能滿足當前元帥府的軍事需要。
他們不太需要邊防軍,如今邊防威脅僅有殘破的寧夏鎮和榆林鎮,那兩個鎮都沒有太多機動兵力,沒能力對新設的鎮兵造成威脅
而山西方向,又有黃河天險阻攔,駐防鎮已經夠用。
真正需要加強的是劉承宗親率的野戰兵團。
他打算以高應登的大營、魏遷兒的殘兵為骨幹,在中軍設立兩個下轄正奇援遊四個營的野戰旅。
倒不是他覺得兩個野戰旅就夠了,只是兩個旅加上虎賁、羽林二營,兵力接近三萬的野戰兵團,剛好在劉獅子統帥能力的範圍之內。
剛剛好。
畢竟指揮四萬大軍,劉獅子試過,行軍過個險道都有點費勁。
三萬就剛剛好,既不會太閒,也至於手忙腳亂。
最關鍵的是,如今關中這個地方,確實能供應四萬駐軍的糧餉,這才是軍事改編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劉承宗心中已有定計,第一野戰旅,就從高應登的大營開始擴編,給全軍形成一個標準,之後一年到兩年的時間裡,陸續將三省全軍,都改編為新的駐防鎮。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