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最擅長的事、選擇最為保守的戰術。
突然遇襲,後知後覺,三個總兵在行為上都有過協同作戰的嘗試。
但這樣的嘗試,溝通全靠心電感應,每個人都渴望別人跟自己配合,自己則不會去配合別人。
因為頭頂沒有指揮官,既沒有指揮,也沒人背鍋,任何激進戰術都會使自己蒙受損失、自取禍端。
然後因為在一開始不協同、進行自己最擅長、最保守的戰術,在真正交兵接戰後又被迫使用代價最大、最激進的戰術,來進行扭轉戰局頹勢的嘗試。
祖寬劫掠完回來,發現楊正芳遇襲,遂對超過己方十倍的敵軍援軍,發起最勇猛的騎兵突擊。
楊正芳則死咬住擁有重炮的敵軍,進行自己最擅長的重兵格鬥,雷時聲渡過河流,看見撤退的‘祖寬’,便立即列陣試圖為其提供保護。
兵是好兵,將是好將,一到會戰就拉稀。
劉承宗覺得這是明軍面臨的客觀環境就是如此。
朝廷需要各地軍隊平時少投入、少拿餉,開戰時少出兵、少吃糧、速取勝。
結果各地就都形成了以千餘軍人為核心的精銳部隊,不論步騎,都能做到快速機動、快速部署、快速投入戰鬥、快速勝利的指揮體系。
可一旦敵人強大到,單一的精銳部隊已經無法取勝,朝廷需要組織會戰,就會把各地各種精銳力量集中到一起,形成一個三頭六臂的縫合怪胎。
縫合怪很強,但三個腦袋各有想法,每個腦袋只跟自己的兩隻手熟,使用最適合自己的戰術跟敵人作戰,打出去就是雙拳難敵四手。
太典型了!
劉承宗在土山上緩緩搖頭,在筆記中寫下‘指揮’二字,嘆息道:“這就是明軍,崇禎年間的明軍。”喜歡頑賊請大家收藏:(https://xx2.org)頑賊雙乘閱讀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