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弩,在古時候是高科技。
不過到明代,連弩早已不是軍國之器,不過民家妨竊器具而已。
劉向禹拿給劉承宗的圖紙上,弩有矢匣,可盛矢十支,依靠重力射出一矢落下一矢,匣有力臂連桿,既能推絃也能上弦,只需做出推拉動作,即可快速射擊。
這東西很大,在弩的前端有鏤空的握處,而尾部則有弧形撐,直接撐在胸腹。
它的製作比普通弩工時久些,因其上弦容易,故勁力並不如腰張大弩,何況機匣落矢不易給矢尾裝羽,射得遠了容易空翻,難以命中。
所以才使用撐在胸腹推動射擊這種不易精確瞄準的動作。
設計目的就是為對付近程無甲敵人,十步二十步,能有個大概準度就夠了。
劉承宗對圖紙做了個小改動,把弩前下方鏤空的握處換成了更舒適的握柄。
興平裡的木匠老大爺晌午拿到圖紙,還沒等到傍晚,就讓小孫子跑到劉家峁上找訓練機兵的劉承宗,讓他去弄根弓弦。
其實對有工具的熟手木匠來說,弩尤其是民用級別的連弩最為好做,合適的弦卻不容易找,因為這個不在他專業範圍內,手邊沒現成的。
倒是獵戶平時用的獵弩比連弩還要難一點,因為獵弩的機括要用金屬,連弩沒機括受力的是弩身,只需要在扣弦處鑲一鐵片足矣。
弦嘛,對劉承宗來說不是問題。
他會做弦,而且懷裡常揣個幾根備用弦,這次回家沒少帶,正好派上用場。
等到第三天,一張連弩和十根木箭就被送到劉老爺手上。
由於僅用於實驗,連鐵簇都沒用,弩矢只是八寸長的削尖木棍,劉家峁上舉人老爺穿著大袖道袍,把弩機往腰上一撐,把著連桿上下開合,一支支木箭就以極快的速度向鳥銃靶子射了出去。
射速挺快,在第六支箭射出去後卡了一下,劉舉人端著連弩磕了磕機匣,接著把剩下三支箭射出去,這才活動著不停扳動連桿的手道:“還挺累人,看看準不準。”
劉承宗在一邊面容疑惑,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老爹這是讀書讀的眼神兒不行了,乾脆道:“很一般,一個射在土靶上、仨命中後沒釘進去彈掉了,還有六根打歪了。”
打歪肯定跟技術有關係,熟練後命中率肯定是能提高一部分,但殺傷力確實不高。
“大,這也就十四五步,木矢釘不進土靶,賊人在這個距離只要穿個衣裳,多半也就皮肉傷。”
他對連弩的殺傷很不滿意,說句難聽話讓他再往前走幾步,直接用投飛刀的本事都能把削尖木矢扎到靶子上。
這份力道讓他想起小時候,十二三歲剛學弓,李鴻基用的那張小輕弓。
不過驛站弓箭匠的鄉下手藝,還讓李鴻基玩壞了纏著破布條子,賣相粗鄙得很。
可區區二十斤的弓力,就能把箭射的崩響,釘在厚木箭跺上哚哚直響,勁道可比這連弩大。
不過劉舉人對這連弩滿意極了,走上前把木矢該撿的撿、該拔的拔,抱著連弩笑道:“力道小些不礙事。”
“只要它用著順手,這才只是單撐弩,給婦人用正好;興平裡不缺下力的莊稼好漢,胳膊上有兩膀子力氣的人多了。”
“今天回去把家院種的竹都劈了,拿去做二撐、三撐,再讓鐵匠打一批鐵簇,二十步。”
在古中國使用弩的漫長歲月裡,它像弓一樣,發展得極為成熟,並隨唐宋以來火藥、火器的出現而逐步減少軍國重器的成分,下沉入民間,其構造已成為不難獲取的普遍知識。
劉向禹說的二撐、三撐是弩臂增加力道的一種結構,通常來說弩臂也可稱翼,翼以堅韌的柔木為材,選取厚度恰到好處的單翼結構自然殺傷力最大。
但良材難尋,若在製作成本與成品效用尋找適中的方式,多撐翼結構則更為合適。
以並不是那麼粗的柔木做單翼,單翼下墊依次縮短的厚竹片,有三撐的、五撐的、七撐的,不過到七撐那種厚度,單人拉不開。
這種結構很少裝在連弩上,通常適用於克敵、神臂那種一次射兩三支弩箭的守營大弩。
劉向禹的三撐連弩,只是艱難時期材料難以獲得的無奈之舉。
“還要做一批三撐勁弩,衛所有草烏毒,配成藥弩發與射藝精湛之輩,使中者立斃,亦有嚇退之用。”
劉向禹放下連弩,攏著三寸短鬚道:“兼建城以守、百弩齊發,任賊猖獗,也不得擾我興平裡。”
百弩齊發?
劉承宗笑得像只偷了雞的狐狸,百弩齊發必然是個較為誇張的說法,但話都說到這份上,少說四十張弩是要的吧?
四十張弩,甭管單撐還是三撐、連弩還是勁弩,就得有四十個人操控。
何況五大三粗的漢子用單撐連弩是浪費,那東西就該留給半大孩子與婦人,至於格外健壯的婦人與壯男,就還是要用勁弩更合適。
“大,要這麼準備,一隊機兵肯定不夠,怎麼也得五隊,練弩兵,練弩兵好啊!”
他邊說邊笑,還扳指頭道:“全民皆兵,勢在必行。”
弩是好東西,在劉承宗眼裡,弩是了不得的好東西,原因就一個——它和鳥銃很相似。
儘管弩和弓非常相似,尤其中國弩基本上就是把一張弓放在弩身上,但合格弩手未經過弓箭學習,拿上弓還是射不準。
換了鳥銃就不一樣了,合格的弩手只要熟悉火槍操作,很快就能把火槍用順手。
而在殺傷力上,這兩種兵器在戰場上的定位也基本相似,劉承宗認為在兵器比較上,鳥銃要優於弩。
這種優勢不在於殺傷、射程,那些都可以不提,只在於一點,弩全靠人力。
在射擊過後,弩手提刀作戰的效率下降,鳥銃手卻能加入步兵佇列提刀搏殺。
單這一點,就了不得。
卻沒想到劉向禹再次沒接話,只是站在山峁邊緣俯瞰群山中的小村半晌,才道:“等城砦建成,先把承祖和你的終身大事辦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