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皇宮,深夜。
朱由榔這幾日的心情很不錯。
新軍的訓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他十分清楚訓練新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故而並不急於求成。
要想讓這支新軍上陣殺敵,沒有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的。
加之雲南春耕已經陸續開始,一切都步入正軌,朱由榔至少不用為臣民百姓以及大軍今年吃什麼而發愁了。
反倒是貴州傳來的一個訊息讓他有些擔憂。
據探子回報,吳三桂在率殘部退回貴州後原地駐紮了起來。
這讓朱由榔一時有些摸不到頭腦。
洪承疇這個人還是有些謀略的,莫不是他想耗死大明?
從接連得到的資訊確實有這個可能。
清軍的糧草基本是從湖廣運來的,有重慶這個中轉站在基本上可以做到隨意調撥。
而明軍被困死在西南一隅之地,如今連貴州這個門戶也丟了,真有些絕望的意味。
其實洪承疇的這個策略多少有點當年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味道。
只不過剿與被剿的物件發生了變化。
大明現在反而成為了那隻困獸了。
雖然昆明大捷打出了明軍的氣勢,但從全域性來看,明軍依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一旦陷入消耗戰,清軍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出來,靠著湖廣和整個江南的供養,他們可以活活拖死耗死大明。
所以明軍必須主動出擊,但是找哪裡做突破口呢?
對朱由榔來說無外乎兩個選擇,其一是攻打重慶。
重慶是清軍糧草重要的中轉站,拿下重慶可以切斷清軍的補給。
再者也可以把川東明軍和成都附近的駐軍連線起來,不再是各自為戰。
再就是攻打貴州。
貴州的話明軍相對比較熟悉,因為較多山地攻打起來清軍的大軍施展不開,發揮不出人數優勢。
攻打貴州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水西戰馬了。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水西出良駒。
雖然比不了草原馬的爆發力,但在耐力層面上水西馬是一等一的。
在西南這種山地地形下,這種馬匹的實用價值更高。
反倒是攻打重慶乃至湖廣更需要水軍。
所以這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決定,直接關係到明軍接下來的路線方向。
朱由榔曾和沐天波、李定國等人商議過,意見也都不一。
沐天波主張穩紮穩打攻打貴州。
這大概和他與貴州諸多土司關係良好有關。
沐家畢竟世鎮雲南,與雲南毗鄰的貴州土司多少心中對沐天波是存著一絲敬畏的。
如果明軍真的攻打貴州的話,或許沐天波的關係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再就是有了貴州便有了縱深,雲南不至於直接面對強敵。
李定國卻持不同意見。
他認為貴州就是個泥潭,一旦明軍攻打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從貴州的清軍駐軍數量和糧食儲備來看,洪承疇都是把其看作推進點的。
這種情況下明軍正面攻打無異於以卵擊石,毫無優勢可言。
朱由榔覺得李定國說的很有道理。
但是重慶也不是立馬就能攻打的。
前不久文安之策劃的重慶之戰由於二譚的反叛功虧一簣,故而清軍肯定已經有了防備。
這種情況下明軍貿然開戰,並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換言之即便要攻打重慶,也要先掃清其外圍的據點,讓清軍無可倚靠屏侍。
朱由榔在輿圖上看了良久,發現一個關鍵點,那就是萬縣。
萬縣在奉節和重慶中間,是重慶重要的前哨。
以前萬縣是一直在明軍手中的。
攻打重慶失利後,明軍匆忙撤退。在撤退的過程中覺得萬縣難以據守,便一把火將萬縣城門搗毀,糧倉燒掉退守奉節。
但即便如此,萬縣的重要性依然很大。
朱由榔覺得清軍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對萬縣城門進行修理,並且從後方重慶轉運糧食到城中。
朱由榔先一步已經派太子入川到奉節撫軍,算算時日已經快到了。
不過朱由榔當然不能指望太子領導明軍一舉拿下萬縣,畢竟他還是個十歲的孩子。
要想拿下萬縣,還得靠朱由榔的謀劃。
既如此,該如何破局呢?
便在朱由榔絞盡腦汁思考之時,內侍韓淼稟報說晉王李定國求見。
朱由榔當即宣召。
晉王一般不會深夜入宮,這個時間來一定是有什麼大事。
一直在勞心軍國大事,朱由榔根本沒有睏意,稍稍整了整袍服便端坐御座之上。
“臣李定國拜見吾皇。”
李定國快步入殿,跪倒行禮。
朱由榔揮手示意他平身。
觀察入微的他發現李定國神情嚴肅,連忙道:“晉王深夜陛見可有要事?”
“啟稟陛下,是孫賊的訊息。孫賊給馮雙禮寫信,勸降於他。”
李定國說這話時面上明顯有些尷尬。
一是孫可望屢次三番的寫信策反明廷大將。二是馮雙禮接到策反信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面聖,而是選擇告訴了李定國。
站在馮雙禮的角度,李定國當然能夠理解。
畢竟李定國是他的老大哥。
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找老大哥這是理所當然的。
可站在皇帝的角度,這個決定就有問題了。
若是皇帝大度一些或許會一笑置之。
若是皇帝認死理那就遭了。
以李定國對於永曆皇帝的瞭解,皇帝未必會真的在意這件事。
但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李定國還是決定連夜入宮面聖,探探天子的口風再說。
朱由榔聽到這個訊息倒是不太驚訝
。
孫可望現如今在清軍陣中也就是一個高階顧問的身份。
手中無一兵一卒的他要想刷存在感只能靠不斷策反明軍大將。
只是馮雙禮這個人選著實很精妙啊。
作為大西軍最能打的一批將領,馮雙禮大概是和白文選一個級別的。
若能策反他,對於明軍士氣的打擊是毀滅的。
在原本歷史中馮雙禮就因為部將狄三喜叛變,被綁著獻給了清軍。
但那是在明軍已經窮途末路,天子棄國的前提下,且不是馮雙禮本人所為。
如今大明的形勢不說多好,至少比歷史上好的多了。
這種情況下馮雙禮自然沒有理由變節。
...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