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奧戰火牽動全球地緣政治棋局。”
歐洲《歐洲時報》4月5日刊發題為《奧匈帝國和墨西哥的衝突:全球地緣政治中的迴響》的文章,作者是荷蘭著名政治評論家、全球大學排行榜第一的悉尼大學校長赫爾曼.範佩龍。
每個人看到他的名字,都會忍不住觀察買下這份報紙。
畢竟這傢伙太有名了,1860年代開始,就是歐洲各大報紙時事板塊爭相訪問的物件。
自從1871年荷蘭遷都墨爾本後,他成為悉尼大學校長至今,釋出的文章少得可憐,但每次都是重磅炸彈,令人矚目。
因此這次他發表的文章後,今天的《歐洲時報》很快就成為包括維多利亞女王、格萊斯頓、威廉一世、俾斯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等等歐洲各國掌權人的案牘上讀物。
在荷蘭剛剛宣佈要更進一步出力支援墨西哥的當下,歐洲試圖從這位全球政治大師身上,尋找出一些蛛絲馬,畢竟,據說威廉四世和荷蘭各屆首相都會聘請對方為全球的政治顧問,可見他在荷蘭外交界的影響力。
赫爾曼,範佩龍的全文摘編如下:
“墨西哥和奧匈之間的激烈衝突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侵墨戰爭”的戰爭如洪水般行動表明根深蒂固的敵意和眼下的戰略考量,明確提醒人們拉美地緣政治的動盪特性。
英德支援奧匈的支援,顯然已經是對拉美的介入,尤其是在“侵墨戰爭”行動過程中的表現,可以透過戰略威懾的多面來辨別。
為了應對英德,荷蘭採取了微妙的戰術,結合軍事姿態和外交行動,試圖在不承諾全面軍事接觸的情況下,影響事態的結局。
英德同樣是如此想。
軍事姿態顯而易見,但是德意志帝國的俾斯麥外交平衡行動也不容忽視,他的內閣政府時不時發出支援奧匈帝國的資訊,但警告不要採取維也納過火的行動,這凸顯這位德意志內閣掌權者顯然不願意跟荷蘭及其跟隨著全面戰爭,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德國這麼做,是想要在限制衝突規模的同時,使其戰略盟友奧匈帝國不會感覺被拋棄。
“侵墨戰爭”的行動核心背景是德國和荷蘭關係的微妙變化,尤其是考慮到此前荷蘭跟英國關係更僵硬,德荷在美利堅爭奪影響力荷蘭佔盡上風下,德意志這是一種回應,試圖利用奧匈尋找藉口入侵墨西哥,來打破荷蘭在拉美影響力的大門,然後闖入其中,尋找拉美地區更多的落腳點。
因此,荷蘭跟德國之間的微妙關係,這個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增添了一重複雜性。
荷蘭沒有被德奧嚇到,更不會因為因英國支援德奧而退卻,荷蘭迅速強調墨西哥是拉美十三國集團的一員,聲稱荷蘭有權力和義務幫助墨西哥趕走入侵者。
荷蘭這麼樣有三重的目的,首先是緩解外界對墨西哥戰爭中墨西哥可能很快就被打敗的擔憂,駁斥荷蘭對盟友不盡責的指責。
第二就是荷蘭試圖在拉美洲圍繞墨西哥入侵一事展開敘事可控,希望以此約束奧匈帝國,乃至內德國英國帶風向,在這場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中保持某種荷蘭主導局勢發展的平衡。
當然,荷蘭第三個方面,就是迅速拉進跟拉美國家的軍事關係,甚至以墨西哥為範例,讓荷蘭的軍隊更多的進駐到拉美國家領土中,好施加更多的影響力。
從本質上講,荷蘭王國和德意志帝國採取的做法都是遏制精心策劃的接觸。
墨爾本和柏林一方面要確保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希望不被拖入另一場曠日持久的拉美戰爭衝突中,以此達成一種平衡,即要重申地區主導權,又要阻止歐洲大國在那裡施加影響力。
德意志帝國則是試探性的推動,但小心翼翼的,也在阻止戰爭潛在的升級因素。
美利堅聯邦國在“侵墨戰爭”行動中採取的立場標誌其在全球舞臺上不斷演變的角色。
美利堅應對拉美戰爭危機的方式讓全球不少人可以有機會洞察其外交劇本和戰略要務。
美利堅採取的立場源於對拉美國家獨立事業的歷史承認,同時門羅主義的外交思想滲透美利堅外交圈,因此早在1810年代就開始支援西班牙被趕出拉美了,英國、法國也同樣被拒之門外,葡萄牙王室有血脈在巴西,但是卻不得不翻臉以求繼續留在那裡當國王的佩德羅二世。
只有荷蘭從1860年代開始爭奪拉美影響力,並且還成功做到了。
甚至除了領土上沒有像西班牙那樣變成殖民地之外,荷蘭在那裡的獲得人氣方面獨步全球,甚至在有些國家的權威還比他們的政府更令民眾信任。
隨著前任美利堅總統史蒂芬.道格拉斯親德反荷,試圖擴大在拉美的影響力,最後弄巧成拙竟然成為美利堅孤家寡人,其他西部拉美國家統統成為荷蘭的盟友。
隨著親荷的共和黨籍加爾菲德上臺,美利堅的外交姿態再次做出改變了。
美利堅的立場不僅事關美利堅門羅外交主義建立的60年後今天的發展,也反映出了其更加廣大地緣抱負,即不再尋求平衡與拉美國家後院的想法,而是選擇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步驟跟著荷蘭發展更進一步的關係。
對於這場危機應對顯示共和黨籍美利堅新政府致力於原則外交。
雖然美利堅沒有站出來支援軍事武-裝墨西哥,但是也同樣開始譴責奧匈行動了。
但是加爾菲德開始敦促交戰雙方限制升級戰爭,並要求相關方保持克制並強調對話的重要性。支援和平解決而非軍事升級。這一做法符合美利堅長期以來奉行不干涉歐洲大國行動的外交原則,但是似乎在淡化門羅主義的拉美是其後院說法,這凸顯了美利堅希望在一個全球強國林立的世界裡透過對話而非武力解決爭端,特別是戰爭還是發生在身邊的情況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