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點頭,笑意卻依然溫和,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王將軍對太子果然是忠心耿耿,這是亨兒的福氣。”
說到此,他的眼角忽然閃過一抹殺機,隨即消失不見,只淡淡地笑了笑,迴避了王忠嗣的話,道:“自李清拿下石堡城,我大唐便掌握了隴右的主動權,朕一直想找一個熟悉吐蕃情況的主將去主持大局,但想來想去,還是你最為適合,朕若改任你為河西、隴右節度使,你可願意去?”
王忠嗣見李隆基並不採納自己之言,不由萬念皆灰,他疲憊地站了起來,後退一步,半跪行了個軍禮,沉聲道:“臣,接旨!”
王忠嗣退了下去,御書房裡異常安靜,靜得掉下根針都能清晰入耳,李隆基負手站在窗前,凝視著山牆邊一株黃燦燦的迎春花開得正豔,十幾棵桃樹的枝幹已經發出嫩芽,春寒料峭,寒意依然十足,這些春的使者彷彿記錯了時間,一場綿綿的春雨使它們的步伐提前了。
但這一切李隆基卻視而不見,他的腦海裡依然在迴盪著王忠嗣的勸告,這和當年張九齡進勸故太子的話是何等相似。
“難道朕廢太子的想法真錯了嗎?”
他的心忽然有一點動搖了,但這個疑問在他腦海一閃便過,剛剛動搖的心立刻便堅硬起來,“不!太子勾結皇甫惟明,欲行逼宮之事,罪不可恕。”
李隆基又想到了王忠嗣滿臉鮮血,忽然覺得他形象異常醜惡,不由冷哼一聲道:“以為流點血就會將朕嚇倒嗎?王忠嗣,皇甫惟明來硬的,你卻來軟的,一個小小的苦肉計就可以得逞了嗎?你也太小看朕了。”
他揹著手在房間裡慢慢踱步,心裡在品味著王忠嗣告退前的最後一個建議:“臣建議用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來接替臣的職務,臣推薦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推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
李隆基輕輕地搖了搖頭,嘴角上彎,浮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冷笑,他低聲自言自語道:“用郭子儀和李光弼?那朕還讓你去河東、隴右做什麼?”
“皇上,用膳”不等高力士說完,李隆基一擺手止住了他,他再也不猶豫,猛地轉過身來,命御書房外當值的翰林入內,聲音低沉而又決斷道:“傳朕的旨意,調王忠嗣為隴右、河西節度使、校檢工部尚書;命永王李麟遙領朔方、河東二鎮節度使,另調金吾衛將軍張齊丘為朔方節度副使兼靈州都督、調嶺南五府經略副使韓休琳為河東節度副使兼代州都督。”
發出這道旨意,李隆基終於輕輕鬆了口氣,如此一來,加上隴右的董延光、河西的王難得,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事實上已經被他控制。
外患已肅清,該是他收宮的時候了,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冷冷一笑,道:“今夜開始便是上元燈會,各地賞燈之人必定蜂擁而來,你再辛苦一趟,替朕去轉告李相國,就說這幾夜要多派人手,好好保護各觀燈皇子及重臣的安全。”
高力士想起剛才王忠嗣之言,立刻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他答應一聲,轉身便去了,
忙了整整一個上午,李隆基有些疲乏,感覺也有點餓了,便緩步走到門口正要傳喚回宮,卻見當值太監魚朝恩匆匆從外間跑來。
“什麼事?”
魚朝恩上前垂手道:“稟皇上,慶王在宮外求見,說有要緊事彙報。”
“他會有什麼要緊事?”
李隆基擺了擺手,剛要說不見,可話到嘴邊卻又變了,“讓他在外邊先候著,等朕用了午膳再傳他覲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