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銀子的時候才會動彈一下。
而如果攻打縣城,當地的縣令為了自己的官位,為了自己的家族必須得往上報。
因為不上報也是個死。
其實只要不殺了對方的話,他們倒也不一定會上報的。
就這樣。
在武則天的支援下,流民穿越者越滾越大。
它的發展軌跡遠比歷史上的李自成要好得多。
畢竟李自成沒有那麼多眼界,也沒有外掛支援。
他是幾起幾落。
最悲哀的時候就是被追著到處跑。
然後逃跑形成習慣,不願意苦戰。
有人說他是流寇。
問題是,他是在一個秩序穩定的王朝裡造反,天天被打。
要是不流動,他早就死了,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等到後期的時候,他同樣想到建立管制,建立根據地。
他在襄陽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但他的最大問題,他的思維模式僅限於整個大明朝,只想承擔漢地兩京13省的擔子。
他的思維模式還是沒有擴充套件到整個東亞的天下。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視野不夠開拓。
沒有擴充套件整個壓洲,這也和他自己的出身有關。
他自己出生貧寒,視野狹窄。
後來一直也是在內部和明朝對戰,沒有真正和滿清交戰過。
而且他得到的智囊,也不夠好,看待目標也不是很明確。
比如他的智囊建議他打回老家,從老家再出發,獲取好兵。
本來應該直下江南的。
結果考慮到江南還有抵抗力量就沒有這樣做,失敗就此埋下伏筆。
其實他有很多種途徑。
下江南,複製朱元璋的路。
平掉其他義軍,吞併他們,強大自身。
偏偏他選擇了表面上最簡單快速滅亡明朝的路徑,實際上包含著巨大的隱患。
他的學習力不夠,跟不上形勢的變化,他識別不出來最兇狠的敵人是滿清。
因此他倒在了大好形勢之下。
他明明已經有餘力去建立基層管理體系了。
而且他在進攻大明時,將自己的力量大大分散了。
他只帶了幾萬精銳兵馬,其他都是臨時來的投降兵。
為了鎮壓各地,他派出了大量的精銳。
可以說他只帶了自己1/3的核心力量,其他2/3都分散在各地。
相對來說,滿清早就看清楚了義軍才是大敵。
他們集中了幾乎適合所有能抽調的兵丁。
可以說家家抽丁,就除了那些實在走不動路的兵。
他們是從十幾歲到60歲之間全部都湊出來了,最後湊出來六七萬兵。
加上其他附庸,總兵力十幾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可以說如果李自成將所有兵力都帶起來,是大有機會打退滿清的。
實際上滿清損失也不少。
他們是靠了吳三桂打頭陣,消耗了李自成的兵力和體力,才一舉成功。
而且他們意識到李自成是最大的敵人,一路猛追。
從京城追到西邊,又追到南邊,一直將李自成追死。
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
但是歷史他們沒有如果。
李自成之所以有這樣的見識,也是因為這是一種必然。
實際上怎麼說,即便是李自成成功了,他自身的見識受限,頂多複製一個大明。
但是大明會更容易吸收西方知識,至少沒有文字監獄。
實際上西方文化已經很深入大明瞭。
大明很多管員早就選擇了西方。
這一點是大清不可能做到的,直到快要死的時候才吸收西方。
真正的成功,這是由眼界決定的。
而流民穿越者自然沒有這些問題。
他很清楚要團結誰,要鬥爭誰。
於是流民穿越者越來越強大。
然後他開始攪動風雲。
而那位大地主穿越者,在享受了足足十年後,就在他擴張的矛頭上。
他們兩個還沒有見面。
大地主穿越者死了。
莫名其妙就死了。
死因很簡單。
就在他帶著小妾出城踏青的時候,流民穿越者的一群士兵進攻附近的大戶,來奪取糧食。
他的軍紀也沒有那麼好。
靠的就是升官發財,吃喝玩樂,賞罰分明這些手段。
結果直接就導致了大地主穿越者的死亡。
那位大地主穿越者死前很後悔。
“早知道我就早早去海外避難了。”
“我真傻真的。”
“我單以為敵人來了跪下就行了,卻不知道,自己想要跪下,可能都沒有那個機會。”
“也不是所有大地主都能順利地度過改朝換代的。”
大地主穿越者,死前非常鬱悶。
該死的,怎麼會是這樣?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