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半年總結(1/2)

作者:木恆
184年過去的很快。
而第一次黃巾起義,其興也勃,其敗也速。
十個月後,歷經廣宗之戰,曲陽之戰後,黃巾迅速敗亡。
與此同時,太行山中。
中部某山谷,一處主寨中。
人聲鼎沸。
觥籌交錯。
因為山中迎來了大豐收。
山田貧瘠,竟然也能畝產收成120斤糧食。
而且只需要上繳3成。
再無其他苛捐雜稅。
每人都有近十畝地用來伺候。繳納3成之後,還能剩下700到1000斤糧食,輔以野菜等,已經可以勉強溫飽了。
再多就伺候不過來了,因為這是山地,不是平原。
能得到這樣的豐產,無疑和聞人升教授的農業技術分不開。
從農業工具,到選擇種子,到施用肥料,還有引水灌既,都是各種學問。
主要還是山中缺水,否則的話,提升到3、400斤是很平常的事。
山地易於防守,但潛力有上限。
聞人升就在這處寨子中進行本年評議。
二月進山,如今是十一月,正好十個月過去。
也正好是黃巾敗亡。
這一次評議的目的是什麼呢?
一是檢視積累收穫。
二是確定下一步的戰略方向。
三是在黃巾完蛋之時,收攏人心,給眾人吃顆定心丸。
有人還以為大漢又能轉危為安,還是老老實實回去做良民的好。
聞人升要告訴他們,想多了。
這次黃巾的平息,不是轉危為安,恰恰是更大危機的開始。
從此之後,大漢就一路滑向深淵,人口迎來第一次劇烈波動,從峰頂的6000多萬,一口氣銳減到1000多萬。
而且這種波動,還在以後成為常態。
每200-30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實是明朝人總結的。
他們正是看到了200到300年就會分一次,才會這樣說的。
漢代人才有幾次經驗,不過是秦朝統一,接著分裂,又是漢朝統一。
這就是地理封閉所造成的。
人心還是很脆弱的,抗不過物質因素的影響。
尤其是在文明的矇昧期。
地理封閉有好處,那就是能造就大帝國。
壞處就是內部養蠱,沒有新鮮想法的存活之地,因為你只要冒犯了上面,幾乎就無處可跑。
泛舟海上,基本等於自殺。
墨家完蛋就完蛋在這裡,只要大一統王朝,就不會容忍墨家基於“不平則鳴,就是硬槓”的基礎上,而誕生的種種理念。
就會喜歡上下尊卑,各種為尊者諱的儒家理念。
此時,高堂之中。
眾人排成整整齊齊地五排,向聞人升敬酒。
聞人升峨冠博帶,雖然20不到,卻像個四十多歲的學者。
很有威嚴和聲望。
“敬賀師尊。”
“祝師尊萬壽。”
他講學不到十月,已經收納了許多寒門子弟、還有貧家子弟。
這些人中還有些人剛剛學會書寫,但不妨礙他們接受聞人升的知識和理念。
人的學習力是驚人的。
古人與現代人沒有生理區別。
尤其這年代的人們,那是對知識非常渴求的。
程門立雪是宋代的故事,但三國時,求學的人更多。
像鄧艾,就是非常貧窮過,曾淪為屯田民,可以說絕不是什麼寒門或者地主,但仍然找到各種機會去發奮讀書,決心透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命運。
關羽也愛讀經書,同樣出身草莽。
這都是極有名的人。
其他那些好學者,更是比比皆是。
從幾萬人中選出幾百機靈者,智商在120以上,半年就能有所成就者,其實一點都不難。
尤其聞人升教授的都是最基礎的東西。
很多時候,只要學會一點基礎,就能恍然大悟。
就像現在,他們個個都對聞人升是敬若神明的。
張角就會一點道德經 自己編創的經文,外用一些安慰劑,就搞出了那樣大的陣勢,何況是聞人升這種智慧絕頂者?
“好,眾生喝下這杯,然後我們來做一次總結,就從農業生開始。”
聞人升笑著。
他創造了很多名詞。
漢代人對新名詞的接受力很強。
真正萬馬齊音,不敢多學多想多思的是清朝。
所以聞人升也不慣著他們,直接就拿新時代的名詞來用,理解的就跟上,理解不了就淘汰,換人不換書。
反正幾萬人,外面還有很多人等待著求學。
這時,農業生,位於第一排的學生,其中左手第一個起身道:
“回稟師尊,我們在山中十月,持續招攬流民。”
“現在山中共有大小山寨80餘處,處處都有山道連線。”
“丁口為12萬3000有餘。”
“大部分為青壯,少部分老弱婦孺。”
“開墾荒田80萬畝,授田丁口共有9萬,每口得田約6到10畝。其餘3萬人,或從軍,務工,經商,運輸等業。”
“今秋共收穫糧食約100萬石,收稅30萬石,鹽巴……布匹、酒類……”
一個個數字從對方口說出。
眾人都知道,這個左手第一的少年,今年才16歲。
半年之前,還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少年。
只是有著極強的上進心,天天學到半夜。
硬生生從一個文盲學會聞人升教授的基礎算學,掌握了各種統計法。
能夠看明白各種簡單的賬目。
而像他這樣的人,還有上百人。
正是這上百人的辛苦工作,才讓各種數字較為翔實的上報。
現在還處於上升期,到處都是崗位和機會,因此大家還沒有學會混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聞人升微微點頭。
僅僅十個月前,他手中只有糧草不到萬石,然而幾萬人進山開墾,不斷招募流民。
不到一年,就開墾出近80萬畝地,收稅30萬石,糧草足夠1萬精銳人馬,一年之用。
30石,約等於3000斤,精銳吃的可是很多的,再加上馬匹吃的更多。
畢竟聞人升的練習強度不是這個年代的官軍可比。
這就是組織和生產的效力。
黃巾之所以敗,就敗在這上面。
不生產,只劫掠,一則增加了很多敵人,二來沒有辦法打持久戰。
不能持久,那就必敗。
十月之中,一人開墾收穫十多畝地。
這個效率不可謂不高。
關鍵還是把土地分給了個人。
農民對土地的渴求,而爆發出來的積極性是極高的。
尤其是這些都是失去土地,從而造反的人。
當然這也和聞人升改進農具,並且藉助酒水的利潤,從外面購買鋼鐵,打造上好農具大有關係。
沒有好的工具,想要快速開墾這些山谷中的土地根本不可能的。
也幸好現在是漢代,許多山谷還沒有開墾,還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
以前百姓就多有逃入深山中的,世外桃源的說法,就來自魏晉之時啊。
眾人也紛紛歡喜。
30萬石的稅收啊!
要知道許多諸侯都沒有這麼充足的糧草。
比如皇甫嵩率洛陽北軍平叛,還要地方接濟糧草。
“有這麼多糧草,即便是有人來攻,他們也不能在山中呆上一年,哪怕是兩三個月,糧草也要耗盡了。”有人突然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
有糧就不慌張。
這年頭守城之所以失敗,就是最後沒有糧食了。
30萬石啊,能堅守多少時間?
何況他們還有山中的地利之便。
聞人升又道:“很好,兵業生,你們第二個說。”
很快,第二排,一個身披皮甲的壯漢站起來。
他不是別人正是張飛。
張飛崇拜有知識者。
相比劉備,聞人升來得更早,知識深度更加廣博。
幾次對比下來,他還是覺得跟著師尊更好。
而且論智商,張飛智商不低,尤其是戰陣之中,有著驚人的直覺。
這一點就是那些寒門、貧民子弟無法比較的。
窮文富武。
當然窮文也是相對的,但不得不說,學文還可以在窮困中學,武真不能在窮困中學,那會把人學死的。
營養跟不上,還想練武,那是找死。
張飛站起來,大聲道:“回稟師尊,我們已經訓練出精銳士兵9200人。”
“編成九個營頭。”
“每營900人。”
“分別是戰車營、銳士營、盾甲營、弓弩營、煙火營、後勤營、工匠營……”
“個個都有十夫之勇,擅長山地跋涉攀越,個個都在絞殺匪寇中見過血,勇勐者有斬首數十級者。”
“每營兵種充足,擅長山地和平原兩種地形作戰。”
“山地時編組成精銳隊,平地時組成戰車陣。”
“所當者破,所攻者克。”
“先後剿匪大小百餘次,俘獲賊寇三萬餘人。”
“我們從北向南,從東向西作戰,順著山谷,一路進攻,一路開墾建寨。”
“已經掃清賊寇大小兩百餘股,繳獲財寶合計……”
張飛說到這裡,看向第三排。
“五千萬……”
“哦,五千萬錢。”
五千萬錢說多也不多,剛剛夠買兩個郡守的職位,兩千石的俸祿,不低了。
基本上幹一百年靠俸祿能回本。兩千石就是20萬斤,大概就是20萬文。
所以沒有太守不貪的。
不貪根本上任不了。
有一個清官司馬直就是被強迫當官,繳納不出買官錢,被迫跳水自殺,這是古今唯一一個,因為要繳納買官錢,而被逼迫當官,憤而主動自殺的……
也是當今皇帝劉宏的創舉了。
“說的好,不錯,就要這樣,打下一地,分一地田。鞏固一地,佔領一地,如此才能如同雪球一樣,成就高屋建瓴之勢。”聞人升評點道。
眾人紛紛點頭。
此時的張飛也開始有了造反之心了。
畢竟他也看得出來,朝廷不行了。
他又不是關羽,一心保漢,相對來說,張飛還是更講義氣,而且一早就想讓劉備造反。
比如殺了這狗官,我們造反……
他和李逵的性格差距只是差了幾百年的時光而已。
“好了,翼德,你且坐下,手工業生,你們來說一說。”聞人升又對第三排的人說道。
“回稟老師,我們在山谷中,興建了鐵匠、木匠、泥瓦匠、陶瓷、石灰、造紙……等諸多手工場。還在空曠之處,利用風車取力,在有山間溪流處,利用水車取力,藉助老師所講的動力之學,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省了人力……”
“現在每月能產精鋼1300斤,生鐵斤,皮甲、木甲、各種兵器……”
手工業生給出一個很好的指標,雖然不高,但已經證明了可以自我迴圈,自我複製,不需要聞人升操心,只要有地方佔領下來,這些手工業就會擴充套件過去。
暫時使用的是軍管制,糧草、器械都以軍需生產為主,收繳上來的賦稅也是滿足軍需為主。
總之類似於計劃生產加市場補充。
手工場先滿足軍需訂單,有多餘的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