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46【盛州】

作者:王梓钧
陈立,海盗陈双喜之子,大明的盛州指挥使。

盛州是王渊命名的,取移民兴盛之意。

但盛州到底有多大呢?不知道。如果陈立足够厉害,把整个中美洲全部占据,那么中美洲就是盛州!

如今,盛州相当于后世的萨尔瓦多共和国,外加丰塞卡湾的周边地带。

陈立摆明了要自立,其他股东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派去的心腹,全都已经成了陈立的心腹。但是,陈立也没有过河拆桥,不但承诺归还股东本金,每年还付给足够的利息,甚至前两年还给股东分了红利。

为了还债,陈立到处扫荡玛雅古庙,搜刮神庙里的金银物品,顺便把附近不听话的土著给灭了。

现在,陈立的地盘约3.5万平方公里,比后世的北京市略大一些。

汉人移民5000多人,大部分为青壮男子,也有几百个随夫而来的女子。地盘里有土著男**隶6000多,全分给汉人移民做农奴,也就是帮着种地而已。

汉人移民,对自己的土著农奴很爱惜,即爱惜牲口那种爱惜。不干活要挨打,但也不故意虐待,而且每天还让他们吃饱。

劫掠来的土著女子,漂亮的被首领们优先选走,剩下的分配给汉人移民做老婆。

数年过去,这里诞生2000多移民后代,基本上都是汉土混血,只有百来个是纯种汉裔。

另外,还有一些土著部落,愿意跟汉人移民和平共处,陈立对这些友好部落还算比较优待。最初投靠陈立的两个部落,甚至都开始逐渐汉化了,因为双方交流非常频繁,而且跟着汉民学习先进耕种技术。

这些土著,使用大明运来的农具,穿着大明运来的布料,吃着大明运来的食盐,许多人用汉语交流毫无问题。

另一个时空的丰塞卡湾,这个时空的大胜湾,河岸三角洲建起了盛州城。

当然没有城墙,只在不靠海的那边,弄了一圈木篱笆围起来。

几艘大船远航而来,驶进大胜湾,在盛州港停靠。

陈立已经在码头等待,鲁芳抱拳说:“陈指挥,久等了!”

陈立望着从船上下来的新移民,奇怪道:“这次怎会男女各半,而且还有孩童?”

鲁芳一脸苦笑:“大明在王相的治理下,百姓似乎富足了许多,移民不像以前那么好召了。便有愿意出海的贫民,也是去南洋和天竺,谁来殷州这不毛之地?另外,王大公子(王策)占据吕宋,也在大规模接纳移民,咱们怎敢跟王大公子抢人?”

“这些不是汉人?”陈立指着新移民。

鲁芳解释说:“皆为占城、南蟠和华英百姓。这三个小国被大明水师灭掉之后,每年都要向朝廷运输大量粮食,再加上三国官员的盘剥,破家逃亡者不计其数。”

陈立郁闷道:“你把他们移来作甚?都不会说汉话!”

鲁芳辩解道:“虽不会说汉话,但这些移民当中,有许多夫妻皆来,甚至还带着孩童。让他们与汉民混居,过几年就会说汉话了。至少,这些人种地的手艺,比殷州土著更强得多。”

“也行吧,至少会种地,”陈立颇为无奈,感慨道,“这王大公子也真是的,不在京城锦衣玉食,居然跑去南洋裂土开国,跟咱们这些苦哈哈抢人。他何苦来哉?”

鲁芳笑道:“我倒是听到一个说法。”

陈立问道:“什么说法?”

鲁芳说道:“一个被流放南洋的官员,说自古变法者,都没什么好下场。咱们那位王相,估计在给自己留退路呢。”

“对了,说起官员,有没有弄来几个读书人?”陈立忙问。

鲁芳说道:“大明官员,发配殷州的很少。就算有,也是发配给探海侯,咱们哪里捞得到?自愿出海的读书人,都是去南洋和天竺,也不愿意来咱们殷州。”

陈立不耐烦说:“到底弄没弄来?”

鲁芳笑道:“弄来了,但连秀才都不是,只是一个童生而已。这童生如果生在别处,也算一个才子,偏偏生在浙江。考到二十多岁,秀才都没考上,反到把家人拖垮了。父母陆续病死,妻儿衣食无着,我花了二十多两银子,给他母亲买上好棺材,又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这童生才愿意带着妻儿一起出海。”

“人呢?”陈立问道。

“船上躺着呢,”鲁芳说道,“在海上晕船一直吐,吐了半个月才适应。接着又生病了,吃了几服药有所好转,按理说早该下船活动了。我估摸着,这童生似乎在摆谱,要陈指挥亲自去请才行。”

“他《三国演义》读傻了吧,一个童生还想三顾茅庐?”陈立气得发笑,叹息说,“唉,这破地方,一个童生也算诸葛亮了,我又何妨做一回刘皇叔?”

陈立登船进入船舱,果见一书生躺在床上,旁边还有妻儿在照顾。

“大明盛州指挥使陈立,字德成,见过先生!”陈立姿态做足,甚至执弟子礼。

那书生颇为惊讶,问道:“你读过书?”

陈立说:“家师乃杭州凤仪先生。”

书生噌的从床上起来,恭敬作揖道:“竟是凤仪先生高足,在下失礼了。鄙人姓黄,单名亮,字通明。”

陈立抱拳道:“原来是通明兄。”

黄亮问道:“德成兄可知,凤仪先生被流放南洋了?”

“竟有此事?”陈立非常惊讶。

黄亮说道:“去年底,海宁县有一商贾病故,只留下孤儿寡母在世。此人幼时穷困,族中并不救济,只能出海谋生,赚下不小的产业。可他病故之后,家产却被族人侵吞霸占,孤儿寡母告官无门,官府说这是家务事,当官的不便插手。凤仪先生单人执剑,杀了那黑心族长,又逼迫族中长老,将产业归还孤儿寡母。事成之后,凤仪先生便去官府自首,说杀人取义,投官则成仁,并让弟子门人不得因此怪罪官府。”

陈立握拳赞叹:“壮哉!”

黄亮说道:“济世派在杭州名望太大,知县竟不敢决断,便把凤仪先生送去杭州府。杭州知府也不敢处置,又把凤仪先生送去按察司。最后,按察使亲自断案,说凤仪先生为仁义杀人,其罪虽然当初,其请殊为可谅,于是判处流放南洋,终生不得返回大明。”

陈立热血沸腾道:“男儿该当如此。”

黄亮说:“此事轰动江南,官民皆知凤仪先生之名。今年初,《士林旬报》刊载清田冤案,济世派皆欲效仿凤仪先生。左布政使蒋瑶亲自出面劝阻,说他会妥善处理此事,济世派这才没有动手杀人。不久之后,朝廷便派人把冤案审理了,否则济世派又要出许多义士。”

两人又是一番闲聊,陈立说道:“通明兄,盛州乃化外之地,请君在此传播圣人之道。”

黄亮微笑道:“此乃我辈当行之事,义不容辞也。”

陈立亲自把黄亮一家三口请下船,又给他们安排住处,真把这童生当成诸葛亮对待。

黄亮则在观察盛州城,这座港口城市,实在太寒酸了。

城里城外全是低矮的土木草屋,别说跟不上大明的城市,就连南洋的城市都不如。或者说,还比不上大明的普通小镇!

但很奇怪,这里的人非常精神,而且一个个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

原因非常简单,此地人口稀缺,官吏更是少得可怜,种地的赋税十年之内全免,种出来的粮食全都属于自己。

他们很穷,但他们的未来希望无限,自然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精气神。

把黄亮一家安排妥当,陈立跑去问鲁芳:“你可知凤仪先生被流放南洋?”

鲁芳点头:“知道啊。”

陈立质问:“为何不请先生来盛州?”

鲁芳笑道:“别说南洋,天竺都有无数人聘请凤仪先生。日本那个大内义隆,是凤仪先生的把兄弟,凤仪先生如今在大内家当军师呢。他能来咱们这里?”

“这样啊,那就算了,”陈立问道,“纸壳弹药采购了多少?”

鲁芳说道:“够咱们痛痛快快打一场,我还又弄来了三百支火铳。”

“好,等雨季过了就出征!”陈立拍手道。

盛州百姓不用交税,但必须免费服徭役。

平常修建码头,修建围城的木篱笆,都是各家各户一起出人。

这次打仗也是如此,不但每家都要出人,而且还自带三天的干粮饮水,剩下的军粮和弹药则由陈立负责。

危地马拉,又有西班牙人聚集,还抓了许多土著开采银矿,陈立这次要去杀人抢银子!

(这几天事多,明天盟主加更。)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