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9 【麥克斯韋妖《槍炮、病菌與鋼鐵》】五一快樂

作者:想不想吃西瓜
麥克斯韋的威名無需多說,物理學史中成就比他更高的物理學家,半隻手就能數得過來了。馬哨作為後世的物理系學生,對這位大神的崇敬自然不免。

後世有“物理學四大神獸”的說法,分別是芝諾的烏龜、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薛定諤的貓。

這封信中描述的“神奇生物”正是大名鼎鼎的麥克斯韋妖,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由麥克斯韋提出,只不過要晚上許多——在麥克斯韋這位科學巨人身上,    由馬哨引發的歷史改變顯然已經有所體現。

如今的麥克斯韋只是個少年,他提出這個設想多少讓馬哨感到些意外,儘管描述得相當粗略。

麥克斯韋妖一度困擾了物理學家們許多年,直到資訊理論的誕生,它才被真正降服。

在此之前,物理學家們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大概也就是卡爾·埃卡特總結的那句“思考產生熵”了。

於是馬哨便以這句話為題,給年少的麥克斯韋寫了一封回信。

“思考產生熵……”開爾文看到這句話,    不禁一陣沉吟,    陷入了思考之中。

馬哨寫完信之後,    突然說道:“我也許可以把這封信發在雜誌上。”

“如此一來,這個少年恐怕會收穫過多的關注。”開爾文說。

馬哨:“天才多受到一些關注,這未必是什麼壞事。湯姆森,你不也是年少成名嗎。”

“你似乎格外欣賞他?”開爾文問道。

“我有種感覺,這位麥克斯韋將會取得非凡的成就。”馬哨神秘兮兮地說。

他就是要讓麥克斯韋年少成名,得到更早、更多的關注,進而得到更多的資源。

這對麥克斯韋來說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他既可能因此得到更充分的發展,也可能迷失在來得太容易的榮譽之中,最終泯然眾人。

但在馬哨看來,這個世界的物理程序已經被他加快和扭曲,未來還會更甚,一個常規版本的麥克斯韋可有可無。既然如此,試著創造一個非常規版本的麥克斯韋有又何妨?

事實上,他更想把麥克斯韋收為學生,親自調教。

只是條件不允許,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歐洲,過些時日要返回北美,    麥克斯韋就算願意跟他去北美,恐怕也未必願意在印第安人的世界裡生活。

再者,他現在也不可能對麥克斯韋傾囊相授,那麼多重大科學成果他還要慢慢發論文呢。

也許以後會有機會吧。

這封名為《思考產生熵》的公開信很快發表出去,由於它沒有哪怕一條公式,內容儘可能通俗有趣,所以也得到了公眾的青睞。

對大眾來說,不可思議的印第安先生,難得發表了一篇把所有單詞連起來之後依然可以看懂的文章,自然不能放過。

一時間,《思考產生熵》成為了大眾的熱門讀物。

得益於這封公開信的熱度,麥克斯韋,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少年迅速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現在每個人都知道,愛丁堡大學有這麼一位天才少年,他不僅天資過人,勤奮好學,提前入讀大學,而且還得到了神奇的印第安科學家的公開回復以及極力稱讚。

這要是放到後世的中國,    妥妥地要被樹典型,    央媒報道,    緊接著就是入選高考作文熱門正能量素材。

麥克斯韋是個十分低調謙遜的人,他的公眾知名度一直不高,因此甚至可以說,馬哨此舉,直接把麥克斯韋在公眾間的知名度拉到了不亞於後世的水平。

接下來就看看,這位來到聚光燈之下的天才少年,將會走出怎樣的人生軌跡。

與公眾相比,科學界對《思考產生熵》的反應要平靜得多,畢竟這封通俗易懂的公開信似乎只是說明了一個基本事實:思維也會涉及熱力學過程——這有什麼可意外的。

還沒有人意識到麥克斯韋妖背後隱藏的東西……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馬哨的書終於出版了。

系統闡述熱力學初步成果的《熱力學》一經問世,就吸引了所有物理學家的目光,幾天之內,英國本土的物理學家們就做到了人手一本。

歐洲的科學家們也不甘落後,紛紛搶購,《熱力學》由此在西方科學界快速擴散,與它同名的物理學分支也正式呈現在世人眼前。

《熱力學》在學術界掀起的波瀾已經頗為驚人,但與《槍炮、病菌與鋼鐵》相比,卻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畢竟物理學這種東西,實驗資料、邏輯推理擺在眼前,你認也得認,不認也得認。

但《槍炮、病菌與鋼鐵》就不一樣了,此書似歷史而非歷史,似生物也非生物,就算放到一百多年後也新潮得很,遑論在1848年。

更重要的是,馬哨在陳述觀點的時候,幾乎沒有羅列證據——很多證據都是下個世紀的專業研究成果,他不能拿出來,也根本記不得。

基本上,他都是這樣說的: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但不難想明白這樣一個道理blabla……

若是尋常觀點這樣說也就罷了,但《槍炮、病菌與鋼鐵》裡的那些核心觀點,放到這個時代,哪個不是石破天驚?

馬哨寫得已經很收斂了,而且刪減、注水嚴重,有一半內容都是給阿帕奇打廣告,但這本書還是不可避免地掀起了軒然大波,爭議極大。

比如他在文中委婉地表達了“印第安人的智商不比白人低”的觀點,導致一些白人種族主義者對他破口大罵——你們這些印第安蠻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要知道,原著的觀點可是“印第安人的智商可能比白人更高”,而且是明說,根本沒有委婉。

一個印第安人,如果敢在這個時代的白人國家說這種話,走在路上沒準要被打死。

所以馬哨沒有這樣說,而只是說“印第安人的智商不比白人低”。

他覺得這樣說已經很卑微了,沒想到還是招來許多辱罵。

當然,至少在學術界,這種攻擊性的言論還是少數,大多數爭議都是圍繞他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而產生的。

比如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軸線的差異,導致了兩個地區的農業發展相差極大——由於緯度差異可以導致氣候差異大到截然相反,所以農作物跨緯度傳播的難度遠高於跨經度傳播,所以東西走向的歐亞大陸很快發展出了成熟的農業,南北走向的美洲大陸則沒有,這進而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文明差異。

這種前所未有的觀點以及強烈的唯物史觀,給學術界帶來的衝擊不可謂不大。

馬哨本以為書籍出版之後,他可以輕鬆一些了,沒想到反而更甚,每天都有生物、歷史等領域的學者找他對線,有的是在報紙雜誌上,有的則直接肉身拜訪。

“我受不了了,我要去林肯。”馬哨扔掉手裡的對線信,決定用沉默來終止無休止的爭論。

開爾文則笑呵呵地說:“我打算跟你一起去。”

“為什麼?”

“和你討論一下你的書,我最近剛看完它。”開爾文說。

“你說……《熱力學》?”

“不,是另一本,你搭建的熱力學的大廈已經相當完美了,沒什麼可爭論的地方。”開爾文拿起書架上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我原本對它不怎麼感興趣,現在總算知道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爭議了。”

馬哨:“……”

“大酋長,又有人來拜訪你。”一個阿帕奇戰士進來說道,“他說他曾進行過環球考察……”

“不見。”馬哨下意識地一擺手,然後似乎想到什麼,“你說什麼,環球考察?”

“是的。”

“他叫什麼名字?”開爾文用生澀的阿帕奇語說道,他在馬哨身邊耳濡目染地學了一點阿帕奇語,時而會秀一下,儘管大多數阿帕奇人都覺得他還不如說英語。

“他說他叫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