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丞喝了一杯仙茶,讚道:“這茶仙氣氤氳,回味無窮,大約到了仙品七階。”
蔣秋芸微笑道:“這是第十代孫媳晏玉茗培養出來的。她花了很多心思,將現代科技和古法養育結合起來,再加上玉虛峰豐富的仙靈氣,逐漸培養出多個品種的高階仙茶,包括悟道茶、養神茶,洗髓茶,忘憂茶,孟婆茶等等。”
“很好,有了這樣的仙茶,能緩緩提升仙人的功力,應該好好獎勵她。”
“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十二世孫陸修竹的助力。陸修竹和他妻子沈青庵,破解了仙壤中蘊含的基礎神符,已經在實驗室中製造出少量‘息壤’,或許再過一段時間,他就能批次製造‘息壤’了!”
陸丞面露喜色:“是嗎?這可是一件大事!若能批次製造生生不息的‘息壤’,或許能助我突破境界。”
他說的突破境界,是指從仙王巔峰進階仙帝。這一關的難度非常高,若是找不到合適的契機,就算苦修十萬年也不濟事。
隨後,他把陸修竹和沈青庵召喚過來。
陸修竹和沈青庵都放出分身在外遊歷,本體留在玉虛峰潛修,同時做土壤學的科學研究。他們的功力突飛猛進,已經修成了大羅金仙。
陸修竹還兼任科學院院士和帝都大學終身教授。
他開啟電腦,點開ppt,將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老祖,老夫人,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和青庵從枚基礎神符中,抽提出七百多枚土系相關的神符,其中三分之一為顯性神符,三分之二為隱形神符,經過反覆實驗,找到提升仙壤品級的排列組合。”
陸修竹將那七百多枚土系神符一一列出來,又列出幾個適合提升仙壤品級的符文空間構象,然後道:“我們發現,單有這些基礎神符還不行,還要疊加幾枚龍章神符和鳳文仙符,才能製造出真正的息壤……這是最終推匯出的符文陣列空間構象,我將它雕刻在陶瓷大甕上,然後以仙火來燒灼土、木,藉以製作息壤……透過這種方式,最終獲得突破,在實驗室裡得到少許息壤……”
他將自己製造的息壤取出來,只有指甲蓋大的一小撮。
陸丞伸出手指搓捻,睜開慧眼觀察,點了點頭:“不錯,這就是息壤。”他在異世界獲得過息壤,也曾仔細研究過息壤,知道息壤是什麼樣子。
陸修竹又道:“目前的問題是,符文陣列不穩定,符文之間似有衝突,陶瓷大甕很容易碎裂,因而無法大規模製造息壤。我們請了幾位數學家和仙陣師,正在做深入研究,想讓符文陣列穩定下來。”
陸丞問道:“你知道早年鯀盜取息壤,是從哪位大帝那兒盜取的嗎?”
“不太清楚,古書中未曾記載。”
“乃是黃帝。黃帝在五帝之中帝位崇高,擔任天帝和巫神的時間最久。”
“喔,原來如此。”
“你知道開皇和上皇年間,為何會冒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不是自然形成的嗎?”
“上古年間的大帝,人數眾多,並非只有這幾位。大浪淘沙,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到最後,被人們記住的只剩下三皇五帝。三代表天地人三才,五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數。五行與五帝相合,青帝伏羲主修木系功法,赤帝神農主修火系功法,白帝少昊主修金繫心法,黑帝顓頊主修水系功法,而黃帝居於中央,主修土繫心法。”
陸修竹靜靜的聽著,沒太明白老祖說這番話的含義。
陸丞接著說道:“息壤乃是黃帝透過特殊手段煉製而成的神壤。所謂神壤,乃是超越九階仙品的罕見土壤,蘊含的天道法則極其豐富完善。你可以試著猜測,黃帝掌握了哪些特殊神符,將其運用到息壤中了。”
陸修竹雖然修成了大羅金仙,然而他了解的上古傳說很有限,所以很難猜測出結果。
沈青庵更不用說。
陸丞自己都沒有結論,他只管拋磚引玉,給後人以啟迪:“可能要去《三墳五典》中尋找答案。天下有九書,分別是龍章、鳳文、天書、地書、人書、鬼書、夏書、內書和外書,其中跟黃帝關係最密切的乃是《人書》。‘人書’就是《三墳五典》,再加上《道德經》中的部分內容。
你知道華夏百姓,為何尊炎黃二帝為祖,自稱為‘炎黃子孫’?因為早在開皇和上皇年間,五帝作為巫帝就開始庇護人族了。”
陸丞曾經魂穿異世界,落在土著蓍匡身上,親眼目睹蓍夷族生存之艱難,四周都是荒野之地,無數妖獸在邊上窺伺,要不是有那些守護人族領地的界碑,東夷族的人沒法活下去!那些界碑出自何處?都是由巫神殿製作出來的,而巫神殿是由五帝創立的。由此可見,五帝為庇護人族做了多大的貢獻。
現如今,五帝雖然敗給了鴻鈞老祖率領的三千,然而他們並沒有死,只是退到宇宙深處某些未知的星辰休養生息。
想到這裡,陸丞忽然生出一個念頭:“或許我可以等進階仙帝之後,去尋找五帝跟他們聯手。我若是孤身一人跟三千較勁,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如果躲在五帝身後,或許能有更大的收穫。”
陸丞乃是後輩,此時還不敢想太多,人世間的事很複雜,空想太多沒有用,只有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大,才能跟五帝攀上關係,否則別說平輩相交,就連跟隨的資格都沒有。
再者說,陸丞並不想做五帝的僕從。
他一個自由自在的仙王,除非瘋了才會自降身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做奴婢。
尊重歸尊重,不等於甘做僕從。
等到陸修竹和沈青庵離去之後,陸丞請妻子蔣秋芸盤點陸家收集了多少與《三墳五典》相關的資料。
蔣秋芸花了半個月(神庭歷的一天,等於360個小時),找到許多零散的資料,其中包括陸蟬從眾帝之臺拓印的碑文,從帝畿崑崙山的藏書閣見到玉盤之後回來默寫的文章,還包括陸游從元鳥界帶回來的夏朝文獻,以及青梅和關桑月從各處兌換蒐集的修仙心法。這些典籍裡面林林總總蘊含著《三墳五典》相關的內容。
除此之外,陸家藏書閣中也有一些華夏曆史典籍。
《左傳·昭公十二年》記錄:“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後漢書》“臣竊見光祿郎周興,孝友之行,著於閨門,清厲之志,聞於州里。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
由此可見,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還是有部分《三墳五典》傳下來的。
中華文化代代傳承,《三墳五典》雖然找不到了,但其中的內容卻被整合儲存下來,被孔子收錄到詩、書、禮、樂、易、春秋之中。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