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六章聯盟危機(1/2)

作者:急凍人
.

如果說,美國的文化對於世界其他地方還有一定地優勢,但將這個文化來到歐洲來,卻只會遭到嘲諷。

歐洲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宣告了現代民主自由思想的崛起。

為了對抗蘇聯的共產主義宣傳,歐洲被迫實行福利政策、以安撫國內民眾。到了美國,造就了中產階級的出現。

歐美的政治制度一樣,經濟制度相差彷彿,美國人所引以為微的東西,在歐洲來看,只不過是稀鬆平常之事。而文化積澱上、雙方的差距更是天差地遠。

自羅馬帝國開始,歐洲有著數千年的歷史。美國只有區區三百多年。

雖然美國和歐洲算是堂兄弟關係,但在歐洲人民看來,他們不過是靠著第一、第二次大戰的勝利果實。暴富起來地暴發戶而已。

歐洲只是由於多種原因,無法統一,如果統一、歐洲將成為比美國更加強大的存在。

這個思想、是很多歐洲人的共同想法。

尤其是法國和德國、國內更是充斥著這種思想。並努力將其傳播到整個歐洲。

歐洲共同體,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表現。

隨著蘇聯勢力圈的瓦解,東歐和平演變成功,蘇聯的數百萬紅軍已經退回到了國內。歐洲普遍都感覺到,危險已經過去,以前為了安全,依附在美國羽翼下的雄心壯志。又開始慢慢復舒。

好萊塢電影地強勢地位。讓歐洲的電影公司敢怒不敢言。不過,正所謂壓力越大、反抗也越大。

這次歐亞電影聯盟的出現,其關鍵點不在於,蕭強順利在緊閉地美國電影市場上橇開了一條縫,而在於歐洲的電影公司快要話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各國政府強行頒佈的配額制度,他們統統都將臣服於好萊塢膝下。

但是。歐洲的電影真地就這麼差嗎?

蕭強並不這麼認為。

歐洲有一大批優秀的電影導演,有數量龐大的演員隊伍。他們地失敗。是多種原因的綜合體。

他認為,歐洲國家太多,單獨一個國家地電影場太小,使得他們無法靠國內市場支撐起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型影業公司。而各國之間的語言差異,又使得每個電影公司的作品。又只能被侷限在他們本國禁錮了優秀電影的傳播。

本來。如果歐洲的電影公司聯合起來,選擇一個優勢語種作為通行電影語言,是可以達到擴張市場地效果。

可是。多年來橫亙在各國之間的矛盾,限制了他們地聯合。

英國人要是說用英語為通行電影語言,法國和德國必然會反對。而以法語為標準語。別說英德不答應,就是其他歐洲國家也不願意——法語已經沒落太久了,人們早就不當它是一種優勢語言了。

現在,蕭強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現,用坦率摯誠的話告訴他們:我們的目地。就是要打破好萊塢的壟斷、征服美國觀眾的心。所以、你們儘可用本國語言拍電影。但我要將之引進到美國,就要用美式英語來對電影。重新進行後期製作!

他說得非常直白。甚至是露骨:我們就是要盡其所能地討好美國觀眾,我們要想盡辦法,拍出美國人想看的電影。

為了這個目地,由各公司推舉的電影人,在寰歐影業成立了多達百人的“北美商業電影企劃部”。

他們熟悉好萊塢電影的各個方面。

每一部好萊塢成功電影的基本興奮點被分離出來、以歐洲人慣常地嚴謹態度,用圖表、資料加以說明。

基於這些要點或是看點。新成立的寰歐影業。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蒐集劇本。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香港、日本……。劇本組甚至跑到了好萊塢,參考他們的劇本編撰。並蒐羅一些比較出色的小劇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每個電影公司的導演、演員,只要沒有本公司的演藝任務、都應該在聯盟內部、自由流動。

聯盟內部的所有導演、也重新進行了劃分。

喜好拍文藝片地。劃歸文藝電影部門:擅長動作片地,列入動作電影部門:驚傈片、恐怖片、災難片、戰爭片、科幻片、喜劇片……,分門別類一一健全。

就在聖誕節並兩個星期,五十部經過重新制作地歐洲電影在美國上市。

這些影片一出現在美國的影碟租賃店、迅速就受到了美國地家庭使用者的追捧。和香港電影比起來,同樣是由西方人所主演的影片,由於價值觀、層次的相近性。美國的觀眾在觀看他們的影片時。更加容易受到電影內容的感染、更加容易引發共鳴。

最開始還只是三兩人來借,很快,這個群體就立刻擴大。

美國觀眾在看香港電影的時候、由於人種、姓氏地區別、他們還要逐漸熟悉電影中、那個角色叫什麼名字,他是什麼長相。這極大地限制了他們、全身心欣賞電影內容的快感。

這就是寰宇在推出了上百部香港電影以後。美國的家庭使用者租碟、

還是集中在成龍、周潤發等寥寥數名影星的碟片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幾張臉他們已經看熟了。

可是歐洲電影就不同了、電影剛開始幾分鐘,他們就能馬上明白,主角是誰,他的名字、相貌、氣質、性格。這有效地改善了他們看東方電影的困感,大大地增強了電影的趣味性。僅僅是幾天以後,這些新推出的歐洲電影,其中一些優秀地演員,他們的名字就己經被美國影迷所耳熟能詳、並在美國擁有了一大批地影迷。

語言障礙根本就沒有。聽著電影裡地演員,說著流利的美式英語,很多不大瞭解歐洲的觀眾。還以為他們本來就是說英語的。

到聖誕節開始地時候。去教堂祈禱、參加聖誕舞會派對、在家吃聖誕大餐之外。租幾套好看的歐洲影碟在家欣賞,也成為一項聖誕節的重要內容。

而在美國人民在欣賞來自歐洲親戚地電影地時候、寰歐影業的劇本評定部門、也敲定了十多部電影地劇本。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憑藉他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在美國的成功。將自己在十六歲時寫的一個劇本《第五元素》遞了上來、順利成為第一個被透過的劇本。

此外。一部場面宏大的古代戰爭愛特片《特洛伊》、被列為第一批商業片的重點,由多達二十多個公司聯合進行製作。

此外、如《勇敢的心》、《洛賓漢》、《霸王別姬》、《猜火車》等五部作品,也同樣通過了稽核。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一位擾太籍導演寫的《辛德勒名單》、在評定組引發了激烈爭論。拍攝這樣一部影片,耗資巨大不說。是否能夠贏得觀眾,也是個未知數。此外,還要照顧到德國民眾地觀感,因此,對於這部電影,支援與反對的聲浪,都同樣巨大。

最後的投票,憑藉著蕭強的最後一票。《辛德勒名單》成為本次透過的最後一部影片。

所有的影片投資,都遵循一個原則。

這就是首先由聯盟內部成員投資,如果聯盟成員不看好本部電影,拍攝方才可以向聯盟外進行融資。當然,作為第一批聯合拍攝的商業電影。所有的影片都順利在聯盟內部,找到了投資人。

那些沒有參加聯合制作地電影公司,也按照各自原本的拍攝計劃。拍攝自己喜歡的電影。也有一些沒被透過的劇本,被他們所看中,依照同樣地融資方式,開機拍攝。

一場反攻好萊塢地戰役。在歐美亞三地。同時展開。

在首批商業電影登陸美國之前。人們所關注的。還是在美國的“碟片風暴”。

碟片風暴這個片語,是由現在已經掄落為寰宇公司專職記者的、前紐約時報獨立撰稿人波特首先發明出來的。

波特先生已經認命了。他感覺在公眾的喜好面前,個人所堅持的理念,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為了生活,為了養話兩個夢想著成為下一屆美國寶貝地兩個孩子,他認命了。努力地撰寫著,公眾喜歡看地寰宇公司地新聞稿。

而他所宣稱地碟片風暴。就是指寰宇公司地cvd碟片。

曾經。有人在報紙上指出,cvd由於得不到好萊塢的支援、當這股風潮過去,美國公眾追逐香港電影的新鮮勁一過。cvd就將被打回原型。露出它的本來面目,重新扮演起遊戲機配件的角色。

當燒錄機、影片轉接卡上市以後,人們稍微驚奇了一下,但依然看法不變。只是、他們為cvd增添了一個新角色,就是家庭影碟製作。

但從九一年十二月起,媒體上的評論,開始逐漸轉向。

第一批五十部歐洲電影的推出。給美國影評人的感覺是衝擊性的。美國電影人都感覺到了寰宇公司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韌。

媒體上先走出言謹慎,隨後,出現了半個月的失聲。

大家都不去報道這件事情。打算以冷處理,讓事情過去。

同時,他們也開始派出大批的記者,開始探聽事情的原委。到底有多少歐洲電影公司,給予寰宇公司授權。這又會給好萊塢,帶來怎樣的影響。

法國電影公司、英國電影公司、德國電影公司、香港電影公司、日本電影公司……

他們不知道。蕭強到底花了多少錢,竟然從世界範圍內,收集了這麼多電影公司地影片授權。

好萊塢急於探一下寰宇的底。

而那些授權給寰宇的歐洲電影公司。面對記者的提問,一味地扛打著哈哈。

他們說,寰宇以他們所不能拒絕的報價,贏得了他們的授權。至於這個報價的數目,他們不肯透露。確實。這個報價是如此之高,讓他們可以擺脫好萊塢地陰影,又怎麼可能被他們所拒絕。

好萊塢也感受到了寰宇一浪接著一浪的攻勢,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應對。

戰線太廣了,蕭強透過隱蔽而巧妙的佈局。將cvd的外沿、擴充套件到了遊戲、健身、舞蹈、電影、創業等領域,好萊塢要想同時面對這麼寬廣的戰線,也是有心無力。

世紀福特公司等好萊塢影業公司,經過緊急商議。決定主攻寰宇地薄弱點:電影。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無力再爭執dvd碟片標準。他們都知道,如果不先把寰宇公司擊敗,就算他們推出了dvd要想推廣、也會同樣遭到寰宇的強力狙擊。

他們提高了百分之兩百的警惕,將擊敗cvd列入了主要目標。

一方面,美國政府向港英政府施加強大壓力,逼迫對方開放香港電影市場。他們的理由很充分。美國在文化市場上,向全世界開放,你們香港地電影,雖然沒有在美國影院上映,那是人家電影院不放,說明你們地電影差。可是,能夠以碟片的形式,擺放到影碟租賃店。也算是順利進入了美國市場。

現在,你們應該投桃報李,也同樣開放香港的電影市場,讓好萊塢可以進入。

港英政府地回答是:好萊塢可以進入。不過,由於我們只能在美國家庭使用者。以碟片的形式播放。所以,如果好萊塢打算推出cvd碟片,我們也同樣允許!

好萊塢有些傻眼。

怎麼辦,對方針尖對方芒,要麼,美國的影院向香有電影開放:要麼。好萊塢向寰宇公司授權,讓碟片進入。

這搞來搞去。不是搞到了自己頭上?

美國政府有些惱羞成怒。貿易談判代表指出。好萊塢從來就沒有對寰宇公司設限。寰宇可以任意購買好萊塢的電影授權,就像他們最初做的那樣。至於價格太高。那也沒辦法,既然是自由經濟,市場價格自然由市場制定。

歡方之間不斷地進行爭吵,談判時斷時續。

好萊塢這邊在對寰宇的片源庫大本營發動壓迫攻勢,以殺雞儆猴,威嚇那些敢於對寰宇開放片源庫地電影公司。

另一邊,他們也用胡羅卜攻勢,企圖瓦解蕭強地盟友,以釜底抽薪。

幾大好策塢電影公司,紛紛選擇了對手,向歐洲的幾個主要影業公司示好。希望共同拍片。

他們這招,不可謂不狠毒。

歐亞電影公司結成聯盟,為的並不是維護本國電影產業這個高尚目標。

每一個老闆,首先是一個商人。他所考慮地,更多地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