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最好處理的女真移鎮問題與孟古哲哲議定,高務實就轉頭對黃芷汀和劉馨道:“下午我去戶部和兵部,與他們談了一下甘肅這次遭遇布日哈圖東犯之事,現在有幾個情況想找你們瞭解一下。”
黃芷汀與劉馨齊聲道:“老爺請講。”
高務實先目視劉馨,問道:“馨兒,京華方面,我數年前就一直催促的陸軍火炮分類及彈種分類等事,現在做到什麼程度了,能不能儘快引入實戰?”
這個事情黃芷汀也知道,但主管方面不是她,而是秘書處,所以她也朝劉馨望去。
劉馨回答道:“原來老爺要問火炮?目前火炮‘二加二’分類已經做好,如有必要,京華方面隨時可以調整今後的出貨稱謂。
即如‘京華一號攻城直炮’、‘京華一號攻城彎炮’、‘京華二號野戰直炮’、‘京華二號野戰彎炮’等。目前已經準備好按照口徑大小分為一、二、三、四號直炮和彎炮兩類,同樣又按照作戰用途分為一、二、三、四號野戰炮和攻城炮。
整體上而言,攻城炮的自重、口徑等資料都大於野戰炮,其運輸、機動時所配備的載具也是專門製造的,型號有別於野戰炮。”
“野戰”、“攻城”這兩個詞是不必解釋的,不過他們這裡所謂的“直炮”、“彎炮”則要稍稍做個解釋。
其實簡單來說,這“直炮”就是後世所謂的加農炮,而“彎炮”則是後世所謂的榴彈炮。
非軍迷朋友可能沒有關注過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區別是什麼,其實二者既然同屬於火炮範疇,因而基本結構和發射原理都是大同小異的,之所以有這兩個名字的區分,主要在於使用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常來說,榴彈炮主要用於拋物線彈道射擊,可以打擊山坡或者掩體背後的目標;而加農炮主要用於平射,在後世一般用來攻擊坦克、裝甲車輛等目標,或者地面行進的步兵人員。
因為存在這樣的使用差異,因而導致榴彈炮和加農炮在一些具體細節上便有顯著差異。
例如,後世的加農炮因為需要平射打擊坦克,因此要求炮彈初速大,才能儘可能平直地射中目標,否則彈丸就會因為重力作用呈不斷下降趨勢,沒有足夠的初速作為前提,炮彈就很難儘可能遠地有效命中目標。
較大的炮彈初速,也就決定了加農炮需要較長的身管,通常其炮管長度為口徑的40倍以上,比如坦克上裝的火炮就是加農炮。
榴彈炮則是採用曲線射擊,打高拋彈道,因此它們對炮彈初速要求並不高,火炮的身管也就比加農炮明顯短一些,通常是其口徑的二十倍或三十倍左右。
另外,加農炮和榴彈炮的炮彈裝藥情況也有不同。加農炮採用平射角度打擊坦克,通常有一個射程極限,在此區間內可以保證較高的命中率,而超過規定的距離就很難打中目標了。這是因為射程就那麼遠,大致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幅度,因此通常採用定裝炮彈,裝藥是固定的。
而榴彈炮則可以根據射程遠近的打擊需要來選擇不同的藥包,如果想打得遠一些,裝藥就多一點,想打近一點的目標,裝藥就可以少一點,是可以調節的。
當然,後來也有所謂的加榴炮,也就是既可以像加農炮那樣直瞄射擊,又可以像榴彈炮那樣曲瞄射擊,將原先界限比較分明的兩種火炮功能合二為一起來。
例如,高務實穿越前那個時候,各國裝備的自行火炮基本上都叫做加榴炮。不過這個就沒必要仔細說了,因為在這萬曆年間是不可能復刻的。
在高務實下令給京華的火炮進行“直炮(加農炮)”、“彎炮(榴彈炮)”分類之前,大明的火炮技術還比較原始,就算想分也沒法分。其實別說當時的大明瞭,這會兒歐洲的火炮基本上也沒得分。
舉個例子,從歐洲引入的紅夷大炮、佛郎機炮說起來都是加農炮,大明自家的什麼神威大將軍、虎蹲炮這些大量裝備軍隊的火炮也同樣是加農炮。
換句話說,在高務實下令分類之前,基本不存在“榴彈炮”這個概念——除非你硬要說投石車是彎曲彈道,所以它是榴彈炮。
為啥此時沒有彎曲彈道的榴彈炮呢?因為使用需求導致。加農炮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火炮彈種是實心彈。實心彈不會爆炸,殺傷力靠的是它本身被髮射出去的直接動能,但在實戰中,通常必須指望它發生“跳彈”現象來擴大殺傷力。
在這種情況下,你弄個彎曲彈道打掩體背後,因為它彈丸是從天上砸下來的,基本上就別指望跳彈殺傷了——很可能直接砸進地裡,那殺傷力……可謂十不存一,要來何用?
那麼問題來了,高務實催促京華搞火炮分類,是因為有了實心彈之外的產品了嗎?是的,初步產品的確搞出來了,也就是初級榴彈,或者說技術程度比較原始的榴彈。
榴彈又稱開花彈,這玩意兒其實早在公元11世紀的中國就有其記載,是利用彈丸爆炸後產生的破片和衝擊波來殺傷或爆破的彈藥。不過當時那種所謂的榴彈那是真的原始,事實上只能說中國當時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嘗試,至於實戰效果嘛……基本可以無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那種早期榴彈內部裝藥量很少,所以威力也小,炸完之後甚至都有可能只是崩成兩半,遠遠沒有後世影視劇裡的那麼威力巨大,這玩意在原歷史上廣泛裝備還要等到拿破崙戰爭後。
在古代的大多數時候,大炮發射的彈丸都是實心彈,並不會爆炸,但它會摧毀擋在他面前的一切敵人,而且剛才說過,還會在地上出現彈跳現象。
在拿破崙戰爭時代,拿破崙最愛陸軍12磅加農炮的最大射程能達到1100米以上,其有效射程也能達到500米。[注:這裡是說陸軍炮,海軍另當別論。]
這種炮彈發射後,炮彈會以一個平緩的拋物線向前推進,沿途摧毀它遇見的一切敵人,而且在相對堅硬的土地上還會出現彈跳現象,就像石塊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樣,這樣的一發實心彈足夠報銷一整列敵軍。
加農炮除了能裝填實心彈外,還能裝填霰彈和異種彈,用處非常大,所以拿破崙把這種炮親切的稱為“法國姑娘”。[注:但是英語翻譯之後變成了“法國女兒”,不知為何。]
說回榴彈,早期的榴彈由於鑄造技術的落後,空心殼體是由兩半分別鑄造(留出引信孔)然後再合一起的。由於強度低,所以它承受不了太高的膛壓,否則就會在炮腔內炸膛。有鑑於此,當時一般把榴彈用於曲射的大口徑短管臼炮,而不是高膛壓的長管加農炮上。
其發射方式分為兩部分,先點燃炮彈引信,再點燃發射藥引,然後榴彈就會以拋物線的方式從高空中砸向敵軍防禦工事。
但是這時候就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炮彈有可能在敵軍上空爆炸,也有可能砸進敵軍工事內後再爆炸或者乾脆啞炮,甚至還有可能在大炮內爆炸。
這些情況在榴彈出現的早期是挺沒辦法的事,因為製作工藝問題,不是每個榴彈的質量都可靠,而且決定榴彈爆炸時間長短的導火線,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也不是非常可靠。
簡單的說,決定榴彈何時問世、何時成為一項好用的武器的主要因素是技術水平。
很慶幸,高務實的動手能力雖然糟糕,但動嘴的能力不差。他作為當年各種戰略、戰術遊戲的愛好者,對於榴彈的一些關鍵技術是有一定了解的——他雖然自己復原不出來,但如果只是給予理論指導,那倒夠了。
對榴彈發展至關重要的彈託、木質錐形信管和炮彈整體鑄造技術,在原先的歷史上幾乎都到了18世紀後期才發明出來,但是這些東西實際製造難度並沒有高不可攀,發明晚可能主要是需求的迫切性沒達到。
京華火炮廠根據高務實的指點,前前後後花了十三年時間攻克“開花炮”難題,其中具體在榴彈技術上的研究改進花了七年(各技術線並行開發)。
京華改進後的榴彈用一根裝滿緩燃火藥的中空木質管做信管,靠發射藥從遊隙(炮彈和炮管之間的縫隙)洩漏到前方的高溫燃氣來點燃炮彈引信。但是在開發過程中發現,由於當時試製的野戰榴彈炮威力太小,所以它還是隻能靠著大口徑臼炮顯威,或者用於特製的十倍口徑加農炮上。
這顯然沒達到高務實的要求,甚至讓他想起了米國南北戰爭時期南軍對自家榴彈炮的罵罵咧咧。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軍炮兵指揮官對自己軍團裡的十二磅榴彈炮進行了無情的貶低,“近乎無用”、“幾乎沒有價值”,認為這種榴彈炮甚至連六磅加農炮都不如,只有在破壞木質的村莊建築時才會有用。
這位指揮官當時甚至計劃把這種榴彈炮送回後方融掉,重鑄成拿破崙炮或者三十二磅榴彈炮,只是因為產能原因,所以被迫作罷。
中國在韃清初年也使用過榴彈炮,比如康麻子三徵噶爾丹的時候,就曾經運用開花彈(榴彈),並留有記載:“(開花彈)用時先將火藥裝入藥室,間以木,加土寸許,然後將炮彈放入前膛,彈外用火藥填實,再隔一層溼土,最後用臘封炮口。發射時,先從炮口點燃炮彈上引信,再速燃火門上引信。”
開花彈在對付噶爾丹的駱駝陣的時候,為清軍建立了不小的功勳,當然清軍擁有和使用最多的還是發射普通炮彈的各式大將軍炮(加農炮),開花彈只能算是點綴。
這種老式開花彈其缺點非常多,不但不安全,而且加工起來還費時費料,不但清軍不喜歡用,就連西方軍隊也不普遍裝備。拿破崙戰爭時期裝備最多的還是實心炮彈、霰彈(葡萄彈)和各種形制的異種彈,這三類炮彈加起來就佔炮彈總量的90%以上了。
不過,剛才說了,榴彈的難題在於加工技術,而在這一點上,高務實是開了掛的。京華這將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都把金屬加工當成最重要的技術進步方向之一,造就了京華目前絕對可以稱得上世界第一的金屬加工水平。
歷經十三年專業攻關而問世的“京華彎炮”系列,其榴彈造型與足球頗為相似,採用一體化鑄造技術製造,目前已經可以比較穩定地爆炸成三十二塊破片,達到了高務實早年提出的技術要求。
而在引線方面,因為京華早年曾在地雷技術上投入重金,順便使得高質量引線早在十幾年前就取得了突破,而且還可以生產防水引線(因為京華也研究水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有了好的“開花彈”,有了好的引線,控制榴彈的爆炸時間就不難了。當然,按照高務實的習慣,他本來是希望將引線在出廠時就按照不同長度切好,以便在戰場上可以按照需求打擊指定舉例的目標。
然而試驗結果不太理想,並且火炮廠和警備軍參與校射的技術人員都認為,這樣還會導致實戰中需要準備各種長短不一的引線,大大加重後勤壓力,並不划算。
高務實最終也只能選擇妥協,因此後來改為榴彈炮的操炮手加大訓練強度,他們被要求在戰場上要負責按照指定目標距離去剪切合適長短的引線。
這是需要大量學習各種知識的,因此京華各武裝力量中操炮手的薪金平均達到了每月十五兩至二十兩白銀,基本和大明國內的縣尊老爺正規月收入差不多。想想看,一千門炮的炮手薪酬就要支出兩萬兩銀子一個月,金貴程度毋庸贅述。
當然,好在“京華彎炮”是個新產品,目前全京華的榴彈炮操炮手加起來還沒一千人……
聽完劉馨的介紹,高務實略微思索了一番,稍稍蹙眉道:“也就是說……比如二號炮,現在就要分為二號野戰直炮、二號野戰彎炮、二號攻城直炮、二號攻城彎炮這樣四款?那這樣的話,火炮的總款數是不是太多了些?”
劉馨先是點了點頭,但又馬上補充道:“是比以前多了不少,但也不像老爺想象的這樣,例如一號炮太大,就沒有野戰款,而四號炮太小,則沒有攻城款。
另外,攻城炮和野戰炮的區別其實不大,口徑是通用的。主要區別在於載具而非火炮本身,這樣的話對於火炮製造以及彈藥供給而言,還是較好的做到了一彈多用,沒有對後勤提出太多的額外要求。
至於運輸、機動等方面,那其實是載具製造方面的問題。大明從來不缺木匠,我們在這方面的產能不必擔心,解決起來並不複雜。”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風冷霜華”、“書友”、“迪迪卡卡俱樂部”、“初次登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