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哈圖對高務實此刻思考中的三路合圍自然是有所考慮的,不過他與高務實雙方立場不同,所面臨的局勢也不同,故其擔心的事情也有不同的側重。
與其說布日哈圖現在擔心察哈爾大軍在數日之後可能面臨三面合圍,不如說他更擔心察哈爾那近四十萬部民的動向。
無論是在布日哈圖眼裡,還是在圖們眼裡,察哈爾汗庭這六萬精銳只要鐵了心要跑,終歸是能跑得掉的,大不了損失一批斷後部隊。即便明軍調動了六十萬大軍又如何?哪怕因此拼個傷筋動骨,至少主力大軍要走依然能走。
明軍現在的戰鬥力相較於二十年前來說,的確可以稱得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點無論圖們還是布日哈圖都不得不承認,畢竟他們此前已經試過好幾回了,冷冰冰的戰績擺在那裡,拼死抵賴毫無意義。
然而,明軍的戰鬥力再如何提升,也改變不了明軍主力始終是其步兵軍團這一格局。明軍的騎兵部隊的確也有很大的提升,比如戰馬配備比例總體而言翻了一倍不止,甚至騎兵部隊的總規模也將近翻了一倍。
可是那又如何?那就代表明軍現在足以對蒙古騎兵打出殲滅戰了嗎?當然不行,哪怕明軍騎兵現在擁有火力、射程優勢,也只代表他們擁有正面迎敵蒙古騎兵的實力,而論機動性則依舊是蒙古騎兵獨步天下。
為什麼?不僅僅是高務實已經想到的戰馬比例、挽馬數量之類的明顯硬指標,還有其他方面造成的影響。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隨著京華的鋼、鐵產能逐年提升,以及高務實位晉戶部尚書之後對軍隊的財政投入日益加大,這幾年明軍獲得的軍費也在水漲船高。
這當然是好事,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說九邊明軍的財政富餘了之後,又考慮到可能要和蒙古人草原決戰,因此除了買馬之外,還為明軍騎兵提升了裝備水平。
武器方面不用他們管,這事兒兵部方面按照高務實的期望,已經給他們統一換裝了京華的騎槍,後來考慮到馬上拼刺刀實在不太靠譜,又補回了之前的馬刀,實行了冷熱兵器合用。
與此同時,兵部考慮到蒙古人戰損擔心的是人力損失,而明軍自己更擔心的卻是高額的撫卹金損失(由高務實在遼東率先實行,後來被推廣到了九邊),因此又為明軍騎兵配備了新式戰甲及戰馬具裝。
先說前者,也就是補回給騎兵部隊的馬刀。這一點上高務實此前算是走了一段彎路,後來發現馬刀還是不能省,又給補了回去。補回去的馬刀是經過重新設計的,甚至高務實本人都參與了最終定型。
這些馬刀以京華騎丁們原先用得最順手的雁翎刀為基礎做出了一些改動,製成短柄、窄刃、微曲的形狀,實際上非常像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哥薩克“恰西克馬刀”。
由於京華的鋼材質量較高,這種馬刀長三尺六寸(1.2米),帶平行血槽,做到了比號稱“天堂之刃”的恰西克馬刀略長一點,但仍然維持足夠強度。至於重量則如恰西克一樣足夠輕,全重為三斤一兩。
馬刀屬於武器,增重三斤一兩也不算多,還算能夠接受,但防具方面可就不同了。
首先是明軍騎兵本身的罩甲有了變化。高務實早年玩遊戲時還挺喜歡重灌騎兵的,畢竟數值都很誇張。不過,隨著後來的某些瞭解,開始產生了一種新的想法,即在東亞範圍內而言,重灌騎兵用處不大,即便配備,也無需太多。
由於他是管錢袋子,兵部也在他的影響範圍之內,於是重灌騎兵在明軍中的配置比例的確很低,一個萬人規模的騎兵部隊裡頭,重灌騎兵通常不滿一千,大致在八百左右。
明軍騎兵重點發展的是“半具裝騎兵”。這一點其實本身也契合有明一朝的騎兵建軍思想,即騎兵四大寶:軟弓、長箭、快馬、輕刀。當然,軟弓長箭現在被萬曆二式騎槍取代了,快馬則一直都很重視,輕刀也已經補上。
這裡說的是建軍思想,即騎兵裝備還是不能太重,因此過於沉重的兩宋式全具裝只是少量裝備,主要發展重點防護式半具裝。
唐順之的《武編》中,關於大明半具裝騎兵,是有明確記載的:
“周馬之身,最為利害,惟頭面胷臆,馬面子舊制雖巧,近日符離陳蔡之役,馬多被傷,中壽星腦額而死。臣今製為貼額,用綿布衲作一片貼在馬面子內額腦之間,脫遇矢石可透鐵面,尚有鐵額可隔此馬面,所以合用貼額。
大全裝雞項大而秋錢小,或暑月悶熱,雪雨氷結,徹去秋錢,尚有雞項可蔽肥肉。此馬甲所以合用,小全裝我軍馬甲,甲身例是垂下過防一尺許。”
據此可見,明軍騎兵馬匹的主要裝備分為了如下幾種:馬面子、雞頸、馬身甲、胸甲等等。
“馬面子”是一塊狹長的金屬製的護面,上面開有眼孔,主要保護馬匹面部,與馬匹額頭等大,內裡經唐順之改進後有棉布用作貼額;“雞項”其實是一副馬頸部的護甲,由甲片綴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馬身甲”即是馬匹身上的主要甲冑,約莫與馬匹等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這就是典型的換了思路。五代兩宋的重騎兵除了在衝陣、接戰時具有一定的防禦優勢外,對於騎兵的特質是有所犧牲的,而大明的半具裝騎兵,在恢復了騎兵原有的機動性的同時也保留了不錯的防禦能力。
相比兩宋時期的重騎兵,明軍馬鎧覆蓋面積有很明顯的下降,搭後等大片甲冑被廢棄,更加註重機動性作戰,同時明軍騎兵作戰時也具有很好的破陣功能,以及更擅長小規模接戰。
不過以上都是理論數字,實際上在唐順之改進半具裝之後很長時間裡,明軍騎兵真正能以此標準配備的,差不多隻有各家將領的家丁。這就造成明軍騎兵早幾十年的著甲率相當堪憂,甚至除了騎兵本人穿戴罩甲之外,已經不習慣給戰馬披甲了。
然而隨著高務實的逐漸掌權,明軍恢復了這些半具裝騎兵的配置,甚至還對一些具裝部件進行了最佳化。
這些事情過於詳細,說來比較無趣,不如直接報個標準好了:原先的半具裝騎兵,全套裝備重量約為二十四斤出頭,加上早年的騎兵武器與現在有所區別,騎兵全負重大概在三十斤到三十二斤左右(不計算難以確定的人體重量)。
經過京華鐵廠與王氏兵工廠的通力合作,現在騎兵半具裝重量為二十一斤,馬刀約三斤,相比數十年前王順之時期降低三斤。然而因為武器的變動,如今騎槍約七斤,攜帶彈藥約三斤,全身合計約三十四斤,相較於當年反而重了兩斤到四斤,折中算做三斤好了。
別看和唐順之時期相比只是重了區區三斤,但這種對比其實不過是家丁騎兵的感受。對於早已不習慣披甲的騎兵,然他們重新披甲,實際上是一下子重了十幾斤,已經可以明顯影響到騎兵的速度——無論行軍還是作戰。
而蒙古騎兵呢?為數不多的重騎兵負重沒必要比,畢竟蒙古人現在資源受限,重騎兵也越來越少,尤其是當上一次在遼東時蒙古重騎兵衝陣被正面擊敗,痛定思痛的圖們汗已經把重騎兵裁撤得只剩點象徵意義,不提也罷。
其核心主力的輕騎兵負重是多少?十五斤到十六斤。至於為什麼是這個數,其實說起來和高務實的關係很大。
隨著明軍火器質量穩定性的提高,以及火槍射程的一點點加大,布日哈圖發現蒙古騎兵在明軍面前著甲的意義已經越來越小——明軍除非打不到,但凡打到幾乎都能破甲,那要這甲冑何用?
這就好比全世界的盔甲發展史一樣,盔甲從越來越重到逐漸消失,引起變化的最大因素就是火器的發展。
在冷兵器時代,武器發展了,盔甲隨之增重,雙方勉強還能持平;到了熱兵器時代,武器威力呈指數發展,但盔甲的增重卻不可能如此——畢竟人也好,馬也罷,負重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加厚。
那怎麼辦?我也發展武器唄!至於盔甲,丟掉得了,反正也沒啥用了。
但蒙古人現在沒法發展武器,於是作為應對,只好撿起老傳統,打不過我還跑不過嗎!於是察哈爾蒙軍乾脆丟掉盔甲,專注於減重,繼續強化本就很強的機動性。
什麼叫蝴蝶效應,這大概就是蝴蝶效應的一種展現了。大家都不是木頭,你變了,我打不過了,那我要是還不變,豈不是在等死?
正是因為雙方的這些變化,處於弱勢地位的布日哈圖比高務實更加敏感。因此,當高務實還在想著“現在老子打得過了”的時候,布日哈圖早就發現了自己的優勢所在——他現在不怕跑不過。
這一戰發展到現在,高務實始終在想的是如何包圍察哈爾人打殲滅戰,而布日哈圖一開始就知道硬拼沒戲,說服了圖們大汗連察罕浩特都不要,直接玩了一手金蟬脫殼,向西跳出包圍圈,脫離戰場。
高務實想要繼續反過來包圍,布日哈圖自然能猜到,但那無非是繼續跑罷了。至於攻打歸化城,這只是布日哈圖大計劃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大致在“能打下最好,實在打不下問題也不大”這個層面。
布日哈圖最大的隱憂是那近四十萬察哈爾部民要如何逃離清剿。雖然現在高務實明顯還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一門心思還是針對察哈爾這六萬大軍的殲滅而來,但明軍雖然追不上察哈爾蒙軍,卻總比四十萬部民跑得快——部民雖然有馬,但他們還有很多牛羊啊,牛羊可沒馬跑得快。
布日哈圖此刻已經隨圖們大軍抵達歸化城,城中明顯收到了訊息,早已關閉城門。城樓上站滿了手持弓箭,虎視眈眈的土默特蒙軍。
布日哈圖不知從哪弄了個明顯是京華所產的老式單筒望遠鏡,端起望遠鏡看了一會兒,搖頭道:“城中守備頗為森嚴,看起來我軍到來的訊息至少傳來歸化一日以上了,偷襲強攻之想已不足取。”
圖們冷哼一聲,道:“必是沙城走漏的訊息——唉,要不是你非要在那兒走漏訊息,本汗覺得偷襲歸化一事沒準還真能成。”
雖然作為大汗說出這話是一個很重的指責,但布日哈圖地位特殊,不慌不忙地道:“這也是迫於無奈啊。大汗,若我軍的行蹤長期不為明軍主力得知,誰知明軍會不會把幾十萬大軍鋪展開來大肆搜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大汗,萬一被他們發現了部民遷移行蹤,想著反正抓不到我軍主力,乾脆拿部民開刀,那我察哈爾部可就真是萬劫不復了。”
其實圖們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不然之前也不會同意在沙城只收那點物資便放過他們。布日哈圖之所以讓他這麼做,就是要讓明軍知道他們已經在朝歸化而來,逼迫明軍回援。
這種打法和兩三百年前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作戰某種程度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關鍵就在於要牽著敵人跑,讓敵人疲於奔命——在耐力賽中,蒙古人可是自信得很。
“現在怎麼辦?”布延臺吉在一邊忍不住問道:“歸化城到底打不打?”
圖們沒有說話,而是轉頭朝布日哈圖望去,但一時被風沙嗆了一口,忍不住咳嗽起來。
布延臺吉和布日哈圖都立刻叫了一聲“大汗”,好在圖們立刻擺了擺手,清了清嗓子,搖頭道:“無妨,風沙而已,不礙事。布日哈圖,你來說吧。”
布日哈圖看了大汗一眼,見他似乎的確只是嗆了一口風沙,於是道:“歸化自然是要打的,不僅要打,而且還要做出志在必得之勢。不過相較而言這些都只是假象,我軍當前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我們要集中精兵,去襲擾那位高太師的經略本部,爭取讓其他幾路明軍都受些驚嚇,急著去解救這位明軍的精神寄託,從而為部民遷徙創造條件。”
布延臺吉深吸一口氣,轉頭朝圖們道:“大汗,此事請交給我去辦。”
圖們知道他的用意:繼承大汗不僅看血統,要坐穩位置還得有威望,尤其是在當前這種危急局面之下。
不過,率領一支遠少於明軍數量的所謂精兵去襲擾那位大明第一文帥,這其中的危險性不言而喻,萬一要是出了點什麼意外……
“大汗,請準臣與黃臺吉同往。”關鍵時刻,布日哈圖忽然主動請纓。
圖們大汗鬆了口氣,悄悄嚥了口吐沫,儘量把聲音放平靜,頷首道:“好,你們去吧……要帶什麼人自己去挑。”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陰天好心情”、“萬惡的笑JJ”、“阿勒泰的老西”、“曹面子”、“o尚書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