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84章 西暖閣中

作者:雲無風
在短短的時間裡便佔據寧夏全鎮,志得意滿的哱拜此時正集合眾將商討後續安排。
哱承恩率先賀道:“如今父親已佔據寧夏全鎮,僅剩平虜未克,但其亦處在我軍包圍之中。尤其是自父親大破固原軍後,固原一線府縣望風歸順,郜光先西有西寧火落赤兄弟威脅,北有父親壓制,如今雖然聚兵點將,但其敢不敢北上亦未可知。加上河套博碩克圖騎兵策應,擁大兵六萬餘,佔據險要,已可稱王劃地,成就霸業!”
劉東暘對於哱拜稱王不稱王無所謂,他只憂心朝廷何時征剿,急盼哱拜能有應對之計,便岔開話題向哱拜道:“事到如今,朝廷必出兵征剿,我等如何應對,還需早日謀劃。哱王子久經戰陣,用兵如神,還望指點弟兄們如何部署。”
此言一出,許朝等眾人也都附和,反而沒人接著哱承恩的話談論稱王,皆請哱拜定謀抗擊朝廷征剿。
哱拜廳內踱步,心生兩策,對眾將說道:“如何應對,我有兩策可供諸位參詳。其一為趁朝廷尚未及時反應,以疑兵布固原,大擺攻取西安之勢,而主力則秘密東進,奇襲京師!若能攻佔京師,擒殺皇帝及皇子,則天下必亂!各地藩王爭做皇帝,百官之中各有擁立,這大明天下便會亂作一團,則我等便可稱王圖霸!只是那三晉之地素有表裡河山之稱,重關峻嶺,悍將眾多,難以輕進。若繞道關外聚戰京師,以今勢論之,實則勝負難料。”
許朝一聽這話,立刻大搖其頭,接話道:“此策如何可行?山西有名將麻貴出鎮大同,麾下麻家達兵勇悍異常,昔日便連俺答大汗親征亦敢相抗。而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現也在太原領兵,其麾下遼東騎兵裝備精良,與圖們大汗的察哈爾本部交戰亦絲毫不落下風。恕我直言,有此二將在,我軍若直入山西,恐怕根本到不了京師。”
劉東暘也附和道:“山西境內崇山峻嶺,一旦遭遇阻擊,便不再有奇襲之效,而宣府、大同兩鎮,戰力居九邊前列,不可輕視。況且,萬曆初年,戚繼光得內閣鼎力支援,北修長城,鞭練士卒,治火器研戰法,京師周邊防務一新,我軍缺少火炮,豈能輕易攻克?”
許朝接著道:“至於繞道關外,此舉也不可行。近日朝廷已令高求真為七鎮經略,此人安南定北數次大戰皆獲全勝,是個知兵的文帥,且其與土默特徹辰汗結為安答,土默特十萬鐵騎說不定都能受他調遣。我軍繞道塞外,在河套或許可行,一出河套只怕便要被把漢那吉所圍,豈是用兵之道?”
哱拜答道:“進取京師既然不通,這其二便是固守備戰,待朝廷兵至,先驕其兵,再擇機全殲。朝廷重整調兵之際,火落赤、著力兔想必已然行動,屆時我軍再次南下固原、西安,進佔陝西全境。如此,火落赤可東出西寧府,佔領莊浪衛等地,與我等聯合,領土相連,自成一片,如此便進退有餘,攻守兼備。待族人內遷,所得兵卒則可達二十萬之眾。依我之見,此計可行,此中關鍵全在於如何全殲官軍及南下西安之時機把握。”
眾將思索良久,覺得這個思路總算還比較靠譜,於是皆點頭稱是。
隨後哱拜下令,令哱承恩領兵兩千守靈州千戶所,令許朝領兵兩千守興武千戶所,令繼雲領兵兩千守韋州千戶所,令劉川白領兵兩千守中衛千戶所,集兵五千圍攻平虜,三十六堡各駐三百屯守。
博碩克圖率主力迂迴關外策應,做出東渡黃河進攻山西之假象,以此牽制山西明軍,使其不敢“離巢”,而博碩克圖所部其餘則駐紮花馬池一帶佈防,算是提前收到了一半戰利品。
至於哱拜本人,則與劉東暘、土文秀及哱承寵等人一道,親自領兵兩萬自鎮寧夏,備戰朝廷征剿。
就在哱拜等人商議行止的同一天夜裡,近來一直住在禁衛軍京北大營的高務實忽然收到司禮監緊急傳召,皇帝漏夜召其入宮商議緊急軍務。
高務實知道皇帝聞報只比他略晚,對此召見已有思考,也不管春寒仍在,批了衣服便走。
他發現到了戰爭爆發的時候,朝廷的傳訊比往常還是會快一些,比如他是昨天上午得知寧夏之變,今天晚上皇帝就有了反應,這就比前一次快了一天多。
這一天多的時間裡,高務實並不是乾等皇帝召見,他在煩悶之餘,也給京華下達了一連串的指示,作為接下去一段時間裡的應變。只不過其中有效無效,還要看西北方面的表現,尤其是寧夏城中。
臨危不懼的高經略甚至抓緊時間在馬車上眯了一會兒,等他被叫醒的時候,馬車已經到了皇城門外。
下得車來,便看見陳矩帶著人守在地安門門口,一見高務實下車,一邊朝他走來,一邊向身邊人招手。
高務實一看,卻是有內宦牽了一匹御馬過來。陳矩也沒說什麼客氣話,只是面色嚴肅地道:“宮保,我知你應該已經收到寧夏之變的訊息,這些事就不細說了,但有一點您需要小心一些:現在皇上對郜制臺的表現相當不滿,最好不要力保。”
高務實微微點頭,又嘆了口氣,道:“我已仁至義盡,現在確實保不了了,只能儘量挽回局面,好在此前我對寧夏已有所關切,倒也不算毫無考慮,萬化可以放心。”
陳矩面色稍松,不再多說,指了指那匹御馬,道:“軍情緊急,此馬是皇上特賜,可於紫禁城行走,宮保上馬吧。”
高務實也不多說,走過去翻身上馬,動作嫻熟得宛如馬上之將,看得陳矩也是一愣,連忙自己也翻身上了另一匹馬。
此時本該是陳矩引路,但高務實的騎術明顯好過隨行的司禮監宦官,甚至宮廷守衛也比不得他,鬧到最後,反倒是他一馬當先走在前頭。
今夜真是規矩全無,陳矩居然沒有把高務實當做外廷臣子那樣從東華門帶進,而是在過了煤山之後便直接由玄武門帶了進去——玄武門之南乃是後宮,外廷臣子一般是不可能走這裡的。
高務實也免不得問了一句,陳矩只道:“皇上說了要儘快,其他的都是小事。況且我等不去東西六宮,南趨乾清宮只需要避開坤寧宮即可,省時省事。”
高務實稍稍猶豫了一下,也沒堅持繞道,於是一行人很快繞過坤寧宮而直抵乾清宮外。
乾清宮此刻燈光璀璨,看起來恐怕還有其他人在。高務實沒有多想,只讓陳矩前去通報,陳矩卻道:“不必,皇上有旨,殿前通報即可。”換句話說就是走到門口了再通報就行。
等高務實被批准入內,一進西暖閣就發現果然還有人在,不過只有一人,乃是首輔申時行。
高務實上前見過皇帝和首輔,申時行因為有皇帝在,只是微微頷首致意,皇帝則一擺手道:“求真,你再來得遲點,朕就要派出第二批人找你去了。你先來看了這份軍報。”
其實軍報沒什麼好看,高務實心裡清楚得很,只不過皇帝這份軍報到底還是有所不同,主要在於附上了郜光先的請罪疏。
高務實先是裝模作樣地看了看軍報,然後又看了看郜光先的疏文,沉吟不語。
朱翊鈞見他看完,微微動了動嘴唇,但最後還是沒說什麼,他似乎有些猶豫,又朝申時行望過去。
申時行便輕咳一聲,似乎是清了清嗓子,開口道:“求真對這份軍報和奏疏有何看法?”
高務實沉吟道:“寧夏此時反了,其中只怕不僅是寧夏本鎮有變。元輔,河套、青海的局面我看也大為不妙,內閣最好要有所措置。”
申時行微微蹙眉,淡淡地道:“內閣自有內閣的考量,我現在是問你對這份奏疏有何看法。”
高務實用眼角餘光觀察了皇帝一下,略帶詫異地回答道:“郜光先已經請罪求辭了,他手底下出了這麼大的事,三邊總督當然得辭。至於定罪,此事只能決斷於聖上,元輔怎來問我?”
申時行心中暗罵:你當我想問你?要不是皇上顧忌你的想法,甚至於不肯親自問詢,我怎麼可能開這個口?
但高務實這麼說了,他也不好不回答,只好保持剛才的格調,淡淡地道:“你是七鎮經略,大明九邊,你獨掌其五(保定、昌平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九邊”)。對於軍務,想必你自有你的見解,而我為首輔,也有徵詢之必要。”
這番話有點首輔風範,高務實聽了便笑著微微躬身,道:“元輔教訓的是,學生受教了。”然後對皇帝一拱手:“皇上,臣以為郜光先當罷。”
朱翊鈞心裡鬆了口氣,輕嘆一聲:“那他的罪名是什麼,該如何處置?”
“顢頇無能,貽誤軍機。”高務實平靜地道:“鎖拿進京,再行詳查吧。”
申時行在一邊,嘴唇動了動,但遲疑了一下,又把話嚥了回去。本來按他的想法,郜光先這晉黨骨幹出了事,當然應該直接一棍子打死才好,不過對方畢竟是掛兵部尚書銜的三邊總督,又不是當年曾銑那個局面,總不能說殺就殺了。
高務實剛才的說法雖然看起來狠厲,連“顢頇無能,貽誤軍機”都出來了,但卻並不給他定罪,只說再行詳查,這當然沒法讓申時行滿意。但問題在於,高務實偏偏又用了一個“鎖拿進京”,這又不好說他包庇同黨——都鎖拿了,可見預設有罪,而且是有大罪,你怎好說他包庇同黨?
朱翊鈞倒不必想那麼細,他只是生怕高務實硬挺著說不關郜光先的事,那就有些難辦,畢竟自己接下來能依靠的人,想來想去也只有高務實。所以,只要高務實願意放棄郜光先,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至於郜光先到底該定個什麼罪,這事還真不著急:他又不會跑,定罪急什麼,當然是先把寧夏的事情壓下去再說。
“朕看可以,就這麼辦吧。”朱翊鈞不想在這件事上耽誤工夫,話題一轉:“郜光先去職,三邊總督由誰接任?申先生有何看法?求真,你又有何看法?”
申時行瞥了高務實一眼,淡淡地道:“高經略熟知邊務,還是請高經略先一述高論吧。”
“高論不敢當。”高務實還真不客氣,微微拱手,然後朝皇帝道:“臣有兩個人選供皇上參詳。”
朱翊鈞點頭道:“你說。”
高務實道:“南京魏學曾,或者宣大鄭洛。”
朱翊鈞沉吟了一下,朝申時行問道:“元輔以為如何?”
申時行平靜地道:“鄭洛坐鎮宣大有年,如今寧夏大亂,套虜博碩克圖趁切盡病重參與其中,於是山西方面恐也未見得太平安寧。是以,臣以為鄭洛不便輕動,仍以督晉為要。”
朱翊鈞道:“那就是魏學曾了?”
魏學曾、鄭洛都是高黨,對於申時行而言都不是好選擇,只是申時行現在根本不願插手這檔子事,所以他們兩個選誰都一樣。不選鄭洛,申時行還真是為了山西穩定考慮,那麼挑個魏學曾去三邊也就無所謂了。
至於申時行為何不願插手,其實很簡單:寧夏出了這麼大的亂子,而且河套、青海都不安生,可見西北局勢糜爛得厲害。
西北糜爛是高黨的爛攤子,關他申時行什麼事,為什麼要幫他們收拾?也許可以說是為了爭功,但這個功可不好爭。他申時行上哪找到能夠平定西北之亂的人出來?
掰著指頭數一數,心學派這邊拿得出手的戰將也就李成梁一個,但李成梁在遼東任務極重,不可能派他去西北吃沙。
那麼退一步,李成梁的長子李如松上次在漠南之戰的表現也很亮眼,似乎也能一用。可是李如松本部就只有從遼東帶到太原的五千騎兵,其他的兵馬只是名義上歸他指揮,皇帝當然可以給他許可權,但是……呵呵,宣大三鎮和陝西三邊都是實學派的地盤,只要高務實暗中指使一下,李如松除非能靠他那五千騎兵包打整個西北,否則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在寧夏也非吃癟不可。
申時行以己度人,覺得此時讓李如松去寧夏完全是推他入火坑,因此寧可放棄這次搶功的機會,也不願意這樣做。
“臣以為魏學曾雖然未必是最佳人選,但目前來看也算合適。”申時行如此答道。
朱翊鈞微微皺眉:“既然不是最佳人選,又談何合適?申先生,你以為誰是最佳人選?”
申時行單手朝高務實一攤,道:“最佳人選麼,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只是高經略另有要務,分身乏術,去不得寧夏罷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書友20180512114751102”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縱浪”的月票支援,謝謝!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