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十八年十月末,羅氏家領地內迎來了一場大豐收,藉著這個契機,政良直接宣佈羅氏學府的開府,大量已經完成了在家內的秋收工作的學府學員紛紛在家人陪同下來到了學府城的城下町中準備入學的事情,這讓此時人口已經接近六千人的城下町頓時熱鬧了起來。
這一次秋收,羅氏家一百六十萬石的領地中,一共獲得一百萬石的糧食以及近五十萬石的其餘收入。損失的近十萬石收入,主要是由於豐後國與筑前國剛剛經歷完戰亂,導致田地被毀、人口流失,影響到了今年的春耕,繼而最終導致了歉收的發生,
按照目前領地內平均五公五農稅賦(只針對一百萬石的糧食收入),以及部分分封領地還需要分出一成領地收入(這個則是針對一百萬石的糧食以及近五十萬石的其餘收入)作為分封家臣的收入,最終羅氏家的內政閣獲得了四十一萬的秋糧以及四十九萬石的其餘收入。
後者這其餘四十九萬石的收入,指的是領地礦山、工坊、鹽場、商業賦稅等產業的收入。這一份收入還要內政閣透過各種對外貿易手段實際轉化為糧食才行。幸運的是,秋收時節各地的糧價都普遍會更低,所以預料將會購買得到高於四十九萬石的糧食。當然,糧價都是根據各種因素而變動的,這實際上也很難說得準。
此外,為何諸如領地礦山、工坊、鹽場、商業賦稅等產業的這一部分足足有五十萬石的收入,最終羅氏家卻在減去家臣提成部分以後。羅氏家卻還保有四十九萬石的收入呢?原因是因為諸如礦山、山林木場、工坊、鹽場這些領地的礦產林業以及工坊財產等都是直屬羅氏家的。而家臣只有權對自己的領地農業、一般商業的收入有提成權。於是就導致羅氏家最終還會有四十九石的各種產業的收入。卻反而只有四十一萬石的糧食收入。
也正是農業的收入是各個家臣封地的主要收入,所以一般他們都很注重於當地的農事建設的,繼而重視起整個領地內政建設起來。這也正是目前羅氏需要側重建設的地方。政良也正是透過賦稅收入這個槓桿,間接地引導領地的家臣豪族以及領民提高生產技術以及調整經營產業。
現在再加上此前內政閣透過拍賣鹽場以及博多屋舍等措施籌措起來的十多萬石糧食,此外還有原本就留在倉庫中數萬儲備糧食(原本從筑前國寺廟神社勢力中繳獲的糧食因為戰爭、日常消耗等原因,已經消耗了大半),目前羅氏家的倉庫一共有六十三萬糧食。這是實實在在地儲存在倉庫中的糧食。
至於剩餘的四十九萬石收入,則是要儘快轉化為糧食後。才能算入實際的糧食儲備中來了。總的來說,從今年秋收到明年秋收這一段時間,預計羅氏家將會有一百一十二萬的收入可以利用了。
政良與眾家臣商議後,決定在未來的一年以內,這一百一十二萬的收入,將留下二十萬石糧食作為應急儲備。而另外九十二萬石的收入,三十萬石將作為領地中各機構、各軍勢常備以及奴隸番隊日常工作的消耗儲備(諸如日常的飲食、每月的俸祿、差旅費、遺孀遺孤定期撫卹等的消耗),三十萬石將作為領地組織諸如修築行軍大道、開墾田地、建設水利設施等有償徭役的費用儲備,三十萬石則將作為軍事儲備(軍事儲備只會在作戰之時才會被動用)。
最後的二萬石則是為了鼓勵經受了去年戰亂的豐後國、筑前國當地加快恢復農業耕作,作為“貸款”發放給一些當地困難領民作為明年的春耕糧種之用。實際上羅氏家的撫卹機構中。已經有了以“借貸”方式將食糧、春種糧食以及耕作農具提前借給當地領民的措施(這一部分的消耗則直接計算在了各機構的日常消耗當中了),但是考慮到這些地區剛成為羅氏家的領地。當地領民們對羅氏家的制度將信將疑,未必會及時申請撫卹,從而影響了領地的恢復進度,所以政良乾脆直接拿出二萬石糧食作為催化劑,讓當地領民意識到這些撫卹措施的真實性,從而在加快田地恢復進度的同時,親身體會到羅氏家的好處。
當然,如是僅僅依靠今年秋收的這返還給領民的五十萬石糧食,實際上是無法養活羅氏家領地內九十多萬的人口的。
那現在這些人口又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呢?
這主要是依靠羅氏家一直所推行的內政建設體系而生存下來的。從羅氏家起家至今,已經十年時間了。在這十年時間裡,肥前地區已經推行羅氏家法度將近九年,筑後地區也有七年,而肥後地區則是有四年。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發展,在羅氏家法度的推動下,這些地區的領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保障,以往吃了這頓不知道一下頓的著落的生活已經過去了,現在他們不但能夠解決每一日的糧食問題,甚至還有餘糧。也正是這一年又一年的餘糧的積累,才能讓他們生存下來的。
當然,這裡也不能說以往在羅氏家到來之前,他們就活不下去了。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家裡糧食不多了,就少吃一點,喝稀粥度日。若是家裡真的沒有吃的了,那就上山挖野菜下水撈魚去吧。這樣的確能夠保證他們不至於死去,但也導致了他們身體素質下降,甚至出現養不起孩子,養不大孩子(幼年就夭折,這在這個時代的倭國很常見的,就連一些豪族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壽命縮減等問題。
總之,以往他們幾乎每一年都是入不敷出,現在在羅氏家數年的統治之下,家裡已經變成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餘了,而且每一年的盈餘是越來越多。以往為了讓這些地區發展起來,政良向裡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也就是在“養民”),可以說是在對外征戰的同時,必先保障這些地區的發展。現在這些地區逐漸進入平衡狀態了,不但不再需要羅氏家投入大量的資源,甚至還會為羅氏家產出更多的資源了。
也就是說,經過這數年羅氏法度的推動,肥前、筑後、肥後的領地內,已經形成了一個收支平衡的良性迴圈內政體系。若是一年裡,自始至終,一點休養生息的時間都沒有,春夏秋冬,戰爭不斷,雖然說是戰國時代,可是這樣的戰爭也太頻繁了,長此以往,領地內政體系崩潰、領民反抗,這樣就如同自取滅亡了。
欲取之必先予之。經過這數年以來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肥前、筑後、肥後三國領地成為了羅氏家發展的助推器。為羅氏家發動攻略、擴大版圖、吸收更多的人口提供了保障。
同樣,現在羅氏家對豐後、筑前地區,實際上也是重複著以往對肥前等地區一樣的發展過程(發起大規模的各種有償徭役、大範圍推行各種“借貸”方式的撫卹制度等各種法度,其實都是為了協助領民渡過這段艱難時期,讓他們從以往那種入不敷出的狀況脫離出來,繼而進入收支平衡狀態)。
但跟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不再需要像走高空鋼絲一般,一邊顧忌著領地內政是否正常,一邊劍走偏鋒地對外擴張了。現在有了肥前、筑後、肥後這三塊穩定地區作為基石,羅氏家可以改為穩不穩紮、步步為營地擴張戰略了。
簡單地來說,以往以羅氏家的情況,一旦戰敗,那就等於是一切為零,羅氏家幾乎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了(因為資源幾乎全部投入到軍事以及內政建設當中了,再也沒有任何的人才、物資等資源的儲備)。現在的羅氏家的情況,則是即便一時對外的戰爭失敗了,也不會對領地有太大的影響。羅氏家已經經得起風雨,經得起挫折了。這就讓政良在執行戰略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應付自如了。
趁著喬遷新居城、羅氏學府正式開府、領地秋收剛剛結束,國外有又暫時沒有太大糾紛(秋收期間,大家都偃旗息鼓了,羅氏家這一次也遵循了眾豪強大名的規則,將各地的軍勢都收回邊境駐地休整起來了)的這段時間,政良還一連操辦了兩件大事。
一件大事就是按照今年各家臣的表現,提前對眾家臣進行了一些金錢以及職位的賞賜(這些賞賜以往都是在新年年會才進行的)。尤其是正式晉升東鄉平次、木下昌直、吉田重政、磯野員昌四人為譜代家臣。這種譜代的賞賜,是家中顯要的重臣才能受到的,其族人都將被寫入了羅氏家歷代家臣的族譜之中。
上述四人都是羅氏家中的重臣,而且還是羅氏家的一門眾,追隨政良的時間也最久,對羅氏家所做的貢獻也有目共睹,自然就得到了這種應有的賞賜了。而且這四人以及其所在家族,也填補了羅氏家一直以來都沒有譜代家臣以及家族的空白。有利於加強羅氏家的統治。
另外一件大事則是在新居城下舉行領地有史以來的第二次閱兵儀式。
(感謝“白河十夜”領取了本書的大神之光;感謝“dscfd”成為本書的執事;感謝“zj_gold”的月票;感謝“leely”的打賞。月底了,向大家求求月票。)(未完待續請搜尋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