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尋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戰國之鷹》更多支援!
時已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七月末,在政良的嫡子羅氏輝良的親自坐鎮下,經過近一年的整頓與發展,羅氏家去年新佔據的南九州地區終於安穩下來了。←
在這一段時期裡,隨著羅氏家法度在南九州當地的推行,自然就造成了不少的騷動,令到羅氏輝良不得不迅速下達了血腥鎮壓的命令,從而在當地掀起了一場場腥風血雨。當然,參與騷動的,主要是當地的豪族以及寺廟神社勢力,至於佔據了最大比例的一般民眾,反而是因為羅氏家法度對其極其有利,從而成為了羅氏家的最大支持者。
隨著羅氏家法度的不斷深入民心,在羅氏輝良以及羅氏家各個機構的努力下,進入這今年下半年以來,當地的騷動早就已經完全消失了,尤其是隨著大量當地豪族勢力被遷移到南九州以外的羅氏家領地,而大量的羅氏家其他地區的領民的遷移進入、因封賞而成為了南九州某些地區的新領主的家臣的入主、以及源源不斷的從羅氏家領地以外地區投奔而來的流民的定居,這些都徹底改變了南九州原來的格局,令到南九州地區終於逐漸融入了羅氏家的統治體系當中。
於是,在內政閣的一番努力下,對南九州的薩摩國、大隅國以及日向國的檢地工作也終於有結果了,作為羅氏家內政閣執政的東鄉平次自然是要向政良稟報的。
“主公。經過本次的檢地。目前內政閣初步評估出。南九州薩摩國的總收入大概為二十八萬石,大隅國大概為十七萬石,日向國同樣大概為十七萬石。以上是這一次檢地後南九州的收入情況,隨著日後的不斷發展,估計日後各地收入還會有更多的變化。”這裡收入,指的是包含田地、礦藏、商業等所有的收入。
“人口方面,目前薩摩國合共人口十五萬人左右,其中青壯三萬餘人。孩童六萬餘人;大隅國合共十萬人左右,其中青壯四萬餘人,孩童三萬餘人;日向國合共十一萬人左右,其中青壯四萬餘人,孩童二萬餘人;此外,按照主公的吩咐,內政閣也已經分別將二萬餘、一萬餘、一萬餘合共四萬餘的明國移民分別遷移到薩摩國、大隅國、日向國中分散定居。以上是此次檢地中人口統計的情況,但此時還有著不少投奔本家的流民被安排到當地定居,預估當地的人口情況很快就會有新的變化。”
“礦藏方面,原本此前已經被開採當中的、在薩摩國的內城以及日向國佐土原附近的兩座金礦也已經在本家奴隸番隊的入主下重新開始開採。至於其他的礦藏,也正由礦山奉行李宏飛帶人到處勘察當中。”
“工坊方面。遵照主公的命令,為便於南九州各地行軍大道以及諸如水利設施等工事的修築,內政閣也已經在薩摩國當地建立了一處水泥工坊,該工坊也已經投入了使用當中。”
“港口方面,大隅海峽外側的屋久島也正式成為了本家對外的貿易港口,同時也是本家水軍的駐地之一。如此一來,本家已有大隅國的屋久島、伊豫國的今冶港、對馬島、長門國的鳥島作為本家對外的貿易港口,同時它們也是本家水軍的軍事港口;此外,肥前國的伊萬里灣是本家的造船港口基地,唐津灣則是本家水軍的訓練基地。”
從南九州地區的人口比例情況來看,青壯明顯是不多的,這主要是因為南九州當初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激戰導致大量青壯被拉壯丁而死亡,而且由於此前島津家轉封往伊豫國北部地區之時,也拉走了不少薩摩國當地的青壯,於是就造成了如此狀況了。
按照東鄉平次的稟報,目前南九州薩摩國、大隅國、日向國三地合共就有六十二萬石的收入,人口方面也有三十五多人。能夠有這樣的戰果,政良自然是對此前從準備到結束經歷了兩年之久的南九州戰役當然是滿意的了。
同時,政良也回想起了此前他剛剛看過的羅氏家各領地的收入以及人口情況,其中,收入方面。
作為羅氏家起家之地的肥前國,經過十數年的發展,其收入有了很明顯的變化,1540年是收入為三十一萬石,到了1549年,其收入已經上升到四十五萬石,1556年是五十五萬石,去年(1559)的最近一次檢地則是到了六十一萬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收入變化,主要是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羅氏家的法度不斷地深入人心,令到當地的農漁業、商業、手工業、文化產業、飲食業在當地日漸發達起來,形成了相互迴圈促進的良好經濟體系,於是就有了如此顯著的變化。
與肥前國相似,同樣是被羅氏家起家早期所佔據了的筑後國、肥後國的收入變化也非常顯著,其中筑後國1544年的收入為二十七萬石,1549年的收入則是增加到三十三萬石,1556年之時收入是四十一萬石,而到了今年(1559)年初的最近一次檢地則是到了四十六萬石。肥後國方面,1545、1549、1556、1559這四年當年的收入則分別是三十四萬石、三十七萬石、四十八萬石、五十三萬石。
而羅氏家在起家中期所佔據的筑前國、豐前國、豐後國、壹岐島,其變化也是挺大的。其中,筑前國在1551、1556、1559這三年當年的收入為三十四萬石、四十二萬石、四十六萬石;豐前國在1551、1556、1559這三年當年的收入為十四萬石、二十一萬石、二十四萬石;豐後國在1549、1556、1559這三年當年的收入為三十七萬石、四十五萬石、四十八萬石。
壹岐島方面,其在1549年之時全島收入也才一萬五千石,但到了去年(1559)全島收入已經上升到五萬石。要知道。壹岐島是一個面積小。而且島上山多林密、耕地面積少。人口也不多的島嶼來的,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收入變化,主要是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是,該島嶼成為羅氏家的領地後,不但被羅氏家遷移了不少流民進去定居,而且也大力推廣了羅氏家的法度;
二是,在對馬島、大內家的西國地區成為了羅氏家的領地後,原本作為防禦前沿陣地的壹岐島以及其周圍海域一下子就成為了羅氏家的內海了。令其能夠安穩地大力發展起漁業、林業;
三是,由於其成為了羅氏家的內海,於是也成為了對馬島與朝鮮、明國商人貿易的中轉站,不少商人會將該島作為存放貨物的臨時倉庫,而眾多羅氏家內部的商人會途徑該島,從而也增加了該島的繁榮;
最後,由於該島的密林中生存著一種野牛,在羅氏家內政閣的支援下,不少當地島上的領民乾脆幹起了捕捉野牛、馴養野牛為耕牛,甚至放牧養牛的工作。要知道,戰國時期的耕牛價格可是很高的。這自然也增加了該島嶼的收入。
上述地區是羅氏家起家中期所佔據後的領地總收入情況。而在這幾年,羅氏家也先後佔據了長門國、周防國、安藝國、對馬島等地。
長門國方面,雖然目前羅氏家只佔據了該國的五分之四左右的地區(剩餘的五分之一地區為以吉見家為首的眾長門國豪族所瓜分著),但其在1556年時的收入為十二萬石,而到了去年1559年,其收入已經增加為十四萬石。
雖然該國有著孤懸於長門國沿海的鳥島作為與東面的石見國、安雲國等地進行海上貿易,但由於該地區海域風浪較大,經常有船隻出現海上事故,所以一般的商人首先選擇的是沿海的陸路進行交易。可惜的是,由於目前尼子家、吉見家、毛利家正在為石見國的銀礦而在爭戰當中,嚴重阻礙了石見國、安雲國等地通往羅氏家沿海陸路商道的通暢,所以收入並沒有增加多少。
與長門國類似,安藝國方面,羅氏家同樣也只佔據著大概五分之三的地區(剩餘的五分之二地區為毛利家所佔據著),其在1556年時的收入為十五萬石,而到了去年1559年,其收入已經增加到了十六萬石。
至於全面被羅氏家所佔據的周防國,其在156年的收入為十六萬石,到了1559年,收入已經增加到十九萬石。
從長門國、安藝國、周防國這三處地方的收入變化可以看得出來,其收入增加的幅度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剛剛經歷過數次內戰、外部入侵,而且有剛剛被羅氏家佔據了才三年的時間,所以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重新恢復與發展。
對馬島方面,由於其是羅氏家與朝鮮、明國商人進行貿易的主要地點,而且相比起其後方的壹岐島,其面積更大、耕地更多,所以其收入也算不錯,1556年是其收入只有二萬石,到了去年1559年,其總收入已經增加到了六萬石。
當然,除了上訴這些地區以後,實際上羅氏家在備後國的西部、伊豫國的北部也是掌控著一些領地的。只是這些領地都是羅氏家的邊境重地,實施的是軍屯制度(這些地區沒有任何的領民,當地的田地是由當地守軍來耕作的),而且按照羅氏家法度,當地只會實行戰國時期常見的耕作技術,任何先進的羅氏家技術與作物都不會在這些地區實施(主要是為了保密)。所以這些地區的收入合計起來也就一萬餘石不到兩萬石。
如此計算下來,再加上此時的南九州地區的總收入,羅氏家所有領地的總收入剛剛好到了四百萬石多一點,於是,羅氏家從此就是一個四百萬石的戰國霸主了,政良也是一個身家四百萬石的戰國大名了。(小說《戰國之鷹》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新增朋友”,搜尋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請搜尋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