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1章 请立储君上(1/2)

作者:风啸木
第531章 请立储君(上)

内阁大臣李志升的府邸,他召集旧儒派官员,前往书房中议事。

他派遣一些官员,专门守在房屋外面,禁止任何人靠近房间。

他们显得极为紧张,害怕其他势力的探子,探听到他们讨论的内容。

旧儒派多次被各种势力打压,他们再也承受不起重大的损失。

李志升之前也出手打压过旧儒派,他都没想到世事无常,竟然成为旧儒派的首领。

大华帝国现在分为两大一小,三个大型的官员派系。

最强大的派系,那就是新儒派。

王仲策以心学为思想,建立的儒家新派系。

在王仲策卸任首相之后,这个派系拿不出重量级人物。

我们今后的兴衰,也会跟随储君紧紧绑定。”

现在陛下的想法,根本没有流露。

户部员外郎孟文晟,看到很多大人物沉默不语。

圣上的心思细腻,他也不会故意让皇宫电报局泄露口风。

他立刻与众人商量,大朝会时,他们应该怎么做,力求把事情做得圆满。

而是强调苏蜀等皇子品德优秀,聪明伶俐。”

魏时鸣看到众人期待又紧张的眼神。

我认为咱们必须要参与到立储这件事情中。

朝廷现在的利益,都已经被各大势力瓜分。

李志升在之前,只是与同乡组成一个小圈子。

但七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人数实在是太少。

他们不能采用礼教约束皇帝,防止弄巧成拙。

国子监祭酒于文和与礼部尚书韩翠柏,在一间密室里商议对策。

………………………………

官员们听到工部尚书金银花的分析,他们都陷入沉思。

众多官员听着金银花的问话,他们都没有出声。

他身为嫡长子,符合儒家传统。

这件事情走差一步,刚发展壮大的新儒派,就会分崩离析。

真从皇宫电报局传出来的信息,流传速度不可能这么快,传播的内容也没有发生变化。

户部左侍郎马冯杩惊喜的说道:“泄露消息的人,肯定是郑王王仲策。

旧儒派的其他官员,他们立刻支持马冯杩的意见。

韩翠柏看得很清楚,皇帝苏河对礼教的那一套很是厌恶。

我认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信息传递的速度,也佐证了我的推测。

武将手中掌控军队,他们参与到立储,对储君表示忠心,皇帝都会感到如芒刺背。

但想到大华帝国规定,官员的职位都有期限。

李志升心中也犹豫,他是否要掺和这件事。

但他身为工部尚书,大华帝国正二品官员,又是李志升的嫡系。

他们在大华王朝中,那是足以和传统官员相抗衡的一股势力。

他看到有人跃跃欲试的神情,认为这些人不成熟。

他在旧儒派之中,也算是二号人物。

他语气焦急的说道:“众位大人,现在可是千载良机。

那就是看不清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他们稳健发展下去,势力会逐渐壮大,成为影响大华帝国国策的一群人。

你拿个主意,咱们应该怎么办?”

这些旧儒派官员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确实能增强他的势力。

李志升在这之后,积极吸纳因为山东官场动荡,六神无主的旧儒派官员。

他们武将,绝对要躲得远一些。

我认为郑王的信件泄密,这与郑王有关。

金银花看着孟文晟,这位自称亚圣孟子的后人。

于文和品着茶,缓缓的说道:“京城现在发生的大事,应该是王爷的手笔。

这封信的内容,为什么会传遍全国。

在旧儒派之中,孟文晟通常是敢于最先打破僵局的那个人。

这件事也与皇帝苏河,平时行事的做法大相径庭。

他沉默片刻,依然有些犹豫的说道:“拥立储君,确实是我们迎来转机的机遇。

陛下对我们儒家理学不喜,我们努力这么多年,也没有扭转陛下的观念。

旧儒派大部分官员,他们都支持马冯杩的意见。

这也是李志升,为了平衡旧儒派的力量,做出的选择。

他们大部分人,都代表着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利益,被外人称为工业派。

他们两人商议着,有人推动朝廷立储,他们怎么办?
于文和建议道:“陛下立储,这是早晚的事。

哪个势力想要占据更多的利益,储君是避不开的环节。

伱们想一想,数千年的历史之中,所有敢插手皇帝立储的武将,他们的下场是什么?”

李志升也认可金银花等人的分析。

陛下也不会大动干戈。”

苏蜀皇子年纪最大,他还是嫡长子。

哪怕是在大明朝早期,洪武皇帝朱元璋想立谁为太子,都不需要询问文官的意见。

第二大派系,那就是魏时鸣联合一帮人组成的工商派。

咱们旧儒派中层官员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发展的潜力。

只有确定储君是谁,各方势力才会下重注,培养亲近他们的储君。”

工部尚书金银花,他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大华帝国除了这三大派系,还有一些诸子思想或是同乡主城的小派系。

韩翠柏和于文和两人商量着预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魏时鸣了解皇帝苏河,他认定的事情,哪怕是满朝文武反对。

李志升听到张文晟的话,他把咖啡杯放下,长叹一口气道:“我们真的要掺和到立储的风波之中。

大家多读读史书,就能看到这件事,可能遇到的风险。”

他们旧儒派一绝不振,还需要靠李志升的扶持,他们想要恢复往日的荣光,只能另辟蹊径。

李志升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

户部左侍郎马冯杩语气严肃的说道:“我们这一派,一直被陛下暗中打压,其他派系也会落井下石。

首相魏时鸣府上,汇集了很多人。

韩翠柏看着于文和,他们都是郑王王仲策的心腹,新儒派的骨干,心学大宗师。

工部尚书金银花,与旧儒派官员格格不入。

………………………………

大都督冯三秋,把大都督府的一二品大员,全部召集在一起。

韩翠柏叹了一口气,他感觉郑王王仲策,给他们留下很棘手的局面。

现任首相魏时鸣又比他年轻,进入内阁的时间也比他晚。

马冯杩听到李志升要讨论这个问题,他立刻激动起来,高声说道:
“这个问题我们还用讨论吗?咱们作为旧儒派,必须要拥立苏蜀皇子。

哪位皇子登基,他都无法忽视,每年几千万两银币的商税。

他点了点头说道:“我观察到的迹象,有好几股势力想要推动立储。

他听到李志升的担忧,分析道:“我认为消息,不是从皇宫电报局中传出来。

我接触了许多官员,他们都担心储君空悬的危险。

第三大派系,就是他们旧儒派,信奉儒家理学的残余势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你们想想,谁最想要这封信在京城扩散,又能轻易办到这件事。”

李志升语气坚定的说道:“下次大朝会,我们联合起来,请求皇帝立储,为了国家的稳定,是时候立太子了。

他知道陛下厌恶结党营私,一直没有扩大自己的小圈子。

我们一旦成功,将会翻身做主,压制新儒派和工业派。”

他无法长时间担任内阁大臣。

皇帝立储这件事,文官可以掺和进去。

皇宫电报局口风都不严,皇宫之中又哪有秘密可言。

李志升知道这种情况,在大华帝国鼎盛时期,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他语气严肃的说道:“京城昨日就开始流传的谣言,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魏时鸣铁匠出身,他能爬到首相的位置,就能看出来这股势力的强大。

更何况皇帝苏河,根本不会被宗族礼法所束缚,他的想法也更加的天马行空。

马冯杩话音一出,所有文官都明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走出这一步,那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真以为现在的情况与大明后期一样,皇帝的权力削减到极低。

他们家族及其子孙后代,都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好处。

旧儒派官员那时正群龙无首,看到内阁大臣李志升的招揽,他们立刻选择抱大腿。

这会不会是皇帝苏河的手段,想要引君入瓮,把他们一网打尽。

这个时候表现太突出,一旦压错皇子,下场肯定会极为凄惨。

圣上这么做,会引起文武百官胡乱猜测,对朝居没有好处。

李志升如果选择维持现状,他卸任内阁大臣后,最好的下场也只是前往议会等衙门养老。

李志升百思不得其解,皇宫电报局的成员,那都是皇帝苏河的心腹。

再不行动,甚至会被其他人超过。

很多势力都在暗中串联,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金银花喝了一口咖啡,这种刚火起来的舶来饮品。

他语气严厉的说道:“我们不掺和这件事。

你们用心仔细想想,有些事情是我们武将能掺和吗?

郑王写的信,怎么可能轻易就泄露出来。

哪怕是大明皇帝万历,想要立宠爱的儿子福王为太子,都被当时的百官挡了回去。

皇宫电报局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

儒家理学在明朝发展到最巅峰,他们一直坚持立嫡长子为储君。

皇帝陛下多次强调,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三品以上官员不缺,七品以下官员也有很多。

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打上王家的标签,很难转换门庭。”

郑王王仲策又远赴海外,哪怕是这件事曝光。

我们现在的情况,对于这种敏感的事情,尽量不要出头。

他们之前只是一个小势力,谁能想到工商业,会发展的那么迅速。

他见识到魏时鸣背后工业派的力量,认识到只靠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对抗魏时鸣等人。

冯三秋都要被这些同僚气疯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真的能押宝成功,推荐的皇子成为储君。

我现在有些疑虑,郑王写给陛下的信,必然会高度保密。

他并非科举官员出身,作为一名药童,被李志升提拔进入官场。

哪怕是熬资历,他也熬不过魏时鸣。

孟文晟没有说出口的东西,在座的众人都了解。

咱们现在的情况,已经退无可退。

皇宫电报局都脱离掌控,他们有能力传出信件,就敢通过电报胡乱下发圣旨。

咱们旧儒派经过多次打压之后,自从投靠李大人。

咱们现在讨论最重要的事情,要立哪个皇子为储君。”

押宝储君,这是风险极大,利益更大的行动。

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们有人不遵守旨意,那比那比通政司失控还危险。

工部右侍郎王大钢,这名矿工出身的官员,用他那粗犷的声音,大声问道:“老魏,王仲策写的信,京城都传遍了。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