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0章 移民政策(1/2)

作者:風嘯木
蘇河與李鳳鳴等人,討論完南洋地區的安排。

他們在乾清宮商量,大華王朝今後的作戰安排。

南洋地區不會有太大的戰事。

大華王朝與西班牙,依然會維持現在的狀態。

為了爭奪南洋的霸權,大華王朝與西班牙,早晚有一天會兵戎相見,但不會是現在這個時候。

大華王朝勢力沒有擴張出去。

最關鍵的海陸絲綢之路,還沒有打通。

大華王朝對外的貿易,現在還被西班牙商人壟斷。

大華王朝缺少市場和原料供應地,還需要透過西班牙與西方做生意。

西班牙人也陷入到德意志諸侯引起的戰爭之中,他們不會把主要兵力派遣到華夏附近。

一隻規模不大的遠征艦隊,也不會影響到南洋地區的安全。

西班牙人又掌握獨家生意,他們賺取豐厚的利益,也不會主動向大華王朝發起進攻,捨棄這份利益。

軍方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大華王朝附近。

李鳳鳴建議道:“陛下,對於北方的蒙古人,我們主要是分化瓦解,並不斷把勢力推向蒙古腹地。

北方的草原和荒漠,實在是太大,需要逐步蠶食,這種事情急不得。”

蘇河點點頭,贊同道:“現在蒙古草原沒有一個強大的部落,全是分散的蒙古部落。

蒙古部落自己,都打得很熱鬧。

我們只需要扶持部分蒙古部落,拉一批打一批,就能達到我們既定的目的。

我們不用太著急,只需要穩步推進,這些蒙古部落,早晚會被我們收服。

我認為現在的主要目標,是打通陸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我們拿下南洋之後,打通它只是時間問題。

陸上絲綢之路,現在連一絲打通的希望都沒有。

大都督府,要把這件事情提上日程。”

隨著大華王朝工業化程序加速,生產了數量龐大的工業品。

給這些工業品找到銷路,並獲得大量的原材料維持工業運轉。

工業體系才能迴圈起來,逐步發展壯大。

想要獲得市場和原材料產地,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必須要打通。

蘇河也答應與他打天下的老兄弟,對他們進行海外封王。

他要在華夏周邊,建立一連串的附屬國,保證華夏腹地的安全。

華夏東方是大海,這裡不適合作為封地。

華夏西方,特別是絲綢之路兩岸,有著資源豐富的土地。

資源非常豐富的,蘇河準備當做本土經營。

資源稍微貧瘠,封給兄弟們作為封國,讓他們成為華夏的屏障。

現在這個時代,是拿下這些地方,最好的時候。

這個時代,可以用各種手段,消滅當地的土著,完成騰籠換鳥工作。

乾清宮的房門被敲響,周公公恭敬地走進來。

“陛下,內閣的幾位閣臣,已經來到乾清宮外面等候。”

蘇河命令道:“快宣他們進來。”

周公公恭敬的出去,內閣成員很快進入到乾清宮,來到他們的座位旁。

首相王仲策,先鞠躬行禮道:“微臣王仲策,拜見陛下。”

其他三位內閣大臣,緊跟著行禮。

“微臣李志升,拜見陛下。”

“微臣錢明義,拜見陛下。”

“微臣魏時鳴,拜見陛下。”

蘇河看著四位內閣成員,他又提拔兩位巡撫進入內閣。

他理想中的內閣成員人數,在五到七名左右。

蘇河寧缺勿濫,沒有合適的人選。

他寧願內閣出現空缺,也不會提拔不合格的官員。

主要是大華王朝剛剛成立不久,一些人剛來到地方施政,還沒有展露屬於他們的才華。

內閣成員增加,他們的職務也做了一定的調整。

李志升負責農業,錢明義負責水利和財政,魏時鳴負責工業。

蘇河讓周公公把陸遠山送來的捷報,遞給內閣眾臣觀看。

王仲策等內閣成員,他們很快閱讀完,捷報上的內容。

身為內閣首相,王仲策最先開口說道:“陛下,這是一個好訊息。

南洋戰爭在今年就結束,沒有綿延數年。

這能極大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

南征艦隊攻下南洋地區,能獲得大量的糧食,有利於緩解國內糧食短缺。

南洋地區也盛產橡膠,為國內提供充足的橡膠。

蒸汽機快速發展起來,進入到每一個領域之中,也能促進國家工業的發展。

拿下南洋地區,我們大賺特賺。”

蘇河聽著王仲策的說法,王首相看的很明白,知道打下南洋地區,能為國家帶來很多好處。

這些國家最精英的人才,他們看問題很透徹。

只是有些時候,因為觸及到自身的利益,在裝湖塗。

前明就是被一群裝湖塗的官員,直接搞爛拖垮。

蘇河一拍桌子,激動的說道:“王首相,你們內閣看的也很清楚。

南洋地區的潛力很足,但這只是潛力。

要讓那裡變成大糧倉,還需要我們的努力。”

李志升聽完蘇河的說法,他立刻出聲說道:“陛下,我也觀看很多南洋逃到國內的人,在報紙上寫的回憶錄。

我發現南洋那裡的土著,他們有一個極為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懶。

農業是需要辛勞付出的產業。

當年我們抽掉軍隊作戰,農業人口不足,都導致糧食大量減產。

只有辛勤勞作的農民,才能讓糧食持續不斷增產。

南洋地區是老天爺賞飯吃,這個地區有成為大糧倉的潛力,但它沒有成為一個大糧倉。

當地人懶,又缺少先進的農業技術,是重要原因。

懶人用粗放式的種植,那可照顧不好農田。

我們想要把南洋變成大糧倉,人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沒有勤勞肯幹的農民,南洋糧倉那也只是空中樓閣。

想要改造南洋那些懶人,微臣認為這樣做得不償失。

微臣建議,從國內移民到南洋地區。

這還能解決國內人多地少的矛盾。”

蘇河聽到李志升的發言,他滿意的說道:“李愛卿說的沒錯。

朕就準備把國內貧困地區的人員,移民到南洋地區。

這次御前會議,朕想與眾位愛卿討論的政策,就是移民政策。”

內閣幾位閣臣,聽到是討論移民政策,他們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

錢明義說道:“陛下,我們漢人講究故土難離,再沒有受到大災的情況下。

他們都不願意離開家鄉,特別是前往南洋地區,這種陌生的地區。

我建議強制性移民,把受災和環境惡劣地方的百姓,優先進行移民。

由官府主導,把他們全部移民到南洋地區。

南洋地區疫病有些多,但對於災民,這也是一片好地方。

南洋那裡有著眾多的良田,只要他們肯幹,總不會餓死。”

魏時鳴建議道:“陛下,移民容易,國內的百姓人口眾多,找到一批移民,這不是困難的事情。

新朝開闢,都會進行大規模移民。

我觀歷朝歷代的移民,很多移民都死在了路上。

他們到達一個新地方,想要生存下去,也比較困難。

微臣建議,加強移民過程的管理。

並讓南洋地區接收的官員,做好準備。

我們最好規定移民的限額,當地能接收多少移民,我們再組織多少移民過去。

移民到達南洋,他們的主要敵人也不是疫病,而是當地的土著。

微臣建議讓每一個村莊都組建民兵隊,讓軍方對移民進行簡單的訓練。

讓他們能對付,小規模的土著襲擾。”

蘇河聽著魏時鳴的建議,他這個建議說到點子上。

他們要培養一批,能拿起槍的移民。

靠這些移民,自己就能向外擴張,最起碼也要守住自己的地盤。

大量武德充沛的移民,也有利於同化當地的土著。

首相王仲策建議道:“陛下,第一批的移民死亡率最高。

微臣建議以流放犯人和渤海府和鯨海府,這兩府的人為主。

渤海府和鯨海府,我們剛剛佔領。

一直在執行移民政策,把這裡的人,移民到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

這樣依然有人思念故國,導致兩府不時出現一些暴力衝突。

微臣建議加大移民力度。

渤海府和鯨海府之前,一直屬於華夏文化圈。

他們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只要把他們和流放犯人互相摻雜在一起。

當地也是說漢語的官吏管理。

這些人的下一代,也進入到當地小學學習。

他們獨有的語言,很快就會變成一種地方方言,幾代人之後會漸漸消失。

這些被我們攻佔了國家,他們百姓擰成一股繩,又有著獨有的文化。

這將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只要我們的實力衰弱,他們就想恢復故國。

我們把這些地方的人,直接拆散,不讓他們留在故國,移民到各處。

他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是絕對多數。

這樣做,只要經歷一兩代人,就會變成順民。

這個做法一箭雙凋。”

蘇河聽著王仲策的建議,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南洋屬於熱帶地區,微生物非常活躍。

表現在外,那就是南洋地區瘟疫眾多。

特別是雨林之中的蚊子,能傳播很多疾病。

現在大華的醫療水平,只能用青蒿素控制瘧疾。

對於其他疾病,完全是束手無策。

瘟疫的流行與環境息息相關。

先期移民到南洋的人,死亡率會非常高。

陸遠山提供的捷報也有體現。

南征艦隊因為各種疾病,死亡人數高達兩千多人。

南征艦隊與荷蘭人和葡萄牙人交戰,總的死亡人數,也只有三千多人。

蘇河與內閣商討,最終形成移民南洋的政策,由內閣實行。

大華王朝初期計劃向南洋地區移民二百萬人。

撥款兩千萬兩銀幣,作為移民的費用。

每一個移民,大華王朝將付出時十兩銀幣的代價。

其中從渤海府和鯨海府各移民六十萬人,各地災民四十萬人。

還有四十萬人,由流放犯人組成。

蘇河立刻下達聖旨,交由各個衙門執行這個政策。

內閣五人組走出乾清宮,錢明義一臉鬱悶的說道:“其他的人員很容易湊齊。

五十萬流放犯人,我們怎麼湊得出來。

這可是五十萬人,不是五萬人。

全國大牢之中,等待宣判的流放犯人,他們也湊不夠五十萬。”

王仲策聽完之後,他澹然一笑,道:“這件事情非常容易搞定。

我們之前處罰犯人,為了利用犯人,都是判的勞改徒刑。

犯人在大牢之中,必須要付出相應的勞動。

《大華律》之中,完全沒有這個條款,這只是刑部賺取資金的方法。

之前的流放罪門檻高,只有特別指代的官員,還有一些重刑犯,才能想到這個待遇。

安裝最新版。】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