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7章 两害取其轻(1/2)

作者:甲青
 "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ishuquge.com

“臣,司马昭,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垂首拢手小碎步趋前的司马昭,来到殿中,匍匐在地,每喊一声万岁,就叩首一次。

参拜的言行举止,一丝不苟,极为标准,而且神态语气极为恭瑾,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曹芳看到司马昭这个模样,脸上露出喜色,正待说话,幸好在出声之前,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曹爽。

但见曹爽正死死地盯着司马昭,面色阴沉。

已经说出半个字的曹芳连忙住嘴,伸出的手也讪讪放下,呐呐收声。

朝堂上一下子静得似乎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双手枕地,额头贴着手背的司马昭,没有听到天子唤起,不敢有丝毫动静。

当然,也没有人能看到他此时脸上是什么神色。

这一回,又是满宠站了出来:

“大将军?”

“哼!”

曹爽哼了一声,一甩袖子,别过头,不语。

看到曹爽这个举动,曹芳缩了缩身子,更不敢出声。

已有十岁的他,年纪虽然不大,但呆在宫里这种地方,早就已经懂得了不少事情。

特别是原本应该作为曹芳在宫中最大倚靠的虞太后,被曹爽强制迁到别宫,母子二人一年到头都见不上几次面。

更是让曹芳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故而看到大将军这个模样,曹芳自然不敢擅作主张。

眼前的情景,让不少老臣看得是心头窝火:

曹爽这个竖子!

满宠微微偏头,看了一眼廷尉高柔。

高柔会意,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大敌当前,应以退贼为要,今太傅遣使过来,正是合力破贼的良机啊!”

话是对天子说的,眼睛却是看着大将军的。

想起荆州战事,曹爽这才不情不愿地略一抬起下巴,对着曹芳示意。

曹芳见此,这才重新伸出手,喊了一声:“起。”

“谢陛下!”

众老臣见此,又是暗怒不已。

只是曹爽除了辅政大臣的身份,但还有另外一层关系,那就是宗亲。

他与天子之间,既是君臣之事,又是曹氏内部家事。

身为外姓人臣,就算再怎么看不惯,但终是怀了一层顾虑,不敢轻易插手。

毕竟是疏不间亲啊!

而一直伏地不起的司马昭,此时听到天子说话,暗松了一口气,连忙起身。

“司马中郎将,你说你是为了商议破贼而来?”

曹爽坐在那里,居高临下地问道。

“回大将军,正是。”

司马昭恭声答道。

“哦?”曹爽拉长了声音,“却不知太傅有何打算?”

看到他到现在还端着架子的模样,不少老臣皆是暗骂:

这个竖子,简直是不知轻重!

“回大将军,上党与河东的贼子猖獗,太傅欲亲自领军,渡河北上御敌。”

“故而太傅让昭前来禀报陛下,北面之敌,太傅将尽力挡之,让陛下不须担心。”

听到这个话,曹爽这才正眼看向司马昭,神色一敛,同时端正了身子:

“你说什么?你是说,太傅欲领军渡河北上?”

“回大将军,正是。”

听到司马昭肯定的回答,曹爽心头一动:

那岂不是说,许昌再不用担心洛阳那边的大军?

不说曹爽,就是朝堂上的众人,除了提前得知消息的满宠高柔等极少数人,剩下的大臣皆是一阵骚动。

心思转得快一些的人,一下子就猜到了司马懿的用意。

于是有人不禁在心里感叹:

太傅……这是在顾全大局啊!

曹叡在最后的那几年,饱受打击,疑心加重,多遣禁卫封锁宫禁。

又在后宫设妇官,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以此减少与外臣的接触。

曹叡此举,除了喜欢女色,未必没有被打击得自我封闭的意思。

到了许昌之后,毛皇后因为打听曹叡病情,被赐死。

连同当日服侍周围的宫人亦尽被处死。

在这种高压封锁消息的情况下,曹叡曾在私下里大骂司马懿的事情,仅是在小范围内传播。

再加上曹叡临死前,还留下遗旨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这是曹叡最后试图维护魏国不被分裂的无奈之举。

而曹叡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的遗诏,对朝中众臣有着很大的迷惑性。

或许朝堂上有人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不对。

但在外敌强压的情况下,没有人敢把这个问题挑明——就连曹爽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司马懿怀有自立之心。

偏偏曹爽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又渐失人心。

相比之下,现在有人觉得司马懿是在顾念大局,反倒是正常的事。

比烂嘛,正常人自然是下意识地会更倾向于那个不太烂的。

正当众人思绪纷乱的时候,曹爽仍是有些不敢置信地再三问道:

“此话当真?”

这个话一问出来,又有人在皱眉。

大将军这个话,实在是显得心胸过于狭隘了,或者说,气度不够。

就算是不信,也不应该直接问出来。

因为这已经算是公开置疑太傅在朝堂上欺骗天子了。

再说了,太傅领军北上抗贼这种大事,只要派人前去洛阳稍加打听,就能知道。

大将军在这种时候,问出这种话,岂不是有失身份?

曹爽问完这句话,也反应过来,自己似乎过于鲁莽了。

只是还没有等他开口补救,司马昭已经朗声道:

“这等大事,昭岂敢在陛下面前诳语?”

司马昭话音刚落,太仆王观就忍不住地站出来说道:

“大将军与太傅分守二都,太傅北御西贼,太将军南当吴寇,此所以先帝让太傅与大将军辅政陛下是也。”

“如今贼兵犯荆州,战事紧急,大将军此时当以退贼寇为要,荆州之事,还请大将军早做决定才是。”

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

历曹魏四朝,先后出任诸多职位。

到了曹叡时代,得到司马懿的举荐,担任从事中郎,后升任尚书,又出任河南尹,转任少府。

曹叡死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生活奢侈,曾屡次挪用宫中与府库钱物为己用。

少府本就是掌管帝室收支,王观得知后曹爽所为为,特意造册并把皇室财物封存起来。

曹爽为了方便自己继续侵占皇室之物,将王观调任为太仆。

故而王观早就看不惯曹爽所为久矣,此时再看到曹爽如此分不清轻重,如何还能容忍?

满宠、高柔、王观三人,虽说皆被曹爽架空了实权,但都是四朝老臣,声望隆重。

贼人大军压境,又是当着朝堂所有人的面,曹爽自然也不能轻易驳了三人的面子。

他的目光,在满宠高柔王观等人的脸上扫过,最后还是屈服于形势,咬着牙根说道:

“王太仆说的确实有道理,是我疏忽了。”

……

散朝以后,司马昭出了宫外,一个下人走过来,对着他行了一礼:

“司马公子,这边请。”

司马昭看过去,发现满宠正坐在一辆马车上,掀起车帘,向他这边看来。

司马昭连忙远远地对着满宠行礼,以示谢意,然后这才跟随下人前往。

待上了车之后,司马昭又再次道谢:

“谢过满公。”

满宠摆了摆手:“老夫只是为了大魏江山耳。”

放下车帘,满宠的身子跟着马车轻轻晃动,只听得他轻轻叹息道:

“初平三年时,武皇帝临兖州,特招老夫为从事,至今已有五十年矣。”

“在这五十年里,老夫跟随武皇帝南征北战,亲眼看着武皇帝平定北方,开国为王。”

“也看着文皇帝接受汉帝禅让,登基为帝,更知道先帝在时,贼人之猖獗。”

“老夫做了大半辈子的魏臣,也为大魏付出数不尽的心血。”

满宠说道,语气变得有些凌厉起来:

“曹昭伯要是能守得住这份江山,老夫自不会说什么。但要是他守不住,那就换个老成的人来守。”

司马昭恭恭敬敬地低头聆听。

满宠的声音继续在马车内响起:

“大魏偌大的江山,虽然姓曹,但老夫也有功劳。”

“不但老夫,太傅、高廷尉、王太仆等诸我老臣,皆有功劳。唯独曹昭伯(即曹爽),是坐享其成。”

“老夫都这个岁数了,大约也没有多少时日可活了,在这些最后的时日里,老夫只想证明一件事。”

“那就是老夫这大半辈子的心血,没有白费,否则的话,老夫是死不瞑目啊!”

满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似乎是有些累了,闭目作养神状。

感觉满宠说完了,司马昭这才抬起头,看了一眼满宠,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

“满公所言极是,大人也是同一个意思,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不管大将军如何看待大人,但在面对外敌时,一定是要尽力维护大伙一起打下来的江山。”

司马昭这些年来,没少往来于许昌与洛阳之间,深知这些老臣的心理。

他们有的是不想自己这辈子的心血被白费。

有的是想要保护自己维系在大魏江山上的荣华富贵。

有的是则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

林林种种,原因不一。

但最终的目的,无一不是想要维持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