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四章 選擇題(上)(1/2)

作者:午後方晴
車駕抵達上陽府。

上陽府就是遼國的上京。

當然,趙恆肯定不會保留這個京字,遼國五京只有一個地方是京,那就是幽州,然而幽州成了北京,景德城。這還是幽州乃是漢人聚集地,否則這個京字同樣去掉。

中京改成中平府,東京改成東陽府。

改的還有許多州名稱,因為有許多州府與中原太相同了,如銀州,蘇州,通州等等。景州重新改成了遵化,平州改成了盧龍,潤州成了秦皇島,隰州成了綏中,松山州改成赤峰,原營州現在的興中府改成朝陽,成州為成昌,宜州成了義縣,北安州興化成了承德,榆州改成了凌源……

上至饅頭山、永安山,也就是下方臨潢府上京一帶地區,一直到饅頭山東面的長春州,以及混同江北側向南,西達大水泊、赤峰、松山以及柳河上游一直到炭山,接古儒州古長城突出的那部分,七成以上的州縣名稱全部改掉,而且這些名字改得莫明其妙。

原因嘛,只有宋九一個人清楚了。

不過大家也能理解,第一個是要抹去遼國的印記,便於統治,例如遼字沒有了,改成巨河。

其次遼國的各州各縣名字與宋朝多重疊,而且州也太密集了,有的不滿千戶也成了州。州縣密集無所謂,主要以後就要派知州來管理,無疑會增加宋朝的官員費用開支,因此許多州也併成縣。

這個必須要重新改。

那個有這個細緻的心思改那麼多名字,於是宋九按照後世的記憶。換成後世的名稱。實際有的不對,如現在的赤峰。離後世的赤峰還有很遠距離呢。

不過大多數讓他蒙對了。

蒙對蒙錯問題不大。

主要就是州縣重組。

這會讓遼國印記淡化,若是用遼國官員。會讓他們頭痛,但以後多是宋朝官員,反正是新地方,對他們來說一個樣,於是宋九花了一個時辰便在地圖上完成“壯舉”。

大家看著地圖上的新名字,有些啼笑皆非,不過最終還是默認了宋九的做法。

如赤峰,不叫赤峰又叫什麼呢。莫要忘了,秦州西側還有一個松州。不過出現了許多陽。上陽,東陽,河陽,朝陽,呂陽。陽光普照嘛。

但往西往北,基本就不問了。

略略動了一些名字,也不過動的是原來遼國各駐軍的名稱。

有諸多原因,在這個圈子範圍內,包括現在的上陽。遼國的臨潢府地區,都開始有人定居與耕種,本來女真那邊情況最惡劣,在史上包括明朝都沒有辦法治理那個遼東深處。

然而因為幾十年前宋九帶著諸多文吏與將士前去指導。又在遼國壓力下,烏玄明主動配合,反而哪裡情況比歷史上很多時候都要好。可能接近於十九世紀山東百姓闖關東的初期。

後來蕭燕燕兇殘地鎮壓了女真獨立,不過依然繼續保留著宋九推廣的先進措施。定居了。對於遼國來說也利於治理。

而且還有數條大河,現在通航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鴨綠江,混同江,主要大多地區仍然很落後,沒有政府去認真的梳理河道,就象鴨綠江通航是十分危險的,河道里有許多礁石,若無當地人帶領,隨時能船翻人亡。不過稍做梳理,遼河、鴨綠江與混同江三大河流,便能通航到許多地區,幅射遼東七成區域。

雖然有漫長的冰封期,但在春天到來時,多半地區有半年以上的通航時間。

朝廷暫時不指望這裡的稅收,不過通航了,就能繁榮這裡的商業,加強與中原的來往與聯絡,互補有無。

不指望這裡的稅務能保障官兵以及其他的支出,然而與如同西北一樣,這裡可以會練兵,可能發陸續發生一些戰事,因此在前期不僅不指望稅務,朝廷還要運送一部分物資來此。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必須先將人心攏住,那麼先開始就必須要執行低稅政策,除了遼南與沿海部分地區人口密集,自現在的鐵嶺,以前的銀州向北,因為遼國將渤海國人口大多數強行遷向遼南或者中京一帶,許多地區還是人煙空曠的所在,必須要有一個長時間的休生養息發展階段。

當然治理好了,朝廷就可以徵稅了,如同宋九在嶺南所做的那樣,當然北方人更強悍,人煙更稀少,基礎更差,朝廷想得到收益,會比廣南更慢。

但現在朝廷也不急,若沒有戰爭,或者將宋遼戰爭的費用節約下來,那就非常驚人了。

例如澶淵一戰,就花費了幾千萬緡錢。

將這個費用節約下來,用在治理北方,會達到如何驚人的效應?

而且宋朝財政現在依然很健康,可能接下來三四年裡會很難,但難就難在這三四年。並且書院開始嘗試著將蒸汽機放在船上,利用螺旋槳推動船隻前進。

這個技術可能還要幾年才能成熟。

它不是使船隻變得更快,但它意味著一旦成功,便不需要藉助季風航行,若是遠可能技術跟不上,但遼東不是太遠,那怕是繞道混同江入海口,一路有海岸線,有供給,相信高麗人會聽話的,況且也會給他們帶來收益,那麼就不需要季風,來回通航。

但這是能治理好的情況才投入這些錢帛與人力的。

往北就不行了,天氣更寒冷,人煙更稀少,往西同樣又不行了,大漠地帶,人煙稀少不算,沒有河流通達,有河流通達也不能讓船航行到哪裡。在這時代,船隻仍然是運費最少的交通工具,沒有船,用車子推到大漠深處。想也不要想哪!

這依然是典型的現實主義風格。

趙恆到達上陽府。

諸多部族酋首來朝拜。

遼國當初多麼強大,在蕭燕燕帶領下。差一點將高麗滅國,連高麗人的開京城都攻下了。烏玄明當初鬧得那麼大。最後也被滅國,逃到宋朝鬱鬱寡歡之下去世。阻卜多次叛亂,也被鎮壓。

然而宋朝大軍來了,兩個月即將遼國滅亡了。

這樣想是錯誤的,實際遼國滅國應當從去年九月總攻宋朝就開始了,若非所有精銳軍隊一起丟在宋朝,蕭燕燕、韓德讓等人也丟在宋朝,那結果又會是兩樣。

就是五月宋朝開始再度進攻,若是耶律隆慶不將軍隊集中。於錦州南部與宋朝決一死戰,那麼這次宋朝進攻還會發生許多麻煩,可能收復遼國最少還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其實一旦拖長了,宋朝憊於戰爭,困於財力,最後能不了了之。

不過表面上宋朝確實只用了五十來天,便將上京中京一起拿下。

並且幾場大會戰,宋軍殺傷了無數遼軍。

在北方。素以強者為尊,當然也顛覆了宋朝大多數官員的觀念。

於是“萬族”來朝,既然北方諸族奉行強者為尊的理念,於是趙恆起駕去了上陽府。

在上陽府接見諸族酋長。但呆的時間不會太長,到了上陽府供給就困難了。若隨行兵力帶得少,大臣們不放心。帶得多,無疑會有很多困難。

可能因為是高興。可能是試探,趙恆在宋九一長串官職。如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同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權幽州路安撫經略營田大使兼兵馬都部署、上柱國賜紫魚袋食邑xx戶實封yy戶,後面又結上幽州郡王充盧龍振武節度使。

能不能得到這兩個職務呢?

應當說能。

若找,在宋九身上能找出一大堆毛病,不過論功績,平下遼國後,宋九的功績足以讓他能名列這個時空歷史上十大宰相之一。

即便房杜也稍遜之,文治上稍彷彿,在吏政上他們做得更好,不過經濟上做得略差,然而武功上卻遠不及。當然有人能與之相比,如蕭何,或者趙普,李斯,不管怎麼說,人家是匡護立國之功。

或者管仲、諸葛亮、王猛、謝安、郭子儀,這幾人功勞應當來說還要更大點,不過他們未統一天下,或者未消滅藩鎮,使得功勞稍遜一籌。

但幾人擁有過這麼多高官要職?

況且振武節度使在哪兒,便是原來唐朝的朔方地區,同時兼領著綏、銀、麟、勝等州、東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鎮北等州軍。

盧龍節度使便是指幽州。

儘管它是虛職,可配合宋九的業跡,就有著無比濃厚的象徵意義,若再配上幽州郡王,象徵意義更厚。

上京遼國皇城大殿裡諸大臣喘著粗氣。

宋九苦笑道:“陛下,平東北難,治東北更難,所以臣才請救留在東北呆上一兩年時間,打下基礎,臣就致仕了。如果陛下不喜,臣這就致仕。”

趙恆“醒悟”:“朕失誤了,朕失誤了。”

可能是失誤吧,宋九又說道:“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朝中不乏能治理的文臣,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還是不多,最少在這幾年有許多地區要備有名將駐守,等到遼東安定,才可以重做將領調動。一是雲中路,必須以李繼隆為兵馬都部署,文臣治理政務,李繼隆掌管軍務,朝廷節制,這樣雲中有變才不會騷亂,迅速平定,同時以防北方遊牧民族,有李繼隆在,便能與幽州路形成良好配合。其次曹瑋必須重新回秦州督掌秦渭路,馬知節去巴蜀,掌管巴蜀軍務,丁謂那種策略雖替朝廷省了心,終是治標之策……”

還有一個用意宋九就沒有說了,曹瑋去秦渭,還有經營吐蕃與河西走廊之意,那要看國家情況了。

馬知節去四川,若是國家情況好,那可以兵臨大理。

為什麼川南各蠻部亂亂平平,正是因為有大理讓他們兩邊倒。而且得到大理,就可以對交趾形成兩面夾攻之勢。

而且馬知節才五十歲,曹瑋才三十來歲,兩人若沒有意外。能用很長時間。

至於他們之後的人選?宋九能說得清楚嗎?

知道,狄青。可幾十年後還有沒有狄青存在,都說不清楚了。

當然。現在的情況比較好,經過這大半年的多次大會戰,諸多將領得到進一步的成長,雖不能說是名帥,然而督掌幾千軍隊作戰是沒有問題的。

並且用將用得廣泛,有六十多歲的老將,也有二十幾歲的小將,數次戰役打下來,孰優孰劣就能看出來了。如王超大家包括宋九之前都看好的,但此次表現很不好,還不如他的兒子王德用。

如魏能,有人說不好,但這次表現卻十分出色。

這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但不用宋九說,大家都清楚,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議論各將的所長所短,以便運用,包括趙恆耳朵都聽出老繭了。

主要是趙恆這個反常的授職。讓宋九擔心,也會讓李繼隆擔心,作為主帥,此次他也拜了使相。封了幾個節度使在身上,若是以為趙恆對他們不放心,李繼隆即便呆在雲州。也不敢有所作為,那就失去了其意義。

趙恆默默地點了點頭。

別的不說。只說唐朝,突厥被李世民滅了又滅。但滅完了又有一部突厥崛起,直到回鶻人配合,才將突厥危害削弱,可是回鶻人又來了。還有當初的吐蕃在唐朝時又有多強大呢?文成公主一嫁,吐蕃北下吐谷渾了。

除非象漢武帝那樣不要命地攻擊。

不過西羌一直還困擾著漢朝,匈奴並沒有完全失去威脅,只是危害一下子留到西晉時發作。

只能說宋朝頭號強敵被滅了,不能說邊患就沒有了。

宋九卻在心裡嘆道:“幸好自己急流勇退啊,難怪以前那些功臣沒有好下場,賞無可賞時,要麼就是被殺,要麼就是起反謀反!”

但總的來說,還好,他掛著的是文臣稱號,趙恆疑心終不及趙匡義,當然,做為皇帝,換成自己,想一點兒疑心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

宋九又說了第二個問題:“如今燕雲收回,頭號強敵殲滅,國家不需要那麼多禁兵了,就此為止,數量剛剛適中。”

說到這裡他一聲嘆息,趙恆也是一聲嘆息。

雖然滅掉遼國,然而宋朝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首先是經濟,多年來的盈餘揮霍一空,還得要花錢,雖然從遼國得到一筆可觀的財富,甚至刻意處執了一批強硬的貴族,查抄其家產財富,只能說這些錢將眼下的費用應付過去,未來遼東可能還有零星的叛亂戰事,還要建設,花的錢帛太多了。

幾十起會戰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