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91【星光大道】

作者:王梓钧
或许是家庭和事业的顺利美满,邹家千金比刚回香港时胖了许多她跟老爸邹文怀长得很像,面容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个女人不爱打扮,她才刚刚30岁出头,穿着却像50岁的阿婶一样土气。但她身上有种女强人的气势,特别是进入嘉禾决策层工作几年后,这种气势变得更加明显。

顺便一提,程龙那部热卖的《红番区》,其制片人就是由邹重衍亲自担任。

“康先生,我们直奔主题,”邹重衍的行事风格也愈发强势,见面后只寒暄了几句,便开始说正题,“我已经做通了邵先生和霍先生的工作,他们答应支持举办香港国际影视展。”

“贸发局是什么态度?”康剑飞问。

邹重衍笑道:“施总裁上个月刚刚就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想做出一些政绩来,他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康剑飞摊摊手:“贸发局总裁都支持,那还有什么困难的?”

邹重衍解释道:“贸发局主办的大型展会实在太多了,国际珠宝展、钟表展、玩具展、文具展、体育用品展……机会每个月都有大型展出。贸发局的展览事务部、国际推广部、传播部和刊物出版部忙得不可开交,一旦确定举办香港国际影视展,会给这些部门增加巨大的工作量。”

康剑飞点点头:“然后呢?”

“你知道的,香港明年就要回归了,英国佬现在整天忙着捞钱准备走人,就连华人公务员都在偷懒,许多部门工作人浮于事,”邹重衍叹息道,“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很难获得批准,大家只想保持现状。说得难听一点,英国佬是故意怠政,想在明年交个烂摊子给共C党。”

康剑飞当然知道这个情况,曾有十多个香港电影从业团体、以及所有知名港星联名上书,要求港英政府设立电影发展局。此举不仅对港片的发展有巨大好处,而且还有利于提升香港的经济和影响力,但大家吼了好几年都得不到当局响应,就连康剑飞这个首富发声都无济于事。

创办香港国际影视展,比设立香港电影发展局更为简单,但如果贸发局的几个英国理事否决,那就很难得到通过。

“说说你的想法。”康剑飞也不着急,微笑着慢慢喝红茶。

邹重衍道:“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花钱买通几个英国理事,必须把他们给喂饱;第二,游说更多的华人理事支持,给英国佬施压。我已经说服了邵、霍两位,康先生想必比我更有办法。”

康剑飞想了想说:“郑家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董家我也可以试试。”

“很好,邵先生答应说服李超人,郭家应该也会卖他面子,”邹重衍笑道,“如果都能够成功,那贸发局19位理事当中,我们就有了八张支持票。再加上施总裁的支持,就算英国理事反对,这事应该都十拿九稳了。”

“分头行动。”康剑飞放下茶杯。

……

红叶会所。

康剑飞和郑嘉纯聊了一番大陆房地产,在欢笑声中,他说出自己的来意:“郑兄,我有个事情想麻烦你。”

等康剑飞把大致情况说明,郑嘉纯笑道:“这个简单,不就是投支持票吗?你打声招呼就行。”

“郑兄,这可是互利互惠的事情。”康剑飞说。

“怎么讲?”郑嘉纯迷糊道,他们郑家可不做电影、电视剧。

康剑飞道:“我听说,新世界在尖沙咀有个滨海花园,还有一条滨海长廊。”

新世界发展公司就是郑家的企业,郑嘉纯点头道:“是啊,怎么了?”

康剑飞伸出食指在茶杯里蘸了蘸,用茶水在桌子上画地图:“这里是尖沙咀,旁边就是香港会展中心。一旦决定创办香港国际影视展,那么展会必然安排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郑嘉纯看了半天,还是想不出二者有什么联系,影视展最多给滨海花园和滨海长廊带来一点客流量而已。

“郑兄听说过好莱坞星光大道吗?”康剑飞又问。

郑嘉纯点头说:“当然知道啊,那么有名。”

康剑飞的手指从地图上划过:“改造尖沙咀滨海走廊,将它打造成香港星光大道。在这里树一座李小龙的雕塑,再请程龙、周闰发他们这些巨星,都来盖上自己的手印和留下签名。”

郑嘉纯瞪大了嘴巴,他已经明白康剑飞的意思了。

随着香港国际影视展的举办,每年都会无数业内外人士造访。如果在会展中心建造一条香港星光大道,那绝对会成为香港的地标建筑之一,影响力和客流量都会大大增加。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主意根本不需要什么成本。因为那一片地本来就是郑家在经营,立几个雕像、嵌几块水磨石,那点改造费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等香港星光大道有名气后,估计很多一二线明星,都会想法设法的在这里留下手印。郑家又得了好处,又有了面子,堪称名利双收。

“哈哈,天才般的创意,”郑嘉纯拍手大笑,“康老弟啊,有时候真想劈开你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怎么长的。”

郑家支持举办香港国际影视展,不过是费费嘴皮子的事儿。康剑飞现在给他们支招,不但不需要求郑家帮忙,反而是郑家欠了康剑飞一个人情。

至于董家那边,叶老三请董家人出来吃了顿饭,这事儿就算说定了,董家坚决支持。

关于创办香港国际影视展的提案,很快就顺利获得通过。不过接下来的事情更麻烦,那就是分蛋糕。

比如展会的主办和协办权之争,比如颁奖礼的电视转播权之争,这些都还是最基本的。细化到具体的情况,就是展会电影、电视剧的选择,哪些公司的作品占大头、哪些公司的作品被优先推荐,等等等等数不清的细节需要理清。

等这些都商量好了,再来确定展会每年的举办时间,奖项的设立,嘉宾的邀请等各种琐事。然后就是对外宣传,以及邀请国内外的诸多同行参与,这些事情估计得忙上一整年。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