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 s私 檔案時出錯
哥策馬走在濛濛細雨之中,默默地想著心事。
今年草原雨季來得早,雨水也充足,這預示著今秋水草肥美,牲畜會吃得膘肥體壯,有個好收成,但是,西北的局勢就象這波濤洶湧的黃河,而大夏就象黃河上的一葉扁舟,在波濤中上下搖擺,隨時都有傾覆之禍。
大夏自景宗皇帝李元昊稱帝至今,八十五年了,如果加上武宗皇帝李繼遷、太宗皇帝李德明在西北鏖戰、給大夏打下根基的歲月,那足有一百多年了。在這一百多年裡,大夏和大宋、大遼反覆交戰。大宋打敗了,不得不承認夏國,而大遼也打敗了,但夏國深知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契丹人,而是大宋人,所以夏國主動向遼稱臣,結為盟友,聯遼抗宋。
這個國策持續至今,確保了大夏國祚的延續,然而,到了今天,這個國策的基礎突然間轟然傾覆,其速度之快,讓大夏人措手不及。
大遼怎麼會突然敗亡?擁有近百萬大軍,擁有萬里疆域,擁有強大實力的大遼國,一個北方巨人,一棵參天大樹,怎麼會突然倒了?大夏人還沒有從驚愣中反應過來,掀翻大遼的漢人和女真人就殺到了代北,大夏人倉促迎戰,結果連戰連敗,形勢越來越險惡。
大遼分崩離析,本是大夏發展的一個最好機遇,為什麼事如願違,反而深陷危機?察哥和皇帝、宰相反覆商討,認為除了準備不足、策略失誤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實力不足。
大夏和大宋打了幾十年的仗,和大遼也屢屢交手,但它一直雄踞西北,傲視天下,它的實力應該很強,在大遼傾覆之刻奪取代北應該沒有問題,為什麼沒有成功?說到底,就是實力不足。策略能否成功要依賴於實力,實力不足,策略失去實施的基礎,當然會失敗。
大夏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沙漠多,大山多,而耕地和草場卻很少,這嚴重製約了它的發展。大夏財賦窘迫,國庫緊張,百姓生活艱苦,當然也養不起軍隊,所以大夏的兵制是全民皆兵,除了質子軍(御前侍衛軍)和京師衛戍軍外,其餘軍隊平時都要參加農耕畜牧,戰時則披掛上陣。這些軍隊包括夏軍主力擒生軍和十二監軍司的地方軍隊。
這樣一看就很清楚了,質子軍和衛戍軍大約三萬人。擒生軍的人數保持在十萬左右,打了勝仗,俘虜多了,擒生軍的數量就多一些,否則就減少。十二監軍司統轄的軍隊都是地方軍,地方軍包括漢蕃各族,說白了就是鄉兵,除了一些青壯男丁,其它老弱病殘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大夏軍鼎盛時期大約五十萬,但受限於人口規模,它的軍隊人數一直在減少。大夏地處西陲,人口本來就少,和平時期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生兒育女,但大夏百年來,和平時間屈指可數,人口一直在緩慢下降。尤其近四十年,大夏和大宋的戰爭達到了一個**,大夏國無論是國力還是武力,都遭到了重創。
大夏本朝皇帝叫李乾順,三歲登基,梁太后專政。因為外戚勢大,朝堂上權力鬥爭激烈,導致朝政**。大宋乘機發動攻擊,夏軍屢戰屢敗。大夏為了緩和朝堂矛盾,效法前朝,不斷對宋用兵,以轉移國內危機。
從夏大安十一年(公元1085年)到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十三年地時間裡。大夏對大宋發動了五十餘次攻擊。其中有幾年達到了六七次之多。而規模最大地三次則由梁太后親自統率。御駕親征。
第一次是天佑民安三年(公元1092)十月。宋夏環慶之戰。動用兵力二十萬。第二次是天佑民安七年(公元1096年)十月。李乾順在梁太后地聖命下。侍母御駕親征。集兵五十萬。進犯大宋鄜延路。攻陷金明。第三次是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十月。梁太后親率四十萬大軍攻打平夏城(今寧夏固原境)。強攻十三日未克。後來夏軍缺乏糧草。又遭暴風襲擊。大敗潰逃。
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大遼地道宗皇帝實在忍不住了。如果任由梁太后這樣打下去。西夏就要亡國了。這對維持遼宋和平盟約。維持三足鼎立地格局非常不利。於是他密結大夏臣僚。鳩殺了梁太后。李乾順開始主政。這一年他十六歲。
李乾順自幼聰慧。才智出眾。主政之後。他東聯大遼。南和大宋。試圖勵精圖治恢復國力。
然而。僅僅過了四年。大宋地皇帝派遣童貫到了西北。這位強硬地西北軍統帥開始了新一輪地攻擊。並且頻頻得手。收復了積石軍(今天地甘肅貴德)和洮州(今天地
洮)。奪回了橫山和天都山地大片領地。確立了對西tj優勢。
童貫主持西北軍事二十年,打了西夏人十幾年,中間只有兩三次短暫的休戰時間,雖然李乾順和察哥竭盡全力予以反擊,而且也取得了類似於朔方之戰全殲十萬宋軍的戰績,但這個戰績根本無法彌補大夏在這二十年裡所遭受的重創。
如果大宋是一頭獅子,那西夏就是一頭狼。這頭狼先和獅子打了二十年,打得傷痕累累、鮮血淋漓,當然,獅子也掉了幾塊肉,但獅子大,掉幾塊肉無所謂,很快又長好了,它繼續打,又打了二十年,雖然獅子被這頭狼再次咬掉了幾塊肉,但這頭狼卻已經奄奄一息了。
獅子和狼本身就不是一個等級,獅子掉幾塊肉和狼掉幾塊肉,不是一個概念。大夏人為了鼓舞士氣,安慰自己,給自己打氣,說大夏雖然元氣大傷,但大宋損失更大,大宋如此窮兵黷武,最後不是拖垮了大夏,而是拖垮了它自己。但事實恰恰相反,大宋這個策略的確拖垮了大夏,把大夏拖到了立國以來最危險的境地。
大夏人對代北可謂垂涎三尺,但它實力不濟,沒有實現預定策略,雖然它不停地增兵代北,先是十萬,後是二十萬,但它真正的精銳只有幾萬人,所以它三次攻打大同,兩次和金軍作戰,都失敗了。人多的確可以造勢,但沒有強悍的國力做支撐,沒有充足的糧草武器做支援,最後終究是個紙老虎,要原形畢露。
李虎是個反賊流寇,他從龍化殺到遼西,又從遼西殺到代北,一路擄掠,所過之處,連根草都沒剩下,所以他越打越厲害,但大夏人不行,他們沒有這個條件。他們其實更想搶,更想擄掠,但北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漠,西面是戈壁和雪山,南面是虎視眈眈的大宋,東面是盟友大遼,它往哪搶?它想搶都找不到地方啊。
雨越來越大,扈從們追上來,請察哥停下休息片刻,避過這陣大雨再走。
察哥搖了搖頭,招招手,示意繼續前進。
李虎就在前方等著,不能停下,就如大夏一樣,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否則可能會被狂風暴雨席捲而去。
今天的大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用什麼辦法才能力挽狂瀾?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大夏人用二十年時間來消耗自己,勢力龐大的梁氏外戚控制了權柄,對內排除異已橫徵暴斂,對外瘋狂用兵,把大夏推向了敗亡的深淵,後來就連契丹人都看不下去了,大遼的道宗皇帝不得不冒著很大的風險,親自出手挽救西夏。
接著,大夏人又被大宋消耗了二十年。這二十年大夏人一邊苦戰,一邊頻繁求和,但童貫這個閹人非常變態,他和大宋歷任的西北統帥都不一樣,他根本不考慮後果,他幾乎是用一種以命搏命的殘忍方式來消耗大夏。
這二十年裡,大夏人苦苦掙扎,大夏的國力被消耗殆盡,大夏的軍隊越來越少,大夏的百姓越來越窮,大夏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窮盡所有的辦法來保護國祚,保護家園,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大遼轟然傾覆,這對岌岌可危的大夏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晴天霹靂。
大遼傾覆,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被打破。北方混戰,諸蕃逐鹿,然而李虎橫空出世,搶佔了代北,擊碎了大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大夏何去何從?大夏的生存之路在哪?
察哥透過薄薄的雨霧,看到了遠處飛揚的戰旗。那是李虎的戰旗,威風凜凜,透出一股縱橫捭闔的霸氣。
察哥慢慢停下馬,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腦海中不禁想起自己和興慶府的爭論。
皇帝和宰相打算採取議和的方式來贏得喘息的時間。在代北和李虎議和,和李虎結成兄弟聯盟,然後向大宋稱臣,同時挑起汴京和虎烈府的矛盾,阻止汴京和大同攻擊大夏。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防禦策略,察哥和一些軍中統帥因此持反對意見。
遠交近攻這是肯定的,大夏必須和女真人結盟,利用女真人來牽制汴京和虎烈府,然後呢?要麼結盟李虎打大宋,要麼稱臣於大宋打李虎,也就是說,在防禦策略上,必須採取積極的防禦方式,以攻代守,而不能消極防禦。對目前的大夏國力來說,消極防禦事實上等於自取敗亡。
察哥這次會晤李虎,就是想向李虎獻策,雙方結盟,聯手南下打大宋。
**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