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章 利益第一

作者:猛子
處理 s私 檔案時出錯

北上出征是積極進攻,固守大同伺機出擊是積極防禦。、、義軍由積極進攻轉為積極防禦,理由是出征所需的錢糧消耗太大,假如戰事一再拖延,以雲朔幾個州縣的財賦收入根本無力支撐,另外,更嚴重的幾十萬百姓要安置,要吃飽穿暖,要給他們草場放牧,要給他們田地耕種,就算做工也要有足夠多的作坊,所以這一塊的問題很嚴重,總帥府必須儘快解決,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花錢,因此,帥府財政已經陷入危機。

李虎召集各軍軍帥和帥府主要官員,向他們解說固守大同伺機出擊的積極防禦策略,歸根結底一句話,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就目前形勢而言,積極防禦遠比主動進攻要好,義軍不但可以節約錢糧,保護雲朔百姓,拓展地盤,同時還能兼顧幽燕戰場,幫助大宋戍守河東路從而換取大宋的援助。

將帥們的反應很平淡,他們已經習慣了李虎的行事作風,知道他喜歡臨陣變計,習以為常了。其實相比起來他們更願意積極防禦,因為他們不熟悉代北,軍隊也以步卒為主,錢糧不足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防禦更有利於義軍。步軍據城堅守,馬軍伺機出擊,把兩支軍隊的優點發揮到極致,即使攻擊無力但自保有餘,這是好辦法,大家都能接受。

李虎仔細分析了當前形勢,推測了形勢的發展,最後鄭重警告大家,義軍的敵人太多,尤其是党項人和女真人,這是義軍未來的主要對手,務必高度戒備,小心謹慎。以義軍目前的實力,若想全取代北,以代北為根基生存發展,難度太大。所以義軍要考慮是否正式投奔大宋。

早在遼西的時候,李虎就曾說過,義軍的最終目標是立國稱霸,為此首先要投奔大宋,獲得發展的時間和機會,壯大之後。再北上征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和大宋南北對峙,實現殺虜復漢的理想。後來因為知道了自己地身世,他的想法變了,他要南下逐鹿中原,但這個想法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大部分將帥和官員還以為李虎要在北方立國稱王,而代北就是義軍走向發展的第一步。

這時候李虎提出投奔大宋。既是出於現實考慮,也是出於義軍未來考慮,所以有一部分將帥和官員持贊成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明確表示反對,其中反對最強烈的就是大山會盟的老班底,就是董仲孫、張高兒、霍六哥、獨孤風、李錦、贏秦、王曜等人,還有就是蕃族將帥,比如高寶龍和阿巴頓等人,另外還有一個人也極力反對,那就是虎烈川會盟的元老,風捲雲侯概。

張高兒反對地理由很充分,義軍目前的實力很強大了。和女真人剛剛舉旗的時候比起來,義軍的實力足夠讓李虎稱王立國了。你為什麼不稱王?為什麼要投奔大宋仰人鼻息?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很明顯,你投奔大宋對老子有什麼好處?你稱王我就是開國元勳,你投奔大宋老子算個屁啊。老子不幹。

蕃族將帥們的想法也差不多。李虎立國稱王了,他們至少是部族王,但投奔大宋,他們一無所有,搞得不好還被大宋人殺了。假若李虎真的決定投奔大宋,他們就要考慮自己的前途了。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離開李虎,另覓他處。

風捲雲侯概很執著,他地目標就是建立遼東漢人自己的王國。這些年,他先後跟在李弘、耶律章奴、高永昌和李虎後面造反,一度還投降了契丹人在遼國做官,但他的目標一直沒有變,他矢志不渝,他地道理很簡單。遼東漢人只有自己拯救自己。遼東漢人要想贏得尊崇和地位,就要靠自己的力量浴血奮戰。靠別人的幫助根本不可能,那是痴心妄想,所以他堅決反對投奔大宋。

這麼多人異口同聲表示反對,大大出乎李虎的預料。記得早在遼西的時候,自己提出此策時沒有什麼人反對,難道那時候他們沒有聽懂?或者以為我在一廂情願地隨口胡扯淡?或者因為當時實力不濟地盤太小,大家沒有信心,所以也沒有表示反對?

李虎感覺頭有些暈,他望向黃涉,示意他再把形勢詳細闡述一遍,說透了,讓這些人意識到現在的形勢和女真人建國時候的形勢完全不一樣,現在義軍生存尚且困難,哪有能力立國稱王?投奔大宋乃是權宜之計,是為了贏得發展的時間和機遇,這關係到義軍的未來,是必須要走地一步。

黃涉再次解說天下大勢。他故意誇大了對手地實力。比如大宋有百萬大軍。每年賦稅收入上億貫。實力太強大了。而党項人、女真人也有幾十萬大軍。有遼闊地疆域做後盾。至於契丹人。他們還有大漠。還有西北路地大軍。還能徵召阻卜人、敵烈人和烏古人地軍隊。還有東山再起地實力。綜合看來。義軍實力最弱。不堪一擊。尤其現在佔據了大同。成了四個對手地攻擊目標。現在義軍就象戰國末期地秦國一樣。成為眾矢之地。這時候義軍若要生存。也要像當年地秦國一樣。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也就是說。投奔大宋是權宜之計。是為了生存發展。為了休養生息。為了養精蓄銳。等到時機成熟了。小老虎變成大老虎了。那時候就可以立國稱王了。

黃涉最後拿出西夏人做例子。給這幫昔日地土賊們敘述西夏人地歷史。“當初李繼遷就是投奔契丹人。得到契丹人地援助。才收復了五州領土。然後他地兒子李德明又採取倚遼和宋之策。繼續擴充套件領土。直到李德明地兒子李元昊繼位後。才立國稱王。實現了党項人建國地夢想。但隨後就爆發了宋夏、宋遼戰爭。假若沒有李氏祖孫三代地積累。李元昊能擊敗宋軍、遼軍。牢牢坐穩皇帝地寶座嗎?所以。請諸位多考慮義軍地未來。少考慮個人地利益。如此投奔大宋也就是一件微不足道地小事而已。是確保義軍將來建國開疆地必由之路。”

反對者地聲音小了一點。但個人利益向來是擺在第一位地。上至李虎下至站在門外地鐵衛。都是如此。在個人利益嚴重受損地情況下。任你說得天花亂墜也沒人能接受。誰也不願輕易放棄自己地利益需求。

“這只是隨便議議。請諸位不要掛在心上。”李虎不想再吵下去。馬上結束了這個話題。“當務之急是擊敗對手。全取代北。其它地事以後再說。”裡處。)

整個冬天。大遼皇帝都屯兵於此。向大漠徵召援兵。

陰山北部的倒塌嶺節度使司的援軍已經到了,謨葛失部、白達旦部、乙室部等大漠蕃族部落的軍隊正在陸續抵達雲中。另外,幾千裡外的西北招討司、阻卜大王府、烏古敵烈統軍司的軍隊正在南下,估計再有一個多月就能到達陰山南部。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趙王習泥烈突然到了,他帶來兩個驚人的訊息,一是中京失陷,二是燕王暗結漢賊,要篡僭稱帝。

中京失陷,西京又被漢賊奪去,如果耶律淳篡僭稱帝,分裂大遼,燕京又沒有了,如此一來,大遼五京俱失,只剩下大漠可以苟延殘喘勉強延續國祚了。

大遼皇帝怒不可遏,高聲痛罵,幾乎要瘋了。

燕王篡僭早在他的預料當中,不過燕王至今還沒有登基稱帝,還沒有正式分裂大遼,還有挽救的機會,尤其在中京、西京連續丟失,燕京已經陷入漢人和女真人包圍的時候,耶律淳未必願意稱帝。耶律淳不是白痴,他很聰明,他更能忍,如今形勢這麼惡劣,篡僭稱帝只會加速大遼的滅亡,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所以他可能會改弦易轍,放棄篡僭,所以大遼皇帝抱著一絲希望,派人攜帶手詔,急赴燕京。

大遼皇帝在手詔中告訴燕王,值此國祚危亡之際,我君臣兩人應該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從目前形勢來看,只要奪回西京,擊殺漢賊李虎,大遼還能保有燕雲和大漠,還能結盟於夏,與宋遼相抗衡。今西北路大軍正在南下,數月之後我就能集結十萬到十五萬大軍攻打西京,請你以大局為重,予以配合,竭盡全力牽制女真人和漢人,助我收復西京。

耶律淳會不會顧全大局,反攻中京,兵逼西京,從而牽制女真人和漢人?

這個疑問經北府宰相蕭奉先一分析,答案是否定的。

耶律淳現在的日子難過啊,丟掉中京後,他的北面是女真人,南面是大宋人,西面是漢賊李虎,三面受敵,他自保尚嫌不足,哪來的兵力反攻中京和西京?蕭奉先認為,耶律淳肯定要篡僭,篡僭後他就是大遼的新皇帝,他可以以皇帝的身份向女真人或者大宋人俯首稱臣,同時結盟漢賊李虎,從而保住大遼國祚。

蕭奉先的分析有道理,大遼皇帝為此心情惡劣,罵聲不絕,對耶律淳切齒痛恨。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