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32章.皆為正義(一).(1/2)

作者:蟲豸
……

……

晚宴結束之後,朱和堅原本是想要儘快送走全體賓客,自己就可以專注於處理“嘲風”死士的形跡暴露之事了。

然而,待朱和堅好不容易送走了絕大多數賓客,卻發現太子太師王保仁依然坐在原位,絲毫沒有起身離開的意思,一邊慢悠悠的養神品茗,一邊似笑非笑的打量著朱和堅,顯然是想與朱和堅私下談話。

朱和堅不由是眉頭一皺、心中暗惱,只覺得這個老傢伙太礙事了。

但下一刻,朱和堅已經再次戴上了謙遜溫雅的面具,快步走到王保仁的面前,關切道:“老師,時間不早了,雖說已是入夏時節,但還是夜寒露重,您也該返回府邸休息了。”

王保仁則是表情和藹,笑道:“老夫的身體要比周尚景那個老傢伙硬朗多了,並不懼於區區一點風寒,殿下大可不必擔心,反倒是……

今晚這場宴會期間,陸續發生了許多事情……譬如五天之後於夫子廟所舉辦的公開辯論,又或是宋家之人突然受襲死傷慘重……這些變數,皆是讓老夫始料未及,事前沒有收到任何一點訊息,南京局勢也必然會隨之發生巨大變化……

所以,老夫現在更想與殿下秉燭夜談,詳細商議南京局勢的後續對策……諸多變數之下,咱們就應該毫無保留、通力合作、隨機應變,否則就無法妥善應對周、趙二黨奸邪後續源源不斷的明謀與算計,殿下你說對不對?”

表態之際,王保仁神色誠懇、笑容可掬,似乎正在全心全意為朱和堅考慮。

但王保仁的一雙老眼觀察打量朱和堅之際,卻是咄咄逼人,明顯是意有所指、暗藏機鋒。

*

朱和堅當然明白王保仁的不滿緣由。

就是因為王保仁突然發現,朱和堅有許多計劃、佈置、以及底牌一直瞞著他,顯然是毫無信任。

事實上,朱和堅早就料到了自己的隱瞞做法會引致王保仁的強烈不滿、讓雙方心生嫌隙,也早就猜到了王保仁心中不滿之後一定會設法敲打與警告自己。

但朱和堅也是別無選擇。

在目前局勢之下,他根本就不可能信任王保仁。

這不僅是因為朱和堅的本性多疑,更是因為——在太子朱和堉正式遭到廢黜之前,在朱和堅正式接任儲位之前,在這場換儲風波蓋棺定論之前,朱和堅與王保仁的地位是完全不對等的。

簡而言之,只要條件合適,王保仁隨時都可以拋棄朱和堅、轉投朱和堉,但朱和堅卻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反制王保仁。

對於王保仁而言,究竟誰是太子儲君並無所謂,朱和堅與朱和堉並沒有太大區別,短時間內皆是不會影響到他太子太師的位置,重點是誰成為太子儲君之後可以幫助他獲取更多好處,增加他入閣輔政、執宰天下的機會。

這般情況下,朱和堅自然是要有所保留,不敢向王保仁洩露更多機密。

王保仁的眼光智慧固然是不及周尚景,但也是出類拔萃,他知曉了朱和堅的更多計劃之後,很容易就可以推斷出朱和堅的各項機密與把柄。

再然後,待王保仁摸清了朱和堅的真正底細、獲取了朱和堅的把柄機密,就極有可能會進一步發覺——自己接下來的最佳選擇,乃是立即拋棄朱和堅、轉而支援朱和堉,把朱和堅的各項把柄與機密盡數稟報於德慶皇帝,讓朱和堅迅速失去聖卷,協助朱和堉穩固儲位。

畢竟,相較於朱和堅的激進與陰毒,朱和堉明顯更容易操縱、做事也更有底線,王保仁選擇支援朱和堉也更容易獲得善終;

最重要的是,朱和堉的儲君位置如今已是及及可危,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廢黜,而朱和堅則是接替儲君之位的第一人選,所以王保仁支援朱和堅只是錦上添花罷了,而支援朱和堉、協助朱和堉扭轉局勢卻絕對是雪中送炭,所造成的影響可謂是不可同日而語,最終獲益也是雲泥之別。

王保仁乃是一個純粹的實用主義者與利己主義者,當他分析利弊之後,認為自己拋棄朱和堅、轉而支援朱和堉可以收穫更多好處,那他就一定會迅速反水,絕對不會顧念兩人之間短短幾天的師生情誼。

而此時此刻,朱和堅並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與報復王保仁的反水背叛。

這般情況下,朱和堅自然是不可能把向王保仁全盤托出自己的所有計劃,更不允許讓王保仁察覺到任何反水機會。

除非王保仁像是呂德一般,向朱和堅拱手交出自己的身家性命,讓朱和堅擁有反制手段,否則朱和堅就絕不可能輕易信任王保仁。

但王保仁這樣的官場老狐狸,又豈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拱手送給朱和堅?他同樣在暗中提防著這位殿下。

所以,這師生二人的貌合神離、各懷鬼胎,必然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雙方利益徹底繫結之後,才有可能毫無嫌隙、齊心協力。

朱和堅與王保仁皆是非常清楚這一點。

但此時此刻,王保仁已經發現了朱和堅私下裡有許多計劃瞞著自己,譬如是五天之後夫子廟的那場公開辯論,又譬如是殺死宋家僕從的那夥神秘人馬的具體來歷,王保仁竟是事先毫不知情,這讓他不由是大為光火。

從表面上來看,朱和堅剛剛才拜了王保仁為師,表面上也是政治同盟,竟然有大量計劃瞞著王保仁,也確實不佔道理,所以朱和堅必須給王保仁一個解釋。

這一關並不好過,稍有不慎就會讓朱和堅與王保仁離心離德。

一旦是失去了王保仁的支援與協助,朱和堅就更難應付周、趙二黨的後續攻勢,說不定就要滿盤皆輸。

但幸好,朱和堅也早就準備好了應付王保仁的手段。

*

此時,聽到王保仁的意有所指之後,朱和堅當即是面現猶豫,似乎是依然不願意向王保仁坦白一切。

王保仁見狀之後,倒也沒有表現出更多惱態,依然是笑吟吟的滿是善意,道:“若是殿下不願明說,那也就罷了,老夫知道殿下必然是有自己的難處與考量,但……如今南京局勢異常複雜,若是老夫完全不知曉殿下的後續計劃,恐怕就會無法默契配合,說不定還會無意間幫倒忙、扯後腿,最終也很可能會壞了殿下的全盤大計,讓周、趙二黨奸邪得逞奸計,那就不好了……”

這一番話,已是隱含威脅之意。

但朱和堅依然是面現猶豫,似乎還是不願意坦白交代自己的所有機密。

王保仁終於是眉頭一皺,又緩緩道:“還有一件事情……老夫受陛下看重,被委任為太子太師,不僅有教導儲君之責,對於太子廢立之事也有表態之權……而最近這段時間,朝野各方風起雲湧,不僅是南京局勢詭譎,京城那邊亦是亂成了一團……

首先是袞袞諸公們為了趙俊臣遼東之行的功過賞罰而爭議不休;然後是陛下的幾項旨意遭到了吏部尚書宋啟文的堅決反對,相互間爭鋒相對不斷;而最重要的事情,則是太子遭到陛下軟禁,儲君廢立之事也正式提上議程……

就在三天之前,老夫收到陛下的一封密旨,不僅是向老夫詢問南京局勢的變化詳情,也向老夫詢問了儲君廢立之事的意見……譬如是現今這位太子殿下是否應該廢黜、又譬如諸位皇子與藩王的品性與能力,還有就是七皇子殿下在南京境內的具體表現……”

說到這裡,王保仁表情猶豫,似是深為苦惱:“老夫收到密旨之後,就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也擔心自己的意見有錯漏與偏頗之處、誤導了陛下的判斷,所以就遲遲不敢回稟陛下……卻不知,七皇子殿下認為,老夫應該如何回稟陛下最為合適?”

王保仁的這一番表態,所隱含的威脅之意更重,意思是如果朱和堅不願意向自己坦白底牌與隱秘,自己不僅會“無意間”破壞朱和堅的南京佈局,更還會改變立場、不再支援朱和堅接任儲君之位。

朱和堅並不擔心王保仁的這些威脅。

在朱和堅看來,儲君廢立之事大勢已成,王保仁的意見根本無法影響最終結果,德慶皇帝向王保仁詢問意見也只是出於慣例罷了,以德慶皇帝的性格,實際上並不會真的在乎王保仁的意見。

更何況,並不是只有王保仁與德慶皇帝保持著聯絡,朱和堅也經常收到德慶皇帝的密旨、向德慶皇帝呈送密疏,並不懼於王保仁向德慶皇帝說自己的壞話。

至於南京局勢,則是過於複雜詭譎,各方勢力皆有不同算計,變數更是層出不窮,所以別說是王保仁了,只怕是就連周尚景也難以洞悉全域性,而且朱和堅又向王保仁隱瞞了自己的核心計劃,這般情況下王保仁就算是想要拖後腿、幫倒忙,大機率也是無從下手。

不過,朱和堅依然把王保仁視為一個可以利用的助力,未來還有許多事情需要王保仁出力協助,待雙方利益繫結之後也有機會變成真正的政治同盟,所以朱和堅也不願意與王保仁交惡。

當然,出於各種考量,朱和堅依然不打算向王保仁全盤托出自己的所有計劃。

這樣一來,不僅要繼續向王保仁隱瞞自己的真實計劃,又要妥善應付王保仁的糾纏與追問,還要平息王保仁的心中不滿……應該如何做?

答桉很簡單,那就是讓王保仁主動放棄追根問底、探究真相。

而想讓王保仁主動放棄追根問底、探究真相,其實也不是一件難事。

王保仁乃是一個官場老手,他必然是明顯一個道理——難得湖塗。

有些時候,知曉真相併不是一件好事;

有些事情,也是內情知曉越少越好;

有些情況,懵懂無知反而是對自己的最佳保護。

於是,在王保仁的審視之下,朱和堅猶豫良久之後,終於是再次開口,卻又話鋒一轉:“老師,您如何看待‘不擇手段’這個四字?若是為了朝廷社稷、若是想要天下行善、若是別無選擇,行事之際是否可以不擇手段?”

王保仁老眼一眯:“世間諸事之運轉,皆有規矩與慣例,而這些規矩與慣例之形成,乃是兼顧了各方各界的利益考量……而所謂‘不折手段’,實際上就是做事之際壞了規矩、違了慣例,也就損害了各方各界的長期利益、不利於全域性之穩定,所以……一旦是行事之際不折手段被外界發現,就必然會遭到各方各界之忌憚與反彈。”

王保仁的這般回答很有趣,只是說被發現之後“會遭到各方各界之忌憚與反彈”,卻沒有明確反對。

朱和堅自然是明白王保仁的真正態度,嘆息搖頭之後,話題也是越扯越遠,又問道:“學生再問老師,您認為……大明江山還能存續多久?”

王保仁面色一變,只覺得這個問題過於敏感。

關於這種敏感問題,最佳答桉就是說一番冠冕堂皇的廢話。

廢話之所以是廢話,就是因為它絕對正確,沒有任何價值,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只要君王賢明、臣子忠良、百姓們安守本分,那自然是……”

朱和堅並不意外王保仁說出這一番廢話回應自己,但他此刻急著趕走王保仁,卻沒耐心繼續聽下去,就直接揮手打斷了王保仁的說法,冷笑著說出了自己的結論:“在學生看來,若是我朝之糜爛現狀持續下去、卻遲遲不做改善,很快就會面臨江山覆滅之憂!”

王保仁又是表情微變,連連搖頭:“殿下這般想法,只怕是忌人憂天了吧?據老夫所知,我大明近年來中興之勢已成,不僅是對外戰事連戰連捷、開疆擴土,朝廷財政也是逐漸改善,陛下更是英明神武,近年來不斷革新政務,皆是直指要害,唯一值得擔憂的地方,就是中樞政局變動頻頻,但只要陛下依然在位,也足以穩住局面……”

朱和堅依然是冷笑不斷,終於是徹底展現了自己的鋒芒與真實想法:“老師您是洞悉朝野的智者,又何必揣著明白裝湖塗?千餘年來,無論唐宋元明,歷朝歷代之興盛衰敗,關鍵為何?就是一個字,糧!而糧之根本,則在於百姓所耕種的田地!只要百姓還有田地可耕種,朝廷就可以徵得糧稅,反之若是百姓再無田地可耕,那朝廷就無法徵收糧稅,沒有糧稅就無法維穩各方,到時候不僅百姓會造反,軍隊也會造反!”

“糧、田、稅……”王保仁搖了搖頭:“聽說趙閣臣在中樞主持財政之際,表態之際就總是繞不開這三個字,看來殿下與趙閣臣頗是志同道合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